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玉衡

《診脈三十二辨》~ 八·辨肺大腸脈

回本書目錄

八·辨肺大腸脈

1. 八·辨肺大腸脈

手太陰肺經。為一身之華蓋。統十二經。十五絡。五臟六腑之死生吉凶。皆於此決。蓋肺居臟腑最上。臟腑之氣。無不上熏乎肺也。以其位高。輔君主行榮衛。故曰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居右手寸口。與手陽明大腸為表裡。肺臟大腸腑。言其體。屬西方辛金。言其用。肺主氣。

白話文:

肺經是人體最重要的經絡,是十二經脈和十五絡脈的總樞紐。它關係著五臟六腑的生命活動和吉凶。肺位於胸腔最上部,臟腑之氣都要向上燻蒸到肺。由於肺的地位崇高,像輔佐君王的丞相一樣,統轄著人體的榮衛(氣血)運行,所以稱肺為相傅之官,主宰著人體的呼吸。肺經位於右手寸口,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裡。肺臟和大腸是相通的,屬於西方辛金。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氣。

多言則傷氣。咳嗽由此而作。肺又藏魄。並精出入謂之魄。精氣之臣佐也。其竅通於鼻。肺和則鼻知香臭。言其性情之雜著。肺主聲。自入為哭。其傳於五臟者。亦各自有聲。其為各臟所傳者。心主臭。入肺為腥。脾主味。入肺為辛。肝主色。入肺為白。腎主液。入肺為涕。

白話文:

說話太多會損傷元氣。咳嗽是由此產生的。肺部還藏著魄。精氣出入叫做魄。是精氣的臣子和輔佐。它的孔竅通於鼻子。肺的功能正常,鼻子就能辨別香臭。這是說它性情複雜。肺主聲音。自己發出的聲音是哭。它傳給五臟的聲音,各自也有不同的聲音。它從各臟傳來的聲音:心主嗅覺。傳給肺部是腥味。脾主味覺。傳給肺部是辛味。肝主視覺。傳給肺部是白色。腎主體液。傳給肺部是鼻涕。

其為六淫所中。肺宜溫潤。燥則病。寒亦病。其為七情亦害。憂或悲。則魄戶不閉。金氣鬱塞。心火乘之。其有不內外因而病者。叫呼損氣。則傷肺也。脈起於中焦中焦者。中脘也。在臍上四寸。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胃口有上下。上口在臍上五寸上脘穴分。下口在臍上四寸下脘穴分。

白話文:

人體如果被六淫所侵襲,肺部需要溫和潤澤。如果過於乾燥就會生病,如果過於寒冷也會生病。七情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憂愁或悲傷就會導致魄戶不閉合,金氣鬱結,心火乘虛而入。還有一些疾病既有內在也有外在的因素,比如叫喊會損傷氣血,從而損傷肺部。脈搏起於中焦,中焦就是中脘,位於臍上四寸的位置。中焦向下連接大腸,還向上循行到胃口和膈肌。胃口有上下之分,上口位於臍上五寸,在中脘穴附近;下口位於臍上四寸,在下脘穴附近。

膈,隔也。人心下有膈膜。前齊鳩尾。後齊十一椎。周圍著脊。所以遮隔濁氣。不使上熏心肺。肺脈貫膈。布胸中。故病為咳。為上氣。為喘。為渴。為煩心。為胸滿。從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

白話文:

膈膜,是將人體分隔成上下兩部分的器官。它位於心臟下方,前面與鳩尾骨相齊,後面與第十一椎骨相齊,周圍緊靠著脊椎。膈膜的作用是阻隔濁氣,不讓它往上燻蒸到心肺。肺臟的經脈貫穿膈膜,分佈在胸腔中,所以膈膜的疾病會引發咳嗽、上氣、喘息、口渴、心煩、胸悶等症狀。從膈膜連接到肺臟,肺臟的經脈橫著穿出身體兩側,往下經過前臂內側,再往下到肘關節中央,再沿著手臂內側,往上經過尺骨下緣,進入寸口穴。然後沿著大魚際向上,最後到大拇指的末端。

肺系喉嚨也。故肺病缺盆痛甚。臂下脅上曰腋。膊下對腋處曰臑。臑盡處為肘。肘以下為臂。臂以下為脘廉隅也。魚謂掌骨之前。大指本節之後。肥肉隆起處。統為之魚。故肺病為臑臂內前廉痛。為掌中熱。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診脈如三菽。重浮於三菽者。

白話文:

肺經與喉嚨相連接。所以,肺病會導致咽喉疼痛劇烈。腋窩下面到肋骨上方稱為腋窩,肩膀下面與腋窩相對的地方稱為上臂,上臂最末端稱為肘,肘以下的部分為前臂,前臂下面是手腕,稱為廉隅穴。腕後骨之前,大拇指根部關節之後,肥肉隆起的地方,統稱為魚際穴。所以,肺病會導致上臂內側前緣疼痛,掌心發熱。其分支從腕後直接伸出到中指內側,到中指指尖。診脈的時候,脈象像三個豆子一樣,浮脈比三個豆子更重。

大腸脈也。按之於皮毛相得曰浮。稍稍加力。脈道不利為澀。又稍加力。不及本位曰短。此其平脈。若鼓急病太過。蕭索病不及。洪大則金受火克。謂之賊邪。主中風氣壅。鼻燥癇疾。芤亦屬火。主積血在胸。氣傷而血凝也。弦則金不足而火乘之。是為微邪。主大腸結。氣急膈中疼痛。

