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症治方》~ 卷之四 (28)
卷之四 (28)
1. 醫案
乃極虛之。候也。遂以參三錢、耆一錢五分、白朮一錢、陳皮七分、當歸一錢、甘草三分、白茯苓一錢、熟附五分、彼力云不宜用參多。余解之曰。大虛大補。小虛小補。今大虛而反用小補。故邪氣不伏反作喘悶。眾皆唯唯。遂煎前藥一劑。作三次服。其痛遂十減其七。是夜亦安寢。
仍以此方服二十劑。加參至五錢。力得全愈。
一男子年二十八。患疸症、遍身面目如金色、口渴日潮羸瘦、診其六脈、輕取浮弦。重按短澀。前醫家按古法以蒼朮為君,加入茵陳五苓散、內佐以木通山梔、數服不效、又一醫以珀琥丸、愈劇、余診其脈、細詢其狀乃知素以酒色並行。金水二臟受傷久矣、從治其標不治其本、病奚能安乃以四物加便制黃柏知母並枸杞麥門冬甘菊花、大劑一百餘劑。始全愈。
但兩日昏朦。不能見物後用人參固本丸。加黃柏知母間以六味地黃。加甘菊花、各一料。相間服。後目亦復明。身體如舊。
一男子年四十餘。傷酒感寒、胃脘痛如刀割、嘔吐昏悶、七日飲勺不入、諸藥服下即吐出、頃刻不能留、余診之、六脈沉微無力。知其飲。傷於上寒傷於下寒熱相博。為關格之症也。故諸藥物不納。乃先以理中湯加藿香、半下、陳皮、煎一服、吞下四積保生錠二丸。令以小杯緩服。一二時不吐。即索粥。脈即起。後以六君子湯十劑全愈。
一女年七歲、患小腹痛、捻上心、連兩脅後背俱痛、諸藥不效、余診視、見其面上白點。知其蟲痛無疑身極瘦弱。不能勝追蟲之劑。乃先以理中湯加烏梅川椒、連進四服。次用檳榔散、使君肉、煎湯調下。乃得全愈。仍用參苓白朮散調理。
一富室少婦。因郁久傷血、血虛氣滯、虛火時動、經事兩三月一行、每欲行、必大痛數日、色淡而少、下午唇頰赤、不發熱中脘痞悶、惡食、強食即吐、診之六脈弦澀。兩寸浮滑。以六君子湯。加厚朴砂仁香附倍之。數帖稍安。每經前後則用四物湯加木香玄胡索紅花牡丹皮。
經後用八物湯倍加香附。空心服八珍丸。加香附沉香、益母草膏為丸、服半年全愈。次年生一子。
一婦人年近四十。八月間生產、子死腹中、歷八日方產出、產後小腹內如梭大一塊、直搶上心口、痛不可忍、至夜尤甚、凡醫皆用行血破血破氣香燥之劑、愈服愈劇、至十一月初、予為診視、六脈弦澀而數。兩關尤甚。知其肝木乘脾中氣下陷。乃用理中湯。加熟附人參。附用一錢一劑。
繼用加味益母丸。一服遂愈。後用參朮歸芍為君。陳皮香附桂枝沉香為引。十餘劑全愈。
一男子年三十六七。素質強健、嗜酒、因事忤意、醉後復大怒、遂胸膈窒塞、喉中一塊如梅核狀、咯不出、咽不下、診其六脈、弦緊而滑、兩尺尤大、知其伏火鬱痰。沖礙清道遂用二陳加山梔白豆蔻蘆根、煎服數帖、稍寬。再用梨汁、韭汁、蘿蔔汁、薑汁、萃汁、蘆根汁、生葛根汁、白蜜、各一碗。
白話文:
醫案
有一個人病得很虛弱,我診斷後認為是極度虛弱。於是開了人參三錢、黃耆一錢五分、白朮一錢、陳皮七分、當歸一錢、甘草三分、白茯苓一錢、熟附子五分的藥方。有人說不宜用太多人參,我解釋說:「大虛就要大補,小虛才小補。現在是極度虛弱卻用小補,所以邪氣不會被壓制反而會引起喘悶。」大家都同意我的看法。於是煎了這帖藥,分三次服用,病痛就減輕了十分之七,當晚也睡得很安穩。
之後仍用這藥方,服用了二十劑,並將人參加到五錢,病就完全好了。
