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廣生集》~ 卷四·奇症 (7)
卷四·奇症 (7)
1. 血痣潰出
一人向有一痣,偶抓破,血出如線。七日不止欲死。用五靈脂末摻上即止。(《夏子益奇疾方》)
白話文:
有個人身上有顆血痣,不小心抓破了,血像線一樣流個不停。這樣過了七天都止不住,眼看就要死了。後來用五靈脂磨成的粉末敷在傷口上,血就止住了。(出自《夏子益奇疾方》)
2. 發背欲死
冬瓜截去頭,合瘡上,瓜爛截去,更合之。瓜未盡,瘡已小斂矣,乃用膏貼之。(《王帶存奇方疾》)
白話文:
將冬瓜切開,去掉頭部,把切開的冬瓜貼在瘡上,等冬瓜爛了就拿掉,再換上新的。這樣反覆敷貼,直到冬瓜不再容易爛掉時,瘡也已經開始縮小了,這時再改用藥膏貼敷。(出自《王帶存奇方疾》)
3. 陰毒腹痛
厥逆唇青卵縮,六脈欲絕者,用蔥一束去根及青,留白二寸,烘熱,安臍上,以熨斗火熨之。蔥壞則易,良久熱氣透入,手足溫,有汗即瘥。若熨而手足不溫,不可治。(《南陽活人書》)
白話文:
如果病人因為陰毒導致腹痛,出現四肢冰冷、嘴唇發青、陰囊收縮,而且六脈微弱到快要消失的情況,可以用一把蔥,去除根部和綠色部分,留下兩寸長的蔥白,將蔥白烘熱,放在肚臍上,然後用熨斗隔著布熨燙。蔥白變壞就要更換,過一會兒,熱氣滲透進去,手腳就會溫暖起來,並且流汗,這樣病就會好轉。如果熨燙後手腳仍然不溫暖,那就無法醫治了。
4. 毒癰紅腫
有人腰間生一毒癰,紅腫未破皮,痛不可忍,俯躬而行。一人取新殺牡豬肝,切片如毒大,貼上,外以布纏定。一對晝,其病良已,肝色變黑,臭不可近,棄之地,狗不食。下有小指大一點尚硬,乃肝小末貼滿所致,竟亦無他。(《張在五奇症方》)
白話文:
有個人腰間長了一個毒瘡,紅腫還沒破皮,痛到無法忍受,只能彎著腰走路。另一個人拿剛殺的母豬肝,切成和毒瘡一樣大小的薄片,貼在毒瘡上,外面用布包紮固定。過了一天,他的病就好很多了,豬肝顏色變黑,臭到難以靠近,丟到地上,連狗都不吃。下面還有一點點小指頭大小的地方還硬硬的,那是因為豬肝邊邊沒貼到,最後也沒事了。
5. 異疽似癰而小異
濃如小豆汁,今日去,明日滿。用蕓薹葉(即今油菜也搗)熟,布袋盛,於熱灰中煨熱,更互熨之,不過三二度。無葉用乾者。(《千金方》)
白話文:
這種異疽看起來像癰,但又有些不同。它的膿液像小豆汁一樣濃稠,今天擠掉了,明天又會充滿。可以使用蕓薹葉(也就是現在的油菜葉)搗爛煮熟,用布袋裝好,放在熱灰中煨熱,輪流熨敷患處,大概熨個兩三次就好了。如果沒有新鮮的葉子,可以用乾的葉子代替。(出自《千金方》)
6. 骨疽不愈
愈而復發,骨從孔中出者,蕪菁子搗敷之,用帛裹定,日一易之。(《貞元廣利方》)
白話文:
骨疽這種病如果癒合後又復發,而且骨頭從傷口中突出,可以用蕪菁子搗爛後敷在患處,再用布包紮固定,每天換藥一次。
7. 惡肉毒瘡
一女年十四,腕軟處生物如黃豆大,半在肉中,紅紫色,痛甚,諸藥不效。一方士以水銀(四兩),白紙(二張)揉熟,蘸水銀搽之,三日自落而愈。(《李樓怪證方》)
(《本草拾遺》)人患瘡疥,多以水銀塗之,性滑重,直入肉,宜謹之,頭瘡更不可用,恐入筋絡,必緩筋骨,百藥不能治也。砒亦不可輕用,附識於此,使人知,非萬不得已,不可輕用。
白話文: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手腕柔軟的地方長了一個像黃豆大小的東西,一半長在肉裡,顏色是紅紫色,非常疼痛,用了很多藥都沒效。有個江湖術士用水銀(四兩)和白紙(兩張)揉均勻,沾水銀塗抹在患處,三天就自己脫落痊癒了。(出自《李樓怪證方》)
(出自《本草拾遺》)人們患瘡或疥癬,多用水銀塗抹,水銀藥性滑溜又沉重,會直接滲入肌肉,應該小心使用。頭上的瘡更不能用水銀,恐怕會滲入筋絡,導致筋骨鬆弛無力,用什麼藥都治不好。砒霜也不可輕易使用,在此特別記錄提醒大家,不是萬不得已,絕對不可以輕易使用。
