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自序 (1)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1. 自序

司命之難也在識證,識證之難也在辨證,識其為陰為陽,為虛為實,為六淫,為七情,而不同揣合也。辨其在經在絡,在腑在臟,在營衛,在筋骨,而非關臆度也。顧脈理易淆,洞垣誰屬,賴古作家別類分門,條列治要,且於一症,錯綜疑似,縷析絲分,參合脈象,詳哉言之,仰見心裁獨出矣。然不先窺《內經》奧旨,則皆無本之學也。

白話文:

中醫診治的難處在於辨別病證,辨別病證的難處在於分析證候。分析證候時,要辨別是陰證還是陽證,虛證還是實證,是外感六淫之邪還是七情內傷所致,並且不能憑空揣測。辨別病證所在,要辨別是經絡還是臟腑,是營衛還是筋骨,也不能憑空臆測。然而,脈象很容易混淆,疑難的病證很難辨別,這時就需要依靠古代醫家的分類分門,條例治要,根據脈象參合分析,才能詳細地說出病證。但是,如果不先了解《內經》的奧妙旨意,那麼這些診治方法都是沒有根據的。

遂古聖人,盡己性,盡人性,參贊元化,仁壽斯民,其心法備載《靈》、《素》各八十一篇。自越人祖述心法,垂為《難經》,嗣後長沙論《傷寒》,分究六經。河間治溫熱,專主三焦。東垣倡益氣補中。丹溪創滋陰降火,濟偏補缺。要皆上闡經訓,下啟法門,卓然自成大家。

白話文:

在很久很久以前,聖賢先哲們,窮盡他們的本性,瞭解人性,參與造化的運作,仁愛長壽於人民,他們的心法全部記錄在《靈樞》、《素問》各八十一篇文章裡。從越人祖述心法,將它傳授下來,撰寫成《難經》,之後長沙撰寫《傷寒》,研究六經。河間治理溫熱病,強調三焦。東垣主張益氣補中。丹溪創立滋陰降火法,來彌補偏頗的不足。總之,他們都闡揚經文訓詁,啟發方法學,成為獨樹一幟的大師。

由有明迄今,諸名家亦無不根柢聖經,發揮心得,以著於篇。學者研經,旁及諸家,泛覽沉酣,深造自得,久之源流條貫,自然胸有主裁。第學不博無以通其變,思不精無以燭其微;惟博也故腕妙於應,而生面別開;惟精也故悟徹於元,而重關直闢。

白話文:

從明朝至今,諸多名醫沒有不以《黃帝內經》為根本,並發揮自己的心得體會,並將其寫成著作。學者研讀《黃帝內經》,並廣泛參考諸家的著作,博覽羣書,沉浸其中,深入研究,自然就能掌握其源流脈絡,心中有主見。第一,學問不廣博,就不能融會貫通,思想不精闢,就不能洞察細微;只有廣博才能靈活應變,生動活潑;只有精闢才能領悟根本,直搗黃龍。

平時灼有定見,臨證不設成心,診畢矣審用何法,法合矣選用何方,權衡乎稟之厚薄,病之淺深,治之標本,藥之浮沉,及一切正治從治,上取下取,或上病取下,下病取上,或從陰引陽,從陽引陰,必先歲氣,無伐天和。乃知執一者拘,多歧者泛,師心者愎,隨俗者庸。

白話文:

在平時診治疾病時必須有自己的見解,在看病的時候不要有成見,診斷完畢了之後,要審慎的選擇治療方法,方法確定之後,再選擇方劑,衡量患者體質的強弱、病情的輕重、治療的標本、藥物的性質,以及一切的扶正祛邪的治療方法,上病取下,下病取上,或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一定要先了解當年的氣候,不要違背自然的規律。才明白固執於一種治療方法的人容易受到拘束,見解太多的人容易流於表面,憑自己的主觀臆斷來治療疾病的人固執己見,隨波逐流的人庸碌無為。

至於體貼病情,曲折都盡,刀圭所授,立起沉疴,善矣!若猶未也,一法未合,雖古法宜裁;一方未純,雖古方宜裁;必吻合而後已。此其難,殆又在識證辨證後乎。乃觀近日懸壺家,大率學殖荒蕪,心思膚淺,甚則治溫疫以傷寒法,治血枯以通瘀法,與夫喜行溫補,不顧留邪,動輒攻消,不知扶正,輕者重,重者死矣。予思矯而正之,己巳計偕後,歸而就館,筆墨少閒,爰始搜輯。

白話文:

就診斷和治療疾病而言,考察細微、徹底、透徹,用藥恰到好處,立竿見影,藥到病除,非常好了!但如果還沒有達到這種水平,那麼就說明,一定的治療方法不恰當,即使是古法也應該修改;某種方劑不純正,即使是古方也應該修改;一定要讓它們相互吻合、才能停止。做到這些很難,大概比辨證分清證型,認識疾病還要難吧。現在看那些醫生,大多學問淺薄,思維膚淺,嚴重的甚至用治療傷寒的方法來治療溫疫,用治療血瘀的方法來治療血枯,再有愛好用溫補藥的方法來治療疾病,不顧及邪氣仍然存在,一味攻伐、消磨,不知道扶持正氣,後果是輕則加重病情,重則危及生命。我希望改正這些錯誤,己巳年以後,我回到家鄉辦學校,課餘時間比較充裕,於是開始蒐集整理。

丙戍後,又苦南北奔馳,今老矣,分編討究,懼有遺珠,除《傷寒》全帙無容贅衍外,余多宗經立論,酌古用方,更欲略輯瘍科,兼及幼科,而老病浸尋,來日苦短,缺略之憾,統俟續成。且生平本不業醫,間有治案,附於症後,非云程式也,聊存梗概,以寓別裁之微意云爾。

編名《治裁》,願與有志醫學者共裁之。

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端午日丹陽林珮琴自題

白話文:

自從丙戌年以後,我又辛苦地南北奔波,現在已經老了。我分門編寫、探究研究,唯恐有遺漏珍貴的醫案。除了《傷寒論》全書不能增加內容外,其他醫書大多以經典為依據來立論,從古方中酌情使用,我還想略微編纂外科,兼顧小兒科,但老病逐漸找上門來,今後的日子越來越短,(一些章節)的缺漏遺憾,且等待續集完成再說。並且我一生本來不以行醫為業,偶爾有治病案例,附在病症後面,並不是說成是程式,只是略存概略,用來寄託別出心裁的意思罷了。

《治裁》 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端午日,丹陽林珮琴親自題寫。願與志同道合的醫學者共同審核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