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外科方》~ 總論十八條 (9)

回本書目錄

總論十八條 (9)

1. 南星膏

專治皮膚項面上生瘡瘤,大者如拳,小者如粟,或軟或硬,不疼不痛,宜用此藥,不可輒用針灸,只宜從順點破,慎之。藥用南星,大者一枚,細研稠黏,滴好醋為膏。如無生者,乾者亦可。為末,醋調如膏。小點破,令氣透出,卻以藥膏攤於紙上,象瘤大小貼之,覺癢則不可以手動撥,則頻貼取效。若紙上藥干,又換濕的貼上為妙。

此證發於胸者,名曰井疽,狀如大豆,三四日起,若不早療,下入於腹,入腹不療,十日當死,急服內固清心散。(方見前。)若外發可治,內發傷膜,主死無疑矣。

此證發為肺疽、心疽、肝疽、腎癰、脾疽、胃疽、大腸疽、三焦疽、小腸癰。上驗其人所募,依據此候,審定癰疽淺深,病從何臟腑發,先會食何乳石。又驗其氣虛實,穿潰出外者可治;發於內傷膜者,流膿大便出者,必難治。參詳而療之。

乳癰證,凡有兒者,名為外吹奶;有孕者,名為內吹奶。可以急治敷散,不然出膿,即用生肌定痛藥見效。

白話文:

這個「南星膏」專門治療皮膚、脖子或臉上生的瘡瘤,大的像拳頭,小的像小米粒,有軟的也有硬的,不痛也不癢。這種情況適合用這個藥,不要隨便用針灸,只能順著它的方向輕輕點破。要小心謹慎!

藥材是用南星,大的一顆,仔細磨成濃稠的黏狀,然後滴入好醋調成膏狀。如果沒有新鮮的南星,用乾的也可以。磨成粉末後,用醋調成膏狀。輕輕點破瘡瘤,讓裡面的氣透出來,然後把藥膏攤在紙上,根據瘡瘤的大小貼上去。如果感覺癢,不可以動手抓,要勤換藥膏才能見效。如果紙上的藥膏乾了,就換上濕的,效果更好。

這種病如果長在胸部,叫做「井疽」,形狀像大豆,三四天就會發作。如果不趕快治療,就會往下蔓延到腹部。如果蔓延到腹部還不治療,十天就會死亡。必須趕快服用「內固清心散」(藥方在前面)。這種病如果長在體外還可以治療,如果長在體內傷到內膜,就必死無疑。

這種病還會變成肺疽、心疽、肝疽、腎癰、脾疽、胃疽、大腸疽、三焦疽、小腸癰等。要仔細觀察病人表現,根據這些情況判斷癰疽的深淺,以及病是從哪個臟腑發出來的,之前吃過什麼藥。還要觀察病人氣的虛實。如果穿破皮膚流出來的,還可以治療;如果長在體內傷到內膜,而且膿從大便排出,就非常難治。要仔細考慮後再治療。

乳癰這種病,如果有孩子的婦女,叫做「外吹奶」;如果是懷孕的婦女,叫做「內吹奶」。要趕快用敷藥散治療,否則出膿後,就要用生肌止痛的藥,才能見效。

2. 吃藥即效散

白芷,貝母(去心,各等分)

為細末,南酒調服。若無乳行者,加漏蘆煎酒調服即行。

治初發乳,及內外吹乳,敷藥用酵子一勺,以面五錢炒,擂爛酵子發麵如蜂窠,發過上青色無妨,焙乾為末,用井花水調敷。如干,日夜以水溫之。或不退,加白芷、貝母為末;疼痛,加乳香、沒藥末立效。

乳癰、乳疽二證,在內結核不散,急服復元通氣散,以前敷藥及化毒拔毒敷藥、奪命湯,汗出為度。

白話文:

白芷和貝母(去除內心,兩者等量)磨成細粉,用米酒調和服用。如果沒有乳汁分泌,就加入漏蘆煎煮的酒調服,即可促進乳汁分泌。

治療剛發生的乳房腫脹、以及內外都有的吹乳(乳房腫脹),外敷藥用發酵的麵粉一湯匙,加五錢炒過的面粉,一起搗爛,讓發酵的麵粉像蜂窩一樣,發酵到表面呈現青色也沒關係,然後烘乾磨成粉,用井水調和敷在患處。如果乾了,就早晚用溫水保持濕潤。如果沒有消退,就加入白芷、貝母磨成的粉末;如果疼痛,就加入乳香、沒藥的粉末,立刻見效。

