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脈三十二辨》~ 十三·辨心胞絡三焦脈 (1)
十三·辨心胞絡三焦脈 (1)
1. 十三·辨心胞絡三焦脈
手厥陰心胞絡。名手心主。手心主者。手少陰心經之主也。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所舍。其臟堅固。邪物能客。客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故諸邪之在心者。皆在於絡胞。有裹心之膜。包於心外。相君用事。為心主之脈。居右手尺部。與手少陽三焦為表裡。
胞絡臟三焦腑。此內經之說。斷斷不誣。即靈蘭秘典。問十二經相使貴賤。有曰膻中者。臣使之官。而不及心胞。則似膻中與三焦為腑臟。至其所云。喜怒出焉者。與心主之性相合。則意主宣教。膻中奉令。言膻中即言心胞也。其命門一說。穴在兩腎之中。即彼太極圖中之白圈是也。
水火兩蘊。為真陰真陽所自出。初未嘗有左右之分。越人始分之。亦不言其為相火之臟。叔和立說。方以三焦命門為表裡。然亦不可謂無深意。且以五行之理言之。如在地有木火土金水之五行。在天則有風熱濕燥寒火之六氣。人肖天地。其臟腑之具於身者。與天地造化生成之理。
若合符節。是故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臟腑為肝為膽。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臟腑為心為小腸。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臟腑為脾為胃。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人臟腑為肺為大腸。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人臟腑為腎為膀胱。五者之外。又有相火遊行於天地上下氣交之中。
故合為五運六氣。人身之相火。亦遊行腔子之內。上下肓膜之間。丹溪云。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腎屬陰。主乎靜。靜則陽寓乎其中。陽既孕矣。其能純乎。靜而無生氣之動歟。若經所謂腎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是陽歸之陰。而成孕者也。又謂腎為作強之官。
伎巧出焉。是陽出之陰而化生者也。是故腎為一臟。配五行而言。則屬之水。以其兩腎之中。左右各有一小竅。右為陽。為火為氣。乃三焦所稟。左為陰。為水為血。乃真陰所稟命。於是左腎之陰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右腎之陽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其四臟之於腎。猶枝葉之出於根也。
繇是言之。命門雖為水臟。實為相火所寓之地。相火無定體。在上則寄於肝膽胞絡之間。發則如龍火飛躍於霄漢。而為雷霆也。在下則寓於兩腎之內。發則如龍火鼓舞於湖海。而為波濤也。命門靜而闔。涵養乎一陰之真水。動而開。鼓舞乎龍雷之相火。水者常也。火者變也。
為陰中養陽之候。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胎。而其不即於左尺見。而必於右尺見者。蓋右尺胞絡三焦。但屬相火。譬如造物用者。作處不如聚處。右尺乃相火聚處。故命門火。專於右尺候之。其體即屬相火。相火盛衰。於此決言其用。心胞為血之母。竅則通於喉。性情則不外乎腎。
其為六淫所中。暑則傷胞。其為七情所害。悲則傷胞。其有不內外因而病者。房帷任意。傷胞絡也。脈受足少陰之交。故腎脈終於胸中。胞絡脈即起於胸中。出屬心胞絡。下膈歷絡三焦。故病為心中憺憺動。為煩心。為心痛。心赤色為面赤其支者。循胸中出脅。上抵腋。下循臑內。
白話文:
手厥陰心包絡,又稱手心主,是手少陰心經的主要分支。心臟是五臟六腑的首要主宰,是精神所寄託的地方。心臟本身很堅固,但外邪容易侵入,一旦侵入就會傷害心臟。心臟受損,精神就會離開,精神離開人就會死亡。所以,各種侵犯心臟的邪氣,都先侵犯心包絡。心臟外有一層膜包裹著,稱為心包,它像輔佐君王的大臣一樣行使職責,所以心包絡又被稱為心主的脈絡,位於右手寸口脈的尺部,與手少陽三焦經互為表裡。
心包絡屬臟,三焦屬腑,這是《內經》的說法,絕對沒有錯誤。《靈蘭秘典》中,提到十二經脈的相互關係,說「膻中」是臣使之官,但沒有提到心包,似乎把膻中和三焦看作腑臟。然而,書中又說喜怒等情緒從膻中發出,這又與心主的功能相符,這表示「意」主宣發教令,而膻中只是奉行命令,也就是說,提到膻中,實際上就是指心包。另外,關於「命門」的說法,它的穴位在兩腎之間,就是太極圖中的白色圓圈部分。
命門是水火之氣交匯的地方,是真陰真陽的來源,最初並沒有左右之分,是扁鵲開始區分左右的。但扁鵲也沒有說它是相火之臟。後來,王叔和提出命門與三焦互為表裡的說法,這個說法也有它的深意。如果從五行的道理來看,就像地上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天上則有風熱濕燥寒火六氣一樣,人體也效法天地,所以人體臟腑的構成,與天地造化生成的道理相符。
因此,天上的風對應地上的木,在人體臟腑則對應肝膽;天上的熱對應地上的火,在人體臟腑則對應心和小腸;天上的濕對應地上的土,在人體臟腑則對應脾胃;天上的燥對應地上的金,在人體臟腑則對應肺和大腸;天上的寒對應地上的水,在人體臟腑則對應腎和膀胱。這五者之外,還有一種相火,在天地之間上下游動。
所以,總共是五運六氣。人體內的相火,也游走於胸腔之內,上下橫膈膜之間。朱丹溪說,沒有相火,天地就不能產生萬物;人體沒有相火,就無法生存。腎屬陰,主靜,靜中蘊藏著陽氣。陽氣既已孕育,它能夠完全靜止不動,沒有一點生機的萌動嗎?《黃帝內經》說腎主水,接收五臟六腑的精氣並儲藏起來,這就是陽歸於陰,形成孕育的過程。又說腎是「作強之官」,精巧的技術從這裡產生,這就是陽從陰中出來,化生萬物的過程。所以腎作為一個臟器,從五行的角度來說,屬於水。但由於兩腎之間,左右各有一個小孔,右側屬陽,屬火,屬氣,是三焦之氣的來源;左側屬陰,屬水,屬血,是真陰的來源。於是,左腎的陰水滋養肝木,肝木生心火;右腎的陽火滋養脾土,脾土生肺金。四臟對於腎來說,就像樹木的枝葉源於樹根一樣。
由此看來,命門雖然屬於水臟,實際上是相火寄居的地方。相火沒有固定的形體,在上方,寄居在肝膽心包絡之間,發動時就像龍火飛騰於天際,化為雷霆;在下方,則寄居在兩腎之間,發動時就像龍火在湖海中鼓舞,化為波濤。命門靜止時閉合,涵養著真陰之水;發動時則開啟,鼓舞著龍雷的相火。水是恆常的,火是變化的,這就是陰中養陽的道理。所以男子用來藏精,女子用來維繫胎兒。命門的脈象不在左尺出現,而必須在右尺出現,是因為右尺對應心包絡和三焦,屬於相火。就像製造東西,作用的場所不如聚集的場所,右尺是相火聚集的地方,所以命門之火要在右尺診察。它的性質屬於相火,相火的盛衰,在此可以判斷。心包是血液的母親,它的通道通往咽喉,其性質與腎相關。
如果心包受六淫侵襲,暑熱會傷害心包;如果受七情所傷,悲傷會傷害心包。還有一些疾病不是內外因素造成的,而是因為房事不節制,也會傷害心包絡。心包絡脈接受足少陰腎經的交會,所以腎脈最終到達胸中,心包絡脈也從胸中發出,歸屬於心包絡,向下穿過橫膈膜,聯絡三焦。所以心包絡的疾病表現為心中悸動不安,煩躁,心痛,面色赤紅。它的一個分支循行於胸中,到脅肋,上達腋窩,下行於上臂內側,進入肘部,前臂,掌中,沿中指末端而出。所以疾病的表現為胸脅脹滿,腋窩腫脹,手臂肘部拘攣。它另一個分支,從掌中分出,循行無名指末端。診察方法與腎經相同。如果命門衰敗,水邪會侵蝕相火之氣,金邪會剋伐木邪,使相火的來源受損。出現真臟脈時,脈象如魚在水中游動,在皮膚下,脈搏本身不動,只有末端像魚在水中強烈搖擺,身體頭部安靜不動,只有尾巴上下搖動的樣子。或者像蝦在水中游動,開始時慢慢不動,一會兒突然消失,過一會兒又忽然出現。或者像蝦在水中戲耍,一呼一吸,脈搏跳動有力的樣子。從外在表現來看,會出現面色發黑,眼睛變白,這是心包絡衰竭的徵象。手掌內沒有紋路,這就是心包絡病變的大概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