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外科方》~ 救解諸毒傷寒雜病一切等證 (1)
救解諸毒傷寒雜病一切等證 (1)
1. 救解諸毒傷寒雜病一切等證
解百毒及諸食應千毒。上用甘草二兩,生銼,水三盞煎減半,去滓停冷。每服半盞,細細飲之。未效,更服或吐無害。
一方:加大豆同煎尤驗。
白話文:
此方劑可解百毒及各種食物中毒。
將甘草二兩,生切碎,加水三杯煎至一半的量,過濾除去渣滓,待涼。
每次服用半杯,慢慢飲用。
若無效,可再次服用,或吐出無妨。
解百毒及閩廣桃生金蠶蠱毒。上用甘草長七寸,四十九莖浸廁坑中四十九日,淨洗為末,蜜丸瓶收,遇中毒時口中嚼化即解。
白話文:
能解除各種毒藥還有沿海、廣東地區的桃花蟲引起的金蠶毒。處方是:將甘草切成7寸長,49根浸泡在茅廁的糞坑中49天,洗淨後搗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藥丸裝在瓶子中保存,遇到中毒的時候咀嚼服用即可解除毒性。
解砒毒:上用早禾稈燒灰,新汲水淋汁,絹濾過,冷服一碗,毒下利即安。
一方:白扁豆末,新汲水調下。
白話文:
解砒毒:先用早稻草燒成灰,用新打上來的水沖淋取汁,用絹布過濾後,冷服一碗,毒素排出後人就會安穩。
另一個方法:將白扁豆磨成粉末,用新打上來的水送服。
又方:青黛、甘草、烏豆,煮水三碗服。又濃煎豆豉湯灌下。又用錫器粗石上磨水服,錫器磨水尤妙。單用楊梅皮,煎湯二、三碗服可。
白話文:
另一個方子:青黛、甘草、烏豆,用水煮沸,煮成三碗藥湯服下。再用濃稠的豆豉湯灌下。另外,還可以將錫器放在粗糙的石頭上磨,將磨下來的水服下,用錫器磨水尤為有效。也可以單獨使用楊梅皮,煎煮成藥湯,分二、三碗藥湯服下也可以。
解諸藥毒死。此證只有心間暖,不妨,乃是熱物犯之。上用防風一味擂,冷水與服。
白話文:
解各種藥物中毒後死亡。這種病症只有心口溫暖,不要緊,是吃了熱性食物引起的。在上面用防風一味研成細末,用冷水送服。
一方:白扁豆花擂水。
又方:豆粉調水、米糖調水、生薑擂水服皆可。
解鼠莽毒:上用木藍根擂水數碗服。(即染青根。)
白話文:
一個方子:使用白扁豆花搗爛後加水服用。
另一個方子:可以用豆粉加水、米糖加水、或是生薑搗爛後加水服用都可以。
解鼠莽毒:上述方法使用木藍的根搗爛後加水,喝幾碗即可。(也就是染成青色的根。)
又方:烏桕根,擂水服之安;鏡面草一味,擂自然汁小酒一盞許,清油對停攪勻,服之,即下毒物三五次,以肉粥補,不可遲。
白話文:
另外一個偏方:烏桕根,研磨成粉,用冷水調服,即可安神。鏡面草一味,研磨成自然汁液。加入小酒一盞,再加入清油,不停攪拌至均勻。服下此偏方,即可立即排出毒物,連續服用三至五次。服用後,應立即用肉粥補益身體,不可延遲。
解巴豆毒:煮黃連汁飲之。
解蒙汗毒:飲冷水即安。
白話文:
解巴豆毒:煮黃連汁喝下。
解蒙汗毒:喝冷水就會好。
解蟲毒:石菖蒲一味,焙乾為末,甘草煎湯下,病退為度。
白話文:
解蟲毒:只用石菖蒲一味藥,烘乾後磨成細末,用甘草水煎服,藥到病除就停止服藥。
仙傳解蠱毒咒:凡入蠱毒人家,方入先暗念咒三遍或七遍,云:父為蚯餾蟲,母為羅蛇女,眷屬七千人,吾盡識得汝。
白話文:
當病人上門求診時,首先偷偷地施放蠱毒。病人一旦抬眼看診室,就從左邊開始數,數到房屋的橫樑後,再低頭。如果有茶水點心送來,就用左手將陰毛拔下放在盤子裡,把盤子端給病人,並輕聲默唸三遍咒語。如果有藥盤,盤子裡會出現蟲子,將陰毛綁在蟲子上,就能知道是誰下的蠱。
