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外科方》~ 總論十八條 (7)

回本書目錄

總論十八條 (7)

1. 內固清心散

治惡瘡熱盛焮痛,作渴煩躁。此藥解毒,神效。

辰砂,茯苓,人參,白豆蔻,雄黃,綠豆,朴硝,甘草,腦子,麝香,皂角(各等分)

總為細末,每服一錢,蜜湯調下。

白話文:

此藥方用於治療惡性瘡瘍,症狀是發熱嚴重、紅腫疼痛,並伴隨口渴煩躁。此藥具有解毒功效,效果顯著。

藥材成分包含:辰砂、茯苓、人參、白豆蔻、雄黃、綠豆、朴硝、甘草、冰片(腦子)、麝香、皂角(皆為等量)。

將上述藥材全部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蜂蜜水調服。

2. 透膿散

治諸般癰瘡,及貼骨癰。不破者不用針刀,一服不移時自透,累用有驗。蛾口繭(用出了蛾兒繭子)

上將繭兒燒作灰,用酒調服即透。切不可用兩三個繭兒燒服。若服一個,只一個瘡口;若兩三個,則瘡口多,慎勿輕忽。

癰發於背,廣一尺深可一尺,雖潰至骨,不穿膜不死。

此證因飲食而感,其毒在脾肚之間,急宜用藥治脾肚中之毒,內外夾攻之。然脾易作臭,急服吃藥。初發用追疔奪命湯,以能消內,(方見於後。)化毒消腫托裡散、內托千金散,中間敷解毒生肌定痛藥,四圍敷拔毒散,結果用生肌膏藥,必定見效。

此證發於右脾中,恐其毒奔入心,火大,要用吃藥散之,敷貼藥截住,不令攻心。如在通背皆腫,不可救之,消者可療。諸瘡痛癢,皆生於心,以心主血而行氣走痛。諸瘡皆有王癧,敷散,就上可打火針三四針為妙。用前化毒消腫托裡散加南星、草烏、木鱉、貝母、大蒜、生薑、米醋調敷留口,二三日夜,即消盡矣。常常以醋潤濕。

此證頭在上發,最不宜治,乃是反證,卻要仔細用藥,此名蜂窠發。全在吃藥托裡生肌,定痛散血,恐毒氣攻心入膜,必難治療,因心火未散故也。

此俗諺鱉影之證。殊不知醫方即無此說。鱉證生子之說,背上不為鱉影之實,毒氣乘風熱而走是也。此證因風盛而生熱之極氣,因熱之極氣,因熱而走於四散,急宜疏風定熱,則氣自然而息。此藥用之如用兵治之。流注於手腳腿者,必死無疑矣。

此證因受濕,並怒氣飲熱酒而得之,傷於內腎之間,流毒在腎俞,急宜用藥敷、吃,解散內腎之毒,更用生肌藥,內外夾攻之。若陰發傷腎膜者,則有難治之患。切戒怒氣行房,稍或有犯,決不可治,慎之慎之。

此證下腎俞雙發,因飲熱酒行房事,怒氣受濕而得也。陽發於外可治;痰發、陰發傷於腎膜,膿稀者為虛,難以治之,必定死矣。

脾癰發於左膊之間,初發可用燈火點破,後服追疔湯,汗出即散。

此證發於右搭肩骨上生者,以動之處,可治難安;串於左肩者,必難治也。用藥擦摻,依左搭肩方也。

此證發於左搭肩骨上生者,以動之處,可治難安;串於右搭肩,必難治也。可用雞黃皮及絮焙乾為末,濕則乾摻,干則用清油調搽之即愈。

此證乃對心發,因心火盛而熱氣會,生於此處,其毒愈壯盛走之,急用疏導心火之藥解之,然後以生肌藥愈矣。

此證蜂窠發於胸乳之間,乃心火熱盛也。亦只用依前疏導心火之藥,亦可稍治之,遲則熱攻於心,必然而死矣。

此證發於頭後如是蜂窠者,急宜救之;若焮赤、腫痛起者好療,發者必難治矣。宜用藥服敷急療之,若或流於兩肩者,決不可療也。

此證兩頭小者,四邊散攻,乃是因飲食之所致也。而氣食相關合,因虛而成之,氣虛而散,所以開口而闊,急服內消藥,亦宜補陽也。

白話文:

透膿散

此方能治療各種癰瘡,包含長在骨頭上的癰。對於還沒破的癰,不用針刺或刀割,吃一帖藥,很快就會自己化膿排出,多次使用都有效。

蛾口繭(用出了蛾兒的繭子)

取已經孵出蛾的蠶繭燒成灰,用酒調和後服用,就可以幫助膿排出。但切記,絕對不能燒兩個或三個繭服用。如果只用一個繭燒灰服用,只會開一個瘡口;如果用兩三個,就會產生很多個瘡口,千萬不要輕忽。

癰如果長在背部,範圍可能大到一尺寬、一尺深,即使潰爛到骨頭,只要沒傷到骨膜就不會死。

這種病是因為飲食引起的,毒素積聚在脾胃之間,要趕緊用藥治療脾胃的毒素,內服外敷同時進行。然而,脾臟容易產生腐敗的氣味,要趕緊服藥。剛發病時,使用「追疔奪命湯」,可以消除內部的毒素(藥方在後面)。再配合「化毒消腫托裡散」、「內托千金散」,中間敷上「解毒生肌定痛藥」,四周敷「拔毒散」,最後用「生肌膏藥」,一定會見效。

