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外科方》~ 總論十八條 (10)

回本書目錄

總論十八條 (10)

1. 秘傳隔紙膏

治年月深久,臁瘡不愈者。

老松香,樟腦,谷丹(炒),水龍骨(即舊舡石灰),輕粉

不愈,加白芷、川芎、螵蛸。

總為細末,熔化松香,加少清油和之,以油紙隨瘡大小,糊袋盛藥夾之。用水洗淨其瘡,縛在瘡口上,二日定四日一換。若單用白芷、川芎、螵蛸三味煎水洗之立效。

此二證發者,一肫上生癰疽者,如近大小便處,難治也。生於實處即安。

若男子婦人,腳生血風瘡,難便可也。下流上手生瘡者,難治之也。

此證得於消渴病,發於足指者,名曰脫疽。其狀赤黑者,死不療;不赤黑者,可療。如療不衰,急斬去之,得治。不去者,赤黑必死矣。

若初發可治,消渴服流氣飲、苦參丸、解毒生肌藥,可急療之。

上專治此發,用桐油及無名異,煎至一沸,入花椒一勺,看瘡大小,剪蓼葉在內同煎,浸一七後,單以此葉貼在瘡上即安。凡患手指發者,亦同前治療。

此證腎疽者,名懸癰。陰囊上腫而痛,乃膀胱腎經,感寒溫邪氣,偏腎於陰之經絡,至血氣凝滯,寒溫氣不散,作為此病。即服前托裡散加車前、木通、淡竹、牽牛、何首烏、腳蓮,復用內消散及生肌定痛散敷之,用膏藥貼,更服前秘傳流氣飲。下𤷍⿸疒當秘傳一味千金散,專治𤷍⿸疒當立效。

單用黑蜘蛛一個,過江者為妙,入在碗中,研爛鏇熱,南酒於碗中攪勻,通口服之,隨病左右側臥。如不退,再加一個即效。

敷藥:先用蔥白炒熱,以熨三四次後敷藥,用前化毒消腫藥,加用大蒜、木鱉、南星、草烏敷之。如破,用前生肌定痛藥。

𤷍⿸疒當通藥:即過三五行。

牽牛,雄黃,川楝子,大黃,草節,枳殼,貝母,天花粉(各等分)

上為細末,空心南酒調服,出膿即散。

又方用:

細辛,黃連,穿山甲,乳香,沒藥,連翹,歸尾,大黃,梔子,金銀花,牡蠣,車前,防風,甘草,油胡桃

上為㕮咀,用水煎熟。加南酒,五更溫服。

偏腎氣即效如神。先服五苓散加茵陳、燈草、木通、白朮、豬苓、澤瀉、赤苓、官桂、車前。

上為㕮咀,白水煎,空心溫服,即依後法灸之為妙。後用丸子藥,青木香丸一帖,斑蝥一大個,同丸子一處炒熱,去了斑蝥,熱南酒送下。如不退,再進一二服。

又方:用栗子樹根,南酒煎服。

下疳瘡搽藥:黃連、黃柏等分,先用豬膽二個,以汁浸二藥,濕則用瓦一片或磚於火上燒紅,放藥在上焙乾,加乳香、沒藥、朴硝、白礬(枯)、無名異、百藥煎、血竭、苦參。

上為細末,干則以清油調搽,濕則乾摻之。如腫不退,用益元散加防風、荊芥、何首烏,煎水溫洗之即。

𤷍⿸疒當下疳腫不消用:

防風,荊芥,草節,牛膝(等分)

上煎湯,熏洗之,即消。

又蛀疳方

白話文:

這個秘傳的隔紙膏,是治療多年頑固、難以癒合的腿部潰瘍。

藥材成分有:老松香、樟腦、炒過的谷丹(應該是氧化鉛)、水龍骨(就是舊船上的石灰)、輕粉。

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再加入白芷、川芎、螵蛸。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末,然後將松香熔化,加入少許清油攪拌均勻。用油紙裁剪成適合傷口大小的形狀,做成一個藥袋,把藥末放進去。先將潰瘍處清洗乾淨,然後把藥袋敷在傷口上,兩天或四天更換一次。如果只用白芷、川芎、螵蛸這三味藥煮水清洗傷口,也會有效果。