上入門,先暗通蠱毒,萬福舉眼,從左手直上數,上數屋椽一遍,卻低頭,如有茶酒食物來,即左手潛入衣服內,拽取陰毛一莖於盤內,稱歸就主。如前暗念咒三遍。如有藥盤,上自有蟲物出來,卻將毛系之,方知本主。
又方垢膩散:上用白礬一塊,令病人咀之,如覺礬甜,即是蠱毒,乃用梳齒內垢膩,不拘多少,食之即吐,出惡物。
白話文:
另一個古方垢膩散:先使用一塊白礬,讓病人咀嚼,如果病人覺得礬甜,那就是蠱毒,然後使用梳齒內垢膩,不拘多少,吃下去就會嘔吐,嘔吐出惡物。
解附子、川烏、天雄毒:煮大小黑豆汁飲之。
白話文:
如果誤服附子、川烏、天雄,可以煮一大碗黑豆湯來喝。
解斑蝥毒:大小黑豆汁飲之。玉簪花根擂水亦能解諸毒。
白話文:
解除斑蝥的毒性:可以用大小黑豆煮水服用。玉簪花的根搗碎後泡水,也能解除各種毒性。
解食野菌毒:掘開黃土地窟,以冷水傾攪令濁,少頃飲之,名曰地漿,可解上毒。
白話文:
解除食用野菌毒素的方法:挖開黃土洞窟,用冷水攪拌直到混濁,過一會兒後飲用,叫做「地漿」,可以解除中毒。
又方:用甘草節不拘多少,用麻油一盞,煎一次,勿令黑,冷服油即解。
解食河豚魚毒:倉卒無藥,急以清油多灌之,吐出毒物即愈。
白話文:
其他方法:用甘草節,數量不限,用麻油一盞,煎一次,不要煎到發黑,冷服麻油即可解除。
2. 解毒散
不以是何毒藥服之,蟲皆吐出神效。
上以白礬、石菖蒲等分為末,新汲水調下二錢,兩服見效。
白話文:
使用等量白礬和石菖蒲搗成粉末,用剛汲出來的水送服二錢,兩次服用便可見效。
3. 神仙解毒丸方
青黛,自然銅,野慈菇(田內生者),貫眾,川芎,塵粉,壁土,黃連,桃根(去皮用骨,焙乾,另研),檳榔,赤小豆,綠豆,新磚,新瓦(磚、瓦須用新出,未經水者,前置廁中浸二七,又於流水中浸二七,曬乾別研。以上十三味各二兩重),甘草節(一兩)
白話文:
青黛、自然銅、田野慈菇、貫眾、川芎、塵粉、壁土、黃連、去皮桃根(使用骨頭,烘乾,另行研磨)、檳榔、赤小豆、綠豆、新磚、新瓦(磚瓦必須是新出爐的,沒有經過水的,先在廁所浸泡 2-7 天,又在流水中浸泡 2-7 天,曬乾後另行研磨。以上十三味各二兩重)、甘草節(一兩)
上研為末,訖用錫器磨水和藥,卻用糯米粉煮落湯糍,搗和為丸。煮糍時,以在水中浮為度,搗三千杵,每丸如彈子大,磨水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末,然後使用錫器將藥末與水混合研磨,再用糯米粉煮成湯圓,將藥末與糯米粉混合均勻製成丸劑。在煮湯圓時,以湯圓在水中浮起為判斷煮熟的標準,並將湯圓搗杵三千次,丸劑的大小以像彈珠一樣大為標準,研磨藥末溶於水中服用。
4. 神授太乙散
治傷寒陰陽二證,不問陰陽兩感,表裡未分皆效。
川升麻,白芍藥,紫蘇葉,乾葛,陳皮,川芎,青皮,甘草,香附子,白芷
上等分為散。
白話文:
川升麻:具有發汗解表、升舉肺氣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
白芍藥: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肝鬱氣滯等症狀。
紫蘇葉:具有解表散寒、理氣寬中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咳嗽、胸悶、腹脹等症狀。
