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卷四 (16)
卷四 (16)
1. 內傷便結
2. 積熱便結
【積熱便結之症】內熱煩躁,口苦舌乾,小便赤澀,夜臥不寧,腹中脹悶,胸前苦濁,大便不行,此積熱便結之症也。
【積熱便結之因】或膏粱積熱,熱氣聚於脾中而不散,或過服溫熱,熱氣伏於大腸而乾結,皆能令人大便閉結也。
【積熱便結之脈】右寸細數,肺熱下遺。右寸大數,大腸積熱。右關細數,脾家之熱。右心沉數,亦大腸熱。
【積熱便結之治】肺熱下遺大腸,清肺飲。大腸積熱者,黃連枳殼湯。脾家積熱者,黃連戊己湯。
清脾飲,見前小便不利。
黃連枳殼湯
川黃連,枳殼
各半同煎。
黃連戊己湯,見前小便不利。
白話文:
【積熱便結的症狀】體內有熱感到煩躁,嘴巴發苦、舌頭乾燥,小便顏色深且排尿不暢,晚上睡不安穩,肚子脹悶,胸口感覺苦悶不清爽,大便排不出來,這些都是積熱便結的症狀。
【積熱便結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吃了太多肥甘厚膩的食物,導致熱氣積聚在脾胃中無法散去;有的是因為吃了過多溫熱的食物或藥物,導致熱氣潛伏在大腸,使大便乾燥結塊,這些都會造成大便不通暢。
【積熱便結的脈象】右手寸脈細且跳動快速,表示肺熱往下影響了大腸。右手寸脈大且跳動快速,表示大腸積熱。右手關脈細且跳動快速,表示脾胃有熱。右手心脈沉且跳動快速,也表示大腸有熱。
【積熱便結的治療】肺熱往下影響大腸的,用清肺飲治療。大腸積熱的,用黃連枳殼湯治療。脾胃積熱的,用黃連戊己湯治療。
清脾飲,之前在小便不通暢的章節有提到。
黃連枳殼湯:
川黃連、枳殼
各取一半,一起煎煮。
黃連戊己湯,之前在小便不通暢的章節有提到。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