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損啟微》~ 卷下 (11)
卷下 (11)
1. 柴胡梅連丸
治同上。
柴胡,前胡,烏梅,胡連,豬脂,豬髓,童便,韭白
白話文:
治療方法同上(指前文提及的病症)。
藥材包括:柴胡、前胡、烏梅、胡連、豬油(或豬脂肪)、豬骨髓、男童小便、韭菜的白色部分(韭白)。
2. 逍遙飲(新方)
治婦人思郁過度,致傷心脾,衝任之源,血氣日枯,漸至經脈不調者。
當歸(二三錢),芍藥(錢半),熟地(三五錢),棗仁(二錢,炒),茯神(錢半),遠志(三五分,制),炙甘草(一錢),陳皮(八分)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溫服。如氣虛者,加人參一二錢。如經水過期兼痛滯者,加酒炒香附一二錢。
白話文:
治療婦女因思慮憂鬱過度,導致損傷心脾,影響衝脈和任脈的氣血源頭,使氣血一天天衰竭,逐漸造成月經不調的狀況。
使用當歸(約二到三錢)、芍藥(約一錢半)、熟地(約三到五錢)、炒過的酸棗仁(約二錢)、茯神(約一錢半)、製過的遠志(約三到五分)、炙甘草(約一錢)、陳皮(約八分)。
加入兩盅水煎煮至剩七分,在飯後溫服。如果氣虛,可以加入人參一到二錢。如果月經延後且兼有經痛,可以加入酒炒過的香附一到二錢。
3. 金水六君煎(新方)
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外受風寒,咳嗽嘔惡,多痰喘急等症,神效。
當歸(二錢),熟地(三五錢),陳皮(錢半),半夏(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
水二盅,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遠溫服。如大便不實而多濕者,去當歸,加山藥。如痰盛氣滯,胸脅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陰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細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熱者,加柴胡一二錢。
白話文:
這個方子(金水六君煎,新方)是用來治療肺腎虛寒,導致水濕積聚變成痰,或是年紀大的人陰虛、氣血不足,又受到風寒,引起的咳嗽、噁心嘔吐、多痰、氣喘等症狀,效果很好。
藥方組成:當歸(約7.5克),熟地黃(約11-19克),陳皮(約5.6克),半夏(約7.5克),茯苓(約7.5克),炙甘草(約3.8克)。
煎煮方法:用水兩盅,加入生薑三到七片,煎煮到剩下十分之七八的量,在飯前溫服。
注意事項:如果大便稀軟不成形且濕氣重,就去掉當歸,加入山藥。如果痰很多、氣機不順暢、胸脅不舒服,就加入白芥子約2-3克。如果陰寒很嚴重,咳嗽一直不好,就加入細辛約1.9-2.6克。如果同時有外感風寒的發冷發熱症狀,就加入柴胡約3.8-7.5克。
4. 貝母丸(新方)
消痰熱,潤肺止咳,或肺癰肺痿,乃治標之妙劑。
貝母一兩,為末,用沙糖或蜜,和丸龍眼大,或噙化,或嚼服之。若欲劫止久嗽,每貝母一兩,宜加百藥煎、蓬砂、天竺黃各一錢,佐之尤妙。如無百藥煎,即炒醋文蛤一錢亦可,或粟殼亦可酌用。若治肺癰,宜加白礬一錢,同貝母丸服,如前最妙。
白話文:
這個新的貝母丸配方,可以消除痰熱,滋潤肺部並止咳,對於肺癰(肺膿瘍)或肺痿(肺部萎縮)等疾病,是個能快速緩解症狀的好藥方。
將一兩貝母磨成粉末,用砂糖或蜂蜜調和成龍眼大小的丸子,可以含在口中慢慢融化,或是直接嚼服。如果想要快速止住久咳,每用一兩貝母,可以加入百藥煎、蓬砂、天竺黃各一錢來輔助,效果會更好。如果沒有百藥煎,可以用炒過的醋文蛤一錢代替,或是酌量使用粟殼。如果治療肺癰,可以加入白礬一錢,和貝母丸一起服用,效果最好。
5. 一柴胡飲(新方)