乾葛:具有生津止渴、清熱除煩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口乾舌燥、心煩意亂、虛熱等症狀。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脹、咳嗽、痰多等症狀。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頭痛、牙痛等症狀。
青皮:具有疏肝理氣、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胸悶、咳嗽、痰多等症狀。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虛弱乏力、口乾舌燥、心煩意亂等症狀。
香附子:具有理氣活血、舒肝解鬱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肝鬱氣滯等症狀。
白芷:具有宣肺通竅、散寒除濕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牙痛等症狀。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八分,連進二服。如頭痛,加連須、蔥白三莖;氣痞中滿,加枳殼。產婦、嬰兒、老人皆可服,神效。
白話文:
每次取三錢藥材,加入一盞半的水,加上三片生薑,煎煮到只剩下八分之一的量,連續服用兩次。如果出現頭痛的症狀,可以添加連須和三根蔥白;如果出現中滿(胸悶腹脹)的症狀,可以添加枳殼。產婦、嬰兒和老年人都可以服用,療效很好。
治傷寒結胸。
大黃連(七寸),巴豆(十四粒,去殼)
白話文:
治療傷寒引起的胸部鬱結。
使用大黃連七寸,巴豆十四粒(去掉外殼)。
上研為末,津唾調餅子,置臍中,以艾炷灸其上,候熱透腹中方止,不拘壯數。灸了,即以溫湯浸手帕拭之,去毒。此法屢常救人。
治瘧。
好常山(七錢),檳榔(三錢)
白話文:
將上等艾絨研磨成細末,用唾液調成餅狀,敷在肚臍中,然後用艾炷在餅上面灸,一直到熱量透過肚臍,傳入腹中為止,灸多少次都可。艾灸之後,立即浸濕手帕用溫水擦拭,以去除毒氣,此方法屢次救人。
上為細末,用雞子清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或醋湯吞下。未發先夜一服,發日五更初又一服,必效。若久病,則多服取效。
白話文:
把藥研磨成細末,用雞蛋清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30丸,用溫酒或醋湯送服。在疹子未發作的前一晚服用一劑,疹子發作當天凌晨5點再服用一劑,一定有效。如果患病時間很長,便需要多服幾劑來達到效果。
一方:常山切片子,用雞子清攪勻,飯上蒸三次,去雞子清,以常山曬乾為末,搗飯為丸。臨臥、清早酒吞下二十丸,不吐不瀉即愈。
白話文:
藥方一:將常山切成片,用雞蛋清攪勻,在飯上蒸三次,去掉雞蛋清,將常山曬乾後研成細末,搗飯爲丸。在睡覺前和早上空腹時,用酒吞服二十丸,如果沒有嘔吐或腹瀉,疾病就會痊癒。
又方:青蒿、薄桂二味各為末,寒多多桂少蒿,用老生薑二兩重,連皮搗汁,和熱酒調服,以衣被蓋臥即愈。熱多多蒿少桂,亦依前法服,桂蒿三七分用。
又方:不問久年近日神效。
