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內傷痢疾

2. 七情痢

【七情內傷痢之症】初起先見飲食難化,後復大便不實,時常清泄,久久不愈,漸下膿血,宛似外感濕熱痢,先水瀉,復便膿,但病來遲緩,與外感暴發為異。此即方書所謂脾泄痢,《內經》所謂脾邪傳腎,為賊邪症也。

【七情內傷痢之因】憂愁思慮則傷脾,脾陰既傷,則轉輸失職,日飲水穀,不能運化,停積腸胃之中,氣至其處則凝,血流其處則泣,氣凝血泣,與稽留之水穀互相膠固,則脾家壅滯,而賊邪傳腎之症作矣。

【七情內傷痢之脈】脈必重虛,虛大傷氣,虛細血虧,虛緩者生,弦大者死。弦而有胃,尚可挽回,弦多無胃,必死不活。

【七情內傷痢之治】宜先用楂術膏,兼補兼消,助脾化積,次用參苓白朮散,補脾固本。久瀉不止,元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久瀉虛寒,用理中湯、歸脾湯治之。滑泄不禁,加固澀,切不同外感痢,誤用寒涼克削。又不可補澀太早,因此症虛中有滯,補澀太早,反助病氣矣。

如腎陽不足,見陰冷之症,用腎氣八味丸。如腎陰不足,見虛熱燥候,六味丸與白朮散,朝暮對服。

楂術膏,治脾虛多食,停積成痢之症。

白朮,楂肉,陳皮,甘草

煎膏服。

參苓白朮散,補脾實脾,虛痢方中必用。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山藥,薏苡仁,桔梗

加蓮肉、扁豆。

補中益氣湯,治脾元虛弱,久瀉下陷之症。

人參,白朮,黃耆,當歸,陳皮,炙甘草,升麻,柴胡

久滑不止,加訶子、肉果。家秘加茯神、棗仁,以治久瀉傷陰,不得安臥之症,即合歸脾湯。

理中湯,治虛寒瀉痢。

人參,白朮,炮姜,甘草

寒甚加附子。有熱加川連。

歸脾湯

人參,白朮,黃耆,棗仁,遠志,白茯神,木香,甘草

家秘加升麻、柴胡,以治元氣下陷之痢,即合補中益氣湯。

八味丸,補真陽不足,益火之原,以生脾土。

即六味丸加肉桂、附子。

白話文:

七情痢

七情內傷導致的痢疾,初期症狀是飲食消化不良,接著大便不成形,經常腹瀉,久治不愈,漸漸會排出膿血,看似與外感濕熱痢疾相似,都是先腹瀉,然後排出膿血,但發病過程較緩慢,與外感痢疾的突然爆發不同。這在醫書中稱為脾泄痢,《內經》則稱之為脾邪犯腎,屬於邪氣入侵的疾病。

七情內傷導致痢疾的原因是憂愁思慮傷及脾臟,脾臟的陰氣受損,運輸水谷的功能失常,每日所進食的水谷無法正常運化,停積在腸胃之中,氣血運行受阻,氣滯血瘀,與滯留的水谷相互膠結,導致脾臟功能阻塞,而引發脾邪犯腎的病症。

七情內傷導致的痢疾,脈象必然沉弱,虛大則氣虛,虛細則血虧,脈象虛弱遲緩者可治,脈象弦大者則難以挽回。脈象弦緊而有胃氣者尚可治療,脈象弦緊而無胃氣者則必死無疑。

治療七情內傷導致的痢疾,宜先服用楂術膏,既能補益又能消積,幫助脾臟運化積滯;然後服用參苓白朮散,補益脾胃,鞏固根本。若久瀉不止,元氣下陷,則服用補中益氣湯。若久瀉伴有虛寒症狀,則服用理中湯、歸脾湯治療。若腹瀉不止,需加入固澀之藥,切勿像治療外感痢疾一樣誤用寒涼藥物。此外,不可過早使用補澀藥物,因為此症虛中夾滯,過早使用補澀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