白話文:

中醫將大腸臟與脈搏對應。

當按壓皮膚表面時,脈搏與皮膚的觸感相協調,稱為浮脈。

如果再稍微用力按壓,脈搏的運行不通暢,稱為澀脈。

如果再用力按壓,脈搏的表現不及於正常位置,稱為短脈。

這是平脈的表現。如果鼓動急促,說明病情過於嚴重;如果有按壓下去的樣子,說明病情不足。

洪大的脈搏,說明金被火所剋制,稱為賊邪。主要表現為中風氣壅、鼻燥、癇疾。

芤脈也屬於火脈,主要表現為積血在胸,氣血無法運行而凝結。

弦脈則說明金火不足,又被火所侵襲,稱為微邪。主要表現為大腸結、氣急、膈中疼痛。

緊則頭痛。緩漫乃脾邪所致為虛邪。主風濕。沉濡而滑。則腎邪相干為實邪。有寒有風有痰。沉細病在骨。主骨蒸。單沉主氣脹。又胸中留滯化為痰。單滑痰塞氣壅。作嘔逆。單濡主氣乏冷脹。又有正邪。浮本肺脈。然浮濡而實。謂之陽結。肺絡循咽。大腸為腑。咽門燥。大腸結皆坐此。

白話文:

緊迫則頭痛。緩慢則脾臟邪氣所致為虛邪。主風濕。沉重濡滑,則是腎臟邪氣相關為實邪。有寒冷、有風、有痰。沉細,病在骨頭。主骨蒸。單純沉著主氣脹。另外,胸中積留滯留物化為痰。單純滑膩,痰塞氣壅。導致嘔吐反胃。單純濡濕主氣乏冷脹。還有正邪之分。浮起本於肺臟脈絡。然而浮起濡滑而實,稱為陽結。肺臟絡脈循咽喉。大腸為腑。咽喉乾燥。大腸結滯都由此而來。

浮甚或三部俱浮。惡寒壯熱。熱能傷氣。氣傷不能衛。金反虧而木反盛。咳嗽氣促。痰唾稠濃。雙目流淚。皆坐此。肺之積名曰息奔。左右脅下。大如覆杯。以春甲乙日得之。蓋心邪傳肺。肺當傳肝。肝旺不受邪。肺欲復還心。心不受。故留結為積。肺氣實夢兵戈相競。虛則夢涉水田。

白話文:

浮脈明顯,甚至三部位都浮現。畏寒怕冷,高燒發熱。高溫會傷害人體正氣。正氣受傷無法防禦外邪。肺氣反而衰弱,肝氣反而旺盛。咳嗽氣促。痰液唾沫黏稠濃濁。雙眼流淚。這些都是由肺積引起的。肺部的積滯叫息奔。左右脅下,腫大得像扣著一個杯子。在春天的甲日、乙日得此病。這是因為心邪傳給肺。肺應當把邪氣傳給肝。肝氣旺盛不接收邪氣。肺想要把邪氣再傳迴心,心又不受。所以邪氣滯留在肺內形成積滯。肺氣實則夢中見刀兵相爭。肺氣虛弱則夢中涉水過田。

若肺絕而真臟脈見。大而虛。如風吹毛。又如以毛羽中人膚。其見於外者。氣出不還。絕汗如珠。轉出不流。又氣喘兩肩動曰肩息。或髮直如麻。丙日篤。丁日死。死於巳午時。肺之大略如此。

白話文:

如果肺氣完全脫絕,內在的脈搏都看得見。又大又虛空,像是風吹毛髮一樣。又像是以毛羽刺入人的皮膚,在皮膚表面可以看到。氣排出卻不回返,汗水也都中斷了一滴滴地掉落,流不順暢。又氣喘兩肩會動叫做肩息,或是頭髮直立如麻,丙日會昏迷,丁日死亡。在巳時、午時死亡,肺的主要症狀大概就是如此。

2. 大腸脈

手陽明大腸。傳導不潔之物。變化物之形。故曰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大腸上口。即小腸下口。大腸下接直腸。直腸下為肛門穀道。傳送不潔之物。必待肺氣下行。故與肺為表裡。屬西方庚金。體用性情等。皆不外乎肺。其脈即受肺交。肺脈出次指。大腸脈遂起於食指之端。

白話文:

手陽明大腸經有傳導不潔之物的作用,可以使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轉化成有用的物質,然後排出體外,所以稱為「傳導之官」。大腸的上端連接着小腸的下端,下端連接着直腸,直腸的下端就是肛門穀道。大腸傳送不潔之物,必須依靠肺氣向下運行,所以大腸與肺互相表裡。大腸經屬於西方庚金,它的體用性情等方面都與肺經相似。大腸經的脈絡直接受到肺經的交接。肺經的脈絡出現在中指上,而大腸經的脈絡就起始於食指的末端。

循指上掌。出合谷兩骨間。合谷虎口也。上循臂。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肩端兩骨。名髃骨之前廉。上出於肩𩨹上際。名天柱骨。會於大椎。大椎肩上高骨也。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縫中。返出兩吻。各挾口交人中。左之右。

白話文:

右邊的脈絡,挾持鼻孔。如果邪氣過盛而實,脈絡經過的地方,都會感到熱腫而疼痛;如果正氣不足而虛,就會感到寒慄。大腸的狀況大致是這樣的。

右之左。上挾鼻孔。其邪氣有餘而實。則脈所經過之處。皆熱腫而痛。其正氣不足而虛。則為寒慄。大腸之大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