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外科方》~ 疔瘡治法 (2)
疔瘡治法 (2)
1. 自沸湯
白礬(五錢),青黛(三錢),塚間貼背干石灰(三錢)
上為細末,研至無聲為度,打和令勻。每服三錢,井花水半碗調,柳條攪千百下令勻,頓服之。厚衣蓋覆良久,用蔥豉湯入醋少許,極熱服,少助藥力,得汗而解。
若始不覺是疔瘡,不曾以前法出汗,過數日方覺,則寒熱體痛皆罷,毒氣入里矣。須用利藥使內中毒氣下泄,雄黃丸主之。
白話文:
將白礬(五錢)、青黛(三錢)、墳墓旁貼在背面的乾燥石灰(三錢),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要磨到沒有聲音為止,然後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井水調和,用柳條攪拌幾百下使其均勻,一次性喝下去。然後蓋上厚衣服,過一段時間,再喝下熱騰騰的蔥豉湯,加入少許醋,以幫助藥力,發汗後病就會痊癒。
如果一開始沒發現是疔瘡,沒有用前面的方法發汗,過了幾天才發現,這時寒熱、身體疼痛等症狀都消失了,表示毒氣已經進入體內。這時就必須使用有瀉下作用的藥物,讓體內的毒氣從下面排出,可以用雄黃丸來治療。
2. 雄黃丸
雄黃(五錢),鬱金(五錢),巴豆(半錢,去心殼略去油)
一方加信石一字許,不可多用,以清油煮半日取出,曬乾入藥。一方加斑蝥七個,去翅嘴,以糯米炒變色,去米用。又治瘰癧。一方加玄明粉三錢,又治咽喉腫痛喉閉等證。
上各研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冷茶清吞下,取利為度,如不利再服。
白話文:
雄黃五錢、鬱金五錢、巴豆半錢(去除內部的薄膜和油)。
有個配方會加入少許信石(大約一字,不能用太多),用清油煮半天後取出,曬乾再入藥。另一個配方會加入七個斑蝥,去除翅膀和嘴,用糯米炒至變色,去除米粒後使用。這個方子還能治療瘰癧(淋巴結核)。還有一個配方會加入玄明粉三錢,這個方子又能治療咽喉腫痛、喉嚨閉塞等症狀。
將上述各種藥材分別研磨成細末,用麵糊調和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七丸,用冷的茶水送服,以腹瀉為度,如果沒有腹瀉,可以再服用。
3. 玉紅散
寒水石(一兩,煅),輕粉(少許),國丹(少許)
上件研為細末,摻瘡口上,日夜二洗二換。蓋蟾酥膏、桃紅散,皆為毒藥,故令瘡疼痛,用玉紅散解二藥之毒,用二藥散其血,則當自然安矣。若一時未能辨前項蟾酥、桃紅散等藥,可用李世安一宗治法主之,功效尤速。
白話文:
將寒水石(一兩,煅燒過)、輕粉(少許)、國丹(少許)這三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將藥粉撒在瘡口上,早晚各清洗和更換藥粉兩次。像蟾酥膏、桃紅散這些藥,都是有毒性的藥物,所以會讓瘡口疼痛。用玉紅散可以解除這兩種藥的毒性,再用蟾酥膏、桃紅散來散瘀血,瘡自然就會痊癒了。如果一時之間無法分辨之前是否用了蟾酥膏、桃紅散等藥物,可以用李世安的治療方法為主,效果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