如果癰長在右脾的位置,要小心毒素侵入心臟,造成心火旺盛。必須用藥散去毒素,並用敷貼藥阻擋,防止毒素侵入心臟。如果整個背部都腫起來,就無法救治了。只有消腫的才能治好。各種瘡的疼痛或搔癢,都是因為心臟的關係,因為心主管血液運行,也主導氣的運行而引起疼痛。各種瘡都可能有毒核,敷藥散開後,在上面用火針刺三四針,效果會更好。用前面的「化毒消腫托裡散」,再加入南星、草烏、木鱉子、貝母、大蒜、生薑,用米醋調和後敷在患處,留一個口子,二三天後就會消腫。常常用醋潤濕。

如果癰長在頭部,最難治療,這是逆症。要仔細用藥,這種情形叫做「蜂窩發」。主要靠內服藥來托毒、促進肌肉生長、止痛散血,防止毒氣攻入心臟或侵入心膜,一旦發生就很難治療,因為是心火沒散去造成的。

民間俗稱這是「鱉影之證」,但醫學典籍並沒有這種說法。所謂「鱉證生子」的說法,並不是背後有鱉影,而是毒氣夾雜風熱而走動。這種病是因為風邪過盛引起熱氣,熱氣又因為太旺而四處遊走。所以要趕快疏風、平定熱氣,氣自然就會平息。用藥要像用兵一樣謹慎。如果毒氣流到手腳,就一定會死亡。

這種病是因為受到濕氣,又加上生氣、喝熱酒造成的。毒氣傷到內腎之間,流到腎俞穴。要趕快用藥敷、內服,解散內腎的毒素,再用生肌藥,內外一起治療。如果長在陰部,傷到腎膜,就很難治療了。絕對要戒除生氣和房事,稍微犯一點,就沒辦法醫治了,一定要小心。

如果病發在下腎俞的兩邊,是因為喝熱酒、行房事,又因為生氣受到濕氣而得。長在體外的還可以治療;但如果是痰濕或長在陰部,傷到腎膜,膿水稀薄的,就是身體虛弱,很難治療,必定會死亡。

脾癰如果長在左肩膊之間,剛開始可以用燈火點破,之後服用「追疔湯」,發汗後就會散去。

如果病長在右肩胛骨上,因為是活動的地方,可以治療但不容易痊癒;如果毒氣蔓延到左肩,就一定很難治好。可以用藥擦敷,依照治療左肩的方式處理。

如果病長在左肩胛骨上,因為是活動的地方,可以治療但不容易痊癒;如果毒氣蔓延到右肩,就一定很難治好。可以用雞蛋黃皮和雞絨焙乾磨成粉,濕的時候用乾粉敷,乾的時候用清油調和後塗抹,就會痊癒。

這種病如果長在心臟前方,是因為心火旺盛、熱氣聚集所引起的,毒素會擴散開來。要趕快用疏導心火的藥來解毒,然後用生肌藥來治療。

如果蜂窩狀的病發在胸部或乳房之間,也是因為心火太旺盛。一樣要用之前疏導心火的藥,可能可以稍微治療,但如果時間拖太久,熱氣就會攻擊心臟,必定會死亡。

如果病發在頭後方,也是呈現蜂窩狀,就要趕快治療;如果腫痛、紅腫發熱的,比較容易治療,但若是擴散開來的,就很難治療了。要趕快服用藥、敷藥來治療,如果擴散到兩肩,就絕對無法治療了。

如果病是兩頭小,四邊擴散,這是因為飲食造成的。病氣與食物的氣相關聯,因為身體虛弱而產生。氣虛導致毒氣擴散,所以瘡口會張開變大。要趕快服用消除內毒的藥,也要補陽氣。

如果病在兩脅下形成癰疽,是因為身體虛弱,絕對不能服用補陽的藥。因為這種病是因為虛弱而引起的,絕對不能用熱性藥,如果用了熱性藥,虛熱會更嚴重,容易傷到骨膜,一定要小心。

如果病發在頸部後方兩側、鬢髮邊緣,要趕快治療。如果是毒核,要趕快去除病根;如果是長在腦部深處,熱氣會向上攻擊腦部,周圍紅腫發硬,連到耳後和脖子,會有發冷發熱和疼痛的感覺。如果不趕快治療,毒素會侵入血液,使肌肉大量腐爛化膿,從頭部流出。如果血液或痰液也有問題,就很難治療,會死亡。

這種病叫做「夭疽」,形狀很大,顏色是紫黑色。如果不趕快治療,熱毒會侵入腋下深處,之前會傷到任脈,內傷肝肺,十幾天就會死亡。要趕快用之前的「化毒消腫托裡散」、「內托千金散」、生肌定痛等藥,才能有效。

這種病長在耳朵後面一寸三分的地方,是致命的部位,發病必定死亡。這種病毒性很強,無法治療,叫做「發頤」,是因為熱氣上蒸,連到下巴並穿破嘴巴,一定會因為穿破喉嚨而死亡。藥方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