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素

《訂正太素脈秘訣》~ 卷上 (7)

回本書目錄

卷上 (7)

1. 地之六氣

大寒厥陰水主初。春分居火二之居。小滿少陰分三氣。大暑太陰四之乎。秋分陽明五氣燥。小雪太陽寒水虛。醫師不能明此理。光陰空讀五車書。

白話文:

大寒時節,厥陰風木之氣主導,春天開始於春分,此時火氣居於第二位。小滿時節,少陰君火之氣分為三種。大暑時節,太陰濕土之氣佔據第四位。秋分時節,陽明燥金之氣為第五種。小雪時節,太陽寒水之氣虛弱。醫生如果不能明瞭這些道理,就算讀遍大量的醫書也是徒勞無功。

2. 天之六氣

初氣歲前木主先。二君三相大排連。四來是土常為濕。五氣燥金六水寒。

白話文:

天之六氣:

第一年之氣,木氣當令。其次兩年,金氣、水氣為主要氣候,相互影響。第四年,土氣主導,常伴隨潮濕。第五年,燥氣盛行,屬金氣。第六年,寒氣主導,屬水氣。

3. 客氣來歸

每年進四是客鄉。上臨十數下臨方。寒氣熱暑出排取。主客勝負定弱強。

初氣厥陰風木,二氣少陰君火,三氣少陽相火

四氣太陰濕土,五氣陽明燥金,六氣太陽寒水

白話文:

客氣來歸

每年都會有四種客邪之氣入侵人體。上從十幾歲到下至成年人,都會受到影響。寒邪熱邪暑邪等都會侵入人體並被排出。最終決定勝負的是人體正氣的強弱。

六氣依次是: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

4. 定死生秘訣

子午少陰君火。卯酉陽明燥金。辰戌太陽寒水。丑未太陰濕土。寅申少陽相火。巳亥厥陰風木。

假如甲辰年。甲化土氣。如腎經受病。九月甲戌月為土氣。又犯甲己丑未日時死也。余皆仿此。

白話文:

定死生秘訣

人體臟腑的氣息,與時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午夜到清晨是少陰君火之時;卯時(早上五點到七點)和酉時(下午五點到七點)是陽明燥金之時;辰時(早上七點到九點)和戌時(晚上七點到九點)是太陽寒水之時;丑時(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和未時(下午一點到三點)是太陰濕土之時;寅時(凌晨三點到五點)和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是少陽相火之時;巳時(早上九點到十一點)和亥時(晚上九點到十一點)是厥陰風木之時。

例如,如果是在甲辰年(甲木年,辰為土),甲木轉化為土氣。假如腎經生病,而九月是甲戌月(甲木,戌為土),這時土氣又和甲木、己土、丑土、未土(甲己土,丑未土)的時辰重合,便有死亡的危險。其他的情況也可以依此類推。

5. 太上玄靈至玄至妙秘要脈訣

脈有三部陰陽相乘。榮衛血氣。在人體躬。呼吸出入。上下於中。恩息遊布。津液流通。隨時動作。放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觀脈。大小不同。一時之間。變無經常。尺寸爭差。或短或長。上下爭錯。或存或亡。病輒改容。進退低昂。心迷意惑。動失紀綱。惟願具呈。

今得分明子之所問。道之根源。脈有三部。寸尺及關。榮衛流行。不夫衡銓。腎沉心洪。肺浮肝弦。自此經常。不失銖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環。當復寸口虛實見焉。變化相乘。陰陽相干。風則虛浮。寒則勞堅。沉潛水蓄。支飲急弦。動則為痛。數則熱煩設有不應。

知變所緣三部不同。病各異端。大過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中。中必有奸。審察表裡。三焦別焉。知其所合。消息診看。料度臟腑。獨君神焉。為子孫計。非人莫傳。

左寸(心小腸),關(肝膽),尺(腎膀胱),右寸(肺大腸),關(脾胃),尺(命三焦)

白話文:

脈象有三部分,陰陽互相影響,運行著榮衛氣血,遍布全身。呼吸出入,在身體內上下運行,氣息周遊全身,津液暢通無阻,隨時隨動作而變化。脈象的形態會隨著季節變化:春天脈象弦細,秋天脈象浮大,冬天脈象沉伏,夏天脈象洪大。觀察脈色和脈象,大小強弱都不相同,在一瞬間內,變化無常,長短粗細,甚至有忽有忽無的變化。疾病會改變脈象的形態,或前進或後退,或高或低,讓人迷惑不解,難以掌握規律。

現在我根據你的詢問,說明脈象的根本原理:脈象分寸、關、尺三部。榮衛之氣運行,各有規律,不需刻意衡量。腎脈沉伏,心脈洪大;肺脈浮大,肝脈弦細。這些都是正常的脈象,不會偏差分毫,出入升降,周而復始,循環不已。從寸口脈診斷,可以觀察到虛實變化。陰陽相互影響,互相制約,風邪則脈象虛浮,寒邪則脈象沉實,水濕停聚則脈象沉緩,飲邪則脈象急弦。脈象跳動劇烈則為疼痛,脈象數急則為發熱煩躁,如果出現不符合這些規律的情況,則需另作判斷。

三部脈象的變化各有不同,疾病的表現也各不相同,過於明顯或不及於度都是異常情況。邪氣不會憑空產生,其中必然有原因。要仔細辨別表裡,以及三焦的狀況,了解脈象的結合情況,從脈象的變化來診斷,推斷臟腑的病變,才能準確判斷病情。這是祖傳的秘訣,不能輕易傳授他人。

左手寸關尺分別对应心、小肠;肝、胆;肾、膀胱;右手寸關尺分別对应肺、大肠;脾、胃;三焦(命門)。

6. 三部看動脈斷

左手寸口二脈。沉見者。心脈也。浮見者。小腸脈也。

故手少陰與手太陽為表裡。心以小腸為腑。合於上焦。

左手關上二脈。沉者肝脈。浮者膽脈也。

故手厥陰與手少陽為表裡。肝以膽為腑。合於中焦。

左手尺上二脈。沉者腎脈也。浮者膀胱脈也。

故少陰與手太陽為表裡。腎以膀胱為腑。合於下焦。

右手寸口二脈沉者肺脈。浮者大腸脈也。

故手太陰與手陽明脈為表裡。肺以大腸為腑。合於上焦。

右手關上二脈沉者脾脈。浮者胃脈也。

故足太陰與足陽明為表裡。脾以胃為腑。合於中焦。

右手尺上二脈。沉者命門脈。浮者三焦脈也。

故手厥陰與手少陽為表裡。命門以三焦為腑。合於下焦。

白話文:

觀察左手寸口脈搏的兩條脈象,按壓下去感覺到的深沉脈象是心脈,浮在表面的脈象是小腸脈。因為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互為表裡,心臟與小腸是臟腑表裡關係,共同屬於上焦。

觀察左手關上的兩條脈象,按壓下去感覺到的深沉脈象是肝脈,浮在表面的脈象是膽脈。因為手厥陰肝經與手少陽膽經互為表裡,肝臟與膽囊是臟腑表裡關係,共同屬於中焦。

觀察左手尺上的兩條脈象,按壓下去感覺到的深沉脈象是腎脈,浮在表面的脈象是膀胱脈。因為手少陰腎經與手太陽膀胱經互為表裡,腎臟與膀胱是臟腑表裡關係,共同屬於下焦。

觀察右手寸口脈搏的兩條脈象,按壓下去感覺到的深沉脈象是肺脈,浮在表面的脈象是大腸脈。因為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互為表裡,肺臟與大腸是臟腑表裡關係,共同屬於上焦。

觀察右手關上的兩條脈象,按壓下去感覺到的深沉脈象是脾脈,浮在表面的脈象是胃脈。因為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互為表裡,脾臟與胃是臟腑表裡關係,共同屬於中焦。

觀察右手尺上的兩條脈象,按壓下去感覺到的深沉脈象是命門脈,浮在表面的脈象是三焦脈。因為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互為表裡(原文有誤,應為手少陽三焦經與厥陰心包經,此處已修正),命門與三焦是臟腑表裡關係,共同屬於下焦。

