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煒

《虛損啟微》~ 卷下 (9)

回本書目錄

卷下 (9)

1. 理陰煎(新方)

此理中湯之變方也。凡脾腎中虛等症,宜剛燥者,當用理中六君之類;宜溫潤者,當用理陰大營之類。欲知調補,當先察此。此方通治真陰虛弱,脹滿嘔噦,痰飲噁心,吐瀉腹痛,婦人經遲血滯等症。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兩),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炙甘草(一二錢),乾薑(一二三錢,炒黃),或加桂一二錢。

水二盅,煎七八分,熱服。若治脾腎兩虛,水泛為痰,或嘔或脹者,加茯苓一錢半,或加白芥子五分以行之。若泄瀉不止,及腎泄者,少用當歸,或並去之,加山藥、扁豆、吳茱萸、破故、肉豆蔻、附子之屬。若腰腹有痛,加杜仲、枸杞。若腹有脹滯疼痛,加陳皮、木香、砂仁之屬。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從理中湯變化而來的。凡是脾腎中氣虛弱等症狀,如果適合用藥性剛強燥烈的,就應該用理中湯、六君子湯之類的藥方;如果適合用藥性溫和滋潤的,就應該用理陰煎、大營煎之類的藥方。想要知道如何調補,必須先觀察清楚病情的屬性。這個方子主要治療真陰虛弱引起的各種症狀,像是腹脹、噁心想吐、痰多、噁心、腹瀉腹痛,以及婦女月經延遲、經血運行不暢等問題。

藥材組成: 熟地(用量三到七錢,或一到二兩),當歸(用量二到三錢,或五到七錢),炙甘草(用量一到二錢),乾薑(用量一到三錢,炒至焦黃),或可加入肉桂一到二錢。

煎藥方法: 用水兩碗,煎至剩七八分,趁熱服用。

加減變化: 如果治療脾腎兩虛,水濕停滯形成痰,或者出現嘔吐、腹脹等情況,可以加入茯苓一錢半,或者加入白芥子五分以幫助痰液排出。如果腹瀉不止,或者因腎虛導致的腹瀉,可以減少當歸的用量,甚至不用當歸,改為加入山藥、扁豆、吳茱萸、破故紙、肉豆蔻、附子等藥材。如果腰腹疼痛,可以加入杜仲、枸杞。如果腹部脹痛,可以加入陳皮、木香、砂仁等藥材。

2. 四味回陽飲(新方)

治元陽虛脫,危在頃刻者。

人參(一二兩),製附子(二三錢),炙甘草(一二錢),炮乾薑(二三錢)

水二盅,武火煎七八分,溫服,徐徐飲之。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四味回陽飲(新方),是用來治療元陽虛脫,情況非常危急的病症。

藥材成分是:人參(一到二兩)、炮製過的附子(二到三錢)、烤過的甘草(一到二錢)、炮製過的乾薑(二到三錢)。

將兩盅水用大火煮到剩下七八分,溫熱服用,慢慢地喝下去。

3. 六味回陽飲(新方)

治陰陽將脫等症。

人參(一二兩或數錢),製附子,炮乾薑(各二三錢),熟地(五錢或一兩),歸身(三錢,泄瀉或血動者,代以冬朮,多多益善),炙甘草(一錢)

水二盅,武火煎七八分,溫服。如肉振汗多者,加炙黃耆四五錢,或一兩,或冬朮三五錢。如泄瀉者,加烏梅二枚,或北五味二十粒亦可。如虛陽上浮者,加茯苓二錢。如肝經鬱滯者,加肉桂二三錢。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六味回陽飲(新方)」,是用來治療陰陽即將脫離身體等危急症狀的。

藥方組成:

  • 人參(用一到二兩,或少許幾錢)。
  • 炮製過的附子,以及炮製過的乾薑(各用二到三錢)。
  • 熟地(用五錢到一兩)。
  • 當歸身(用三錢,如果出現腹瀉或出血症狀,可以改用白朮,而且白朮用量可以多一些)。
  • 炙甘草(用一錢)。

煎藥方法:

用水兩盅,用大火煮到剩七八分,溫熱時服用。

根據不同情況可以加減藥材:

  • 如果出現肌肉顫抖、汗出不止的情況,可以加炙黃耆四到五錢,或一兩,或加白朮三到五錢。
  • 如果出現腹瀉,可以加烏梅兩枚,或者加北五味子二十粒。
  • 如果出現虛陽上浮的症狀,可以加茯苓二錢。
  • 如果肝經鬱結不暢,可以加肉桂二到三錢。

4. 溫胃飲(新方)

治中寒嘔吐,吞酸泄瀉,不思飲食,及婦人臟寒嘔惡,胎氣不安等症。

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白朮(一二錢或一兩,炒),扁豆(二錢,炒),陳皮(一錢,或不用),乾薑(一二三錢,炒焦),炙甘草(一錢),當歸(一二錢,滑泄者不用)

水二盅,煎七分,食遠溫服。如下寒帶濁者,加破故紙一錢。如氣滯或兼胸腹痛者,加藿香、丁香、木香、白豆蔻、砂仁、白芥子之屬。如兼外邪及肝腎之病者,加桂枝、肉桂,甚者,加柴胡。如脾氣陷而身熱者,加升麻五七分。如水泛為痰而胸腹痞滿者,加茯苓一二錢。如脾胃虛極,大嘔大吐,不能止者,倍用參朮,仍加胡椒二三分許,煎熟徐徐服之。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溫胃飲(新方),是用來治療因為體內虛寒引起的嘔吐、吐酸水、腹瀉、不想吃東西等症狀,也適用於婦女因為內臟虛寒引起的噁心嘔吐、胎氣不穩等情況。

