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程

《急救廣生集》~ 卷七·瘍科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瘍科 (1)

1. 腫毒

一切無名腫毒及諸毒奇方,獨核肥皂,生芋頭(各一個),蔥白(七個)同搗爛敷之,如干即換。過一周時,未成者即散,已成者,略出膿即愈。(《同壽菉》)

白話文:

各種無名腫毒以及各種毒素的獨特配方:

  1. 肥皂一個

  2. 生芋頭一個

  3. 蔥白七根

將上述材料搗爛後敷在患處,當藥物乾燥時更換新的。一個星期後,腫毒沒有成形的就會消散,已經成形的腫毒,膿液流出後就會痊癒。(《同壽菉》)

腫毒圍法,大黃(五錢),木鱉子(三錢土炒),共為細末,真米醋調勻,圍敷患處,留出頭。(同上)

白話文:

腫毒圍法:

使用大黃(五錢)和木鱉子(三錢,需用土炒),將它們研磨成細末,然後用真米醋調和均勻。將藥敷在患處周圍,避開傷口。

腫毒灸法,一切腫毒惡瘡初起,有難辨頭者,先以濕紙覆其上,先於處,即是疽頭。取獨囊大蒜去皮,切片如兩錢厚,安疽頭上,中通一孔,用火艾柱放蒜上,灸之三壯,換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極痛。痛者灸至癢,癢者灸至痛方住。若不依此法,則反為大害,切記切記。毒生頭上及腎俞穴,並元氣太虛之人,斷不可灸。灸時無蒜,以生薑切片代之。(《古方》)

白話文:

  • 腫毒灸法:

對於一切腫毒惡瘡在開始發作的時候,如果難以辨別疽頭,可以先用濕紙覆蓋在病竈處,緩解腫脹疼痛。然後在腫脹處取一個雞蛋大小的大蒜,剝皮後切成兩錢厚的片,放在腫脹處,中間挖一個洞。用艾柱放在大蒜片上灸三壯,然後更換一片大蒜片繼續灸。

如果患處疼痛,就灸到不痛為止;如果不痛,就灸到非常痛為止。如果患處發癢,就灸到疼痛;如果患處疼痛,就灸到發癢為止。如果不按照此方法灸治,反會加重病情,所以一定要謹記。另外,如果毒生在頭部或腎俞穴處,以及元氣太虛的人,嚴格禁止使用灸法。如果灸治時沒有大蒜,可以用生薑切片代替。

腫毒及指上癰腫,獨囊大蒜一顆。百合數葉,臘糟敷上,神效。(《衛生備要》)

面毒初起,急尋負胸蜒蚰(三條),用醬少許共搗,塗紙上,留一孔出氣。(《必效方》)

白話文:

如果發生腫脹疼痛、手指上長了毒瘡,單獨取用一顆大蒜。百合葉數片,用酒糟敷在患處,效果神奇。(《衛生備要》)

癰疽初起,乾薑(一兩),泡,炒紫色研末,醋調,敷四圍留頭,自愈。(《申一齋方》)

發背初起,鹿角燒灰,醋和塗之,日五六易。(《孫真人方》)

白話文:

癰疽剛開始發作時,使用乾薑(一兩),泡軟後炒至呈現紫色後研成細末,再與醋混合調勻,敷在患處周圍,但要避開膿頭,讓它自行癒合。(《申一齋方》)

背毒未成者,活蟾(一隻),系放毒上,半日必昏憒(放水中救其命)。再易一隻,必踉蹌。再易其蟾如舊,則毒散矣。累試極效,勿輕視。(《醫林集效》)

白話文:

當毒素還沒有完全形成的時候,使用活蟾蜍一隻,把它綁在毒藥上,半天後蟾蜍必定昏迷喪命。接著再換一隻蟾蜍,蟾蜍必定搖搖晃晃地行走。再換第三隻蟾蜍,如果狀況和第二隻蟾蜍一樣,就表示毒性已經消散了。多次試驗都是如此,不要輕視這個方法。(《醫林集效》)

發背潰爛,陳蘆葉為末,以蔥椒湯洗淨,敷之神效。(《乾坤秘韞》)

發背欲死並一切腫毒,芭蕉根搗爛塗之。(《肘後方》)

白話文:

如果背部發生潰爛,可用陳蘆葉研成粉末,用蔥椒湯洗淨患處,再敷上蘆葉粉,效果很好。(《乾坤祕韞》)

發背敷藥,巴山虎草,豨薟草,車前草,金銀花(各等分),多年陳米粉為糊,調敷之。(《奇方類編》)