7. 脈相類

弦與緊相類。浮與芤相類。浮與洪相類。濡與弱相類。沉與伏相類。緩與遲相類。軟與弱相類。革與實相類。滑與數相類。微與澀相類。

夫脈者,天真委和之氣。晉王叔和以浮、芤、滑、實、弦、緊、洪為七表,微、沉、緩、澀、遲、伏、濡、弱為八里,以定人之陰陽,決人之生死。然文理甚繁,後學卒未能解。大抵持脈之道,非言可傳,非圖可受。其樞要但以浮、沉、遲、數為宗,風、氣、冷、熱為主病。且如浮而有力者為風。

浮而無力者為虛。沉而有力者為積。沉而無力者為氣。遲而有力者為痛。遲而無力者為冷。數而有力者為熱。數而無力者為瘡。更看三部在何所得之。且寸部屬上焦頭面胸膈之疾。

關部屬之中焦腹肚腸胃之疾。尺部屬下焦小腹腰腿之病。更看五臟之中,何臟見之,六腑亦然。學者會意而精通之,庶得按寸握尺之誚。

白話文:

脈相類:

弦脈和緊脈很相似;浮脈和芤脈很相似;浮脈和洪脈很相似;濡脈和弱脈很相似;沉脈和伏脈很相似;緩脈和遲脈很相似;軟脈和弱脈很相似;革脈和實脈很相似;滑脈和數脈很相似;微脈和澀脈很相似。

脈象是反映人體先天元氣和調和之氣的指標。晉代醫學家王叔和將浮、芤、滑、實、弦、緊、洪七種脈象歸為表證,將微、沉、緩、澀、遲、伏、濡、弱八種脈象歸為裡證,以此來判斷人體陰陽盛衰,預測生死。然而,脈象理論複雜深奧,後世學者大多無法完全理解。總的來說,學習把脈的方法,不是單純靠言語就能傳授,也不是單靠圖像就能領會的。其核心要點是以浮、沉、遲、數四種脈象為基礎,以風、氣、寒、熱四種病邪為主症來判斷。例如:浮脈而有力的是風邪;浮脈而無力的是虛證;沉脈而有力的是實證(積聚);沉脈而無力的是氣虛;遲脈而有力的是疼痛;遲脈而無力的是寒證;數脈而有力的是熱證;數脈而無力的是瘡瘍。還要觀察脈象在寸、關、尺三部的位置,以判斷病變所在。寸關尺三部分別對應上焦(頭面、胸膈)、中焦(腹部、腸胃)、下焦(小腹、腰腿)的疾病。再結合五臟六腑,觀察哪個臟腑出現異常。學習者要用心領會,才能精通把脈之術,熟練掌握寸口脈診斷方法。

8. 四總脈

浮而有力主風。無力主虛。浮舉指在皮上見之。為人之表為陽。乃外得之證。

浮而有力主積。無力主氣。三因方為濕為實。沉脈下指至骨得之。乃為里為陰。是內受之病。

遲而有力主。痛。無力主冷。又為寒。遲脈重按之在內。轉按之方見。一息三至。是為陰主寒。乃內受之病。數而有力為熱無力為虛。

白話文:

四總脈

脈象浮而有力,表示風邪;無力則表示虛證。浮脈是指脈搏在皮膚表面即可觸摸到,屬於人體的表層,屬陽,是外感疾病的表現。

脈象浮而有力,也可能是積聚;無力則表示氣虛。根據《三因方》,這也可能是濕邪或實證。沉脈是指脈搏按壓較深才能觸摸到,位於骨骼附近,屬於人體的內部,屬陰,是內傷疾病的表現。

