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症治方》~ 卷之四 (26)
卷之四 (26)
1. 醫案
日間小解後若陽舉其精隨泄出。晝則略安。夜臥不寐。予診其脈。六部皆虛豁如指大。重按全無。予曰。此陰陽俱虛之極也。按經云:陰虛則厥。陽虛則熱。非大補不可。遂用人參三錢。白朮三錢。黃耆二錢。歸身一錢五分。熟附二錢五分。其父云:前者分參尚不能服。豈能用如許多參。
且並用附乎。堅不肯服。予曰。豈不聞先賢云。邪輕劑輕。邪峻劑峻。此大虛必用大補。今邪盛正虛。而用少參以雜於寒涼藥中宜其服之不效也此藥與症相投。若少差誤。誰敢為保。其家稍解。遂煎藥一服。是夜遂覺安靜。而厥亦減半。其父曰神也。乃信用此藥。調至半月後。
去附子。加參至五錢。麥冬一錢五分。一月全安。
一婦人患瘧、二日一發、已二年矣、諸藥不效、余診之、六脈洪數無力,知其氣血虛極也。遂用人參白朮各三錢。歸黃耆各二錢。九稜鱉甲酥炙一錢五分。地骨皮一錢。青蒿七分、熟附子一錢。柴胡五分、升麻三分、服二劑減半。四劑全愈。
一婦人素多惱怒、忽患頭痛、胸膈連兩脅脹痛者數日、又幹嘔、服行氣止痛之藥、二帖不效、反劇、余往診之、兩寸弦。兩關弦帶芤。兩尺澀帶數。知其積血作脹痛。遂用犀角地黃湯。加藕節、黑梔、側柏葉、二服略好、再以前方加大黃二錢、當歸一錢、桃仁三十粒、不去皮尖、研如泥、服二劑。大便下黑血三五次。胸脅頓覺。後以八物湯加減。調理一月而安。
一男子因傷署、兼勞役、患瘧痢並作、又噤口、余先用枳殼。大黃湯一大劑蕩其積熱。次用盒臍法吸其熱毒。次用胃風湯加肉果黃連地榆、煎吞下香連丸如此二服而痢止、再以大劑補中益氣。加扁豆三倍。柴胡山藥鱉甲數服瘧止。後以參朮歸耆熬膏調理得痊。
一婦人年三十餘、患哮喘咳嗽、氣急痰壅、晝夜不能臥、一年發三五次遇寒愈甚、余初。以麻黃石膏杏仁貝母蘇葉青皮枳殼桔梗亭藶子大腹皮、四劑而痰喘定。再用保和湯。加減十餘劑。後以清肺丸。並真白丸子三藥空心並臨臥時服。各半料。竟除根。
一男子年四十餘、患傷寒、五六日、汗下失宜、咳逆大作、垂死腹急、大渴、飲水、大便稀、小便澀少、六脈滑數乃熱。結中下二焦停飲在上故作咳逆以大劑二陳湯。加竹茹一錢五分。黃連一錢二分。柿蒂二十個煎服二劑遂愈。但渴未止。再以黃連白虎湯二大劑全安。一男子年五十餘。
素患吐酸嘈雜、二月患傷寒、兼夾食、診之氣口入迎俱大。以藿香正氣散服一劑。外感已去。內傷未除。又惹動故積。患胃口大痛。遂用二陳加吳萸炒黃連香附青皮白芥子官桂黑乾薑炭一劑而痛止。次日小腹大痛。又用桂枝芍藥湯。加大黃枳殼、其痛又止。又移胸脅背大脹。
白話文:
醫案
一位病人白天小便後,如果出現陽舉的情況,精液就會隨之洩出。白天稍微好一點,晚上則無法入睡。我為他診脈,發現六個脈位都虛弱空洞,好像手指頭那麼大,重按下去完全感覺不到脈搏。我說:「這是陰陽都虛弱到了極點的表現。經文說:『陰虛則會出現厥冷,陽虛則會發熱。』必須大補才行。」於是開了人參三錢、白朮三錢、黃耆二錢、當歸一錢五分、熟附子二錢五分的藥方。他的父親說:「之前給他分量很少的人參他都受不了,怎麼能用這麼多的人參,而且還加上附子呢?」堅決不肯讓他服用。我說:「難道沒聽說過前輩說的『病邪輕微,藥劑也輕微;病邪嚴重,藥劑也要嚴重』嗎?這是大虛之症,必須用大補的藥。現在病邪強盛,正氣虛弱,而只用少量人參摻雜在寒涼藥物中,當然不會有效。這個藥方與病症相符,如果稍微有差錯,誰敢保證效果呢?」他家人聽了稍為理解,於是煎了一劑藥讓他服用。當晚就感覺安靜下來,厥冷的狀況也減輕了一半。他的父親說這是神藥啊,於是相信了這個藥方。調養了半個月後,去掉附子,把人參加到五錢,加入麥冬一錢五分。一個月後完全康復。