如果腎陽不足,出現畏寒肢冷等症狀,則服用腎氣八味丸。如果腎陰不足,出現虛熱乾燥等症狀,則服用六味丸和白朮散,早晚服用。

楂術膏:治療脾虛多食,積滯成痢疾的方劑。藥物組成:白朮、山楂肉、陳皮、甘草,煎成膏劑服用。

參苓白朮散:補益脾胃,治療虛弱型痢疾的常用方劑。藥物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山藥、薏苡仁、桔梗,可加蓮肉、扁豆。

補中益氣湯:治療脾胃虛弱,久瀉導致元氣下陷的方劑。藥物組成:人參、白朮、黃耆、當歸、陳皮、炙甘草、升麻、柴胡。久瀉不止者,可加訶子、肉果。家傳秘方會加茯神、棗仁,以治療久瀉傷陰,導致失眠的症狀,此方與歸脾湯功效相近。

理中湯:治療虛寒型瀉痢。藥物組成:人參、白朮、炮薑、甘草。寒甚者加附子,有熱者加川連。

歸脾湯:藥物組成:人參、白朮、黃耆、棗仁、遠志、白茯神、木香、甘草。家傳秘方會加升麻、柴胡,以治療元氣下陷的痢疾,此方與補中益氣湯功效相近。

腎氣八味丸:補益腎陽不足,溫補腎陽,從而生脾土。藥物組成:六味地黃丸加肉桂、附子。

3. 勞役痢

【勞役痢之症】起於大勞之後,下痢純血,或腰背作楚,脅肋作痛,四肢倦怠,嗜臥減食,節勞稍緩,勞重即發,此勞役痢症也。

【勞役痢之因】起居不謹,勞役無度,或飢餓不節,負重遠行,營傷衛損,則血下溜大腸,而勞役內傷之症作矣。

【勞役痢之脈】必見虛損,虛數傷血,虛大傷氣。虛緩者生,數實者死。

【勞役痢之治】先用當歸活血湯,生新去舊,後用當歸補血湯,調養氣血。氣血和平,用補中益氣湯、歸脾湯,扶元保本,切不可兜澀太早,又不可誤用苦寒。

當歸活血湯

當歸,紅花,桃仁,楂肉,甘草,牡丹皮

血寒加黑炮姜,見黑即止。血熱加黑山梔,世人但知見黑即止,當明血寒血熱之別。

當歸補血湯

當歸身,黃耆

筋脈痛加秦艽、續斷。中氣弱加人參、白朮。氣滿加陳皮、木香。

補中益氣湯,見前節七情內傷痢門。

歸脾湯,見前七情痢門。

白話文:

勞役痢是一種因過度勞累引起的疾病,症狀表現為大量便血,腰背酸痛,肋下疼痛,四肢乏力,嗜睡,食慾減退。稍微休息症狀就會減輕,但只要再次勞累就會復發。

這種疾病的成因是不注意生活起居,過度勞累,或者飢餓、負重遠行等,導致氣血受損,血液下注大腸,而產生內傷。

診斷上,脈象會呈現虛弱、脈搏細數(傷血)、脈搏虛大(傷氣)等情況。脈搏虛弱緩慢的預後較好,而脈搏數且有力者預後不良。

治療上,首先使用當歸活血湯,清除瘀血,促進新血生成。之後再用當歸補血湯,調理氣血。待氣血恢復平衡後,再使用補中益氣湯或歸脾湯,以增強體質。治療過程中,切勿過早使用止瀉藥物,也不可誤用寒涼藥物。

當歸活血湯的藥物組成包括:當歸、紅花、桃仁、山楂肉、甘草、牡丹皮。如果患者血寒,可加入黑炮姜,見效後即停止;如果血熱,則加黑山梔,同樣見效後即停止。需要注意的是,血寒血熱的辨別很重要,不能只看到「見黑即止」就忽略了寒熱的區別。

當歸補血湯的藥物組成包括:當歸、黃耆。如果患者筋脈疼痛,可加入秦艽、續斷;中氣虛弱,則加入人參、白朮;氣機阻滯,則加入陳皮、木香。

補中益氣湯及歸脾湯的配方,請參考前面七情內傷痢的章節(原文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