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倫

《脈症治方》~ 刻脈症治方小言

回本書目錄

刻脈症治方小言

1. 刻脈症治方小言

醫固非小技也。上之察連氣之變遷,下之原方土之殊異,遠之窺兩聖之奧窔,近之通群哲之源流。庶幾乎切脈有必中之方,而臨症無不平之治。雖技乎?進於道也。已往者,先大人為余小子言:曾大父春嚴公幼失怙,資穎嗜學,年舞象已博極群書,每典衣以補不逮,尤篤好醫。

日進小試之鄉曲間,罔弗驗者。已而遊三吳,服膺平湖陸聲野先生,從之遊。既告歸,猶不遠千里而析疑。因著有虛車錄一書。方是時,公之全活人甚眾,名藉藉吳越間矣。已而東遊齊,悲其人之不善攝生也,著養生類要,詔之比入燕不戒,而孚日起名。公卿之劇疾而甚,則救大司馬王。

公於已死,慨然謂運氣變遷,方域殊異,非身閱寒暑,足遍南北者,未能知此。醫驗錄所由作也。由是譽噪京師,聲聞於大內。方是時,明神宗皇帝尚在,襁會不豫,一七而痊。越月,某貴主彌留,亦應手愈,沐明穆宗皇帝獎諭甚盛,賞賚甚豐。一夕,諸太醫官公治具酒公。公坦衷,人弗疑也。

酒而歸,達曙遂不起。時大父居敬,公以侍養,兼肆業侍側視之,已不可治矣。甚矣!人心之險,與嗟乎罷!盛則必爭,名高則必忌,朝市盡爾方技,猶然甚矣,夫人心之險也。時先大人教小子至此,未嘗不涕下,洟發上指也。先是,類要一書梓於齊,不啻洛陽紙貴矣。若醫驗錄成於燕。

及活人心、監脈症治方成於手,便輯古格,論錄師說之餘,而酌以己見,尚未布諸天下也。余小子竊窺斯道,著述家多矣。或引前證後,而雅鄭之雜陳;或葺案搜奇,而棗芰之偏隘。偏則闕遺,而嗟其少;雜陳則蕪蔓,而嘆其多。若脈症治方一書,察其脈,隨審其症,教之治,又主以方。

井井有條,意多辭簡,轍表轍里,至大至精,下學可與,遵途而上達,無能立異。倘所稱匯群哲之源流,而探聖人之奧窔者,其在斯乎?

先大父善讀父書,凡諸父兄弟,疇敢不敬其業!代有能者,惟小子瞠焉後之,勝冠。時偶膺疾,因輟舉子業,覆讀曾大父諸書,忻然有得,而疾亦瘳。既而思小道不能致遠,遂持籌遊吳越淮海間。所如多合會,親友有疣痼不起者,按脈審症,而定方以治之,無有不效。此非余小子之效,

曾大父之書之效也。耄而歸,臥南窗,念欲合梓曾大父諸書,俾其功在一時者,在後世,而小子亦得以驗之。已者,公之人庶幾不大拂乎天地之心,與古今聖賢之志爾!歲歉不繼,謹以脈症治方先之用,俟昆弟子侄力田有秋,務成斯志。云,已酉菊月,魯孫象先百拜謹書。

白話文:

醫術確實不是一門小技藝。高明的醫生能觀察人體氣血變化的細微之處,了解不同地區風土人情的差異,遠能領悟古代醫聖的深奧精髓,近能通曉眾多醫學哲理的源頭。這樣,診脈才能有必中的方法,治療疾病才能無不見效。這雖然是技藝,卻已接近於道了。

