《痰火點雪》~ 卷四 (9)
卷四 (9)
1. 叩齒牙無病法
齒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每日清晨,或不拘時,叩齒三十六通,則氣自固,蟲蛀不生,風邪消散,設或以病齒難叩,但以舌隱舔於牙根之間,用柔制剛,真氣透骨,其蛀自除。玉真人曰;欲修大道,先去牙症,叩齒不絕,堅牢無病,此雖近易,亦修養中之至要也。
白話文:
牙齒生病,是因為脾胃的火氣向上熏蒸所導致。每天早上,或者不限時間,上下牙齒互相叩擊三十六次,就能使氣血穩固,不會產生蛀牙,風邪也會消散。如果牙齒因為生病很難叩擊,可以用舌頭輕輕舔舐牙根之間,用溫柔的力量來對抗強硬的病痛,讓真氣深入骨髓,蛀牙自然會消失。玉真人說:「想要修煉大道,首先要去除牙齒的疾病。持之以恆地叩擊牙齒,可以使牙齒堅固無病。這個方法雖然簡單,卻是修身養性的重要關鍵。」
2. 觀升鬢不斑法
思慮太過,則神耗氣虛血散而鬢斑。以子午二時,握固端坐,凝神絕念,兩眼含光,中黃內顧,追攝二氣,自尾閭夾脊,升上泥丸,降下重樓,返還元海,憩息少時,自然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張真人曰:夫何慮鬢斑,久久行之,可以積黍米而為丹,脫樊籠而遊三島,其功曷可云論!
白話文:
過度思慮會導致精神耗損、氣虛血散,進而使鬢髮變白。可以在每天的子時和午時,用握固的手勢端坐,集中精神、排除雜念,雙眼含著光芒,將意念專注在身體的中心(中黃),向內觀看,追溯並吸取天地二氣,引導氣從尾椎骨、沿著脊椎向上到頭頂(泥丸宮),再從頭部向下到喉嚨(重樓),最終回到丹田(元海)。稍作休息,自然就能達到身心和諧,與道合一的境界。張真人說:何必擔憂鬢髮變白呢?長期這樣練習,就能夠積少成多、煉成內丹,脫離束縛、遨遊仙境,這樣的功效豈能用言語來形容!
3. 運睛除眼害法
虛靜趺坐,凝息升身,雙目輪轉十二數,緊閉即開,大睜逐氣。每夜行五七次,瘴翳自散,光明倍常。謝翼真人未得仙時,曾犯目疾,絕去房事,得此法而行之即愈,故傳以惠於後人。蓋為虛邪氣熱,損犯肝經,致生瘴翳,運睛之法不止除昏,久則可觀細書畫。極目遠視,時見金花,乃道氣之運也。
白話文:
靜下心來盤腿坐好,集中注意力調整呼吸,使氣息向上提升。接著雙眼順時針、逆時針各轉動十二次,然後緊閉雙眼再睜開,盡量睜大眼睛,將體內濁氣排出。每天晚上做五到七次,眼睛的模糊不清自然會消散,視力會比平常更好。
謝翼真人還沒成仙的時候,曾經有眼睛方面的疾病,他斷絕了性生活,使用了這個方法並實踐,就痊癒了,所以將這個方法傳給後人。
大概是因為虛弱、邪氣、熱氣等因素,損傷了肝經,導致產生眼睛模糊的狀況。轉動眼睛的方法不只能消除眼睛昏花,長期下來還可以看清楚細小的文字圖畫。如果能盡力向遠方眺望,有時會看到金色的光點,那是體內真氣運行的現象。
4. 掩耳去頭旋法
邪風入腦,虛火上攻,則頭目昏旋,偏正作痛。或中風不語半身不遂,亦由此致。治之須靜坐,升身閉息,以兩手掩耳,搖頭五七次,存想元神,逆上泥丸,以逐其邪,自然風散邪去。張元素真人未得道時,頭目昏旋,偏正頭痛,用還丹之法,不十功即痊。此法不止治命,須無病行之,添補髓海,精潔神宮,久視長生之漸也。
白話文:
當邪風侵入腦部,虛火向上竄升時,就會導致頭暈目眩,偏頭痛或正頭痛。有時候中風、失語、半身不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造成的。治療這種情況,必須靜坐,挺直身體,閉氣,然後用兩手摀住耳朵,頭部左右搖晃五到七次,心中想像元神從身體底部向上逆行至頭頂的泥丸宮,這樣就能驅逐邪氣,自然而然風邪就會散去。張元素真人在尚未得道的時候,也曾頭暈目眩、偏頭痛或正頭痛,他使用還丹的方法,不到十次就痊癒了。這個方法不僅可以治病,即使沒有生病也應該練習,這樣可以補充腦髓,使精神清明,長期練習可以達到長生不老的境界。
5. 托踏應無病法
