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倫

《脈症治方》~ 刻脈症治方序

回本書目錄

刻脈症治方序

1. 刻脈症治方序

署衛生家言者。或曰方脈。或曰症治。猶四時錯舉。春秋其實各有義也。脈主內症。主外有一脈。而諸症同者。此症得此脈則生。彼症得此脈不必生。有一症而諸脈異者。某症得。某脈則善。某症得。某脈未必善。有脈症淺深不相應凶吉。或相反則主脈不主症者。什七主症不主脈者。

白話文:

中醫理論中,有人稱之為「方脈」,有人稱之為「症治」,就像四季更迭,各有所義。脈主內症,症主外,有一脈,而諸症相同者,此症得此脈則生。彼症得此脈未必生。有一症而諸脈異者,某症得某脈則善,某症得某脈未必善。有脈症淺深不相應兇吉或相反則主脈不主症者,十之七主症不主脈者。

什三此脈症之不可混也。治通一症而言。方指專劑而言。有合數方治一症。名相反實相成者。有分一方治數十百症特殊。先後別輕重者。有與聞施。治之規模而主方未善。厥效不克。臻有恪守百驗之古方。而施治失宜。不惟無益。甚且有害者。此方治之主可混也。故余往往語。

白話文:

這十三種脈象的症狀是不可混淆的。治療的方法是針對某一種症狀而言的。方劑是指專治某一種病症的藥物。有幾個方劑聯合起來治療某一種症狀的,名稱相反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也有某一方劑可以治療幾十種甚至上百種症狀的特殊情況,先後分別輕重緩急。有的先治療危急的,有的先治療重要的。有的是根據患者所聽所見所說的症狀,來制定治療方法,但是主要方劑不適當,治療效果不能達到。有的死守古代流傳的百試百驗的古方,但是用藥不適當,不僅沒有好處,甚至有害。因此,用藥治療疾病的原則是不能混淆的。所以,我常常告誡大家。

病家尤詳於症。告學道人尤詳於治。幸不河漢余言矣。澄水吳子沖孺。暨從弟任弘深得醫家三昧跡。其言論多與余同。而復時發余之所未逮。癸巳夏。沖孺尊人涵虛。公患癃閉。余以是過從。欲見留信宿不可得。因索其曾大父春嚴公一編袖歸讀之。是所謂詳於脈。不略於症。

白話文:

病人最瞭解自己的症狀,而學道的人最懂得對症下藥。幸好我還有許多話沒說完。澄水的吳子沖孺,以及他的堂弟任弘都深深領會到醫家的精髓。他們的言論大多與我相同,而有時也會發展出我所不及的見解。癸巳年夏天,吳子沖孺的父親涵虛公患了閉尿症。我因此去探望他,想留下過夜,但不成。於是我索要他的曾祖父春嚴公的一本書,帶回家閱讀。書中所寫,就是所謂的詳細診脈,不忽略症狀。

詳於方。不略於治者也。然其為幅僅二百餘。未滿十萬言。於以褅軒岐繹長沙河間主婺朱氏而餕及諸家庶幾備矣。余以是勉。沖孺氏梓行之。以嘉惠來學故雖不能序其所以然。而亦不敢默也。則亦言其論脈。普論症論方。先論治者。以告於世而已。挑燈竟讀越宿而序。既成終不待信而已。

白話文:

對於藥方要詳細,對於治療不能輕忽。然而全書的篇幅僅有兩百餘頁,不到十萬字。卻足以同軒岐、張仲景、王叔和、朱肱以及其他各家互相參照,幾乎包含了所有的典籍。我以此勉勵自己,請沖孺重新刻印以嘉惠後學,雖然不能按照順序來敘述,但也不敢不加說明。全書先討論脈象,再論症狀,然後論藥方,最後才敘述治療,以此讓世人知曉。這本著作花費了好多個夜晚才完成,既已成書就不要再等待,立即付梓。

振手告別也。

癸巳六月後學程道衍敬通氏燈下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