有一個二十八歲的男子,得了黃疸病,全身和臉都像金黃色,口渴,每天下午會發熱,身體消瘦。診斷他的脈象,輕按是浮弦脈,重按是短澀脈。之前的醫生按照古法,以蒼朮為主藥,加入了茵陳五苓散,又搭配了木通、山梔子,服用了幾帖都沒有效果。另一個醫生用了琥珀丸,病情反而加重。我診斷他的脈象,詳細詢問他的狀況,才知道他平時沉迷於酒色,導致肝腎二臟受損已久。只治療表面的症狀而不治療根本的原因,病怎麼會好呢?於是開了四物湯,並加入了製黃柏、知母、枸杞、麥門冬、甘菊花等藥材,用大劑量服用一百多帖,病才完全治好。
但有兩天他視力模糊,看不清楚東西。後來用人參固本丸,再搭配黃柏、知母,間隔服用六味地黃丸,並加入甘菊花,各服用一料。交替服用後,眼睛才恢復了視力,身體也恢復如初。
有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因為喝酒又受了寒,導致胃痛如刀割,嘔吐、昏迷,七天無法進食,吃藥就會吐出來,一點都無法停留。我診斷他的脈象,六脈沉微無力。知道他是因為喝酒傷了上焦,寒氣傷了下焦,寒熱交迫,形成了關格之症,所以吃什麼都吐出來。於是先開了理中湯,加入了藿香、半夏、陳皮,煎了一帖,吞下了四粒保生錠,讓他慢慢小口服用。過了一兩個小時沒有吐,就開始要粥吃,脈象也開始有力。後來用六君子湯十帖,就完全痊癒了。
有一個七歲的女孩,得了小腹痛,痛到往上牽連到心口,連兩側肋骨和後背都痛,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效果。我診斷後,看到她臉上有白點,知道是蟲痛無疑,她身體極度瘦弱,無法承受驅蟲的藥劑。於是先開了理中湯,加入烏梅、川椒,連續服用了四帖。接著用檳榔散、使君子肉煎湯調服,病就痊癒了。之後再用參苓白朮散來調理身體。
有一位富貴人家的少婦,因為長期憂鬱導致氣血受損,氣血虛弱,虛火時常發作,月經兩三個月才來一次。每次月經要來時,都會劇痛好幾天,經血顏色淡且量少。下午臉頰會發紅,但不發燒,胸口覺得悶,食慾不振,勉強吃東西就會吐。診斷她的脈象,是弦澀脈,兩寸脈浮滑。開了六君子湯,並加入了厚朴、砂仁、香附,劑量加倍。服用幾帖後,情況稍為好轉。每次月經前後,就用四物湯,加入木香、元胡索、紅花、牡丹皮。
月經結束後,就用八物湯,香附加倍,空腹服用八珍丸,並加入香附、沉香,再服用益母草膏製成的藥丸,服用了半年就完全好了。之後生了一個兒子。
有一位將近四十歲的婦人,八月份生產,孩子死在腹中,過了八天才生出來。生產後小腹內有一個像梭子一樣大的硬塊,直衝上心口,疼痛難忍,晚上更嚴重。所有醫生都用了活血化瘀、破氣燥熱的藥,反而越吃越嚴重。到了十一月初,我為她診斷,六脈是弦澀而數,兩關脈尤其明顯。知道是肝木克脾,中氣下陷。於是開了理中湯,加入熟附子、人參,附子用一錢一劑。
接著服用加味益母丸,一帖就好了。之後用人參、白朮、當歸、白芍為主藥,陳皮、香附、桂枝、沉香為輔藥,服用了十幾劑就完全痊癒了。
有一位三十六七歲的男子,平時身體強壯,喜歡喝酒。因為一件事情不順心,喝醉後又大發雷霆,導致胸口悶塞,喉嚨裡有一塊像梅核的東西,吐不出來,咽不下去。診斷他的脈象,是弦緊而滑,兩尺脈尤其大,知道是體內有潛伏的火氣和痰阻礙了氣的運行。於是開了二陳湯,加入了山梔子、白豆蔻、蘆根,煎服了幾帖,情況稍為緩和。接著用梨汁、韭菜汁、蘿蔔汁、薑汁、榨汁、蘆根汁、生葛根汁、蜂蜜,各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