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確》~ 浮
浮
1. 浮
(內經謂之乏)
浮脈輕手得。如木水中浮。(浮秋脈也。春夏冬見之。則病脈也。然在秋輕虛以浮。來急去散。則為手脈。若中央堅。兩邊虛。此謂太過。細而微。此謂不及。亦病脈也。)有力表邪清涕嗽。惡寒發熱令人愁。(風邪自皮毛入。皮毛合肺。肺開竅於鼻。肺惡寒、金寒則生水、故鼻流清涕、風邪迫肺。
白話文:
浮脈輕手觸摸得到,如同木頭漂浮在水中。(這種脈象在秋天最常見,若在其他季節見到,就是病脈,如果中央脈象堅固,兩邊虛弱,這是脈象太過;脈象細微,這是脈象不及,也都是病脈。)
脈象有力,表邪清涕咳嗽,怕冷發熱讓人煩悶。(風寒從皮毛進入,皮毛與肺相合,肺通竅於鼻子,肺怕冷、金寒則生水,所以鼻子流清涕,風寒侵犯肺臟。)
則氣逆、故嗽、肺主衛、風邪入則皮毛閉。固衛氣不能溫外。故惡寒、肺與心皆在上。肺邪傳心則心火鬱。心主營。營行血脈。數一身發熱。仲景謂冬月寒傷營。則發熱惡寒無汗。風傷。齦則發熱惡風有汗、此固然矣、然四時感昌者。亦發熱惡寒。必用表藥而愈。蓋表藥其味皆辛、辛開毛孔。
白話文:
如果正氣內逆,就會咳嗽。肺臟主導身體的防禦功能,風寒邪氣入侵,就會使皮毛閉合,無法固守衛氣而導致惡寒。肺與心臟都位於身體的上部,肺邪傳給心臟,就會使心火鬱結。心臟主導營血運行,營血運行於血脈之中,周流全身,就會發熱。仲景認為,冬季寒冷,如果傷了營氣,就會發熱惡寒,沒有汗。如果風邪傷了營氣,就會發熱惡風,有汗。這是很正常的。但是,四季之中,如果感受了風寒之邪,也會發熱惡寒,必須使用表藥才能治癒。表藥的味道通常都是辛辣的,辛辣的味道可以打開毛孔。
散火鬱。毛孔開。則衛氣外達。火鬱散則營血內安。營衛調和。則汗出而寒熱解矣。)寸主頭疼開腹滿。尺司癃閉好推求。(自胸至頭寸主之。諸陽經起於頭、風邪自皮毛深入。則歸經。故頭痛。肝脾與腎。且脈常沉。今脈浮。乃陽之乘陰也。陽盛則熱。水之性。寒則凋。熱則旺、肝水旺、則克脾土。
白話文:
讓火邪鬱結消散。毛孔打開。使衛氣發散到體外。火邪鬱結消散後,營血在體內安靜。營衛調和,就會出汗,寒熱就會消除。寸脈主治頭疼和腹部脹滿。尺脈司掌小便閉塞,善於推求。自胸至頭,寸脈主治。諸陽經起於頭,風邪從皮毛深入,就會歸經,所以頭痛。肝脾與腎,而且脈象常常沉穩。現在脈象浮浮的,這是陽氣乘勝欺陰。陽氣旺盛就會產生熱,水的本性是寒冷則凋落,炎熱則旺盛。肝水旺盛,就會剋制脾土。
脾虛則不欲食。而腹滿。腎竅於二陰。真性惡燥。熱勝則血燥。而大腸不潤。故閉氣燥而膀胱不化。故癃、癃者。小便不利也。)浮緊傷寒浮虛暑。(寒傷營。營行脈中。寒氣動急。故脈緊。暑傷氣。傷氣故脈虛。)浮緩風濕自宜搜。(濕氣濡滯。故脈緩。凡頭重、身重、腿膝痛、浮腫、大便泄、小便黃者。
白話文:
-
脾虛的人不喜歡吃東西,而且腹部脹滿。腎臟的竅道位於二陰,本性怕乾燥。燥熱太盛,血變得乾燥,大腸就失去了滋潤。所以閉而燥氣,膀胱無法代謝,所以出現小便不利的情況。
-
脈浮緊是傷寒,脈浮虛是中暑。(寒邪傷營,營行脈中,寒氣動急,所以脈緊。暑傷氣,氣虛所以脈弱。)
-
脈浮緩是風濕,應該用搜風的方法治療。(濕氣濡滯,所以脈緩。凡是頭重、身重、腿膝疼痛、浮腫、大便泄瀉、小便發黃的人。)
風溼症也。)浮滑風痰浮數熱。(滑主痰。帶浮則為風痰、數主熱、帶浮則為風熱。)無力須將血弱謀。(陽盛故脈浮。陰虛故無力、遇此等脈。不宜輕用表藥。)
白話文:
風濕症也。)脈象浮滑,風痰浮數有熱症狀。(浮脈主痰,兼具浮脈就是風痰,脈數主熱,兼具浮脈就是風熱。)無力需考慮血虛的問題。(陽盛所以脈象浮滑,陰虛所以無力,遇到這種脈象,不能隨便使用發散表證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