腳發背初起,鹽滷甘草煎湯,洗即消。(《天蓋樓方》)

白話文:

敷治背部腫痛的藥物:巴山虎草、豨薟草、車前草、金銀花(各等份),用多年陳米粉做糊狀,調勻敷於患處。(出自《奇方類編》)

兩腳發背紅腫針法,陽陵泉穴,在膝下前側一寸五分骨罅虛處。八邪入穴,在足十指縫中。(《刺灸心法》)

一切癰疽瘡斂者,鱉甲燒灰存性,摻之神效。(同上)

白話文:

兩腳發背紅腫的針灸方法:陽陵泉穴,位於膝蓋前下方一寸五分的地方,骨頭縫隙的虛處。八邪入穴,位於腳十個指頭縫中。(《刺灸心法》)

對口毒,用甘蔗渣、白狗屎(各焙燥,研末)和勻,用竹管,將稀絹扎一管頭,入藥管中,篩在膏藥上,貼之(膏藥不拘,或松香炙瘡膏亦可),即垂危亦愈。(《陳氏方》)

白話文:

將甘蔗渣和白狗屎各焙乾研成粉末混合,用竹管裝好,用稀薄的布料封住一端,將藥粉填入竹管中,然後篩在膏藥上,貼在患處即可。即使是垂危病人也能因此痊癒。

身上諸毒,(癧串久不收口者亦效),獨囊大蒜(一枚),加雄黃不拘多少,共搗成餅貼之。將艾放餅上,灸一壯即愈。(《秘方纂要》)

白話文:

身上各種毒瘡(例如癧瘡或串瘡,久治不癒的,本方也有效),只用大蒜(一顆),加上雄黃(不限用量多少),一起搗碎成餅狀敷貼。將艾草放在餅上面,灸一壯,即可痊癒。(出處:《祕方纂要》)

移毒方,凡毒發於骨節間不便出毒之處,移之或上或下,使無傷命殘疾之患,用白芨(一兩六錢)、紫花蒂丁(八錢)、五倍子(焙黃)、大黃(各二錢)、烏雞骨(煅)、大雄黃、硃砂、輕粉(各一錢)、牙皂(八分)共為末,以醋調敷,毒之上截,即移至下半截矣。屢試屢驗。再仍照病人之虛實,另服藥餌。(《毛楓山梓送方》)

白話文:

偏移毒性的方法:

當毒素發生在骨節內,且難以排出毒素時,可用此方將毒性轉移到其他部位,避免對生命及身體造成殘疾的危害。

藥材:

  • 白芨(一兩六錢)
  • 紫花蒂丁(八錢)
  • 五倍子(焙黃)(各二錢)
  • 大黃(各二錢)
  • 烏雞骨(煅)
  • 大雄黃
  • 硃砂
  • 輕粉(各一錢)
  • 牙皁(八分)

製法: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用醋調和,塗抹在病人中毒的部位,即可將毒性轉移到其他部位。

療效:

此方屢試屢驗,對於毒性轉移有顯著的療效。

注意事項:

使用此方時,應同時考慮病人的虛實,並給予適當的藥物調理。

隔皮取膿法,凡患毒入深,刀難直取,並患人畏懼開刀者,用驢蹄皮(即腳底剔下者是,用砂炒)、蕎麥麵(各一兩)、草烏(四錢刮去皮,研),共為末和勻,加食鹽(五錢),以水糊作薄餅,瓦上炙微黃色再研細,以米醋調,攤白紙上,貼患處。其膿水從毛孔而出,上蓋草紙,滲濕再換,水盡紙燥,腫即可消。如膿不從毛孔出者,另於貼藥旁邊,綻出一洞,自會出膿。予試數人,屢效不虛。(同上)

白話文:

隔皮取膿法:凡是患有毒瘡深藏於體內,難以直接用刀割開,且病人害怕開刀的情況下,可以用驢蹄皮(就是從驢蹄底下削下的皮,用砂子炒熱)、蕎麥麵粉(各一兩)、草烏(四錢,颳去皮後研磨成粉),將它們混合均勻後,加入食鹽(五錢),用清水調和成薄餅狀。然後在瓦片上烘烤至微黃色,再研磨成細粉,再用米醋調和,塗抹在白紙上,敷貼在患處。毒瘡的膿水便會從毛孔中滲出,在上層覆蓋草紙,紙張滲濕了就更換,直到膿水流盡,紙張乾燥。腫脹就會消退。若是膿水沒有從毛孔中流出,就在敷藥的旁邊撕開一個小洞,膿水自然會流出。我已經試用於多名病人,屢試不爽。

