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三 (23)
卷三 (23)
1. 肝熱痿軟
【肝熱痿軟之症】汁溢口苦,兩脅攻刺作痛,筋膜乾急,筋縮而攣,此《內經》肝熱痿弱之症也。
【肝熱痿軟之因】惱怒傷肝,肝氣怫鬱,木燥火生,則筋膜乾急,而肝熱痿弱之症作矣。
【肝熱痿軟之脈】左關沉澀,肝膽鬱結。或見沉數,肝膽裡熱。左寸洪數,木火通明。左尺洪數,木燥水竭。
【肝熱痿軟之治】兩脅刺痛,清肝順氣飲。筋膜乾急,補陰丸。筋急攣蜷,舒筋活絡丹。肝腎水虛火旺,家秘肝腎丸。
清肝順氣飲
柴胡,黃芩,山梔,蘇梗,青皮,木通,枳殼,甘草
補陰丸
黃柏,知母,熟地,敗龜板,白芍藥,陳皮,牛膝,虎骨,當歸
上為末,羊肉為丸。
舒筋活絡丹
熟地黃,白芍藥,當歸,川芎,秦艽,木瓜,米仁,黃柏
等分為丸。
家秘肝腎丸
天門冬(六兩),生地黃(六兩),當歸身(二兩),白芍藥(二兩),知母(二兩),黃柏(二兩)
上以天冬、生地二味,煎三四次,收為膏,以歸、芍、知、柏四味為細末,打為丸。
白話文:
肝熱痿軟的症狀表現為:口中有唾液溢出且感到苦味,兩脅下刺痛,筋膜乾燥緊繃,肌肉痙攣收縮,這些都是《內經》中所描述的肝熱痿弱症狀。
肝熱痿軟的原因是:由於惱怒而損傷肝臟,導致肝氣鬱結,肝木燥則生肝火,進而引起筋膜乾燥緊繃,最終導致肝熱痿弱的病症。
肝熱痿軟的脈象表現為:左關脈沉澀,顯示肝膽鬱結;或者脈象沉而數,說明肝膽有裡熱;左寸脈洪而數,表示木火旺盛;左尺脈洪而數,則表示肝木燥而腎水虧虛。
治療肝熱痿軟的方法是:若兩脅刺痛,則服用清肝順氣飲;若筋膜乾燥緊繃,則服用補陰丸;若筋脈拘急攣縮,則服用舒筋活絡丹;若肝腎陰虛陽亢,則服用家秘肝腎丸。
清肝順氣飲的藥物組成:柴胡、黃芩、山梔子、蘇梗、青皮、木通、枳殼、甘草。
補陰丸的藥物組成:黃柏、知母、熟地黃、鱉甲(炮製後)、白芍藥、陳皮、牛膝、虎骨、當歸,以上藥物磨成粉末,以羊肉做成藥丸。
舒筋活絡丹的藥物組成:熟地黃、白芍藥、當歸、川芎、秦艽、木瓜、薏苡仁、黃柏,等量混合製成藥丸。
家秘肝腎丸的藥物組成:天門冬(六兩)、生地黃(六兩)、當歸身(二兩)、白芍藥(二兩)、知母(二兩)、黃柏(二兩)。先將天門冬、生地黃煎煮數次,熬成膏狀,再將當歸、白芍藥、知母、黃柏磨成細粉,混合天冬、生地膏製成藥丸。
2. 脾熱痿軟
【脾熱痿軟之症】唇焦齒燥,口乾作渴,肌肉不仁,身重不能轉側,縱緩不能舉動,此《內經》脾熱痿弱之症也。
【脾熱痿軟之因】或因水飲不謹,水積熱生,或因膏粱積熱,濕熱傷脾,脾主肌肉,故常不仁,脾主四肢,故常痿軟。
【脾熱痿軟之脈】六脈濡滯,濕氣所傷,若見洪數,乃是濕熱。右關主脾,脈弦乃病。弦而大數,脾胃有熱。
【脾熱痿軟之治】水濕生熱者,梔連平胃散、梔連二陳湯。膏粱積熱者,川連枳殼湯,或瀉黃散。
梔連平胃散
梔連二陳湯,上二方見脾熱腫門。
川連枳殼湯
瀉黃散,上二方見脾實腹脹。
白話文:
脾熱痿軟是指嘴唇乾裂、牙齒乾燥、口乾舌燥、肌肉麻木、身體沉重難以翻身、肢體無力無法活動的症狀,這符合古代醫籍中描述的脾熱痿弱。
這種症狀可能是因為飲水不節制,導致水液停滯化熱,或是因為過食肥甘厚味,積聚內熱,濕熱損傷脾臟所致。脾臟主肌肉,所以肌肉麻木;脾臟主四肢,所以肢體痿軟。