有兩種情況會導致這種瘡,第一種是長在屁股上、接近大小便處的癰疽,這種比較難治。如果長在其他地方就比較容易痊癒。

第二種是,不論男女,腳上長了像血風瘡一樣的潰瘍,這也不容易治好。如果潰瘍是從腳往下長到腿,再往上長,也很難治癒。

這種潰瘍如果是由於消渴病(糖尿病)引起的,且長在腳趾上,就叫做「脫疽」。如果潰瘍呈現紅色或黑色,那就是死症,無法治療;如果不呈紅色或黑色,還可以治療。如果治療沒有效果,要趕快把患處切除,就能保住性命,否則潰瘍變紅變黑,一定會死亡。

如果剛開始發病,還可以治療。可以服用「流氣飲」、「苦參丸」、「解毒生肌藥」等,來及時治療。

針對上述情況,可以用桐油和無名異煎煮至沸騰,加入一勺花椒,然後根據傷口大小,剪下蓼葉放入一同煎煮,浸泡七天後,單獨用蓼葉貼在傷口上,即可痊癒。如果手指長了這種潰瘍,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治療。

還有一種潰瘍,是因為腎臟問題引起的,叫做「懸癰」。陰囊腫脹疼痛,這是由於膀胱和腎經感受到寒邪或溫邪,導致腎經的氣血凝滯,寒溫之氣無法散去,從而引發此病。可以服用「托裡散」,再加入車前子、木通、淡竹葉、牽牛子、何首烏、腳蓮,同時使用「內消散」和「生肌定痛散」外敷,並貼上膏藥,同時服用「秘傳流氣飲」。對於「𤷍⿸疒當」(可能是指肛門附近)的疾病,可以用「千金散」,效果很好。

單用一隻黑蜘蛛,最好是過河的蜘蛛,放在碗裡搗爛,再倒入加熱的南酒攪拌均勻,讓患者喝下去,根據病灶位置左右側臥。如果沒有效果,再加一隻蜘蛛就會見效。

外敷藥:先用蔥白炒熱,熨燙患處三四次,然後敷上藥。用之前的「化毒消腫藥」,再加入大蒜、木鱉子、南星、草烏敷在患處。如果傷口破潰,用之前的「生肌定痛藥」。

「𤷍⿸疒當」通藥,要讓藥效通過三五行。

藥材成分有:牽牛子、雄黃、川楝子、大黃、草節、枳殼、貝母、天花粉(各等分)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空腹用南酒調服,排出膿液即可痊癒。

另一個方子:

藥材成分有:細辛、黃連、穿山甲、乳香、沒藥、連翹、當歸尾、大黃、梔子、金銀花、牡蠣、車前子、防風、甘草、油胡桃

將上述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加入南酒,在早上五更時溫服。

針對偏腎氣,效果很好。先服用「五苓散」,加入茵陳、燈芯草、木通、白朮、豬苓、澤瀉、赤苓、官桂、車前子。

將上述藥材切碎,用水煎煮,空腹溫服,然後再按照接下來的方法進行艾灸。之後服用丸藥,「青木香丸」一帖,加入一個斑蝥,一同炒熱,去掉斑蝥,用熱南酒送服。如果沒有效果,再服用一兩次。

還有一個方子:用栗子樹根,用南酒煎服。

下疳瘡(梅毒潰瘍)的搽藥:黃連、黃柏等分,先用兩個豬膽的膽汁浸泡這兩種藥材,如果潮濕,就用瓦片或磚塊在火上燒紅,把藥材放在上面烘乾,然後加入乳香、沒藥、朴硝、枯礬、無名異、百藥煎、血竭、苦參。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乾燥時用清油調成糊狀塗抹,潮濕時直接將藥末撒在患處。如果腫脹不消退,可以用「益元散」加入防風、荊芥、何首烏,煎水溫洗患處即可。

治療「𤷍⿸疒當」下疳腫脹不消退:

藥材成分有:防風、荊芥、草節、牛膝(等分)

將上述藥材煎湯,熏洗患處即可消腫。

另一個治療蛀疳(潰瘍)的方子:

藥材成分有:密陀僧、黃連、黃柏、輕粉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撒在患處,再用鹽和艾草煎水清洗。

治療「𤷍⿸疒當」的內服藥,用赤葛根和一塊生薑一同搗爛,用加熱的酒送服,以出汗為度。藥渣可以敷在潰瘍處。

針對偏腎氣,以患者的肚臍為中心,如果偏在左邊,就在右邊艾灸;如果偏在右邊,就在左邊艾灸。然後服用「走馬茴香丸」和「茱萸內消丸」各一帖,用少量生酒加入少許鹽,空腹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