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廷光

《傷科匯纂》~ (2)

回本書目錄

(2)

1. 針灸

《素問·繆刺論》曰∶人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腹中滿脹,不得前後,先飲利藥。此上陰之脈,下傷少陰之絡。刺足內踝之下、然骨(谷)之前,血脈出血。刺足跗上動脈,不已,刺三毛上各一 ,見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白話文:

人如果從高處跌落,導致體內有瘀血積聚,腹部會感到脹滿,大小便不通暢。這種情況下,應該先服用通利的藥物。這是因為上部陰脈受損,影響到了下部少陰經絡。治療時應該針刺腳內踝下方、然骨前方的部位,讓血液流出。接著針刺腳背上跳動的血管處,如果症狀沒有改善,則需要在腳趾三毛上方各針刺一次,看到出血後症狀就會立即緩解。左邊的症狀針刺右邊,右邊的症狀針刺左邊。

白話文:

《素問·繆刺論》說:一個人不小心跌倒了,受傷後在內部淤積了瘀血,以致腹部飽脹,大便解不出來,小便也解不出來,先服用瀉藥。這是因為上陰經脈被外邪侵襲,下傷到了少陰經脈的絡脈。刺足內踝骨的下方、內踝骨前面的位置,就會出血。刺足背上脈搏跳動的位置,如果出血不止,再分別刺足背上的三個毛孔以上的部位,見到血後症狀立刻就會消退,左邊刺右邊,右邊刺左邊。

《醫宗金鑒》註雲∶此言惡血為病,有繆刺之法也。人因墮墜,致惡血留內,腹中滿脹後不通,當先用利藥。如上傷厥陰肝經之脈,下傷少陰腎經之絡,當刺內踝之下、然谷之前,有血脈令出血者,蓋以此屬少陰之別絡,而交通乎厥陰也。兼刺足跗上動脈,即沖陽穴,乃胃經之原也。

白話文:

《醫宗金鑒》在註解中說:這是在講述惡血作祟為病,有使用繆刺的方法。人因為跌落,使惡血留在體內,腹中脹滿而且不通暢,應當首先使用攻下通利之藥物。如果是上傷到厥陰肝經之脈,下傷到少陰腎經之絡的,應在內踝之下,然谷穴之前刺血,使其血脈放血,是因為這屬於少陰之別絡,而溝通於厥陰。同時刺足跗上的動脈,也就是沖陽穴,它是胃經的原穴。

如病不已,更刺三毛上大敦穴,左右各一 ,見血立已。繆刺,左刺右大敦,右刺左大敦也。但足跗動脈,上關沖脈、少陰、陽明三經,只宜淺刺,不可出血不已也。

白話文:

如果病症沒有好轉,可以針刺三毛上的大敦穴,左右各一次,見到出血就會立即見效。繆刺方法是左邊的病刺右邊的大敦穴,右邊的病刺左邊的大敦穴。但是足背上的動脈以及上關衝脈、少陰經和陽明經這些地方只適合淺刺,不能讓出血不止。

白話文:

如果疾病仍然沒有好轉,再次刺入大敦穴的毛孔三次,左右各一次,看到有血就可以立刻好了。繆刺,如果扎左腳,就是刺右腳的大敦穴,如果扎右腳,就是刺左腳的大敦穴。但是足背動脈向上與沖脈、少陰、陽明三經相交,因此只需要淺刺,刺到出少量血就可以,不要不停地刺。

《靈樞經·寒熱病篇》曰∶身有所傷,血出多,及中風寒,若有所墮墜,四肢懈惰不收,名曰體惰,取其小腹臍下三結交。三結交者,陽明、太陰也,臍下三寸關元也。

白話文:

身體受到損傷,出血較多,或是受到風寒侵襲,又或者從高處跌落,導致四肢無力、松懈不能收束,這種情況稱為體惰。治療時應選取小腹部臍下三結交的穴位。三結交指的是陽明經和太陰經交匯之處,也就是臍下三寸的關元穴。

白話文:

《靈樞經·寒熱病篇》中記載:身體受到損傷,流血很多,或者遭受風寒,好像從高處跌落下來,四肢軟弱無力,不能活動,這種情況叫做“體惰”,治療方法是取小腹臍下三結交。三結交,是指陽明經和太陰經交會的地方,臍下三寸是關元穴。

