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外科方》~ 李防禦五痔方 (4)

回本書目錄

李防禦五痔方 (4)

1. 木通散

人參(一錢),斑蝥(炒,去殼、足、翅),鶴蝨,大黃,牡蠣(煅),枳殼(各等分),蓽澄茄(半兩),丁香(少許)

上為末,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煎砂糖湯下。此藥恐不可用。

白話文:

將人參(一錢)、炒過的斑蝥(去除外殼、腳和翅膀)、鶴虱、大黃、煅燒過的牡蠣、枳殼(以上藥材都等分),再加上蓽澄茄(半兩),和少許的丁香,全部研磨成粉末,用糯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五顆,用煎煮過的砂糖湯送服。這個藥方恐怕不可以使用。

2. 收膿膏

海金砂,乳香,白芨,雄黃(各等分)

上為末,入瘡口,次以乳香膏貼之。

白話文:

將海金砂、乳香、白芨、雄黃,這四種藥材都磨成一樣份量的細末,然後將藥粉敷在瘡口上,接著再用乳香膏貼住。

3. 車前散

食茱萸,車前子,雄黃,乳香,赤石脂,龍骨(各一錢,生用)

上為末,摻瘡口,以乳香膏壓之,一日二次。如瘡口乾,只用乳香膏貼;有清水出,用後藥注青膏。

白話文:

將食茱萸、車前子、雄黃、乳香、赤石脂、龍骨(各取一錢,皆使用未經炮製的生藥)磨成粉末。

將藥粉撒在瘡口上,再用乳香膏覆蓋按壓,一天兩次。如果瘡口乾燥,就只用乳香膏貼敷;如果瘡口有滲出液,則使用後續的藥物(指的可能是另外的青膏)塗抹。

4. 注青膏

五倍子(三個,生),玄胡索,白礬(各一分)

上為末,服少許。如清水出,以紙貼膏藥入瘡口內。

白話文:

將五倍子(三個,生的),玄胡索,白礬(各一分)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少量。如果傷口流出像清水一樣的液體,就用紙貼上藥膏,塞進瘡口內。

5. 金花散

鬱金,甘草(炙),白姜(炮),槐花(各一兩,炒)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陳米飲下。

白話文:

將鬱金、炙甘草、炮過的白薑、炒過的槐花,各取一兩,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用陳米煮的米湯送服。

6. 山甲散

五倍子(生),穿山甲(各一兩,炒存性)

上為末,瀉水者,服二錢,空心,陳米飲下。

白話文:

將五倍子(生的)和穿山甲(各一兩,炒過後保留藥性)磨成粉末。

如果是要瀉水的,就服用二錢,在空腹時用陳米煮的米湯送服。

7. 解腸散

治臟毒瀉血,威靈仙(一分),蕤生(一分),貫眾(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麝香酒調服。

凡內痔用蔥涎膏,次用洗腸當歸丸,次用取血當歸散,次用取血黃連丸,次日上紅肉膏。凡服藥忌豬血毒食,及去風,不可摩動藥。有惡水出,汙好肉生瘡,以和風膏;妨出入,以藥塗綿子掩痔上,綿托帛縛,日二次上,重十日,輕八日。若有痔曰連腸,若惡滯、腰間疼者,用肉桂膏貼腰。

煩疼以通心散逐日服,次下丁膈散、煨姜丸、枳殼散落洗,用海蛤散附之,乳香膏貼,退痔勻腸散,收腸貼頂散。

治痔久不瘥,變漏。不戒酒色。服藥餌治,則先用紙捻子細看大小淺深,即服通真丸、黃耆散,以紙捻貼紅肉膏入瘡,一日五六次;用乳香膏入作捻子貼瘡口,日一次、三五次。進藥入瘡內,凡取爛肉,有血水出,方不進藥,須用收膿膏,三日後用藥洗,三日用龍骨海蛤散摻,以車前散摻口內,一日兩次。服藥至三服,至取深效後,有水出即效也。

白話文:

解腸散

治療因內臟毒素引起的下血症狀,使用威靈仙(一分)、蕤生(一分)、貫眾(一兩)這三味藥材。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麝香酒調和後服用。

一般來說,治療內痔要先用蔥涎膏,接著使用洗腸當歸丸,再來用取血當歸散,之後用取血黃連丸,隔天再敷上紅肉膏。凡是服用這些藥物,都要忌吃豬血等有毒的食物,也要避開吹風,不可以去按摩患處以免影響藥效。如果患處有膿水流出,導致好的肌肉組織也長瘡,可以使用和風膏來治療;如果膿液阻礙排泄,就用藥塗在棉花上,然後將棉花敷在痔瘡上,再用布包紮固定,每天敷兩次,嚴重的需要敷十天,輕微的則敷八天。如果痔瘡出現連腸的情況,或是有停滯不適、腰部疼痛的情況,可以使用肉桂膏貼在腰部。

如果感到煩躁疼痛,可以使用通心散每天服用,接著使用丁膈散、煨姜丸、枳殼散來清洗患處,再用海蛤散敷在上面,然後貼上乳香膏。之後用退痔勻腸散來治療,最後用收腸貼頂散來收斂傷口。

