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脈三十二辨》~ 十二·辨腎膀胱脈 (1)
十二·辨腎膀胱脈 (1)
1. 十二·辨腎膀胱脈
足少陰腎經。居左手尺部。與足太陽膀胱為表裡。腎臟膀胱腑。言其體屬北方癸水。蓋人之有腎。如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本立將自生。故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言其用。腎納氣。又藏志。存神守精謂之志。專一而不移。故曰作強之官。伎巧於是乎出。其竅通於耳。
腎和則耳辨五音。言其性情之雜著。腎主液。自入為唾。故腎損唾中有血。其傳於五臟者。亦各自有液。其為各臟所傳者。肺主聲。入腎為呻。心主臭。入腎為腐。脾主味。入腎為咸。肝主色。入腎為黑。其為六淫所中。寒疾皆依於腎。而兼惡濕。如久坐濕地。或帶汗入水。
腎受傷矣。其為七情所害。恐則志窒不遂。水氣旋怯。脾土乘之。其有不內外因而病者。勞役陰陽。每傷腎也。脈受足太陽之交。膀胱終於足小指。腎脈即起於足小指之下。斜趨足心。故腎病為足下熱而痛。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上踹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
故病先發於腎者。必腰脊痛。脛酸。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故腎病主咳。循喉嚨挾舌本。故為舌乾嗌乾咽腫。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故為煩心為心痛。診脈如十五菽之重浮於十五菽者。膀胱脈也。按之與骨相得曰沉。故傷腎骨瘦如柴。次重按之。脈道無力為濡。
舉止流利為滑。此平脈也。若緩漫則土來剋水為賊邪。腰間凝滯。膀胱壅塞。陰痿腳輕重。洪則屬火為微邪。盜汗發渴。小便赤澀。腳作痠疼。此乃腎虛。小便血。女人血淋血崩為患。浮屬金為虛邪。金水相合。母令子虛。子虛則水衰。水衰則火盛。而侮金。金無所恃。致風入肺。
虛喘耳鳴。膀胱熱。澀則主傷精。弦從肝為實邪。風寒在下焦。頭旋腰痛。筋疼。浮緊應耳聾。又有正邪。滑者腎脈滑而實。如土丸之墮而急甚。莖中痛。小便閉。如小豆在潮而無力主腎虛。沉者陰脈。沉見三部。腎臟寒。皮燥毛乾津液少而喜飲。或水溢於上而多唾。腎之積。
名曰奔豚。發於小腹。上至心下如豚狀。上下無時。以夏丙丁日得之。蓋脾邪傳腎。腎當傳心。心旺不受邪。腎復欲還脾。脾不受。故留結為積。腎實則夢腰有所繫。虛則夢溺水。或夢鬼神。若腎絕而真臟脈見。按之如亂丸如彈石。如解索。其見於外者。腎邪浸淫各臟。黑色見於耳目口鼻。
至舌黑必死。或項筋舒展。瞳人反背。遺尿不禁。戊日篤。己日死。死於辰戌丑未時。腎之大略如此。
白話文:
足少陰腎經,位於左手寸口脈的尺部,與足太陽膀胱經互為表裡。腎臟和膀胱,在五行中屬北方癸水。腎對人體的重要性,如同樹木的根,即使枝葉枯萎,只要根基穩固,就能重新生長。因此,上部脈象不明顯,下部脈象則有力,即使身體虛弱也不會造成太大危害。腎的主要功能是納氣、藏志,所謂的「志」是指精神專一而不動搖,所以說腎是「作強之官」,人的技巧由此而生。腎的開竅於耳,腎氣調和,耳朵就能分辨五音。
腎所主導的體液,往上為唾液,所以腎氣損傷,唾液中會有血絲。五臟也各自有其體液,當傳遞到腎時,肺所主的聲音,在腎會變成呻吟;心所主的氣味,在腎會變成腐臭;脾所主的味道,在腎會變成鹹味;肝所主的顏色,在腎會變成黑色。寒氣侵入人體,多半會附著於腎,並兼有濕氣的特性,例如久坐潮濕之地,或帶汗入水,都會損傷腎氣。
腎受七情所害,恐懼會使意志阻礙不順,水氣虛怯,脾土會趁虛而入。另外,內因外因的疾病,以及過勞,都會損傷腎氣。腎脈接受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膀胱經終止於足小趾,腎脈則起源於足小趾下方,斜向足心,因此腎病會導致足底發熱疼痛。腎脈沿著內踝後方,進入腳跟,再往上到膝蓋內側,接著沿著大腿內後側,貫穿脊椎,歸屬於腎臟,並絡於膀胱。