《醫宗金鑒》註雲∶此言身有所傷,血出多者,及中風寒者,破傷風之屬也;或因墮墜必血出,而四肢懈惰不收者,皆名體惰也。關元,任脈穴名,又足陽明、太陰之脈皆結於此,故為三結交也。

《靈樞經·厥病論》曰∶頭痛不可取於 者,有所擊墮,惡血在於內,若肉傷痛未已,可側刺,不可遠取之也。

白話文:

《醫宗金鑒》中註解說:這裡提到的「體惰」,是指身體受傷,大量出血,或者中風、寒者,以及破傷風等症狀。此外,還包括因跌落而導致四肢無力、鬆懈、無法收攏的情況。關元穴是任脈上的穴位,同時也是足陽明、太陰兩條經脈交會的地方,因此被稱為「三結交」。

白話文:

《靈樞經·厥病論》中說:頭痛不能通過刮痧來治療,是因為有外力擊打或跌落,惡血在體內,如果肉體傷痛沒有痊癒,可以進行局部刺血,但不能用刮痧的方法來遠端治療。

《醫宗金鑒》註雲∶經言惡血在內,頭痛不可取其 者,蓋頭痛取 以泄其氣,則頭痛也;若有所擊墮,惡血在內,而取 以泄其氣,則是血病而治其氣矣,故勿取其 焉。若所擊僕之 肉傷痛不已,雖用刺法,亦只於所傷附近之側刺之,以出在內之惡血而已;若仍按經遠取諸 以療頭痛,則不可也。

白話文:

《醫宗金鑒》注解说:经书上说,如果体内有瘀血,头痛就不能针灸头部。这是因为针灸头部是为了泄出气血,这样反而会加重头痛。如果是因为外力撞击导致瘀血,而针灸头部泄气,就相当于用治疗气血的方法来治疗血瘀了,所以不能针灸头部。

如果是因为外力撞击造成肌肉损伤,疼痛不止,即使用针灸方法,也只能在受伤部位附近刺针,用来排出体内的瘀血。如果依然按照经书上的方法,远取头部来治疗头痛,那就不可取了。

白話文:

《醫宗金鑒》的註解上說:中醫經典中提到有惡血在體內時,頭痛不可取來治療,因為頭痛是因氣鬱不通引起的,如果使用取法來洩氣,那麼頭痛就會加重;假如是受到外力撞擊或跌落導致惡血在體內淤積,而使用取來洩氣,就是把血證當成氣證來治療了,所以不能用取來治療。如果受到外力撞擊導致肌肉或筋骨疼痛,儘管使用刺法,也只在受傷部位的附近刺入,以便把體內的淤血放出來就夠了;如果仍然按照中醫理論上的經絡遠離病竈取穴來治療頭痛,那是不可行的。

耀山雲∶此即推類砭去瘀血之意而詳言之。

《醫宗金鑒》曰∶肝脈搏堅而色不變,必有墜擊之事,因 肉無破,則惡血必留脅下,嘔逆,根據經針刺然谷、足跗、或三毛等穴出血;或飲利藥,使惡血開行,當自愈也。若脈浮微而澀,當知亡血過多,根據經於三結交關元穴灸之;或飲大補氣血之劑而調之,則病已矣。

白話文:

耀山雲說:這段話就是把推類砭去瘀血的意義詳細說出來。

《醫宗金鑒》裡說:如果肝脈搏動堅硬,顏色沒有變化,就一定有跌撞受傷的情況。因為肉體沒有破損,所以淤血就會留在脅肋下,導致嘔吐反胃。根據經方,可以用針刺然谷、足跗、或三毛等穴位放血;或者服用利水藥,讓淤血通暢,就能自愈。如果脈象浮而微弱,又澀滯,就說明失血過多,根據經方,應該在三結交關元穴位灸治;或者服用大補氣血的藥物調理,這樣病症就能痊癒了。

白話文:

《醫宗金鑒》上說:肝脈搏動堅實而面部顏色沒有變化,這種情況下必定是被鈍器擊打過,但由於皮膚沒有破損,所以惡血必定積存在胸脅之下,病人出現嘔逆、反胃的症狀,應當按照經絡的走行,針刺任脈的然谷穴、足跗穴,或針刺督脈的三毛等穴放血;或服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使惡血流通排出體外,就可以自愈。如果脈浮微弱而且澀滯,則應當知道是失血過多,按照經絡的走行,在三結交關元穴艾灸;或服用大補氣血的藥物進行調理,那麼疾病就會消失。

耀山雲∶此針灸服藥之總論,即醫是症之提綱也。按《刺灸心法要訣》,肩井穴,主治,肘臂疼痛不舉,針五分,灸五壯,孕婦禁針。環跳穴,主治閃挫腰痛,不能回顧,針一寸,留十呼,灸三壯。合谷穴,主治破傷風,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又有隔紙灸法,專治跌打損傷疼痛極效,方附於後,系古之熨法也。

白話文:

耀山雲說:這段文字是針灸和服藥的總論,也就是醫治疾病的綱要。

根據《刺灸心法要訣》,肩井穴主要治療肘臂疼痛、抬不起來,針刺深度五分,灸艾條五壯,孕婦禁止針灸。

環跳穴主要治療閃挫腰痛,不能轉頭,針刺深度一寸,留針時間十個呼吸,灸艾條三壯。

合谷穴主要治療破傷風,針刺深度三分,留針時間六個呼吸,灸艾條三壯。

此外,還有一種隔紙灸法,專門治療跌打損傷,效果極佳,具體方法後面會附上。這種方法源於古代的熨法。

白話文:

耀山雲:這是針灸服藥的總論,亦即治病的綱領。

根據《刺灸心法要訣》的記載,肩井穴:主治肘臂疼痛不能舉高,針五分,灸五壯,孕婦禁針。

環跳穴:主治閃挫腰痛,不能回頭,針一寸,留針十次呼吸,灸三壯。

合谷穴:主治破傷風,針三分,留針六次呼吸,灸三壯。

另外還有一種隔紙灸法,專門治療跌打損傷疼痛,效果極佳,方子附在後面,這是古時候的熨療法。

肩井穴,足少陽經穴也,在肩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當中指陷中者是也。

合谷穴,手陽明經第四穴也,在大指次指岐骨陷中,俗名虎口也。

關元穴,任脈奇經穴也,在臍下三寸是也。

環跳穴,足少陽經穴也,在髀樞之中,側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

沖陽穴,足陽明胃經穴也,在足面上動脈處,即足跗也。

然谷穴,足少陽腎經涌泉穴上,內踝前起大骨陷中也。

大敦穴,足厥陰肝經第一穴也,在大趾側,即三毛穴處也。

《針灸大成》雲∶閃挫腰脊強,腰脅痛,取人中穴,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又取委中穴,針五分,留七呼,禁灸。如打僕疼痛者,取承山穴,針七分,灸五壯。

白話文:

肩井穴是足少陽經的穴位,位於肩胛骨外緣上方一寸半處,用三指按壓,中指凹陷處就是肩井穴。

合谷穴是手陽明經的第四個穴位,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骨縫凹陷處,俗稱虎口。

關元穴是任脈奇經的穴位,位於肚臍下方三寸處。

環跳穴是足少陽經的穴位,位於髖骨外緣與股骨大轉子之間的凹陷處,側臥伸直下肢,屈曲上肢,即可找到此穴。

沖陽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於足背上動脈搏動處,即足跗。

然谷穴位於足少陽腎經涌泉穴上方,內踝前緣骨縫凹陷處。

大敦穴是足厥陰肝經的第一個穴位,位於大腳趾外側,即三毛穴處。

《針灸大成》記載:閃挫腰脊強,腰脅疼痛,取人中穴,針三分,留針六次呼吸,灸三壯;又取委中穴,針五分,留針七次呼吸,禁灸。如打撲疼痛者,取承山穴,針七分,灸五壯。

白話文:

《針灸大成》中提到,閃挫到腰脊疼痛,腰部和肋部疼痛,針灸人中穴,針刺深度為三分,保留六次呼吸的時間,灸三壯;另外針灸委中穴,針刺深度為五分,保留七次呼吸的時間,禁止灸。如果被打僕疼痛,針灸承山穴,針刺深度為七分,灸五壯。

