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玉衡

《診脈三十二辨》~ 八·辨肺大腸脈 (1)

回本書目錄

八·辨肺大腸脈 (1)

1. 八·辨肺大腸脈

手太陰肺經。為一身之華蓋。統十二經。十五絡。五臟六腑之死生吉凶。皆於此決。蓋肺居臟腑最上。臟腑之氣。無不上熏乎肺也。以其位高。輔君主行榮衛。故曰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居右手寸口。與手陽明大腸為表裡。肺臟大腸腑。言其體。屬西方辛金。言其用。肺主氣。

多言則傷氣。咳嗽由此而作。肺又藏魄。並精出入謂之魄。精氣之臣佐也。其竅通於鼻。肺和則鼻知香臭。言其性情之雜著。肺主聲。自入為哭。其傳於五臟者。亦各自有聲。其為各臟所傳者。心主臭。入肺為腥。脾主味。入肺為辛。肝主色。入肺為白。腎主液。入肺為涕。

其為六淫所中。肺宜溫潤。燥則病。寒亦病。其為七情亦害。憂或悲。則魄戶不閉。金氣鬱塞。心火乘之。其有不內外因而病者。叫呼損氣。則傷肺也。脈起於中焦中焦者。中脘也。在臍上四寸。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胃口有上下。上口在臍上五寸上脘穴分。下口在臍上四寸下脘穴分。

膈,隔也。人心下有膈膜。前齊鳩尾。後齊十一椎。周圍著脊。所以遮隔濁氣。不使上熏心肺。肺脈貫膈。布胸中。故病為咳。為上氣。為喘。為渴。為煩心。為胸滿。從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

肺系喉嚨也。故肺病缺盆痛甚。臂下脅上曰腋。膊下對腋處曰臑。臑盡處為肘。肘以下為臂。臂以下為脘廉隅也。魚謂掌骨之前。大指本節之後。肥肉隆起處。統為之魚。故肺病為臑臂內前廉痛。為掌中熱。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診脈如三菽。重浮於三菽者。

大腸脈也。按之於皮毛相得曰浮。稍稍加力。脈道不利為澀。又稍加力。不及本位曰短。此其平脈。若鼓急病太過。蕭索病不及。洪大則金受火克。謂之賊邪。主中風氣壅。鼻燥癇疾。芤亦屬火。主積血在胸。氣傷而血凝也。弦則金不足而火乘之。是為微邪。主大腸結。氣急膈中疼痛。

緊則頭痛。緩漫乃脾邪所致為虛邪。主風濕。沉濡而滑。則腎邪相干為實邪。有寒有風有痰。沉細病在骨。主骨蒸。單沉主氣脹。又胸中留滯化為痰。單滑痰塞氣壅。作嘔逆。單濡主氣乏冷脹。又有正邪。浮本肺脈。然浮濡而實。謂之陽結。肺絡循咽。大腸為腑。咽門燥。大腸結皆坐此。

浮甚或三部俱浮。惡寒壯熱。熱能傷氣。氣傷不能衛。金反虧而木反盛。咳嗽氣促。痰唾稠濃。雙目流淚。皆坐此。肺之積名曰息奔。左右脅下。大如覆杯。以春甲乙日得之。蓋心邪傳肺。肺當傳肝。肝旺不受邪。肺欲復還心。心不受。故留結為積。肺氣實夢兵戈相競。虛則夢涉水田。

若肺絕而真臟脈見。大而虛。如風吹毛。又如以毛羽中人膚。其見於外者。氣出不還。絕汗如珠。轉出不流。又氣喘兩肩動曰肩息。或髮直如麻。丙日篤。丁日死。死於巳午時。肺之大略如此。

白話文:

肺經,就像是人體的一個保護罩,它統領著全身的十二經脈、十五絡脈,以及五臟六腑的生死吉凶,都由它來決定。肺臟處於臟腑的最上方,其他臟腑的氣都會向上薰蒸到肺。由於它的位置高,輔佐君主(心臟)運行榮衛之氣,所以被稱為「相傅之官」,負責調節身體機能。肺脈位於右手寸口,與手陽明大腸經互為表裡。肺臟和大腸腑,是指它們的實質,屬於西方的辛金,這是從它們的功用來說的。肺主要掌管呼吸之氣。

說話太多會耗損氣,咳嗽就是這樣產生的。肺還儲藏著魄,精氣的出入就稱為魄,它是精氣的臣佐。肺的竅通於鼻子,肺氣調和,鼻子就能分辨香臭。這說明了肺的性質很複雜。肺還主管聲音,哭泣的聲音就源於肺。肺的聲音傳到其他五臟,每個臟腑也會有各自的聲音。肺傳到其他臟腑的聲音,例如心臟主掌氣味,傳到肺就變成腥味;脾主掌味道,傳到肺就變成辛味;肝主掌顏色,傳到肺就變成白色;腎主掌液體,傳到肺就變成鼻涕。