以前,我的父親曾告訴我:我的曾祖父春嚴公,幼年喪父,天資聰穎,熱愛學習,在少年時期就已經廣泛閱讀各種書籍,經常典當衣服來補貼學習上的不足,尤其熱衷於醫學。他在家鄉小試身手,每天為鄉親看病,沒有不靈驗的。後來遊歷江浙一帶,拜平湖的陸聲野先生為師,跟隨他學習。學成歸來後,仍然不遠千里去請教疑惑。因此撰寫了《虛車錄》一書。當時,曾祖父治好很多人,名聲在江浙一帶非常響亮。之後又東遊齊地,感嘆當地人民不懂得養生之道,便撰寫了《養生類要》一書來教導他們。後來到了京城,不注意防病,結果名聲更加顯赫。當時公卿大臣的重病危急,都是他救治的,例如大司馬王。

曾祖父臨終時感慨,認為氣候變化和地域差異很大,沒有親身經歷過寒暑,足跡遍佈南北的人,是無法真正了解這些的。這就是他為什麼要寫《醫驗錄》的原因。因此,他的名聲傳遍京城,甚至傳到了皇宮裡。當時,明神宗皇帝還在位,有一次生病,被曾祖父診治,七天就痊癒了。過了一個月,某位王公貴族病危,也是經過曾祖父診治,立刻就好轉了。明穆宗皇帝因此對他大加獎賞,賞賜非常豐厚。有一天晚上,幾位太醫官請曾祖父喝酒。曾祖父坦誠相待,人們對他沒有絲毫懷疑。

酒後回家,到了第二天早上就突然去世了。當時我的祖父居敬侍奉在曾祖父身旁,同時也在一旁學習醫術。他看到曾祖父的病情已經無法醫治了。唉!人心真是險惡啊!可悲可嘆啊!一個人聲名鼎盛,就一定會招來爭鬥;名聲高顯,就一定會遭到嫉妒。京城裡都是懂醫術的人,但人心之險惡卻依然如此。當時我的父親教導我到這裡時,總是忍不住流淚,鼻涕也流到嘴唇上面。之前,《類要》一書在齊地出版,銷售盛況如同洛陽紙貴一般。而《醫驗錄》則是在京城完成的。

等到《活人心》、《監脈症治方》兩本書完成後,曾祖父便把古代的醫學理論和自己的臨床經驗加以整理和總結,加入了自己的見解,但還沒有公開刊行。我私下研究醫學,發現撰寫醫書的人很多。有的人引用前面的例子來說明後面的情況,但內容良莠不齊;有的人收集奇特的病例,但內容卻過於狹隘偏頗。偏頗就會有遺漏,讓人感嘆其內容的不足;雜亂則會使內容冗長蔓延,令人感嘆其內容的繁雜。而《脈症治方》這本書,先診斷脈象,再詳細判斷病情,教導人們如何治療,並給出藥方,井然有序,內容簡潔而意涵豐富,由淺入深,由粗至精,初學者可以依循此書的指引,逐步提升,不會有任何的異議。這本書可以說是匯集了眾多醫學哲理的源頭,探究了醫學聖人的精髓,大概就是指這本書吧?

我的祖父擅長閱讀父親(曾祖父)的著作,所有叔伯兄弟沒有不敬佩他的醫術的!每一代都有出色的人才,只有我遠遠落後於他們。有一次我生病,因此停止了科舉考試,重新閱讀曾祖父的著作,感到豁然開朗,我的病也因此痊癒了。後來,我認為僅僅掌握小道是無法有所成就的,於是帶著資金遊歷江浙淮海一帶。所到之處,我多次與朋友聚會,如果親友有疑難雜症,我就會根據脈象診斷病情,開出藥方進行治療,沒有不見效的。這並不是我的功勞,而是曾祖父醫書的功勞。到了晚年,我回到家裡,躺在南窗下,想著要把曾祖父的著作全部刊印出來,使他的功績不僅在當時,也能夠流傳後世,我也能夠從中學習驗證。這樣,曾祖父的事蹟大概就沒有辜負天地之心和古代聖賢的志向了!由於年成不好,經濟困難,我先將《脈症治方》一書刊行出來,希望我的子侄們能夠努力耕田,將來再完成刊印其他醫書的願望。

已酉年秋季,魯孫象先恭敬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