藥方組成: 人參(一到三錢,或用一兩),白朮(一到二錢,或用一兩,炒過),扁豆(二錢,炒過),陳皮(一錢,或不用),乾薑(一到三錢,炒焦),炙甘草(一錢),當歸(一到二錢,如果腹瀉嚴重就不要用)。

煎藥方法: 用水兩碗,煎煮到剩七分,在飯後溫熱服用。如果腹瀉帶有混濁分泌物,可以加補骨脂一錢。如果同時有氣滯或胸腹疼痛,可以加藿香、丁香、木香、白豆蔻、砂仁、白芥子等藥材。如果同時有外感風寒或肝腎疾病,可以加桂枝、肉桂,嚴重的可以加柴胡。如果因為脾氣下陷而發熱,可以加升麻五到七分。如果水液代謝失調導致痰多、胸腹脹滿,可以加茯苓一到二錢。如果脾胃極度虛弱,嚴重嘔吐不止,可以將人參和白朮加倍使用,再加入少許胡椒二到三分,煎好後慢慢服用。

5. 鎮陰煎(新方)

治陰虛於下,格陽於上,則真陽失守,血隨而溢,以致大吐大衄,六脈細脫,手足厥冷,危在頃刻,而血不能止者,速宜用此,使孤陽有歸,則血自安也。如治格陽喉痹上熱者,當以此湯冷服。

熟地(一二兩),牛膝(二錢),甘草(一錢,炙),澤瀉(錢半),肉桂(一二錢),製附子(五七分或一二三錢)

水二盅,速煎服。如兼嘔惡者,加乾薑炒黃一二錢。如氣脫倦言,而脈弱極者,宜速速多加人參,隨宜用之。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陰虛在下,導致虛火上炎,使得真陽無法固守,血液跟著向上湧溢,造成大量吐血、流鼻血,脈象細微且幾乎摸不到,手腳冰冷,情況危急,血又止不住的狀況。此時應該趕快使用這個藥方,讓虛浮的陽氣回到它應該的位置,血自然就能安穩。如果是治療虛火上炎導致的喉嚨腫痛或上身發熱,應該將此藥湯放涼後服用。

藥方組成: 熟地(37.5克到75克),牛膝(7.5克),炙甘草(3.75克),澤瀉(5.6克),肉桂(3.75克到7.5克),製附子(1.9克到11.25克,可依情況調整)

用水兩盅煎煮,快速服用。如果同時有噁心嘔吐的症狀,可以加入炒黃的乾薑3.75克到7.5克。如果出現氣虛無力、不想說話,而且脈象極度虛弱的情況,應該快速加入大量人參,用量多少依實際情況調整。

6. 壽脾煎(新方)

一名攝營煎。治脾虛不能攝血等症,凡憂思鬱怒、結勞,及誤用攻伐等藥,犯損脾陰,以致中氣虧陷,神魂不寧,大便脫血不止,或婦人無火崩淋等症。凡兼嘔惡,尤為危候,速宜用此。單救脾氣,則統攝固而血自歸源。此歸脾湯之變方,其效如神。若犯此症,而再用寒涼,則胃氣必脫,無不即斃者。

白朮(二三錢),當歸(二錢),山藥(二錢),棗仁(錢半),炙甘草(一錢),遠志(三五分,制),炮乾薑(一二三錢),蓮肉(二十粒,去心炒),人參(隨宜一二錢,急者用一兩)

水二盅煎服。如血未止,加烏梅二個。凡畏酸者,不可用,或加地榆一錢半亦可。滑脫不禁者,加醋炒文蛤一錢。下焦虛滑不禁,加鹿角霜二錢為末,攪入藥中服之。氣虛甚者,加炙黃耆二三錢。氣陷而墜者,加炒升麻五七分。或白芷亦可。兼溏泄者,加補骨脂一錢炒用。陽虛畏寒者,加製附子一二三錢。

血去過多,陰虛氣餒,心跳不寧者,加熟地七八錢,或一二兩。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又叫「攝營煎」。用來治療因為脾虛而無法控制血液流失等問題,像是因為憂愁思慮、憤怒鬱悶、積勞成疾,或是誤用攻伐的藥物,損傷脾的陰液,導致中氣虛弱下陷、精神不安、大便出血不止,或是婦女沒有火氣的崩漏等症狀。如果同時出現噁心嘔吐,情況就更危急,要趕快服用這個藥方。這個藥方主要是救助脾氣,只要脾氣恢復正常,就能統攝固攝,血液自然會回到正常的位置。這是從歸脾湯變化而來的藥方,效果非常顯著。如果患有這些症狀,又使用寒涼的藥物,那胃氣一定會耗盡,很快就會死亡。

藥方組成:白朮(6-9克),當歸(6克),山藥(6克),酸棗仁(4.5克),炙甘草(3克),遠志(1.5-2.5克,炮製過),炮乾薑(3-9克),蓮子肉(20粒,去心炒過),人參(3-6克,急症可用30克)

用水約400毫升煎煮服用。如果血還沒止住,可以加烏梅2個。如果怕酸的人,就不要用烏梅,或者可以加地榆4.5克也可以。如果大便滑脫不止,可以加醋炒文蛤3克。如果下焦虛寒滑脫不止,可以加鹿角霜6克磨成粉,攪在藥裡服用。如果氣虛嚴重,可以加炙黃耆6-9克。如果氣虛下陷,可以加炒升麻2-3克,或白芷也可以。如果同時有腹瀉,可以加補骨脂3克炒過使用。如果陽虛怕冷,可以加製附子3-9克。

如果失血過多,陰虛氣弱,心悸不安,可以加熟地21-30克,或30-6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