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症治方》~ 序 (1)

回本書目錄

序 (1)

1.

余當讀方技傳,至扁鵲善治病,秦太醫令李醯使人刺殺之。未當不廢書而嘆也,曰:庸醫之嫉能益至此乎?夫庸醫者,當以藥殺人,固囿於才,而暗於識矣。其心或本不欲誤人,則猶有可原;使得秘術而傳焉不轉庸為良乎?今不自恥其能之庸,徒解妒賢嫉能,是泥方誤人,與陰賊害人者,罪同實也。終其身為人之賊而已。

又怪扁鵲者,明能洞見垣一方,而不能燭李醯之嫉忌術,足以起死人,智不能全身以還。害豈非正道之難容從?古聖賢夫皆然,固不獨醫師技術之流乎?語曰:士無賢不肖,入門見嫉。名醫國手間世而僅一,見嫉能之子,往往不絕於世。越二千餘年而有吳春嚴先生遇毒一事。

先生諱正倫,字子敘,別號春嚴。今醫家所傳養生類要諸方,即其書與其人也。先生幼而失怙,家貧不能從師。童年畜雞積卵以購書讀。謂儒業必登第仕宦,而後能濟生利物;不必登第仕宦而可以濟生利物,莫如醫。於是棄儒業不事,專精醫。壯歲遊京師,值穆宗有貴妃善病,日就困太醫院,屢藥不效。詔求良醫療治之。春嚴公以布衣應詔,為診脈呈方,一藥而愈。太醫某者既愧其方不售,而又自身居高位,布衣疏賤一旦技出以上,且懼移主眷而奪其位,於是忌心識,殺機兆矣。置毒卮中以飲。公相對盡歡。公歸就枕,午夜忽大笑數聲。時公有次子從公聞其聲,疑公喜其方速效鳴得意也。平明啟衾,僵臥物故,死時年僅四十。

然則先生術太高效太速來,太醫之忌,雖有全身之智,猝不及防。此與泰醫事,適相煩。古今人同事,亦同正道之難容,寧獨一醯之嫉忌乎?韓非子曰:秦醫雖善除,不能自彈也。乃於公益信然。彼小人者,計能賊善良;至其所為書,與其所為名,卒不能少毀而掩蔽之也。

扁鵲雖見刺,而古今以良醫聞;春嚴公雖遇毒,公之書至今而流傳岐黃家,多奉為繩尺。子孫蓋世傳之。公曾孫有沖孺翁者,曰:吾先曾祖善著書,書存數種:有活人心監;有養生類要;有脈症治方;虛車籙等書。惟類要一書,久行於世;余尚秘青囊在我。後人責其可辭,於是研精較訂,梓其書傳之。脈症治方此其一也。沖孺翁亦世其家學;州閭疾病者,多在門梓,未就而翁即世。翁之子侄善承翁志,併成春嚴公之志,欲使是書終表見於世,而謁予問序。余頷之而未報也。明年秋,適余較士秦中,驄車行部道扁鵲之墓,感鵲技高而遇刺,又感春嚴公事與鵲適相類,又喜公後人能世其家學。是書行,不僅以發明先業,循其方以濟生利物,其有功於生人者甚大。遂泚筆而為之序。

余聞公歿時,仲子居敬公辭行簡在旁,年才舞象,力能持其喪歸。兄弟皆讀書,而恆苦饘糜不繼;居敬公讀父書,繼父業。

白話文:

我曾經讀過《方技傳》,讀到扁鵲很會醫病,卻被秦國的太醫令李醯派人刺殺,不禁放下書嘆息。我說,庸醫的嫉妒心竟然如此之深!那些庸醫,用藥殺人,本來就是受限於才能,而且見識淺薄。他們的心或許本來並不想誤人,這樣還情有可原。如果能得到秘傳醫術,不就可以從庸醫轉變為良醫嗎?現在他們不但不覺得羞恥,反而用庸俗的才能去嫉妒賢能,這跟用錯誤的藥方害人、陰險地害人,罪過其實是一樣的,他們終其一生都是危害百姓的人。而那些責怪扁鵲的人,明明能看清楚牆壁另一邊的事物,卻連自己身邊發生的事都看不清楚。李醯的嫉妒之術,足以讓死人復生,而自己卻沒辦法保全性命,這難道不是因為正道難以容納嗎?自古以來,聖賢都是這樣,不只是醫師這個行業才會這樣。俗話說,一個有才能的人,剛入門就會被嫉妒。名醫,全國之間,世間難得出現一個,而嫉妒有才能的人,往往層出不窮。