雙手上托,如舉大石,兩腳前踏,如履實地,以意內顧,神氣自生。筋骨康健,飲食消融。葉子元二十二勢,取禽獸行之狀。陶隱君二十八道,引水火曲升之理,知神氣之走五臟,自然傳送於四肢,根本充固,營衛強盛,其功盛大,不止輕身,能令皮膚結實,足耐寒暑。
白話文:
雙手向上托舉,就像舉起巨大的石頭;雙腳向前踩踏,就像踩在堅實的地面上。用意念向內觀察自身,精神氣息自然產生。這樣能使筋骨強健,飲食容易消化。葉子元的二十二種鍛鍊姿勢,是模仿禽獸的動作姿態。陶隱君的二十八種導引方法,是引導水火之氣循環上升的道理。了解精神氣息在五臟之間的運行,自然會傳送到四肢,根本得到鞏固,營氣與衛氣也變得強盛。這種鍛鍊的功效非常顯著,不僅能使身體輕盈,還能使皮膚結實,足以抵抗寒冷和暑熱。
6. 搓塗自駐顏法
顏色憔悴,良由心思過度,勞碌不謹。每清晨靜坐,神氣充溢,自內而外,兩手搓面五七次,須漱津塗面,搓拂數次。行之至半月,則皮膚光潤,容貌悅澤,大過尋常。太虛真人晚年修道,恥於衰弱,得此法而返老還童。若嚥氣通心,搓熱塗面,亦多有益。
白話文:
臉色憔悴,多半是因為思慮過多、過於勞累又不注意保養。每天早晨靜坐,當精神飽滿時,由內而外,用兩手搓揉臉部五到七次,接著將口中的唾液塗抹在臉上,再搓揉輕拂數次。這樣持續半個月,皮膚就會變得光滑潤澤,容貌也會比平常更好看。太虛真人晚年修道時,不願衰老,就是靠這個方法而返老還童。如果配合吞嚥氣體,讓氣血通暢,再搓熱雙手塗抹臉部,也會很有幫助。
7. 閉摩通滯氣法
氣滯則痛,血凝則腫。治須閉息,以左右手摩滯處四十九次,復左右多以津塗之,不過五七次,氣自消散。趙乙真人未仙之時,曾患此病,行之而愈。此法不止散氣消腫,無病行之,上下閉息,左右四肢五七次,經絡通暢,氣血流行,肌膚光潤,名曰干沐浴,尤延生之道也。
白話文:
氣不順暢就會疼痛,血液凝滯就會腫脹。治療方法需要閉氣,用左右手按摩氣滯的地方四十九次,再用唾液塗抹,大約五到七次,氣就會自然消散。趙乙真人在還沒成仙的時候,曾經患過這種病,用這個方法就痊癒了。這個方法不只能夠散氣消腫,沒有病的時候也可以做,上下閉氣,左右四肢按摩五到七次,就能使經絡暢通,氣血運行順暢,皮膚也會變得光滑潤澤,這叫做「乾沐浴」,更是延年益壽的方法。
8. 凝抱固丹田法
定息抱臍,子午無間,動徹浮沉,湛然進退,旬日之間,下進五穀之精,真氣自生,百日之功,上盡九重之蠹,暗滌垢膩,飢渴不患,寒暑不侵,駐顏還少。董自然真人道:西華天尊守真,或居天上,或居人間,一炷紫檀,手披雲霧坐禪關。
白話文:
將意念專注在呼吸上,並將氣息守在肚臍的部位,早晚不間斷地練習。在動作時,感受氣息的上下浮動與內外進退,讓意念清晰明朗。這樣持續練習十天左右,就能將吃進去的食物精華轉化為真氣,讓身體產生能量;持續練習一百天,就能清除體內深層的病灶,消除污垢雜質。屆時,便不會感到飢餓口渴,也不會受到寒冷暑熱的侵擾,還能保持年輕的容貌。董自然真人說:西華天尊修道時,有時住在天上,有時住在人間,他點上一炷紫檀香,手撥開雲霧,便在禪關中打坐。
9. 淡食能多補法
五味之於五臟,各有損益,若一味過食,須安一臟,還虧一臟。要在相勻謹節,僅圖爽口,反見傷脾,食淡自然有補耳。玄珠先生得此法而成化。古云斷鹽不是道,孰為補腎?茹增福田,卻非養神之道,淡食中自有真氣,可以保命安神。
白話文:
食物的五種味道(酸、苦、甘、辛、鹹)對應人體的五個主要臟器,各有其好處和壞處。如果偏愛某一種味道而過量食用,就會補益到一個臟器,同時卻損害到另一個臟器。所以飲食的重點在於均衡、謹慎、有所節制。如果只貪圖一時的口感,反而會傷害脾胃。吃得清淡自然就能達到滋補的效果。玄珠先生就是因為掌握了這個方法才得以延年益壽。古人說完全不吃鹽並不是養生正道,但這樣又如何補腎呢?如果只是增加吃的東西,也並非養神之道。清淡的飲食中自有真氣存在,可以保養生命,安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