所以,腎病初期一定會出現腰背疼痛、小腿痠軟。腎脈直上的分支,從腎臟向上貫穿肝臟和橫膈膜,進入肺部,所以腎病會引起咳嗽。腎脈沿著喉嚨夾著舌根,所以會造成口乾舌燥、咽喉腫痛。腎脈另一個分支,從肺部出來,聯絡心臟,進入胸中,所以會造成心煩、心痛。診脈時,如果脈象像十五粒豆子般浮在皮膚表面,這是膀胱脈。如果脈象沉在骨頭深處,這代表腎有損傷,會導致骨瘦如柴。脈搏按壓下去後如果無力,這表示脈象濡弱;如果脈象流暢,這表示脈象滑利,這些都屬於正常的脈象。如果脈象遲緩無力,這表示土來克水,為病邪侵入,會造成腰部凝滯、膀胱阻塞、陽痿、腳部輕重不一。如果脈象洪大,表示體內有火,會造成盜汗、口渴、小便赤澀、腳部痠痛,這都是腎虛的表現,甚至可能出現小便出血或婦女血淋、血崩等病症。如果脈象浮大,這表示體內有金氣虛弱,金水相生,母親衰弱導致子女虛弱,子女虛弱又會造成水衰,水衰則火旺,反而會欺侮金,導致肺部受損,引起虛喘、耳鳴、膀胱發熱。如果脈象澀滯,這表示腎精受損。如果脈象如琴弦般強硬,表示肝氣實邪,風寒侵入下焦,會導致頭暈、腰痛、筋骨疼痛。如果脈象浮緊,代表風邪侵入,會導致耳聾。另外有正邪,如果腎脈滑實,就像土丸掉落一樣急速,會導致陰莖疼痛、小便不通。如果脈象像小豆子在水面漂浮而無力,這表示腎氣虛弱。如果脈象沉在深處,這屬於陰脈,在寸、關、尺三部都可見到,表示腎臟虛寒,皮膚乾燥、毛髮枯槁、津液不足且喜歡喝水,或體內水液過多而多唾。腎臟的積聚,稱為奔豚,會從小腹發作,向上衝到心下,形狀像小豬,發作無定時,多在夏天丙丁日發生。這是脾邪傳到腎臟,腎臟本應傳到心臟,但心臟強盛不受邪,腎臟又想把邪氣傳回脾臟,脾臟也不接受,所以邪氣停留在腎臟而形成積聚。腎臟強實,會夢見腰部被束縛,腎臟虛弱,則會夢見溺水或鬼神。如果腎氣衰竭,出現真臟脈象,按壓起來像亂丸、彈石或解開的繩索,腎臟的邪氣會浸淫到其他臟器,耳朵、眼睛、嘴巴、鼻子甚至舌頭出現黑色,此為死症。也可能出現頸部筋脈鬆弛、瞳孔翻白、大小便失禁,於戊日病情加重,己日死亡,多在辰戌丑未時死亡。腎臟的大致情況就是這樣。
2. 膀胱脈
足太陽膀胱,在腎之下,大腸之側,上系小腸,下連前陰,為州都之官,精液藏焉,氣化則能出,與腎為表裡,屬北方壬水,用與性情等,俱不外乎腎。脈受手太陽小腸之交,故小腸脈終目內眥,膀胱脈即起目內眥,病為目似脫,或目黃淚出,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
其直者,從巔入絡腦,故病為邪氣衝頭而痛,還出別下項,故項似拔,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故病腰似拔,其支者,從腰下貫臀入膕中,故病痔,膕似結,其支者,從膊內在右別下,貫脾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膕中,貫腨內,出外踝之後。
循京骨,至小指外側,故病髀不可以曲,腨似裂,足小指不能舉用,又凡病背膂筋痛,小便閉,即知其發於膀胱,膀胱之大略如此。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腎臟下方,大腸的旁邊,向上連結小腸,向下連接生殖器,是掌管水液輸布的官府,儲藏精液的地方,氣化功能正常就能將精液排出。它和腎臟互為表裡,屬於五行中的北方壬水,其作用與性情等都離不開腎臟。膀胱經的脈氣接受手太陽小腸經的交接,所以小腸經的脈氣終止於內眼角,膀胱經的脈氣就從內眼角開始。膀胱經的病變會出現眼睛像要脫落一樣,或是眼睛發黃、流淚的症狀,其脈氣上行到額頭與頭頂交會,其中一條分支從頭頂到耳朵上方的角落。
主幹從頭頂進入絡於腦,所以生病時會覺得邪氣衝擊頭部而疼痛,再回到頸項後下方,所以會覺得頸項僵硬好像被拔起來一樣。然後沿著肩胛骨內側,夾著脊椎抵達腰部,再深入脊椎兩側的肌肉,聯繫腎臟並歸屬於膀胱,所以生病時會覺得腰部僵硬好像被拔起來一樣。其中一條分支,從腰部向下貫穿臀部進入膝彎,所以生病時會長痔瘡,並且覺得膝彎好像被束縛住了。另一條分支,從肩胛骨內側在背後分開向下,貫穿脾臟,夾著脊椎內側,經過髖關節,沿著大腿外側,從後邊的邊緣向下匯合到膝彎,貫穿小腿肚內側,出現在外踝骨的後面。
然後沿著京骨,到達小腳趾的外側,所以生病時會覺得大腿無法彎曲,小腿肚好像要裂開一樣,腳的小腳趾無法抬起或使用。總之,凡是背脊肌肉疼痛,小便不通暢的病,就知道是膀胱經的問題。膀胱經的概況大略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