當身體受到外來邪氣(六淫)侵襲時,肺適宜溫潤,如果乾燥或寒冷就會生病。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也會傷害肺。憂愁或悲傷會使魄戶關閉不住,導致金氣鬱結,心火就會乘虛而入。如果不是因為內外因素而生病,大聲喊叫會耗損氣,也會傷害肺。

肺脈起於中焦,中焦就是中脘,在肚臍上方四寸處。向下連繫大腸,再沿著胃口向上。胃口有上下之分,上口在肚臍上方五寸的上脘穴,下口在肚臍上方四寸的下脘穴。

膈,是隔開的意思。人心臟下方有膈膜,前面與鳩尾穴齊平,後面與第十一椎齊平,環繞著脊椎,用來隔開濁氣,不讓它向上薰蒸心肺。肺脈穿過膈膜,分佈在胸腔中,所以肺病會引起咳嗽、氣喘、呼吸急促、口渴、煩躁、胸悶等症狀。肺脈從膈膜屬於肺,再從肺部橫向延伸到腋下,往下沿著上臂內側、肘部,再沿著前臂內側,向上到達手腕的下方,進入寸口,再到大魚際,沿著大魚際邊緣,到達大拇指指端。

肺的連繫在喉嚨,所以肺病會引起缺盆穴劇烈疼痛。手臂下方、腋窩上方稱為「腋」,上臂下、對著腋窩的地方稱為「臑」,「臑」的盡頭是「肘」,肘以下是「臂」,臂以下是「脘」(腕的別稱,指手腕部位),魚是指掌骨之前、大拇指本節之後,肥肉隆起的地方,統稱為「魚」。所以肺病會引起上臂內側前緣疼痛,手掌發熱。肺經的支脈從手腕後方直接分出,沿著食指內側邊緣到達指端。

診脈時,正常的肺脈像三顆豆子那樣微弱。如果脈象浮在比三顆豆子還要高的位置,那就是大腸的脈象。輕輕按壓皮膚能感覺到脈動,表示脈象浮,如果稍微用力按壓,感覺脈道不流暢,就是澀脈;如果再加力按壓,脈象反而不及原本的位置,那就是短脈。這些是正常的脈象。如果脈象鼓動急速,表示病邪太過;如果脈象蕭瑟不振,表示病邪不足。脈象洪大,表示金氣受到火氣的剋制,屬於病邪,多主中風、氣壅、鼻子乾燥、癲癇等疾病。脈象空虛,也屬於火熱,多主胸腔內有積血,是氣傷而導致血凝的表現。脈象弦細,表示金氣不足,火氣乘虛而入,屬於輕微的病邪,多主大腸阻塞、氣急、胸膈疼痛。

脈象緊繃,多主頭痛;脈象緩和散漫,是脾邪所致,屬於虛邪,多主風濕。脈象沉濡而滑,表示腎邪干擾,屬於實邪,可能伴有寒、風、痰等症狀。脈象沉細,病位在骨,多主骨蒸(一種潮熱)。脈象單純的沉,多主氣脹;胸中氣機滯留,會化為痰。脈象單純的滑,表示痰多阻塞、氣機不暢,容易引起噁心嘔吐。脈象單純的濡,多主氣虛、怕冷、腹脹。此外還有正邪的說法,浮脈本是肺脈,但如果脈象浮濡而實,就是陽氣鬱結。肺的經脈循行於咽喉,大腸是腑,咽喉乾燥、大腸阻塞都與此有關。

脈象浮而且很強,或者三部脈都呈現浮脈,多主惡寒、高熱。熱能傷氣,氣傷則不能保護身體,金氣反而虧虛,木氣反而旺盛,會引起咳嗽、呼吸急促、痰液濃稠、雙眼流淚等症狀。肺的積聚稱為「息奔」,位於左右脅下,大小像倒扣的杯子,多在春季的甲乙日出現。這是心邪傳到肺,肺本應傳到肝,但肝氣旺盛不受邪,肺想恢復回到心,但心臟不接受,所以就結聚成了積。肺氣實的人,會夢見兵戈相爭;肺氣虛的人,會夢見在水田中行走。

如果肺氣衰竭,出現真臟脈象,脈象大而虛弱,像風吹動毛髮一樣,或者像用羽毛觸摸皮膚,還會出現氣息微弱、呼氣多吸氣少,汗如珠粒、滴落而不流散,氣喘時雙肩聳動,頭髮豎立如麻等危險症狀。在丙日病重,丁日死亡,多在巳時或午時死亡。這就是關於肺脈的大致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