8. 指頭腫毒
痛甚者,烏梅肉和魚鮓搗之,封患處,妙。(同上)
白話文:
如果手指頭腫痛得很厲害,可以把烏梅肉和醃魚搗爛混合,敷在患處,效果很好。(出自同一本書)
9. 瘡口生骨
有人患腫毒,潰後不時出一細骨,用生桐油,調密陀僧末如膏,絹攤貼即愈。(《洞天保生》)
白話文:
有人長了癰瘡腫毒,潰爛之後,傷口會不時跑出一小根骨頭。用生的桐油,調和密陀僧粉末,做成藥膏,用絹布攤平貼在傷口上,就會痊癒。(出自《洞天保生》)
10. 木癡成瘡
南方多雨,有物曰木癡,大類鼻涕。生於古木之上,聞人氣則閃閃而動,人過其下,墮人體間,即立成瘡,久則遍體。以硃砂、麝香塗之即愈。(《張杲醫說》)
白話文:
南方多雨潮濕,有一種東西叫做「木癡」,看起來很像鼻涕。它生長在古老的樹木上,只要聞到人的氣息就會閃爍蠕動。如果有人從樹下經過,木癡掉到人身上,就會立刻長出瘡,時間久了會蔓延全身。用硃砂、麝香塗抹患處就能治好。
11. 豌豆癍瘡
比歲有病,天行發癍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燒瘡,皆出白漿,隨決隨生,不治數日必死。瘥後瘢點,彌歲方滅,此惡毒之氣所結。云:晉元帝時,此瘡自西域東流於華內。宜取好蜜,通摩瘡上,以蜜煎升麻,數數拭之。(《奇方類》)
一方,用蕓薹葉煎湯洗之。(《秘菉》)
一方,用馬齒莧燒研敷之,須臾根隨藥出,不出更敷。(《肘後方》)
白話文:
每年都會出現這種疾病,像是流行病一樣會長出癍瘡,很快就會遍布頭部、臉部和全身,看起來像被火燒傷的瘡,都會冒出白色的膿液,膿液破了又會再長出來,如果不治療,幾天內就會死亡。痊癒後會留下疤痕,要過好幾年才會消失,這是因為惡毒的氣所造成的。據說晉元帝時,這種瘡從西域傳到中原地區。應該取用好的蜂蜜,塗抹在瘡上,再用蜂蜜煎煮升麻,時常擦拭。(《奇方類》)
一個方法是用蕓薹葉煎湯清洗。(《秘菉》)
另一個方法是用馬齒莧燒成灰研磨後敷在瘡上,不久瘡的根就會隨著藥被拔出來,如果沒有拔出來就再敷一次。(《肘後方》)
12. 浸淫惡瘡
有汁多發於心,不早治周身,則殺人。熬秫米(糯米也)令黃黑,杵末敷之。(同上)
白話文:
這種惡瘡會流出很多汁液,多半發生在心臟附近。如果不趕快治療,會蔓延全身,甚至會致命。把糯米(也稱作秫米)炒到呈現黃黑色,再搗成粉末,敷在患處就可以了。
13. 天火熱瘡
初起似疿,漸如水泡,似火燒,瘡赤色,急速能殺人。蕓薹葉搗汁,調大黃、芒硝、生鐵衣(各等分)搽之。(《近效方》)
白話文:
剛開始看起來像痱子,慢慢地變成水泡,感覺像被火燒一樣,瘡呈現紅色,病情發展迅速可能致人於死。把蕓薹葉搗爛取汁,加入等分的大黃、芒硝和生鐵衣(研磨成粉狀),調和後塗抹在患處。(出自《近效方》)
14. 蛇尾瘡
有人瘡口出數寸狀如蛇尾,用硫黃末塗之即消。(《奇疾方》)
白話文:
有人身上的瘡口長出幾寸長,形狀像蛇的尾巴,用硫磺粉塗抹它,就會消退。(出自《奇疾方》)
15. 反花惡瘡
肉出如飯粒,根深濃潰。柳枝葉三斤、水七升煎汁五升,熬如湯,日三塗之。(《同壽菉》)
一方,用雞腸草研汁拂之。或為末,豬肝調搽,極效。(《醫林正宗》)
一方,用馬齒莧一斤燒研,豬脂和敷。(《綱目》)
白話文:
皮膚長出像飯粒一樣的肉芽,根部很深,會化膿潰爛。用柳枝葉三斤,加水七升煮成五升藥汁,熬成濃湯狀,每天塗抹三次。(出自《同壽菉》)
另一個方法,用雞腸草搗爛取汁塗抹。或是將雞腸草磨成粉末,用豬肝調和後塗抹,效果非常好。(出自《醫林正宗》)
還有一個方法,用馬齒莧一斤燒過後磨成粉末,用豬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出自《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