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素

《訂正太素脈秘訣》~ 卷上 (7)

回本書目錄

卷上 (7)

1. 地之六氣

大寒厥陰水主初。春分居火二之居。小滿少陰分三氣。大暑太陰四之乎。秋分陽明五氣燥。小雪太陽寒水虛。醫師不能明此理。光陰空讀五車書。

白話文:

大寒時節,厥陰水氣為初始。春分時節,木氣居於火位第二位。小滿時節,少陰火氣區分為三氣。大暑時節,太陰土氣為第四位。秋分時節,陽明火氣為第五位,氣候乾燥。小雪時節,太陽寒水虛弱。醫師如果不明白這些道理,就算讀破萬卷書也是徒勞。

2. 天之六氣

初氣歲前木主先。二君三相大排連。四來是土常為濕。五氣燥金六水寒。

3. 客氣來歸

每年進四是客鄉。上臨十數下臨方。寒氣熱暑出排取。主客勝負定弱強。

初氣厥陰風木,二氣少陰君火,三氣少陽相火

四氣太陰濕土,五氣陽明燥金,六氣太陽寒水

4. 定死生秘訣

子午少陰君火。卯酉陽明燥金。辰戌太陽寒水。丑未太陰濕土。寅申少陽相火。巳亥厥陰風木。

假如甲辰年。甲化土氣。如腎經受病。九月甲戌月為土氣。又犯甲己丑未日時死也。余皆仿此。

5. 太上玄靈至玄至妙秘要脈訣

脈有三部陰陽相乘。榮衛血氣。在人體躬。呼吸出入。上下於中。恩息遊布。津液流通。隨時動作。放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觀脈。大小不同。一時之間。變無經常。尺寸爭差。或短或長。上下爭錯。或存或亡。病輒改容。進退低昂。心迷意惑。動失紀綱。惟願具呈。

白話文:

脈象有三大部位,陰陽互相配合。榮氣和衛氣、血液與津液在人體內運行。呼吸進出,上下往來於體內,恩澤和氣息遍佈全身,津液流通。隨着時間而動作,表現於外在就是人的容貌和形態。春天的脈象像琴絃一樣緊而有力,秋天的脈象像浮萍一樣輕盈,冬天的脈象像沉重的鐘聲,夏天的脈象像洪水一樣奔騰。觀察氣色和脈象,大小不同,在短時間內變化無常。寸、關、尺三部脈象互相爭差,或短或長,上下爭錯,或有或無。疾病會導致容貌改變,進退低昂,心神迷惑,行動失去常態。只有將這些症候具體呈現出來,才能進行正確的診斷。

今得分明子之所問。道之根源。脈有三部。寸尺及關。榮衛流行。不夫衡銓。腎沉心洪。肺浮肝弦。自此經常。不失銖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環。當復寸口虛實見焉。變化相乘。陰陽相干。風則虛浮。寒則勞堅。沉潛水蓄。支飲急弦。動則為痛。數則熱煩設有不應。

白話文:

現在我知道明白子所詢問的道之根本。脈分為三部:寸部、關部和尺部。榮衛之氣運行,不平衡、不協調。腎脈沉穩、心脈寬洪,肺脈浮越、肝脈弦緊。這些都是正常的情況,不會有絲毫的偏差。出入、升降,有如漏刻般循環往復。水脈下降的二刻鐘就是一週的循環。如今,再診寸口脈,可以看到虛實的變化。虛實相互作用,陰陽相互依存。風則脈虛浮,寒則脈堅牢。沉潛的水蓄,支飲急弦。脈動表現為疼痛,脈數則發熱煩躁。如果脈象與病情不相應。

知變所緣三部不同。病各異端。大過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中。中必有奸。審察表裡。三焦別焉。知其所合。消息診看。料度臟腑。獨君神焉。為子孫計。非人莫傳。

白話文:

疾病的變化緣由有三個不同的地方,每個疾病的症候都不同,太過或不及都會讓人感到奇怪。邪氣不會憑空出現,中間一定有隱藏的原因。仔細觀察病人的外表和內在,以此分別其病情。瞭解到疾病的癥結所在,然後根據病情,診斷、觀察。推測出臟腑的病變,獨自思考疾病的根源。為了子孫,不輕易傳授。

左寸(心小腸),關(肝膽),尺(腎膀胱),右寸(肺大腸),關(脾胃),尺(命三焦)

6. 三部看動脈斷

左手寸口二脈。沉見者。心脈也。浮見者。小腸脈也。

故手少陰與手太陽為表裡。心以小腸為腑。合於上焦。

左手關上二脈。沉者肝脈。浮者膽脈也。

故手厥陰與手少陽為表裡。肝以膽為腑。合於中焦。

左手尺上二脈。沉者腎脈也。浮者膀胱脈也。

故少陰與手太陽為表裡。腎以膀胱為腑。合於下焦。

右手寸口二脈沉者肺脈。浮者大腸脈也。

故手太陰與手陽明脈為表裡。肺以大腸為腑。合於上焦。

右手關上二脈沉者脾脈。浮者胃脈也。

故足太陰與足陽明為表裡。脾以胃為腑。合於中焦。

右手尺上二脈。沉者命門脈。浮者三焦脈也。

故手厥陰與手少陽為表裡。命門以三焦為腑。合於下焦。

7. 脈相類

弦與緊相類。浮與芤相類。浮與洪相類。濡與弱相類。沉與伏相類。緩與遲相類。軟與弱相類。革與實相類。滑與數相類。微與澀相類。

白話文:

弦脈和緊脈很相似。浮脈和芤脈很相似。浮脈和洪脈很相似。濡脈和弱脈很相似。沉脈和伏脈很相似。緩脈和遲脈很相似。軟脈和弱脈很相似。革脈和實脈很相似。滑脈和數脈很相似。微脈和澀脈很相似。

夫脈者。天真委和之氣。晉王叔和以浮。芤。滑。實。弦。緊。洪為七表。微。沉。緩。澀。遲。伏。濡。弱為八里。以定人之陰陽。決人之生死。然文理甚繁。後學卒未能解。大抵持脈之道。非言可傳。非圖可受。其樞要但以浮。沉遲數為宗。風。氣。冷。熱為主病。且如浮而有力者為風。

白話文:

脈象是人體內天生的和諧之氣。晉朝的王叔和將脈象分為七種表證:浮脈、芤脈、滑脈、實脈、弦脈、緊脈、洪脈,以及八種裡證:微脈、沉脈、緩脈、澀脈、遲脈、伏脈、濡脈、弱脈。通過這些脈象可以判斷一個人的陰陽平衡和生死狀況。

然而,中醫的脈象理論非常繁雜,後學者很難一下子理解。一般來說,把脈的方法無法用言語傳授,也不能用圖畫表示。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浮脈、沉脈、遲脈、數脈這四種脈象,以及風、氣、寒、熱這四種主要病症。比如,浮脈有力,往往是由風證引起的。

浮而無力者為虛。沉而有力者為積。沉而無力者為氣。遲而有力者為痛。遲而無力者為冷。數而有力者為熱。數而無力者為瘡。更看三部在何所得之。且寸部屬上焦頭面胸膈之疾。

白話文:

  1. 浮脈而沒有力氣的,是虛弱的。

  2. 沉脈而有力的,是痰飲積滯的。

  3. 沉脈而沒有力氣的,是氣虛的。

  4. 脈搏遲緩而有力的,是疼痛的。

  5. 脈搏遲緩而沒有力氣的,是寒冷的。

  6. 脈搏數而有力的是熱證。

  7. 脈搏數而沒有力氣的是瘡毒。

再者,看這三部脈在何處取到的。並且,寸部脈屬於上焦的頭面胸膈之疾。

關部屬之中焦腹肚腸胃之疾。尺部屬下焦小腹腰腿之病。更看五臟之中。何臟見之。六腑亦然。學者會意而精通之。庶得按寸握尺之誚。

白話文:

關部屬於中焦,也就是腹部、胃腸的疾病。尺部屬於下焦,也就是小腹、腰腿的疾病。還要觀察五臟中,哪個臟器出現了問題。六腑也是如此。學者應該理解其中的含義,並熟練掌握。這樣才能做到按寸、握尺的診斷方法。

8. 四總脈

浮而有力主風。無力主虛。浮舉指在皮上見之。為人之表為陽。乃外得之證。

浮而有力主積。無力主氣。三因方為濕為實。沉脈下指至骨得之。乃為里為陰。是內受之病。

遲而有力主。痛。無力主冷。又為寒。遲脈重按之在內。轉按之方見。一息三至。是為陰主寒。乃內受之病。數而有力為熱無力為虛。

白話文:

  1. 脈搏緩慢有力,伴有疼痛,這是虛證的表現。

  2. 脈搏緩慢無力,伴有疼痛,這是寒證的表現。

  3. 脈搏緩慢,按壓時感覺在裡面,轉動按壓才能明顯感覺到,一息之間脈搏跳動三次,這是陰證寒證的表現,是內部受到疾病的侵襲。

  4. 脈搏跳動快有力,這是熱證的表現,脈搏跳動快無力,這是虛證的表現。

9. 五臟見浮者主病

心部浮主心虛。觸事易驚。神不守舍。舌強不能。言語錯謬。

肝部浮。主肝虛。中風癱瘓。筋脈拘攣。面痛牙痛。腸風下血。脾部虛浮。主腹脹嘔逆。飲食少進。氣喘氣急。泄瀉無度。

白話文:

  1. 肝部浮起:代表肝氣虛弱,可能伴隨中風導致的癱瘓、筋脈拘攣、臉痛牙痛、腸風下血等症狀。
  1. 脾部虛浮:代表脾氣虛弱,可能伴隨腹脹、嘔吐、食慾不振、氣喘、氣急,以及嚴重的腹瀉等症狀。

肺部浮。主肺虛。大便閉。面浮多瘡。吐血吐膿嗽喘。

腎部浮。主腎虛。腿足生瘡。虛陽淋瀝。腰痛牙痛。小腸疝氣。

10. 五臟見沉脈者主病

心部沉。主小腸淋瀝。喀血溺血。小便不通。睡而不寐。

肝部沉。主怒氣傷肝。脅痛肥氣。眼目赤澀肚疼腹滿。

脾部沉。主虛傷脾。肌寒客熱。食不作。肌膚氣痞。身黃瘦。

肺部沉。主咳嗽多嘔。上氣喘急。嘔血失血息賁腸癰。

腎部沉。主脹滿不食。小便淋漓。陰癰作脹。賁豚腸滿。

11. 五臟見遲脈主病

心部遲。主小便頻數。心痛嘔水。怔忡多狀。伏梁腸痛。

肝部遲。主筋攣骨疼。眼昏多淚。觴事易驚。轉筋麻木。

脾部遲。主泄瀉咳嗽。蛔蟲出痰。涎壅多。飲食不化。

肺部遲。主嗽喘滿。大便溏泄。皮膚燥澀。夢涉大水。

腎部遲。主小便滑數。泄精不禁。膝脛痛軟。陰濕盜汗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