白話文:
其他方劑:青蒿和肉桂兩種藥材,搗成粉末,在寒冷的時候多用肉桂,少用青蒿,採用老生薑二兩重,連皮搗汁,用熱酒調和服用,用衣被蓋好臥牀即可痊癒。在炎熱的時候多用青蒿,少用肉桂,也按照前面的方法服用,肉桂和青蒿按照三七分比例使用。
上用常山一兩重,瘦如雞骨者,銼碎,用好醋浸一宿,瓦器內煮乾,銼為散。每服二錢重,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停冷,五更初服之,不吐不瀉神效。
白話文:
取一兩重的常山,要瘦如雞骨的,銼碎後用好醋浸泡一晚,用瓦器煮到乾,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兩錢重的粉末,加一碗水煎煮,煮到剩半碗水,去掉渣滓,放涼後在五更初服用。如果不吐不瀉,就會有神奇的效果。
又方:知母、貝母、常山、檳榔等分,銼碎,酒、水各一盞,煎至半盞,去滓,用綿蓋定,露一宿,五更乘冷麵東方服之。不問寒熱瘧人,久年不瘥,一服見效。但不可令婦人煎。
白話文:
另一個偏方:知母、貝母、常山、檳榔等分量,切碎,用酒和水各一杯煎煮,煎到剩下一半的量,過濾掉渣子,用棉布蓋上,讓它露一整夜,在五更天時混著冷水朝著東方服用。無論是寒性還是熱性的瘧疾患者,即使是多年不癒的,服藥一次就會見效。但是,不能讓婦女煎煮此藥。
治赤白痢方:訶子六個煨熟,六個生用,去核取肉,焙乾為末。赤痢用生甘草煎湯調下,白痢用炙甘草煎湯下,只空心服之,甚者不過再進。
治痢丸子
白話文:
治療赤白痢疾的方法:
-
取訶子六個,先將其中六個炒熟,另外六個無需炒熟,將這些訶子都去核後取出訶子肉,烘乾後磨成細末。
-
如果是赤痢,則用生甘草煎湯,再將訶子粉加入湯中攪拌均勻後服用;如果是白痢,則用炙甘草煎湯,再加入訶子粉攪拌均勻後服用。
注意:
-
只能在空腹時服用。
-
病情嚴重者,可以服用兩次。
大半夏(二個),巴豆(七粒,去殼),百草霜(一錢),京墨(一粒如半夏大)
白話文:
-
大半夏(二個):半夏是百合科常山屬植物姜半夏的塊莖。性溫,味辛、苦。具有化痰散結、降氣平喘、止咳除濕的功效。
-
巴豆(七粒,去殼):巴豆是豆科植物巴豆屬植物巴豆的種子。性熱,味苦、辛。具有瀉下積滯、逐水消腫、殺蟲止癢的功效。
-
百草霜(一錢):百草霜是多種植物的混合物,包括艾葉、薄荷、金銀花、菊花、連翹等。性涼,味苦、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
京墨(一粒如半夏大):京墨是松煙和膠水混合製成的墨汁。性寒,味苦、澀。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止血的功效。
上並碾為末,用黃蠟三錢重,清油少許,熔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紅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裡急後重枳殼湯下,夾食感冷泄瀉乾薑湯冷吞下,暑瀉冷熟水吞下,神效難盡。
白話文:
將上邊的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三錢重的黃蠟,少許的清油,熔化後和粉末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丸。紅痢用甘草湯送服,白痢用乾薑湯送服,裡急後重用枳殼湯送服,夾食導致的腹瀉用乾薑湯送服,暑瀉用冷開水送服,療效顯著。
