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症治方》~ 刻脈症治方序
刻脈症治方序
1. 刻脈症治方序
署衛生家言者。或曰方脈,或曰症治。猶四時錯舉,春秋其實各有義也。脈主內,症主外。有一脈,而諸症同者;此症得此脈則生,彼症得此脈不必生。有一症,而諸脈異者;某症得某脈則善,某症得某脈未必善。有脈症淺深不相應,凶吉或相反,則主脈不主症者,什七;主症不主脈者,什三。此脈症之不可混也。治,通一症而言;方,指專劑而言。有合數方治一症,名相反實相成者。有分一方治數十百症,特殊先後別輕重者。有與聞施,治之規模,而主方未善,厥效不克臻。有恪守百驗之古方,而施治失宜,不惟無益,甚且有害者。此方治之主可混也。故余往往語,病家尤詳於症;告學道人尤詳於治。幸不河漢余言矣。
澄水吳子沖孺,暨從弟任弘,深得醫家三昧跡;其言論多與余同,而復時發余之所未逮。癸巳夏,沖孺尊人涵虛公患癃閉,余以是過從,欲見留信宿不可得。因索其曾大父春嚴公一編袖歸讀之。是所謂詳於脈,不略於症;詳於方,不略於治者也。然其為幅僅二百餘,未滿十萬言,於以褅軒岐、繹長沙、河間、主婺朱氏,而餕及諸家,庶幾備矣。
余以是勉沖孺氏梓行之,以嘉惠來學。故雖不能序其所以然,而亦不敢默也。則亦言其論脈,普論症,論方,先論治者,以告於世而已。挑燈竟讀,越宿而序。既成,終不待信而已。振手告別也。
癸巳六月,後學程道衍敬通氏燈下拜題。
白話文:
這本書的作者署名為「衛生家」,有人稱之為「方脈」,有人稱之為「症治」。這就像四季錯亂一樣,其實春秋各有其意義。脈象主要反映體內的情況,症狀主要反映體外的表現。有的時候,同一種脈象可能對應多種不同的症狀,但某個症狀如果出現這種脈象就表示病情會好轉,而其他症狀出現這種脈象不一定會好轉。有的時候,同一種症狀可能對應多種不同的脈象,但某個症狀出現某種脈象就表示病情會改善,而其他脈象未必能改善。如果脈象與症狀的輕重不相符,甚至吉凶相反,那麼判斷病情的時候,有七成的情況應該以脈象為主,三成的情況應該以症狀為主。這說明脈象和症狀不能混為一談。
「治」是指針對一個症狀的治療方法,「方」是指專門針對某個症狀的藥方。有的時候,可以用好幾個不同的藥方治療同一個症狀,這些藥方名稱不同,但實際上效果是相輔相成的。有的時候,一個藥方可以治療幾十甚至上百種不同的症狀,但需要區分治療的先後順序和輕重緩急。有的時候,雖然了解治療的大方向和原則,但選擇的藥方不夠好,最終效果也不理想。有的時候,雖然謹遵前人經驗驗證有效的藥方,但如果使用方法不當,不僅沒有幫助,甚至可能有害。這說明藥方和治療方法也不能混為一談。所以,我常常告訴病人,要特別留意自己的症狀;也常常告訴學醫的人,要特別留意如何治療。希望大家不要忽略我說的話。
澄水的吳子沖孺和他的堂弟任弘,他們對醫學的精髓有深刻的領悟,他們的觀點很多都和我相同,甚至有時候還能提出我沒有想到的見解。癸巳年夏天,沖孺的父親涵虛公患了尿閉,我因此去拜訪他們,想留宿幾天,但沒有成功。於是我就向他們要了他曾祖父春嚴公的一本醫書,帶回家研讀。這本書的內容,可以說是詳細分析了脈象,不忽略症狀;詳細分析了藥方,不忽略治療方法。雖然全書只有兩百多頁,不到十萬字,但卻足以傳承軒轅、岐伯、張仲景、河間、婺朱等醫家的學說,並吸取了各家之長,可以說相當完備了。
因此,我鼓勵沖孺將這本書刊印出來,讓後學之人能夠受益。所以我雖然不能詳細說明這本書的道理,但也不能保持沉默。我只想告訴大家,這本書在論述脈象時會全面分析,在論述症狀時也會全面分析,在論述藥方時會先論述治療方法。我挑燈讀完這本書,第二天就寫了這篇序言。寫完後,我沒有耽擱就直接告別了。
癸巳年六月,後學程道衍在燈下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