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廷海

《救傷秘旨》~ 救傷秘旨續刻 (4)

回本書目錄

救傷秘旨續刻 (4)

1. 整骨接骨夾縛手法

如骨脫向內,斂脅不開者,令患人側臥於地,用踏腳凳一條,夾其腳背,令其轉動,著一人曲腰坐於凳子上,用絹帶綁住患人肘股,上懸於坐者之肩,伸腳踏患人脅下,然後抬肩帶肘,徐徐用力拔伸患骨,用手按正其肩腕,務要折轉,又試其手,上到腦後,下過胸前,反手於臂,方是歸原。然後調聖神散貼之。

用絹帶一條,從患處綁至那邊脅下縛住。又一條從患處脅下綁至這邊肩上,亦用綿絮一團,實其脅下,方得穩固。日服消風散,住痛散取效。

夫兩臂骨折斷或破碎者,先用消風散住痛散加痹藥服之。用杉木皮三片,削去粗皮,掐令微薄,如指面大,長短以患處為則。用綿紙包束黏定,用油透甲紙上,用左綁繩四部,編成柵子,如此通漏,內面藥干,庶可摻濕。編畢,用熱藥湯盦軟其筋骨。令患人臥於地,用絹帶縛患人肘臂,繫於醫者腰間,醫者坐其膝側,雙手捉定患肘,腳踏其腋下,倒腰向後,徐徐用力拔伸斷骨,用手揣令歸原。以薑汁韭汁醋調聖神散,攤於油布上貼之。

外用甲縛,寬緊如法,帶兜其手肘,懸於項下,要時常屈伸,肘腕不強,否則日久筋強,難以屈伸。日服加減活血住痛散,若甲兩頭泡起,不可挑破,用黑神散油調貼即消。

夫兩手肘腕骨骼,俗名胖㬹。若骨出於腕外者,先用住痛散加痹藥服之,後用藥湯盦軟筋骨,令患人仰臥,醫者居其側,用絹帶縛其臂,繫於腰間,伸腳踏其腋下,捉住其股,倒腰徐徐用力拔伸,揣令相按歸原。就以大拇指著力張按其腕中,餘四指分四處托其胖㬹後,又用兩手指托其骨內,卻隨折試其曲肱,使能伸屈,其骨不再去,方是歸原。試兩手合掌一齊復舊方好。

用油紙攤聖神散貼之,加甲,其甲要闊杉木皮一片,可托得胖㬹過,其長要至上下臂骨腰間為則,杉木皮中間對㬹處,剮一大孔,容㬹尖轉折可動,其孔兩旁皮弦,另用皮紙包束黏定,復用皮紙包束其甲,兩頭亦黏定,如此則可屈伸。

用左綁紙繩,編上四部,先編大片居中作紙甲,兩頭各編繩兩部,兩旁余繩,復編小甲作兩頭短甲,其短甲編作上下兩截,每編繩兩部,將上截甲綁住上臂骨上,下截甲綁住下臂骨上,腕間各空二分,庶甲不相撞,屈手無礙,日服活血住痛散取效。

夫兩手腕骨斷,極難調理,用藥不可過涼。夾後不可時常兜掛項下,要時常屈伸。坐則令其舒於几案之上,或屈或伸。臥則令其舒於床蓆之間,時上時下。三日後令其折轉,上過腦後,又反手轉於背上,漸漸折試,方是活動歸原。若過三日,能如此轉動,亦不為遲。縱有腫貼藥,切忌過涼,恐筋寒貼肉,難伸難屈也。

夫兩手背骨折斷而碎者,服盦如前,令患人仰臥,醫者坐其膝側,伸腳踏患人腋下,左手托住患人中間三指,同作一把,著力拔伸,右手揣令歸原,即與貼藥。加夾用杉木皮一大闊片,可托掌背過骨,其長短從臂骨中間起,至掌背拳尖骨為則,杉木皮中間對腕骨處剮一橫孔,令可屈伸。又用杉木皮數小片,如指面大,其長從臂骨起至掌邊止。

白話文:

如果骨頭脫臼往內,導致肋骨無法張開,讓病人側躺在地上,用腳踏凳子夾住他的腳背,讓他轉動。另外一個人彎腰坐在凳子上,用布條綁住病人的手肘和臀部,將布條上方懸掛在坐著的人的肩膀上。然後,讓坐著的人伸腳踩在病人肋骨下方,接著抬起肩膀帶動病人的手肘,慢慢用力拉伸脫臼的骨頭。同時用手按正病人的肩膀和手腕,一定要將關節折轉。然後試試看病人的手,能不能往上舉到腦後,往下通過胸前,反手到手臂,這樣才算復位。之後再貼上聖神散。