脈象表現為六脈濡滯,這是濕邪侵犯的表現。如果脈象洪數,則說明是濕熱。右關脈主脾,脈象弦緊代表有病,弦大而數則表示脾胃有熱。
治療方法:如果病因為水濕化熱,則可用梔子連翹平胃散或梔子連翹二陳湯;如果病因為過食肥甘厚味積聚內熱,則可用川連枳殼湯或瀉黃散。梔子連翹平胃散和梔子連翹二陳湯的詳細方劑可在脾熱腫脹的章節中找到;川連枳殼湯和瀉黃散的詳細方劑則可在脾實腹脹的章節中找到。
3. 腎熱痿軟
【腎熱痿軟之症】腰骨不舉,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足不任地,骨痿不能起於床,此《內經》腎熱痿弱之症也。
【腎熱痿軟之因】思想無窮,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又有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陽氣內伐,水不勝火,水虧於下,則腎熱而骨痿。
【腎熱痿軟之脈】尺脈大而虛,腎氣不足。尺脈搏而急,腎經火發。尺脈細而疾,腎水乾竭。
【腎熱痿軟之治】尺脈大而虛,人參固本丸。尺脈搏而急,知柏天地煎。尺脈細而疾,坎離既濟丸主之。
人參固本丸,見前精虛三消門。
知柏天地煎,見前肺熱痿軟。
坎離既濟丸
熟地(四兩),當歸(三兩),白芍藥(三兩),牡丹皮(三兩),知母(二兩),天門冬(四兩)黃柏(二兩),麥門冬(四兩)
上為細末,玄武膠、鹿角膠等分為丸。
白話文:
腎熱痿軟症狀表現為腰部無力,臀部著地走路,脊背挺直代替頭部抬高,雙腳無力無法站立,骨骼痿弱無法起床,這是《內經》中所記載的腎熱痿弱症狀。
腎熱痿軟的成因是思慮過度,性慾過度,房事過頻,導致宗筋鬆弛;此外,長途跋涉過度勞累,遇到酷暑天氣又大量出汗口渴,陽氣內盛,陰液不足,水虧損於下焦,就會導致腎臟陰虛火旺而骨骼痿弱。
腎熱痿軟的脈象表現為:尺脈大而虛弱,表示腎氣不足;尺脈搏動而有力,表示腎經火盛;尺脈細小而快速,表示腎陰虧虛。
腎熱痿軟的治療方法是:尺脈大而虛弱者,服用人參固本丸;尺脈搏動而有力者,服用知柏地黃湯;尺脈細小而快速者,服用坎離既濟丸。
人參固本丸的組成,前面精虛三消章節已有記載。
知柏地黃湯的組成,前面肺熱痿軟章節已有記載。
坎離既濟丸的組成是:熟地四兩,當歸三兩,白芍藥三兩,牡丹皮三兩,知母二兩,天門冬四兩,黃柏二兩,麥門冬四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再與玄武膠、鹿角膠等量混合製成丸劑。
4. 附筋攣
秦子曰:痿與攣,症形各別,症因相同,症形各別,故不得不另立一門。症因相同,故法大同而略異。然二症宜合而互發者也,今立外感二條,內傷二條。
白話文:
秦子說:痿證和攣證,症狀表現不同,但病因相同。因為症狀不同,所以不得不另立一門學說來探討。雖然病因相同,但治療方法大致相同,只是略有差異。然而這兩種病症常常同時發生,因此這裡列舉了外感和內傷兩種病因各兩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