兩千多年後,發生了吳春嚴先生中毒的事件。先生名叫正倫,字子敘,別號春嚴。現在醫家所傳的養生類重要方劑,就是他的著作和他的為人。先生年幼喪父,家境貧寒,沒辦法跟隨老師學習。童年時靠養雞積攢雞蛋來換書讀。他認為讀書求取功名,做官才能救濟百姓,造福社會。但後來發現,不一定要當官才能救濟百姓,造福社會,最能做到這點的就是醫術。於是放棄讀書求取功名,專心研究醫術。壯年時到京城,當時穆宗有個貴妃生病,每天都很痛苦,太醫院多次用藥都沒有效果,皇帝下旨徵求良醫來治療。春嚴公以平民的身份應召,為貴妃診脈並開出藥方,一劑藥就治好了。太醫院的某位太醫,既慚愧自己的藥方沒用,又因為自己身居高位,認為一個平民的醫術竟然超過自己,而且害怕皇帝因此改變對自己的寵愛,奪走他的地位。於是,他產生了忌妒之心,萌生了殺機。他在酒杯中下毒,讓春嚴公喝下去。當時春嚴公很高興,盡情暢飲。春嚴公回家睡覺,半夜突然大笑好幾聲。當時春嚴公有個次子,聽到他的笑聲,以為他是高興藥效快,得意忘形。第二天早上打開被子,發現他已經僵硬地過世了,死時年僅四十歲。由此可見,先生的醫術太高明,效果太快,以至於引起了太醫的嫉妒。即使有保全身軀的智慧,也來不及防範。這和扁鵲的遭遇非常相似,古今的人事都一樣,同樣是正道難以容忍。難道只有李醯才會嫉妒嗎?韓非子說,秦國的醫生雖然擅長開刀,卻不能自己動刀。這句話實在太有道理了。那些小人,想方設法地傷害善良的人,他們所寫的書,他們所留下的名聲,最終都無法掩蓋他們的惡行。扁鵲雖然被刺殺,但古今都把他當作良醫。春嚴公雖然被毒害,他的著作至今仍然流傳於醫學界,許多人都奉為圭臬,他的子孫也代代相傳。他的曾孫沖孺翁說,我的曾祖父擅長寫書,留下了好幾種著作,包括《活人心監》、《養生類要》、《脈症治方》、《虛車籙》等書。只有《養生類要》這本書流傳於世。我還藏有祖傳的醫書,後人會責怪我不應該藏私。於是,他仔細地研究、校訂,印行了這本書。這本《脈症治方》就是其中一本。沖孺翁也繼承了家學,鄉里生病的人,很多都在他門下就診。他還沒完成這件事就去世了,他的兒子和侄子繼承了他的遺志,完成了春嚴公的願望,想讓這本書公開於世。他們來請我寫序,我答應了,但還沒有寫。第二年秋天,我剛好在秦地巡視,路過扁鵲的墓,感嘆扁鵲醫術高明卻被刺殺,又想到春嚴公的遭遇和扁鵲很相似,又高興他的後人能夠繼承家學。這本書的刊行,不僅可以發揚先人的事業,遵循他的藥方來救濟百姓、造福社會,對人們的幫助非常大。因此,我就提筆寫了這篇序。我聽說春嚴公去世時,他的次子居敬公當時就在他身旁,年紀才十五六歲,卻能獨力扛著喪事回家。他的兄弟都讀書,但家境貧寒,經常吃稀粥都難以維持。居敬公讀父親的書,繼承了父親的事業,用來資助兄弟勤奮讀書。他的哥哥居易,名叫行素,弟弟居可,名叫行兆,都考中明經,當了官,而且都是當時最有名的學者。從那時到現在,他們家族已經傳了五代,代代都有人讀書、學醫,春嚴公的恩澤真是深遠啊!

時康熙癸丑年陽月秦中督學使者洪琮敬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