用一條布條,從患處綁到另一邊的肋骨下方,綁緊。再用另一條布條,從患處肋骨下方綁到這邊的肩膀上,也要在肋骨下方墊一團棉絮,這樣才能穩固。每天服用消風散和止痛散來止痛。

如果兩手臂的骨頭斷裂或碎裂,先服用消風散和止痛散,並加入麻痺的藥材。用三片杉木皮,削去粗糙的外皮,使其稍微薄一些,約指甲面大小,長度則依患處的長度決定。用棉紙包好固定,再用油浸透的紙覆蓋在上面。用四條左綁繩編織成柵欄,使內部通風,藥材也能保持乾燥,以免潮濕。編好後,用熱藥湯來溫熱軟化病人的筋骨。讓病人躺在地上,用布條綁住病人的手肘和手臂,繫在醫者的腰間。醫者坐在病人膝蓋旁邊,雙手抓住病人的手肘,腳踩在腋下,身體向後彎腰,慢慢用力拉伸斷骨,再用手將斷骨推回原位。用薑汁、韭菜汁和醋調和聖神散,塗在油布上貼在患處。

外層用甲板固定,鬆緊要適當。用帶子兜住手肘,懸掛在脖子下,要時常彎曲伸展,讓手肘和手腕不會僵硬。如果時間久了,筋會變硬,難以彎曲伸展。每天服用加減活血止痛散。如果甲板兩端翹起,不要挑破,用黑神散油調和後塗貼即可消腫。

如果兩手肘和手腕的骨頭,俗稱「胖㬹」脫臼,若是骨頭往手腕外側突出,先服用止痛散並加入麻痺的藥材,之後用藥湯溫熱軟化筋骨。讓病人仰躺,醫者站在旁邊,用布條綁住手臂,繫在腰間,伸腳踩在腋下,抓住手腕,身體向後彎腰,慢慢用力拉伸,將骨頭推回原位。接著用大拇指用力按壓手腕中間,其他四指分開托住「胖㬹」後方,再用兩手指托住骨頭內側,然後試著讓病人彎曲手臂,使其能伸能屈,且骨頭不再脫位,這樣才算復位。試試看兩手合掌,都能順利復原才算好。

用油紙塗上聖神散貼在患處,再用甲板固定。甲板要用寬片的杉木皮,可以托住「胖㬹」關節,長度要從手臂上下骨頭中間到手肘之間。在杉木皮中間對著「胖㬹」的地方,挖一個大孔,讓「胖㬹」尖端可以轉動。在孔的兩旁用皮弦包紮,並用皮紙包住固定,再用皮紙包住整個甲板,兩端也固定好,這樣就可以彎曲伸展。

用左綁紙繩,編織成四部分。先編織較大的部分在中間作為紙甲,兩端各編兩部分繩子,兩旁的繩子再編織小甲作為兩端的短甲。短甲編織成上下兩截,每一截編兩部分繩子,將上截甲綁在上臂骨上,下截甲綁在下臂骨上,手腕之間各空出兩分,這樣甲板才不會碰撞,彎曲手臂也不會受阻。每天服用活血止痛散來治療。

如果兩手腕骨折斷,非常難處理,用藥不能過於寒涼。固定後不要時常將手吊掛在脖子上,要時常彎曲伸展。坐著時讓手放在桌案上,或彎或伸。躺著時讓手放在床蓆上,時上時下。三天後讓手腕折轉,往上舉過腦後,再反手轉到背後,漸漸嘗試,這樣才能活動復原。如果超過三天,還能這樣轉動,也不算太遲。即使有腫脹,貼敷藥物時,切記不可過涼,以免筋絡受寒而僵硬,難以伸展彎曲。

如果兩手背的骨頭斷裂或碎裂,溫熱軟化筋骨的方式如前述。讓病人仰躺,醫者坐在病人膝邊,伸腳踩在腋下,左手托住病人中間三指,合在一起,用力拉伸,右手將骨頭推回原位,再貼上藥物。用杉木皮一大片固定,可以托住手背的骨頭,長度從手臂骨頭中間開始,到手背拳頭尖端的骨頭為止。在杉木皮中間對著手腕骨的地方,挖一個橫孔,使其可以彎曲伸展。再用幾片小杉木皮,約指甲面大小,長度從手臂骨頭開始到手掌邊緣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