一為水數,從寒散也。凡感四時不正之氣,或為發熱,或為寒熱,或因勞因怒,或婦人熱入血室,或產後經後,因冒風寒,以致寒熱如瘧等症,但外有邪而內兼火者,須從涼散,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錢),黃芩(錢半),芍藥(二錢),生地,陳皮(各錢半),甘草(八分)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溫服。如內熱甚者,加連翹一二錢隨宜。如外邪甚者,加防風一錢佐之。如邪結在胸而痞滿者,去生地,加枳實一二錢。如熱在陽明而兼渴者,加天花粉或葛根一二錢,熱甚者,加知母、石膏亦可。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一柴胡飲(新方)」,它的主要作用是針對外感邪氣,同時體內又有火氣的情況,使用清涼的方式來疏散。
所謂「一」在這裡指的是水的數量,表示這個藥方是從寒氣散發的角度來治療。凡是感受到季節不正之氣,像是發燒、忽冷忽熱,或是因為勞累、生氣,又或是婦女的熱氣進入血室,產後或經期後又感染風寒,導致像瘧疾一樣忽冷忽熱的症狀,只要是體外有邪氣,體內又有火氣的,都適合使用這個藥方,以清涼疏散的方式來治療。
藥方組成包含:柴胡(二到三錢),黃芩(一錢半),芍藥(二錢),生地、陳皮(各一錢半),甘草(八分)。
用水一盅半來煎煮,煎到剩七八分,溫熱服用。如果體內熱氣很重,可以適量加入連翹一到二錢;如果體外邪氣很重,可以加入防風一錢來輔助;如果邪氣鬱結在胸口,感到胸悶脹滿,可以去掉生地,加入枳實一到二錢;如果熱在陽明經,而且口渴,可以加入天花粉或葛根一到二錢,如果熱得很嚴重,也可以加入知母、石膏。
6. 二柴胡飲(新方)
二為火數,從溫散也。凡遇四時外感,或其人元氣充實,臟氣素平無火,或時逢寒勝之令,本無內熱等症者,皆不宜妄投涼藥,以致寒滯不散,宜此主之。
陳皮(一錢五分),半夏(二錢),細辛(一二錢),厚朴(錢五分),生薑(三五七片),柴胡(一錢半或二三錢),甘草(八分)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溫服。如邪盛者,可加羌活、白芷、防風、紫蘇之屬,擇而用之。如頭痛不止者,加川芎一二錢。如多濕者,加蒼朮。如陰寒氣勝,必加麻黃一二錢,或兼桂枝。不必疑也。
白話文:
「二」這個數字屬火,代表藥性是溫熱發散的。凡是遇到四季之外的感冒,或者這個人元氣充足、臟腑功能平穩沒有火氣,又或者是剛好遇到寒冷當令的時候,本身沒有內熱等症狀的人,都不適合隨便使用寒涼的藥物,以免寒邪停留在體內無法散去,這種情況就適合用這個方子來治療。
藥方組成:陳皮(一錢五分),半夏(二錢),細辛(一到二錢),厚朴(一錢五分),生薑(三到七片),柴胡(一錢半或二到三錢),甘草(八分)。
用水一盅半,煎到剩七八分,溫熱服用。如果邪氣很盛,可以加入羌活、白芷、防風、紫蘇等藥材,選擇合適的來用。如果頭痛不止,可以加川芎一到二錢。如果濕氣過多,可以加蒼朮。如果陰寒之氣過盛,就必須加麻黃一到二錢,或者同時加桂枝,不用懷疑。
7. 三柴胡飲(新方)
三為木數,從肝經血分也。凡人素稟陰分不足,或肝經血少,而偶感風寒者,或感邪不深,可兼補而散者,或病後產後感冒,有不得不從解散,而血氣虛弱,不能外達者,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錢),芍藥(錢半),炙甘草(一錢),陳皮(一錢),生薑(五七片),當歸(二錢,溏泄者易以熟地)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溫服。如微寒咳嘔者,加半夏一二錢。
白話文:
三這個數字屬木,代表肝經的血分。一般人如果本身就陰液不足,或是肝經的血比較少,又剛好感受到風寒,或者感受到的邪氣不深,可以同時用補益和疏散的方法來治療;又或者是生病、產後感冒,不得不使用解表疏散的藥物,但因為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無法將邪氣向外排出時,就適合使用這個方子。
藥方組成:柴胡(二到三錢)、芍藥(一錢半)、炙甘草(一錢)、陳皮(一錢)、生薑(五到七片)、當歸(二錢,如果容易腹瀉,就改用熟地黃)
用水一盅半煎煮到剩七八分,溫熱服用。如果稍微怕冷、咳嗽、想吐,可以加入半夏一到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