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韞兮

《脈確》~ 細

回本書目錄

1.

(內經謂之小。)濡(同耎。)弱(脈經以浮細為耎,沉細為弱。豈細脈無浮二候?獨於不浮不沉候之乎?而內經何以有沉細之說也?且經曰:脈弱以滑,是有胃氣。滑者,流利如深之謂。若以沉細為弱,則沉細如經之中,不能見滑矣。且脈經既以沉細為弱,而論肺痿,何以又有浮弱之言乎?

今據內經,以弦脈耎弱為肝之平脈,則所謂耎弱者,無力之謂,不得以浮細為耎,沉細為弱矣。況耎弱所主之病,大概與細同,今附於此。)

直耎如絲細,勞傷損血氣。(細主氣血兩虛。)身汗來,心慌至。(浮細屬陰虛,多盜汗;沉細屬陽虛,多自汗。汗多心虛故慌。)寸須嘔吐,關須脹。(脾胃虛寒,上則嘔吐,下則腹滿。)尺屬骨蒸、痢與痹。(骨蒸、久痢,皆屬腎虛,故脈細。痹為寒濕之陰邪,故脈亦細。)

白話文:

(《內經》稱細脈為「小」脈。)細脈摸起來柔軟,像絲線一樣細。細脈也像「耎(nuǎn)」脈,有些脈學書認為浮取的細脈是「耎」脈,沉取的細脈是「弱」脈。難道細脈就沒有浮、沉以外的脈象嗎?難道只在不浮不沉的中間部位才能摸到細脈嗎?《內經》為什麼又有「沉細」的說法呢?況且《內經》說「脈弱而滑,表示有胃氣」。滑脈是指脈流利順暢。如果把沉細脈當成弱脈,那麼沉細脈像在經脈的深處,不可能會有滑的感覺。而且《脈經》既然把沉細脈當成弱脈,那為何在討論肺痿的時候,又有「浮弱」的說法呢?

現在根據《內經》,把弦脈柔軟無力的狀態當作是肝臟正常的脈象,那麼這裡說的柔軟無力,指的是脈的力道很弱,不能把浮取的細脈當成「耎」脈,把沉取的細脈當成「弱」脈。況且,「耎弱」脈所代表的病症,大致上和細脈相同,所以現在把「耎弱」脈的病症附在細脈後面一起討論。

細脈的脈象就像絲線一樣細且柔軟無力,主要代表勞累過度、損傷氣血的狀況。(細脈主要表示氣血兩虛。)如果出現身體出汗、心慌的情況。(浮取的細脈多屬於陰虛,常有盜汗;沉取的細脈多屬於陽虛,常有自汗。汗多會導致心虛,所以會心慌。)寸脈出現細脈,容易有嘔吐的現象;關脈出現細脈,容易感到腹脹。(脾胃虛弱寒冷,表現在上則容易嘔吐,表現在下則容易腹脹。)尺脈出現細脈,則容易有骨蒸(潮熱)、痢疾和痹症。(骨蒸和久痢都屬於腎虛的表現,所以脈象會是細脈。痹症屬於寒濕之類的陰邪所致,所以脈象也是細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