八寶丹,治腐肉已盡,新肉未生,用乳香、沒藥(俱去油)、血竭、輕粉(各二錢)、兒茶、龍骨、鉛粉(各一錢)、冰片(五分)共為極細末。用筆管繃細紗篩,摻上立效。(《種福堂方》)

白話文:

八寶丹,用於治療腐爛的肉已全部去除,但新的肉芽組織還沒長出來的狀況。製作方法是將乳香、沒藥(都要去除油脂)、血竭、輕粉(各二錢)、兒茶、龍骨、鉛粉(各一錢)、冰片(五分),共研成極細的粉末。用筆管繃上細紗布來過濾,調配好後立即服用即有效。(出自《種福堂方》)

收口藥,煨石膏(五錢),厚象皮,白螺螄殼(各二錢,煅末),龍骨(一錢煅熟),乳香,沒藥(俱去油),琥

,輕粉,兒茶(各五分)共為細末,摻上即愈。(同上)

白話文:

收口藥:

煨石膏(五錢):將石膏放在火中燒至白色,然後研成粉末。

厚象皮(二錢):將象皮曬乾研成粉末。

白螺螄殼(二錢,煅末):將白螺螄殼煅燒成灰,然後研成粉末。

龍骨(一錢煅熟):將龍骨煅燒至熟,然後研成粉末。

乳香、沒藥(俱去油):將乳香和沒藥中的油脂去除,然後研成粉末。

2. 疔瘡

消疔散,鰟皮魚(一個)搗爛塗上,疔毒自出。(《說約》)

白話文:

消疔散,將鰟皮魚一隻搗爛後塗在患處,疔毒自然會排出。

一方,用雄黃末(一錢)、爛烏梅肉(三枚)、蜒蚰(二條)共搗爛,塗疔上,疔即拔出。(《救急方》)

鼻疔,取花盆中青螺(二三個)捶爛,入鹽,塗上即愈。(《慈惠小編》)

白話文:

一方,使用一錢雄黃末、三枚爛烏梅肉、二條蜒蚰一起搗碎,塗在疔瘡上,疔瘡就會拔出來。(《救急方》)

鎖口疔,用頂大蚯蚓(二條),小者(不拘條),用面搗敷。如干燥時,加蜜塗之。後用大黃汁,掃上立消。(《夏氏簡易方》)

白話文:

鎖口疔,用大型蚯蚓二條,小型蚯蚓(條數不限),與麵粉一起搗碎敷患處。若患處乾燥時,加蜂蜜塗抹。之後用大黃汁液塗抹,立即消除。(《夏氏簡易方》)

繭唇疔,豬腦騷焙為末,和糯米糰子,刺患處,圍上。(《靈丹秘藥》)

白話文:

繭脣疔,將豬腦弄碎後烤焦研成粉末,和糯米團子混合,刺破患處,將藥敷在患處周圍。(《靈丹祕藥》)

翻唇疔,以蛔蟲搗爛塗之,頃刻瘡口流出黃水,腫消神清,次日全愈。如無蛔蟲,用五穀蟲(一錢熯末),白礬。蟾酥(各三分),以燒酒化洋,共搗勻,塗疔上,少刻疔破,流出毒水亦效。(《濟世便易集》)

白話文:

翻脣疔,用蛔蟲搗碎塗抹,一瞬間瘡口流出黃水,腫消神清,第二天完全痊癒。如果沒有蛔蟲,可以用五穀蟲(一錢炒成末),白礬、蟾酥(各三分),用燒酒化開,一起搗勻,塗在疔瘡上,一會兒疔瘡破了,流出毒水也有效。(《濟世便易集》)

毛楓山云:余見一少年,唇口患疔,並連七個頭,瘇如斗,心悶神昏,諸醫復絕。有女丐曰:此名「七星趕月」,授以此方。余因記之,每用治唇疔,多效。(同上)

白話文:

毛楓山說:我曾看過一個少年,嘴脣和嘴巴患有疔瘡,串連起來有七個膿頭,腫脹得像鬥一樣大,心煩意亂,神志昏迷,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有一個女乞丐說:這叫「七星趕月」,並給予此方。我因此記住了這個方子,每當用它來治療脣瘡,大多數都有效。(以上)

唇上疔,鳳支肉(三錢),銀硃(二分),蜒蚰(一條)共搗爛,作三次敷上,立刻見效。(《同壽秘實》)

蔡惠公云:凡疔生唇口上,即看大腿彎中,有紫黑筋起者,急用長針刺破,血出即愈。(同上)

白話文:

脣上長疔瘡:鳳支肉(三錢)、銀硃(二分)、蜒蚰(一條)一起搗爛,分成三次敷上,立即使藥物見效。(《同壽祕實》)

魚臍疔,疔頭深黑,破裂黃水,四畔出浮漿。用蛇殼燒存性,細研,雞子清調敷。(《吳興揚氏傳方》)

白話文:

魚臍疔:瘡口深黑,破裂後流出黃水,周圍出現浮腫膿液。

治療方法:將蛇殼燒成灰,研磨成細末,用雞蛋清調和,敷在瘡口上。(出自《吳興揚氏傳方》)

蟹殼疔,用石蟹十數只,搗爛敷上,不日即愈。(同上)

老鼠疔,以芝麻擦三次,扯去即好。(同上)

白話文:

蟹殼瘡,用十幾隻石蟹搗碎敷上,不久就會痊癒。(同上)

爛頭疔,白梅(兩個),白菊花根(一把),大蜒蚰(二條),共搗爛,加透明雄黃同敷。如干再另易。一二次,無不愈者。(《屢驗方》)

白話文:

爛頭瘡,白梅(兩個),白菊花根(一把),大蜒蚰(兩條),一起搗碎,加入透明雄黃一起敷上瘡口。如果瘡口變乾,再另換新的藥敷。一兩次之後,無不痊癒的。(《屢驗方》)

蛇頭疔,用活水蛇,透脫皮胃,圍上立效止痛,一日全愈。(《簡集方》)

白話文:

蛇頭疔,用活水蛇,透脫皮胃,圍之,立效止痛,一日全愈。(《簡集方》)

蛇頭疔,是一種中醫上的癰瘡,症狀是紅腫疼痛,而且有膿液流出。這種病通常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而且傳染性很強,因此需要及時治療。

根據《簡集方》的記載,治療蛇頭疔的方法是用活水蛇。活水蛇是一種水生蛇類,體型修長,頭部較小,而且全身布滿鱗片。這種蛇的肉質鮮美,而且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因此可以治療蛇頭疔。

治療蛇頭疔時,首先需要將活水蛇的皮剝掉,然後將蛇肉切成小塊。將蛇肉敷在患處,然後用紗布包紮起來。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止痛,而且可以防止感染,使瘡口快速癒合。

通常情況下,敷藥一次之後,疼痛就會得到緩解。如果症狀沒有好轉,可以繼續敷藥,直到症狀消失。

指上疔,豬苦膽,入雄黃末、蜈蚣末(各五分),套指上紮緊,愈。(《簡要濟眾》)

白話文:

手指上長疔毒的病症:豬苦膽一個,放入雄黃末、蜈蚣末(各五分),裝進指套中綁緊,就可以痊癒。(《簡要濟眾》)

一方,用挖空白蘿蔔(一段),入雄黃末(三分),蒸半熟,套指上即愈。(《經驗單方》)

白話文:

有一種方法,使用挖空的白色蘿蔔(一段),加入雄黃末(三分之一),蒸到半熟,套在手指上,就可以治癒(凍瘡)。(《經驗單方》)

一切惡疔須疔紅絲疔白麵疔,即用病人耳垢齒垢,又刮手足指甲屑和勻,如豆大,放茶匙內,燈火上灸。少許作丸,將銀簪挑出疔頭,抹入,外用綿紙一層,浸濕覆上,痛立止。(《蒼生司命》)

白話文:

所有惱人的疔瘡,不論是紅絲疔還是白麵疔,都用以下方法治療。用病人的耳垢、牙垢,再刮取手腳的指甲屑,全部混合均勻,弄成和黃豆一樣大小的丸子,放入茶匙內烘烤。然後做成小藥丸,用銀簪挑出疔瘡的膿頭,將藥丸塗抹進去。外面用一層浸濕的棉紙覆蓋,疼痛能立即停止。(《蒼生司命》)

疔瘡敷藥,硼砂(炒),雄黃(各一錢五分),信(一錢),共為末,撥開瘡口敷之,不過二次瘥。(《活法機要》)

白話文:

治療疔瘡的敷藥

把硼砂(炒)、雄黃(各一錢五分)、麝香(一錢)一起研成細末,把瘡口撥開後敷上藥,敷兩次即可痊癒。(《活法機要》)

疔瘡圍藥,用南瓜蒂燒存性為末,菜油調塗,露頂,愈後腐爛處,即以此未摻之。(《仇氏神方》)

白話文:

疔瘡圍藥:將南瓜子燒製成灰燼後,磨成細末,用菜籽油調勻塗抹,露出頂端,待患處腐爛後,再用這種藥末摻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