治禁口痢:其證有冷有熱,有冷熱不調,皆須先發散表裡。如手心熱、目赤是熱,宜用敗毒散加陳米煎服;如手心冷,及純下白痢者是寒,宜以蓮肉不去心為末,用米飲調,每服三錢重,候進飲食,然後隨證冷熱治之。
白話文:
治療禁口痢疾:症狀分為寒痢和熱痢,也有寒熱不調,都必須先發散表裡。如果手心熱、眼睛充血是熱痢,應使用敗毒散加陳米煮沸服用;如果手心冷,以及純粹是下白色痢疾的是寒痢,應將蓮子不去心磨成粉末,用米湯調和,每次服用三錢重,等到可以進食後,再依據症狀的寒熱進行治療。
又方:用紅木槿花,不用蒂,陰乾為末,先用面煎餅兩個,以花末摻其上食之,食時先以湯灌開口為末。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使用紅色的木槿花,不要花蒂,在陰涼處曬乾後磨成粉末狀。首先用麵粉煎兩個薄餅,將花末撒在上面食用。吃食以前,先用湯在嘴巴裡漱一漱,再用花末服用。
又治熱痢,柴胡、黃芩等分,半酒半水煎七分,浸冷空心或早服。若血痢,多加黃芩。
白話文:
又治療熱性痢疾,柴胡、黃芩等量,用半酒半水煎至七分滿,放冷後空腹或早晨服用。如果是血痢,黃芩要多加一些。
又方:鹽梅除核一個,合好春茶末,用醋湯調服。
轉筋泄瀉,陳艾、木瓜二味,水煎入醋少許,鹽一捻服之。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取一個去核的鹽梅,與好的春天茶葉粉末混合,用醋湯調勻後服用。
對於轉筋和腹瀉,可用陳年艾草和木瓜兩種藥材,用水煎煮後加入少量醋,再加一撮鹽服用。
一方:吳茱萸三錢重,同艾煎湯一碗半,分作三服,即效。又如藥不便,只用艾葉、生薑煨同煎,熱服。
白話文:
一方:吳茱萸三錢重,與艾葉同煎湯一碗半,分做三份服用,馬上就會有效。如果沒有這種藥,就只用艾葉與生薑一起煮,熱服。
攪腸沙證,發即腹痛難忍。但陰沙腹痛而手足冷,看其身上紅點,以燈草蘸油點火燒之。陽沙則腹痛而手足暖,以針刺其十指背近爪甲處一分半許,即動爪甲而指背皮肉動處血出即安。仍先自兩臂捋下其惡血,令聚指頭出血為好。又痛不可忍,須臾能令人死,古方名乾霍亂,急用鹽一兩,熱湯調,灌入病人口中,鹽氣到腹即定。又將石沙炒令赤色,冷水淬之,良久澄清水,一二合服。
白話文:
腸攪沙症,發病時腹痛難忍。但是陰沙導致的腹痛,手腳會冰涼,身上會出現紅點,用燈草蘸油點火燒灼。陽沙導致的腹痛,手腳會溫暖,用針刺十個手指的背面,靠近指甲處一分半左右,就會動到指甲和手指背部的皮肉,血流出後就會症狀就會緩解。仍然要先從兩臂捋下惡血,讓血聚在手指頭上,出血後會好轉。疼痛難忍,很快就會致命,古方稱之為乾霍亂,緊急使用一兩鹽,用熱湯調和,灌入患者口中,鹽氣到腹部就會穩定下來。再將石沙炒成赤色,用冷水淬之,澄清水後,讓患者服用一二合。
又方:陳樟木、陳皮、陳壁土各等分,水濃煎去滓,連進三四服即安。
治霍亂吐瀉,諸藥不納。
綠豆,胡椒(各四十九粒)
上二味,研碎,水煎服。如渴甚,研為細末,新汲井水調服,其效如神。
又霍亂洞瀉不止:上新艾一把,水二碗,煎一碗,頓服。若無新艾,舊艾葉濃煎湯服。
又方
木瓜(一兩),茱萸(半兩,湯泡七次),茴香(二錢),甘草(二錢)