脈象遲而有力,表示疼痛;無力則表示虛寒。遲脈是指脈搏按壓較深才能觸摸到,需反覆按壓才能感覺到,一分鐘脈搏少於三下,屬於陰性脈象,主寒證,是內傷疾病的表現。

脈象數而有力,表示熱證;無力則表示虛證。

9. 五臟見浮者主病

心部浮主心虛。觸事易驚。神不守舍。舌強不能。言語錯謬。

肝部浮。主肝虛。中風癱瘓。筋脈拘攣。面痛牙痛。腸風下血。脾部虛浮。主腹脹嘔逆。飲食少進。氣喘氣急。泄瀉無度。

肺部浮。主肺虛。大便閉。面浮多瘡。吐血吐膿嗽喘。

腎部浮。主腎虛。腿足生瘡。虛陽淋瀝。腰痛牙痛。小腸疝氣。

白話文:

心臟部位浮腫,表示心氣虛弱,容易驚慌失措,精神恍惚,舌頭僵硬不利於說話,言語顛三倒四。

肝臟部位浮腫,表示肝氣虛弱,可能導致中風癱瘓、筋脈拘攣、面部或牙齒疼痛、腸風下血。

脾臟部位虛浮,表示脾氣虛弱,可能導致腹脹、嘔吐、食慾不振、呼吸急促、腹瀉不止。

肺臟部位浮腫,表示肺氣虛弱,可能導致便秘、面部浮腫、長瘡、吐血、吐膿、咳嗽、氣喘。

腎臟部位浮腫,表示腎氣虛弱,可能導致腿腳長瘡、陽虛導致尿頻、腰痛、牙痛、小腸疝氣。

10. 五臟見沉脈者主病

心部沉。主小腸淋瀝。喀血溺血。小便不通。睡而不寐。

肝部沉。主怒氣傷肝。脅痛肥氣。眼目赤澀肚疼腹滿。

脾部沉。主虛傷脾。肌寒客熱。食不作。肌膚氣痞。身黃瘦。

肺部沉。主咳嗽多嘔。上氣喘急。嘔血失血息賁腸癰。

腎部沉。主脹滿不食。小便淋漓。陰癰作脹。賁豚腸滿。

白話文:

心脈沉陷,主要症狀是小腸淋漓不盡,咳血、尿血,小便不通,睡覺卻睡不安穩。

肝脈沉陷,主要症狀是怒氣傷肝,脅肋疼痛,脹滿,眼睛紅赤澀痛,肚子疼痛,腹部脹滿。

脾脈沉陷,主要症狀是脾虛損傷,肌肉寒冷而伴隨發熱,吃不下東西,肌肉皮膚脹滿不適,身體發黃消瘦。

肺脈沉陷,主要症狀是咳嗽、嘔吐頻繁,呼吸急促,上氣喘不過氣,嘔血、失血,腸癰(腸道炎症)。

腎脈沉陷,主要症狀是腹部脹滿,吃不下東西,小便淋漓不盡,陰部腫痛脹滿,腸胃脹滿。

11. 五臟見遲脈主病

心部遲。主小便頻數。心痛嘔水。怔忡多狀。伏梁腸痛。

肝部遲。主筋攣骨疼。眼昏多淚。觴事易驚。轉筋麻木。

脾部遲。主泄瀉咳嗽。蛔蟲出痰。涎壅多。飲食不化。

肺部遲。主嗽喘滿。大便溏泄。皮膚燥澀。夢涉大水。

腎部遲。主小便滑數。泄精不禁。膝脛痛軟。陰濕盜汗腳氣。

白話文:

心臟脈象遲緩,主要症狀是小便頻繁、心痛、嘔吐清水、心悸不安、胸腹脹痛。

肝臟脈象遲緩,主要症狀是筋攣、骨痛、眼睛昏花、流淚多、容易受驚嚇、四肢抽搐麻木。

脾臟脈象遲緩,主要症狀是腹瀉、咳嗽、蛔蟲、痰多、唾液阻塞、消化不良。

肺臟脈象遲緩,主要症狀是咳嗽、喘息、胸悶、大便稀溏、皮膚乾燥粗糙、夢到涉水。

腎臟脈象遲緩,主要症狀是小便頻數且量多、遺精、膝蓋脛骨疼痛無力、陰部潮濕、盜汗、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