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序 (2)
序 (2)
1. 序
先祖大銀臺謂厓公,於乾隆間奉命總閱《四庫全書》,獲見神農以來醫家言著錄於文淵閣者,九十六部一千八百十有三卷,附存其目者,九十四部六百八十一卷。嘗語穎曰:舊史醫家多置之簡末,今《四庫全書》子部分十四家,儒家第一,兵家第二,法家第三,農家第四,醫家第五。醫雖一技,民命攸關,其特升諸他藝術上有以也。
謂厓公博涉於陰陽術數,六壬聲律之書,手錄甚夥,獨醫類無手定本,家傳唯先大夫澹松公批訂葉氏《臨證指南》。手澤猶新,顧穎卒未能讀也。林羲桐先生嘉慶戊辰舉鄉魁,墨藝膾炙人口,尤精岐黃家言,貫串於《靈樞》、《素問》、《難經》諸書,以意為變化而不泥於古,著作之暇,以濟時為心,士大夫皆禮敬之。
余久耳其名,丙戌余服闋,入都謁部,先生公車北上,相晤于都門,獲聞緒論,盛德君子,一望皆知。辛亥春,嗣君筠石茂才,將刊先生所著《類證治裁》書,而以序囑余。書凡八卷,外科附焉,別類分門,前列論,方次之,殆與《沈氏尊生》書體例略相近,然詳略輕重之際,妙於剪裁,開卷瞭然,言彌簡而法彌備,使夫穎悟之士既得所範圍,中材而下亦得循途以赴,學者固當分別以觀矣。昔人論《難經本義》,謂滑壽以文士而精於醫,故所著較諸家所得為多。
予於先生亦云:筠石嗣其先業,揆度其恆,無不立效,叩其所學,蓋得於是書成法者多,顧不肯私為家傳,而公諸同好,其能體先生濟時之心者矣。先生所著有《來燕草堂四書文》五百餘篇,《來燕草堂古文》二卷,《駢體文》二卷,《高臥樓古今體詩》二卷,《百鳥詩》一卷,《詩餘》一卷,皆余所服膺者。筠石倘能次第開雕以昭先澤,是又余之厚望也夫。
咸豐元年歲次辛亥孟夏之月賜進士出身誥授奉直大夫四川會
理州知州同里愚弟吉鍾穎頓首拜撰時年八十有五
白話文:
先祖大銀臺(指我的曾祖父)說,我的祖父厓公,在乾隆年間奉命總管校閱《四庫全書》。他有機會看到自神農氏以來,歷代醫家的著作,被收錄在文淵閣的,共有九十六部,一千八百一十三卷;另外還有只存書目而未收錄的,有九十四部,六百八十一卷。他曾經告訴我父親(穎):過去的史書,往往將醫家放在較不重要的位置。如今《四庫全書》的子部,將諸子百家分為十四類,儒家排第一,兵家第二,法家第三,農家第四,醫家排第五。醫學雖然只是一門技藝,但它關係到人民的生命,因此特別將它提升到其他技藝之上,是有其道理的。
我的祖父厓公,他廣泛涉獵陰陽術數、六壬和聲律等書籍,手抄了很多相關的資料。唯獨醫學類的書籍沒有他親自校訂的版本,家中流傳的只有先父澹松公批註校訂過的葉氏《臨證指南》,上面的筆跡還很新,可惜我父親最終沒能讀完。林羲桐先生,在嘉慶戊辰年考中舉人,他的文章寫得很好,人人稱讚。尤其精通醫學,將《靈樞》、《素問》、《難經》等醫學經典融會貫通,能根據實際情況變化運用,而不拘泥於古法。他在著作之餘,還以救濟世人為己任,因此受到士大夫們的尊敬。
我很久以前就聽說過林先生的名聲。丙戌年,我服喪期滿,進京辦事時,林先生也因公事北上,我們在京城相遇。我有幸聽聞他的高論,知道他是個德高望重的君子,一眼就能看出來。辛亥年春天,他的後代筠石先生(字茂才)準備刊印他所著的《類證治裁》一書,並且要我為此書寫序。這本書共八卷,還附有外科內容,分類詳細,先列出醫理,再列出藥方。它的體例大概和《沈氏尊生》這本書相似,但在內容詳略和輕重取捨上,更加精妙,一翻開書,就能一目瞭然。書中的文字簡潔,但法則完備,既能讓聰明的人找到學習的方向,也能讓中等資質的人按部就班地學習。學習的人應該要仔細分別地去理解這本書的內容。以前有人評論《難經本義》,說滑壽因為是文人,又精通醫術,所以他的著作比其他醫家的更為豐富。
我認為林先生也是如此:筠石先生繼承了他先祖的醫業,仔細推敲,凡事都能立刻見效。詢問他所學的內容,才知道他從這本書中得到了很多精髓。但他不願意將此書作為家傳秘方,而是公開給所有同好,可見他能夠體會林先生濟世救人的心意。林先生還著有《來燕草堂四書文》五百多篇,《來燕草堂古文》二卷,《駢體文》二卷,《高臥樓古今體詩》二卷,《百鳥詩》一卷,《詩餘》一卷,這些都是我非常佩服的作品。如果筠石先生能夠依次將這些作品刊印出來,彰顯先祖的德澤,這也是我所衷心期盼的。
咸豐元年辛亥年孟夏月(農曆四月),賜進士出身,誥授奉直大夫,四川會理州知州,同鄉的愚弟吉鍾穎,恭敬地撰寫此序,當時八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