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飲食痢

【飲食內傷痢之症】胸前飽滿,不思飲食,腹痛脹滿,或瀉下飧餿,久久不愈,或下膿血,痛而欲痢,痢後稍減,或飲食太過,即食積痢。又有發積下痢,痢下純血,如腸風血者,凡此飲食內傷痢也。

【飲食內傷痢之因】胃強脾弱,過食傷脾,損傷腸胃,氣凝血泣,停積於中,與損傷之血,互相膠結,結久不愈,而成赤白之積,此飲食內傷痢也。

【飲食內傷痢之脈】多見滑大,或見弦緊,滑大實積,弦小虛滯。

【飲食內傷痢之治】先用胃苓散,健脾消積,後用四君子湯、異功散等以養脾。切不可補澀太早,又不可妄用苦寒,必要認真是膏粱積熱,方用三黃丸清利之。若系冷食傷脾,則五積散亦當用也。劉河間云:食入即瀉,胃有宿食,胃滿無餘地,故即瀉也,枳實湯、家秘消積散治之。

酒入即瀉,腸胃積熱,胃熱之甚,見酒性之熱,乃尋竅下池也,乾葛清胃湯主之。若飲食傷脾,久利純血,家秘獨聖散。

胃苓散

陳皮(一兩),蒼朮(一兩),厚朴(五錢),甘草(二錢),豬苓(五錢),白茯苓(一兩),澤瀉(五錢),白朮(一兩)

家秘去豬苓、澤瀉,加山楂、神麯各一兩。

四君子湯

白朮,人參,白茯苓,炙甘草

異功散

白朮,人參,真廣皮,炙甘草,白茯苓

積氣未盡加楂肉。腹痛加木香。口渴加乾葛。發熱加柴胡。

以上三法,治脾虛成積之痢。

三黃丸,治膏粱積熱。

大黃,黃芩,黃連

氣滯加朮、香。

五積散,治寒積瀉痢。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乾薑,桂心,半夏,枳殼

枳實湯,治腸胃停食。

厚朴,陳皮,麥芽,陳枳實

家秘消積散,治飲食傷脾,積痢不止。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神麯,紅曲,山楂,鮮麥芽

甘葛清胃湯

乾葛,升麻,甘草,山梔,生地,川黃連,牡丹皮

以上五法,治食傷成積之痢。

家秘獨聖散

山楂肉一斤,研細末,滾白湯調服,服完即愈。

白話文:

飲食痢

飲食內傷導致的痢疾,症狀表現為胸部飽滿,食慾不振,腹部疼痛脹滿,大便瀉下,排出食物殘渣,久治不愈,甚至排出膿血,疼痛難忍,排便後症狀稍緩。若飲食過度,則會導致食積型痢疾。另外,還有因積食導致的痢疾,大便排出鮮血,如同腸風出血一樣,以上這些都屬於飲食內傷導致的痢疾。

飲食內傷導致痢疾的原因是胃氣強盛而脾氣虛弱,飲食過度損傷脾胃,導致氣機凝滯,血液瘀阻,停積於腸胃之中,與受損的血液相互膠結成塊,久久不愈,形成赤白相間的積滯,這就是飲食內傷導致的痢疾。

飲食內傷導致的痢疾,脈象多見滑數有力或弦緊,滑數有力代表實證積滯,弦細弱代表虛證停滯。

治療方法:先服用胃苓散健脾消積,然後服用四君子湯、異功散等藥物以養脾胃。切忌過早使用溫補澀腸藥物,也不可隨意使用苦寒藥物。只有確診為膏粱厚味積熱導致的痢疾,才能使用三黃丸清熱利濕。如果是因為食用寒涼食物損傷脾胃引起的痢疾,則應服用五積散。劉河間先生說:食物入口就腹瀉,是因為胃內有宿食,胃部飽滿沒有餘地,所以立即腹瀉,可用枳實湯、家秘消積散治療。

飲酒後就腹瀉,是因為腸胃積熱,胃熱過甚,遇到酒的熱性,就尋求通道排出,可用乾葛清胃湯治療。如果飲食損傷脾胃,久瀉且大便帶有鮮血,則可用家秘獨聖散。

胃苓散組成:陳皮一兩,蒼朮一兩,厚朴五錢,甘草二錢,豬苓五錢,白茯苓一兩,澤瀉五錢,白朮一兩。

家秘去豬苓、澤瀉,加山楂、神麴各一兩。

四君子湯組成:白朮,人參,白茯苓,炙甘草。

異功散組成:白朮,人參,陳皮,炙甘草,白茯苓。

積氣未盡加山楂肉。腹痛加木香。口渴加乾葛。發熱加柴胡。

以上三方,用於治療脾虛積滯導致的痢疾。

三黃丸(治膏粱積熱):大黃,黃芩,黃連。氣滯加白朮、木香。

五積散(治寒積瀉痢):蒼朮,厚朴,陳皮,甘草,乾薑,桂枝,半夏,枳殼。

枳實湯(治腸胃停食):厚朴,陳皮,麥芽,枳實。

家秘消積散(治飲食傷脾,積痢不止):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神麴,紅曲,山楂,鮮麥芽。

乾葛清胃湯:乾葛,升麻,甘草,山梔,生地,川黃連,牡丹皮。

以上五方,用於治療飲食損傷導致積滯的痢疾。

家秘獨聖散:山楂肉一斤,研成細末,用滾燙的白開水調服,服完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