治療痔瘡久治不癒,甚至變成痔漏,而且又沒有戒酒色的人,要先用紙捻子仔細觀察痔瘡的大小和深淺,再服用通真丸、黃耆散,用紙捻子沾紅肉膏塞入瘡口,一天五六次;再用乳香膏做成捻子貼在瘡口,每天一次或三五次。將藥物塞入瘡內後,凡是需要去除腐爛的肉時,如果有血水流出,就暫停用藥,改用收膿膏,三天後再用藥清洗,再過三天用龍骨海蛤散灑在患處,並在口內灑上車前散,一天兩次。服藥到第三次,如果效果顯著,有水排出就表示有效了。

8. 神驗治痔方

信(半錢),白礬(一兩),朴硝(一兩),沒藥(半錢),乳香(半錢),麝(少許),綠礬(一兩)

上用鐵銅鍋,先以信在鍋底,以白礬覆之,又綠礬覆之,又用硝覆之後成水,投乳香末攪勻後,干如石,方出地上,出火毒;一宿末,方入麝同研,加片腦少許,用唾調塗附瘡口上四邊,一日三次,其痔自然焦落。

又以枳殼水浸去穰,每二片去皮,用巴豆一粒,在內綿縛入銀石器內,米醋高一指,煮乾去豆,焙為末,醋糊丸。每服十丸,空心茶清下,或隨津下亦可。

腸風下血,平胃散加續斷煎服。又方加小麥四十九粒,去續斷。治痔上瘡,臘蓮蓬等分,鍋內慢火微煙燻之。又方用五倍子為末,服二錢,麝香酒下。

治痔

白礬(四兩),綠礬(一分),朴硝(半兩),信(半兩)

上礬硝作一處,以少半許入建盞內,以信成塊入中。以余藥塗上,以炭火約二斤許燒四圍下,候沸將干,卻覆細末,用砂合收此藥。經年火熟黃色則效而不疼,赤色則不可用。如敷外痔,可以白礬減半。如速效,可將津液調敷不疼。甘草湯調敷此藥,久留不損,且能不疼。次用茅根湯熱洗,然後敷藥,日夜三五易。

凡疼發必大腸秘結,服寬腸丸並通大便。不可燒煙燻,入腸,反為害。暑月加百草霜、黃丹調敷。如痔落了,肛門腫痛,用槐皮煎湯洗,用津洗,瓦上磨枳殼敷。如肛門不收,木賊、朴硝煎湯敷,各以一次二次即效。未落以前,黃皮薄荷煎湯唾調敷肛門,夏月用此尤佳。

洗藥,初用此洗之。木通、黃芩、黃柏、黑豆,熱煎即洗三次。

白話文:

神效痔瘡治療方

外用藥膏製法:

將砒霜(約2.5克)、白礬(約30克)、朴硝(約30克)、沒藥(約2.5克)、乳香(約2.5克)、麝香(少量)、綠礬(約30克)準備好。

用鐵鍋或銅鍋,先將砒霜鋪在鍋底,再鋪上白礬,接著鋪上綠礬,最後鋪上朴硝。這時會產生液體,加入乳香末攪拌均勻,直到液體凝固變硬如石頭。將鍋子從火上移開,去除火毒。

隔夜後,將藥材磨成粉末,加入麝香一起研磨,再加入少許冰片,用口水調成糊狀,塗在痔瘡周圍的瘡口上,一天三次,痔瘡自然會焦乾脫落。

內服藥丸製法:

將枳殼用水浸泡去除內瓤,取兩片去皮,將一粒巴豆放在其中,用棉線包好,放入銀製或石製的容器內,加入米醋,醋高約一指,煮乾後取出巴豆,將枳殼焙乾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空腹時用清茶送服,或是用唾液送服也可以。

其他治療方法:

腸風下血(痔瘡出血):用平胃散加入續斷煎服。另一種方法,用平胃散加入小麥四十九粒,去除續斷。

治療痔瘡上的瘡:用乾燥的蓮蓬等分,在鍋內用微火煙燻患處。另一種方法,用五倍子磨成粉末,服用約7.5克,用麝香酒送服。

另一種痔瘡治療方:

準備白礬(約120克)、綠礬(約3克)、朴硝(約15克)、砒霜(約15克)。

將白礬和朴硝混合在一起,取一半左右放入建盞(一種小茶碗)中,將砒霜放入中心,再將剩餘的藥材覆蓋在上面。用約二斤的炭火從四周燒烤,等藥材沸騰快乾時,將其磨成細末,用砂器收存。如果藥材經火燒後變成黃色,則藥效佳且不疼痛,若變成紅色則不可使用。

如果敷治外痔,可以將白礬的用量減半。如果想要快速見效,可用口水調和藥粉塗抹,不會感到疼痛。用甘草湯調和藥粉塗抹,長時間敷用也不會損傷皮膚,且不會感到疼痛。可以先用茅根湯熱洗患處,再敷上藥,每天更換三到五次。

其他注意事項:

凡是疼痛發作,通常是因為大腸阻塞不通,要服用寬腸丸來幫助排便。不可用煙燻患處,因為煙進入腸道反而有害。夏天可以加入百草霜、黃丹調和敷用。

如果痔瘡脫落後,肛門腫痛,可以用槐樹皮煎湯清洗,或用口水清洗,並將枳殼在瓦片上磨碎敷在患處。如果肛門無法收縮,可以用木賊、朴硝煎湯敷在患處,通常一到兩次就會見效。在痔瘡脫落前,可以用黃皮、薄荷煎湯,用口水調和敷在肛門,夏天使用效果更佳。

清洗藥方:

初次清洗,可以用木通、黃芩、黃柏、黑豆,煎湯後趁熱清洗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