一位婦人患瘧疾,每隔兩天發作一次,已經兩年了,吃了很多藥都沒效。我為她診脈,發現六個脈位都洪大而數,但沒有力量,知道是氣血虛弱到了極點。於是開了人參、白朮各三錢,當歸、黃耆各二錢,用酥油炙過的九稜鱉甲一錢五分,地骨皮一錢,青蒿七分,熟附子一錢,柴胡五分,升麻三分。服用了兩劑,症狀減輕了一半,服用四劑就完全好了。
一位婦人平時就容易惱怒,忽然患了頭痛,胸部和兩側脅肋都脹痛了幾天,還會乾嘔。服用行氣止痛的藥,吃了兩帖都沒效,反而更嚴重了。我為她診脈,發現兩個寸口的脈弦硬,兩個關脈的脈弦硬且帶空虛,兩個尺脈的脈澀滯且帶數。知道是體內積血造成脹痛。於是開了犀角地黃湯,加入藕節、黑梔子、側柏葉。服用了兩劑,稍微好轉,再用原來的藥方加大黃二錢、當歸一錢、桃仁三十粒(不去皮尖,研成泥狀)。服用了兩劑,大便拉出黑血三五次,胸脅立即感覺舒暢。後來用八物湯加減調養了一個月就康復了。
一位男子因為中暑,加上勞累,同時患了瘧疾和痢疾,而且無法進食。我先用枳殼、大黃湯一大劑來清除他體內的積熱。接著用盒臍法吸出體內的熱毒。然後用胃風湯,加入肉豆蔻、黃連、地榆,煎好後讓他吞服香連丸,這樣服用了兩次痢疾就止住了。再用大劑的補中益氣湯,加入三倍的扁豆,以及柴胡、山藥、鱉甲,服用了幾次瘧疾也止住了。後來用人參、白朮、當歸、黃耆熬製成膏來調養,就痊癒了。
一位三十多歲的婦人,患有哮喘、咳嗽,呼吸急促,痰多壅塞,日夜都無法躺下。一年發作三五次,遇到寒冷就更加嚴重。我一開始用麻黃、石膏、杏仁、貝母、蘇葉、青皮、枳殼、桔梗、葶藶子、大腹皮,服用了四劑,痰喘就平定了。再用保和湯加減,服用了十幾劑。後來用清肺丸和真白丸子三種藥,空腹和臨睡前服用,各服用一半的劑量,最終徹底根除了病根。
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患了傷寒,五六天後,因為發汗和瀉下的方法不當,出現劇烈咳嗽和呼吸困難,病情危急。腹部急迫,非常口渴,喝水後,大便稀溏,小便不暢且量少。診脈發現六個脈位都滑數,知道是體內有熱。是熱邪結聚在下焦,停留在上焦引起咳嗽。於是開了大劑量的二陳湯,加入竹茹一錢五分、黃連一錢二分、柿蒂二十個煎服,服用了兩劑就好了,但口渴還沒停止,再用黃連白虎湯兩大劑就完全康復了。
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子,平時就容易吐酸水,胃裡嘈雜,兩個月前患了傷寒,還夾雜著飲食不適。診脈發現氣口和人迎的脈象都很大。我用藿香正氣散服用了一劑,外感病邪就消除了。但內傷還沒好,又引發了舊有的積病,胃部出現劇烈疼痛。於是用了二陳湯,加上吳茱萸、炒黃連、香附、青皮、白芥子、官桂、黑乾薑炭,服用了一劑,疼痛就止住了。第二天,小腹劇烈疼痛,又用了桂枝芍藥湯,加大黃、枳殼,疼痛又止住了。之後又轉移到胸脅背部,出現劇烈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