乳癰、乳疽這兩種病症,如果內部結塊不散,要趕緊服用復元通氣散,搭配前面提到的外敷藥,以及化解毒素、拔除毒素的外敷藥和奪命湯,直到流汗為止。

3. 復元通氣散

治髮乳癰疽及一切腫痛。

木香,茴香,青皮,穿山甲(炙酥),陳皮,白芷,甘草(各等)

加漏蘆、貝母去心、薑製。總為細末,南酒調服。若為㕮咀,水煎服之亦可。又方用:

青皮,陳皮,甘草(生熟各一兩重),穿山甲(炙),栝蔞根(各五兩),連翹,金銀花(各一兩)總為細末,熱酒調服。

凡患乳癆之證,不宜用針,恐針傷其房縫者死。但要識證,開口洪者,去奶房因傷而壞也,皆須急服藥,敷之。不生肌者,必死難治。可服秘傳流氣飲、托裡十宣散,中間敷解毒生肌定痛散。用前吹乳方內敷藥四圍敷之。

翻花石榴,髮乳者,此二證不可治之。三十二、三者,可治,四十之上者,宜早治,用藥吃、敷。如不生肌者,難治之,必死也。

此證皆是冤,可以作善事解之。須在真誠懺悔,然後方可用藥。吃藥用流氣飲。若久不可者,服苦參丸補腎水,又敷解毒生肌定痛散,立效如神。後用膏藥,並生肌藥填在瘡口內。

白話文:

此藥方可治療乳房癰疽及一切腫痛。

藥材包含:木香、茴香、青皮、炮製過的穿山甲、陳皮、白芷、甘草,以上藥材等量使用。

可再加入漏蘆、去心的貝母,以及用薑炮製的藥材。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熱黃酒調服。如果製成粗末,用水煎服也可以。另一個藥方是:

使用青皮、陳皮、生甘草和炙甘草各一兩,炙過的穿山甲、栝樓根各五兩,連翹、金銀花各一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熱黃酒調服。

凡是患有乳癆這種病症,不適合用針灸治療,因為針刺可能會傷到乳房組織,導致死亡。但要辨別清楚病症,如果傷口開口很大,表示是因外傷導致乳房組織壞死,必須立即服藥並外敷藥物。如果傷口無法長出新肉,就代表病況嚴重難以治癒。可以服用秘傳的流氣飲、托裡十宣散,中間再外敷解毒生肌定痛散。用之前吹乳方裡的敷藥敷在傷口周圍。

乳房像翻開的花石榴一樣,或是長出膿包,這兩種情況是無法治癒的。三十歲左右的人可以治療,四十歲以上的人要盡早治療,內服和外敷藥物都要使用。如果傷口無法長出新肉,就難以治癒,而且可能會死亡。

這種病症可能與冤屈有關,可以透過行善來化解。必須真誠懺悔,然後才能用藥。內服藥可用流氣飲。如果久治不癒,可服用苦參丸來補腎水,並外敷解毒生肌定痛散,效果會非常顯著。之後再用膏藥,並在傷口內填入生肌藥。

4. 苦參丸

苦參(四兩重),防風,荊芥,白芷,川烏(生,去皮),赤芍,何首烏,川芎,獨活,梔子,牙皂,蔓荊子,茯苓,山藥,蒺藜,草烏(炒),黃耆,羌活,白附子(此四味名四生散,以上各一兩,內草烏只用三錢)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日進二三服,空心南酒吞下。如不飲酒者,以好茶代之。吞服,即補腎水。

此證久年不愈者,多是腎水虛敗下流。又有脾潰溢,可服苦參丸補腎水,用解毒生肌定痛散,後用隔紙膏藥。

白話文:

將苦參(四兩重),防風、荊芥、白芷、川烏(生的,去皮)、赤芍、何首烏、川芎、獨活、梔子、牙皂、蔓荊子、茯苓、山藥、蒺藜、草烏(炒過)、黃耆、羌活、白附子(這四味藥合稱四生散,以上每味藥各一兩,其中草烏只用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水煮過的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三、五十丸,一天服用兩到三次,空腹時用溫酒送服。如果不能喝酒的人,可以用好茶代替。吞服後,可以補充腎臟的水分。

這種病症如果多年都無法治癒,大多是因為腎臟水分虧虛、功能衰敗而向下流失。也有因為脾臟潰爛導致水分外溢的情況,可以服用苦參丸來補充腎臟水分,並配合解毒生肌定痛散,之後再用隔紙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