上銼,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三片,紫蘇十葉,煎,空心服。
治癰疽發背:初生灸法,累試有驗。
白話文:
如果出現霍亂吐瀉,吃其他藥物都沒用,可以用陳皮、陳樟木、陳壁土各等分,加水濃煎去渣,連續喝三四劑就會好。
另一個方法是取綠豆和胡椒各四十九粒,研磨成粉末,用清水煎服。如果很渴,可以將藥粉研磨更細,用新鮮井水調服,效果非常神奇。
如果霍亂腹瀉不止,可以取新鮮艾葉一把,加兩碗水,煎煮成一碗,一次喝下。如果沒有新鮮艾葉,可以用老艾葉濃煎服用。
還有一種方法是用木瓜一兩、茱萸半兩(用熱水泡七次)、茴香二錢、甘草二錢,切碎,每次服用四錢,加一碗半水,薑三片,紫蘇十葉,煎煮後空腹服用。
治療癰疽發背,剛開始可以用灸法,經過多次試驗,效果很有效。
凡人初覺癰疽背發,已結未結,赤熱腫痛,先以濕紙覆其上,立視候其紙先干處,即是結疽頭處。取大蒜切成片如當三錢厚,安在頭上,用火艾壯灸之三壯,換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時方住。最要早覺早灸為上。方發一二日者,十灸十愈;三四日者六七愈;五六日者三四愈;過七日則不可灸矣。
白話文:
當一個人剛發現背上長了癰疽,還沒有完全成形,呈現紅色、發熱、腫脹和疼痛時,首先要用濕紙覆蓋在上面,仔細觀察濕紙先變乾的地方,那就是癰疽的頭部。取大蒜切成片,厚度約為三錢,放在癰疽頭部,用艾灸灸三個壯,然後換一片蒜片。疼痛時灸到不痛為止,不痛時灸到疼痛時才停止。最重要的是,要及早發現及早灸,效果最好。如果癰疽發作一兩天,十次灸就會痊癒;發作三到四天,六七次灸就會痊癒;發作五到六天,三四次灸就會痊癒;超過七天就不能再灸了。
若有十數頭,作一處生者,用大蒜研成膏作餅子鋪瘡頭上,聚艾燒之,亦能安也。若背上初發赤腫,內有一粒黃如粟米者,即用獨蒜切片,如前灸法治之,次日去痂,膿自潰已。
白話文:
如果有十幾個瘡頭,生長在同一個地方,可用大蒜研磨成膏狀,做成餅狀敷在瘡頭上,然後用艾草點燃,也可以治癒。如果背上剛開始出現紅腫,裡面有一粒黃色像粟米一樣的東西,就要用獨蒜切成片狀,用前面提到的灸法治療,第二天去掉血痂,膿就會自己潰爛痊癒。
竹筒吸毒方:諸般惡瘡並治。苦竹長一二寸,用頭節妙,刮去青皮似紙薄為佳,其大小隨瘡斟酌。
應毒瘡,初發時用:
白話文:
竹筒吸毒的方法可以治療各種惡性瘡瘍。選擇長約一到兩寸的苦竹,最好使用靠近根部的那一節,將外層的青皮刮得像紙一樣薄,竹筒的大小要根據瘡瘍的情況來決定。
對於毒瘡,在剛開始發作時使用此方法:
白蒺藜,蒼朮,烏桕皮,厚朴(各五錢重)
白話文:
白蒺藜、蒼朮、烏桕皮、厚朴,各五錢重。
上四味,㕮咀,用水一銚,同前竹筒煎煮,以藥捋干為度。乘竹筒熱,以手按之於瘡上,頃之,其筒自黏在瘡上,不必手按也。仍更用前藥分兩,再煮一筒,候前竹筒冷,以手拔去,再換熱者,如前法,其膿自吸入筒中而瘡愈矣。
白話文:
將前述四種藥材研成細末,加水一銚,與之前準備好的竹筒一起煎煮,煮到藥物煎乾為止。趁竹筒還熱的時候,用手將它按壓在瘡口上,一會兒,竹筒就會自行黏在瘡口上,不必再用手按著了。然後再用之前剩下的藥物,分兩次再煎煮一筒竹筒的藥液,等前一個竹筒冷卻後,用手拔掉,再換上熱的竹筒,按照前面的方法操作,膿液就會自動吸入竹筒中,瘡就會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