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玉衡

《診脈三十二辨》~ 一·辨診脈大法

回本書目錄

一·辨診脈大法

1. 一·辨診脈大法

脈者,血氣之先也。血氣盛則脈盛,血氣衰則脈衰。王叔和分七表、八里、九道。七表者,浮、芤、滑、實、弦、緊、洪也。八里者,微、沉、緩、澀、遲、伏、濡、弱也。九道者,長、短、虛、促、結、代、牢、動、細也。滑伯仁括之以浮、沉、遲、數、滑、澀之六脈。浮沉之脈,輕手重手而取之也。芤、洪、散、大、長、濡、弦皆統於浮;伏、短、細、牢、實皆統於沉。

遲數之脈,以己之呼吸而取之也。緩、結、微、弱皆遲之類;疾、促皆數之類。滑澀之脈,則察夫往來之形也。滑類乎數,澀類乎遲,然脈雖似而理則殊。數為熱,遲為寒;滑為血多氣少,澀為氣多血少。究而論之,叔和表裡之說,不可不知。伯仁之論,尤捷而便。診時男左女右,人臂長則疏下指,

臂短則密下指。掌後高骨為關。先以中指定關位,徐下前後二指,要得舉、按、尋三法。輕手循之曰舉,重手取之曰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下指時輕按以消息之,次重按以消息之,然後自寸至關逐部尋究。須均呼吸,以定至數。一呼一吸,要以脈四至為率。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

間以脾脈在中為一息。五至是平脈也。其有太過不及,則為病脈。又須識時脈、胃脈與臟腑平脈,然後及於病脈。時脈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也。胃脈謂三部中每部各有浮、中、沉。浮主皮膚,候表及腑;沉主筋骨,候里及臟。胃脈在中,按之和緩。無胃則真臟脈見矣。平脈如心脈洪大而散之類。

既推病在何部,更分在氣在血。又須識三部所主。寸為陽,為上部,主頭以下至心胸之分。關為陰陽之中,為中部,主臍腹肚脅之分。尺為陰,為下部,主腰足脛股之分。病脈見時,在上為上病,在下為下病。左曰左病,右曰右病。左脈不和病在表,右脈不和病在裡。脈法之要,

不外乎此。

白話文:

脈搏是血氣運行的先兆。血氣旺盛則脈搏強盛,血氣衰弱則脈搏衰弱。王叔和將脈象分為七種表脈、八種裡脈、九種脈道。七種表脈包括:浮、芤、滑、實、弦、緊、洪。八種裡脈包括:微、沉、緩、澀、遲、伏、濡、弱。九種脈道包括:長、短、虛、促、結、代、牢、動、細。滑伯仁將這些脈象歸納為浮、沉、遲、數、滑、澀六種。

浮脈和沉脈,可以用輕按或重按來感覺。芤、洪、散、大、長、濡、弦這些都屬於浮脈;伏、短、細、牢、實這些都屬於沉脈。

遲脈和數脈,要根據自己的呼吸來判斷。緩、結、微、弱都屬於遲脈;疾、促都屬於數脈。滑脈和澀脈,要觀察脈搏來去的形態。滑脈類似於數脈,澀脈類似於遲脈,雖然脈象相似,但所代表的病理卻不同。數脈代表熱證,遲脈代表寒證;滑脈代表血多氣少,澀脈代表氣多血少。

總結來說,王叔和關於表裡脈的理論必須要了解,而滑伯仁的論述則更加簡潔方便。診脈時,男性取左手,女性取右手。手臂長的人,手指要稍微分開來按,手臂短的人,手指要稍微靠攏來按。手腕後面的高骨為關部。先用中指按在關部,然後再將食指和無名指分別按在關部的前後。

診脈時,要掌握「舉、按、尋」三種方法。輕輕按著尋找脈搏稱為「舉」,稍微用力按著尋找脈搏稱為「按」,不輕不重仔細摸索稱為「尋」。下指時,先輕輕按壓以感受脈象,接著稍微用力按壓以感受脈象,然後從寸部到關部逐個部位仔細探尋。診脈時要保持呼吸均勻,以確定脈搏的次數。一次呼吸(一呼一吸)之間,正常的脈搏應該跳動四次。呼氣時,心和肺的氣機運行;吸氣時,腎和肝的氣機運行;兩者之間,脾脈位於其中,共同構成一次呼吸。脈搏跳動五次為平脈。如果脈搏跳動太快或太慢,則為病脈。

還必須了解時脈、胃脈和臟腑的平脈,然後才能判斷病脈。時脈是指春季的弦脈、夏季的洪脈、秋季的毛脈、冬季的石脈。胃脈是指在寸、關、尺三部,每一部都有浮、中、沉三種脈象。浮脈主皮膚,診斷表證和腑的疾病;沉脈主筋骨,診斷裡證和臟的疾病。胃脈的特點是按之和緩。如果沒有胃氣,就會出現真臟脈。平脈,例如心脈出現洪大而散亂的脈象。

診斷出疾病所在的部位後,還要區分疾病是在氣分還是在血分。另外,還要了解寸、關、尺三部所代表的含義。寸部為陽,屬於上部,主治頭部以下至心胸的疾病。關部為陰陽的中間,屬於中部,主治肚臍到腹部及兩側脅肋的疾病。尺部為陰,屬於下部,主治腰、足、小腿及大腿的疾病。當出現病脈時,在上部出現問題,則為上部的疾病;在下部出現問題,則為下部的疾病;左邊出現問題,則為左邊的疾病;右邊出現問題,則為右邊的疾病。左手的脈象不正常,表示疾病在表;右手的脈象不正常,表示疾病在裡。診脈的要點,不外乎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