人中穴,一名水溝,在鼻柱下、溝中央,近鼻孔陷中,乃督脈手足陽明之會也。

委中穴,一名血 ,足太陽膀胱經穴也,在 中央約紋動脈陷中,令人面挺伏地,卧取承山穴,一名魚腹,一名肉柱,一名腸山,足太陽經也。在腿肚下分肉間,須用兩手高托按壁上,兩足跟離地,用足大趾豎起,上看足銳 腸下分肉間而取之。

白話文:

人中穴,又名水溝,位於鼻柱下方、人中溝中央,靠近鼻孔凹陷處,是督脈和手足陽明經的交會點。

委中穴,又名血郄,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位於膝蓋後方正中央的動脈凹陷處。取穴時,需將腿伸直,在膝蓋後方中央的動脈凹陷處尋找。

承山穴,又名魚腹、肉柱、腸山,是足太陽經的穴位,位於小腿肚下方肌肉分開處。取穴時,需將雙手高舉,手掌貼牆,雙腳跟離地,用大腳趾向上伸直,然後觀察小腿肚下方肌肉分開處,便可找到承山穴。

白話文:

委中穴,別名血,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位於膝蓋後中央的動脈凹陷處。讓人臉朝下伏在地面上,取臥式找承山穴,又稱魚腹、肉柱、腸山,也是足太陽經上的穴位。它位於小腿肚下方的分肉間,需用雙手高舉並按住牆壁,雙腳後跟離地,用大腳趾豎立起來,往上看腳尖,然後在分肉間找到它。

雷火針法,治閃挫諸骨間痛,及寒濕氣,而畏刺者。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陳、羌活薑、穿山甲各三錢,麝少許,蘄艾二兩,以綿紙半尺,先鋪艾茵於上,次將藥末摻,卷極緊,收用。按定痛穴,筆點記,外用紙六、七層隔穴,將卷艾藥,名雷火針也。取太陽真火,用圓珠火鏡,皆可燃紅,按穴上良久,取起,剪去灰,再燒再按,九次即愈。

白話文:

「雷火針」法,用於治療閃挫造成的骨骼疼痛,以及因寒濕氣入侵而引起的疼痛,適用於害怕針灸的人。

準備藥材:沉香、木香、乳香、茵陳、羌活、生薑、穿山甲各三錢,麝香少許,蘄艾二兩。

製作方法:取半尺棉紙,先鋪上一層艾絨,再將藥粉均勻地撒在艾絨上,然後將棉紙捲成細長的筒狀,卷緊,收好備用。

使用方法:先確定疼痛的穴位,用筆點記,然後用六七層紙隔在穴位上,再將卷好的艾藥筒,也就是「雷火針」,放置在穴位上。利用太陽光或圓珠火鏡,將「雷火針」燒紅,持續按壓穴位一段時間,然後取下,剪去灰燼,再重複燒紅按壓,如此反覆九次即可見效。

白話文:

雷火針法,用於治療閃挫骨間疼痛,以及怕針刺的寒、濕氣引起的疼痛。

用藥:沉香、木香、乳香、茵陳、羌活薑、穿山甲各三錢,麝少許,蘄艾二兩。

將藥磨成細末,用綿紙半尺,先鋪艾茵於上,然後將藥末撒上,卷得極緊,收好備用。

選定痛點,用筆點記,然後在外用六、七層紙隔著痛點,將卷好的艾藥點燃,名為雷火針。

取太陽真火,用圓珠火鏡,都能將艾藥點燃,在痛點上熨燙很長時間,然後取起,剪去灰燼,再燒再熨,九次即愈。

閃跌灸藥∶專治跌打損傷,兼醫瘋痛。硫黃二兩、銀硃、明雄黃、辰砂各三錢、川烏、各一錢五分、生大黃、黃柏各一錢、麝香一分。先將硫黃熔化,入諸藥末攪勻,地上預鋪大紙一張,將藥傾上,再用紙一張蓋上,壓匾成塊,候冷,每紙一寸可裁十塊,每用一塊點著,放粗濃草紙上,不住手以濃紙移熨,藥盡又換藥點熨,至熱氣透入肌骨,則氣血立刻流通,其患如失。

白話文:

閃跌灸藥:專治跌打損傷,兼醫瘋痛。

配方:硫黃二兩、銀硃、明雄黃、辰砂各三錢、川烏、草烏各一錢五分、生大黃、黃柏各一錢、麝香一分。

製法:先將硫黃熔化,加入諸藥末攪拌均勻,在地上預先鋪好一張大紙,將藥傾倒在上面,再用一張紙蓋上,壓平整成一塊,等候冷卻。每張紙一寸可裁成十塊,每使用一塊點燃,放在粗濃草紙上,不停用手將濃紙移熨,藥用盡後再換藥點熨,直到熱氣透入肌骨,氣血立刻流通,疾病就會消失。

2. 歌訣

病原歌訣

損傷之症無多般,有所墮墜氣不安,惡血內留兼大怒,積於脅下則傷肝。身經擊僕痛難

醉飽行房復犯之,汗出當風漫不避,兩般俱是病傷脾。舉重用力骨多傾,交接無度必耗精,

入水遠行並濕地,腎傷精骨共須驚。

脈證歌訣

肝脈堅長色不青,當知血積不流行,令人喘逆無休止,瘀帶熏蒸入肺經,寸口脈浮微而

澀,血多亡失難收攝,經言奪血應無汗,必是金瘡刀斧及。

宜忌歌訣

跌僕損傷脈要堅,卻宜洪大數長弦,沉微澀小皆應忌,虛促逢之命不延。金瘡失血見諸

芤,沉細虛微病可瘳,若遇浮洪並數大,須防七日內中憂。

針灸歌訣

惡血內留胸腹脹,先針然谷與沖陽,病如不已三毛上,左右大敦繆刺良。身有所傷血出

四肢不收曰體惰,急於臍下關元穴,艾炷灸之病即瘥。腰痛要尋環跳中,合谷主治破傷風,

臂傷不舉肩井穴,針灸原來各有功。打僕傷損破傷風,先於痛處下針攻,後向承山刺與灸,

甄權留下意無窮。強痛脊背瀉人中,挫閃腰酸治亦同,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間諸症任君攻

渾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細審詳,有筋有骨須淺刺,灼艾臨時要度量。

白話文:

病原歌訣

損傷的症狀不多,主要有跌倒、墜落導致氣血不安,或是瘀血內留、暴怒傷肝。如果瘀血積聚在脅肋下方,就會傷及肝臟。

身體受到衝撞、擊打,疼痛難忍,或者飲酒過度、飽食、房事過度,以及汗出當風,這些都容易損傷脾臟。

舉重用力過度會傷及骨骼,房事無度會耗損精氣,長時間浸水、遠行、在潮濕環境中活動,都會傷及腎臟,損傷精氣和骨骼。

脈證歌訣

肝脈堅硬而長,顏色不青,說明有血瘀積聚,血液運行不暢,導致患者喘息不止,瘀血氣息上熏至肺經。寸口脈浮而澀,說明血量減少,難以收攝,經書說過,失血症患者不會出汗,一定是金屬器械造成的刀傷、斧傷等。

宜忌歌訣

跌倒、損傷後,脈象應該堅實有力,宜洪大而長,像琴弦一樣。如果脈象沉微、澀小,就應該忌諱,因為這可能是虛弱的表現,脈搏虛弱、急促,預示著生命危險。

金傷失血,脈象呈現虛弱、細小,則可以痊癒。如果遇到脈象浮洪、數大,就要小心,七天之內可能會出現危險。

針灸歌訣

瘀血內留,導致胸腹脹滿,可以先針刺然谷穴和沖陽穴,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以針刺三毛穴,以及左右大敦穴和足三里穴。

身體受到損傷,血流不止,四肢不能收縮,叫做「體惰」,可以針刺臍下關元穴,用艾灸治療,就能夠痊癒。

腰痛可以尋求環跳穴,合谷穴主治破傷風,手臂受傷不能舉起,可以針刺肩井穴。針灸各有其功效。

跌倒、損傷、破傷風,要先在疼痛處下針,然後針刺承山穴,並用艾灸治療。這是甄權留下醫治此類疾病的針灸方法。

腰背強痛,可以針刺人中穴,挫閃腰酸,治療方法也相同。委中穴可以治療腰部各種疾病。

渾身疼痛,病情非常嚴重,要仔細診察,找到穴位。針刺時,遇到筋骨要淺刺,艾灸時也要根據病情調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