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廣生集》~ 卷六·幼科 (3)
卷六·幼科 (3)
1. 驚風
初生兒驚,初生,驚風欲死,硃砂磨新汲水塗手足心即愈。(《斗門方》)
月內胎驚,母豬乳同硃砂、牛乳少許,抹口甚效。(《本草發明》)
月內驚似中風,硃砂研末水調,塗心口、兩手心、兩足心五處,即愈。(《傳家寶》)
卒驚,似有痛處而不知,用燕窠中糞煎湯洗浴。(《譚氏幼科》)
白話文:
剛出生的嬰兒受到驚嚇,出現驚風快要死亡的症狀,可以用硃砂磨成粉末,用新汲取的清水調和後塗抹在手心和腳心,就能治癒。
月內嬰兒受到驚嚇,可以用母豬乳汁和硃砂、少量牛乳混合,塗抹在嬰兒的嘴巴上,效果很好。
月內嬰兒受到驚嚇,表現得像中風一樣,可以用硃砂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塗抹在胸口、兩手心和兩足心這五個地方,就能治癒。
突然受到驚嚇,感覺像是哪裡痛卻說不清楚,可以用燕窩裡面的糞便煎湯洗澡。
急驚,痰迷心竅,不省人事。藜蘆根、豬牙皂角(各三錢)、麝香(五分)共為末。用少許吹入鼻中,取噴嚏以通其氣即蘇。(《幼幼集》)
一方,於小兒食指上(男左女右),近虎口第一節有青紫筋,用針挑斷,夾擠出血即愈。(《小品方》)
白話文:
急驚,痰迷心竅,不醒人事。藜蘆根、豬牙皁角(各三錢)、麝香(五分)一起搗碎成末。用少量吹入鼻中,引發噴嚏,通暢氣息,就可以讓病人清醒過來。(《幼幼集》)
急驚似有通處,用雄雞冠血,滴入其口中即愈。(《宜良李氏刊方》)
白話文:
如果急症狀似有通道,可用雄雞冠上的血,滴入其口中即可以治癒。(《宜良李氏刊方》)
截驚,以芭蕉汁、薄荷汁煎,勻塗頭頂,留囟門,塗四肢,留手足心勿塗,甚效。(《筆峰雜興》)
白話文:
止驚的方法:用芭蕉汁液和薄荷汁液煎煮,均勻塗抹在頭頂上,除了囟門以外,都要塗抹,塗抹在四肢上,除了手心和腳心以外,都要塗抹,很有效。(《筆峯雜興》)
老鴉驚,大叫一聲就死者,名老鴉驚。用散麻纏住脅下及手心、足心,以燈火爆之。用老鴉蒜曬乾、車前子(各等分)為末,水調,貼手心。仍以燈心焠手足心及肩膊、眉心、鼻心,即蘇也。(《王日新小兒方》)
白話文:
突然受到驚嚇,大叫一聲就死掉,稱為老鴉驚。用散麻纏住病人的腋下及手心、腳底心,用燈火燒它。將老鴉蒜曬乾和車前子(各取等份)研磨成粉末,加水調製後,塗抹在病人的手心。再用燈芯燒灼病人的手腳掌心、肩膀、眉心和鼻尖,病人就會醒過來。(出自《王日新小兒方》)
天吊驚風,目久不下,眼見白睛及角弓反張、聲不出者,用大蜈蚣(一條,去頭足)酥炙。用竹刀劈開,記定左右。又以麝香(一錢)亦分左右,各記明,研末,包定。每用左邊者,吹左鼻,右邊者,吹右鼻,各少許,不可過多。若眼未下,再吹些,眼下即止。(《直指方》)
白話文:
天吊驚風,眼睛緊閉很長時間都不睜開,眼睛裡只看見眼白,眼角好像弓一樣緊張,不發出聲音的,用大蜈蚣(一條,去掉頭和腳)用黃油烤熟。用竹刀劈開蜈蚣,記好左右兩邊。再用麝香(一錢)也分左右,各記標明,研磨成細末,包好。每次用左邊的吹左鼻孔,右邊的吹右鼻孔,各少許,不可過多。如果眼睛還沒有睜開,再吹一些,眼睛就會立刻睜開。(《直指方》)
烏紗驚風,小兒驚風,遍身都烏者,急推向下。將黃泥一碗搗末,入久醋一杯,炒熱包定熨之,引下至足,刺破為妙。(《便易良方》)
白話文:
烏紗驚風,指小兒驚風,全身發黑的一種。治療方法是:急推向下。把黃土一碗搗碎成末,加入久醋一杯,炒熱後包在布裡熨燙患處,引導黑氣向下至足,然後刺破放血,效果最好。(《便易良方》)
驚風定搐,螳螂(一個),蜥蠍,赤足蜈蚣(各一條)俱中分之隨左右研末,記定。男用左,女用右,每以一字吹鼻內。搐之,吹左即左定,吹右即右定也。(《普濟方》)
驚邪,安息香一豆許,燒之自除。(《奇效秘菉》)
白話文:
治療驚風抽搐:螳螂一隻、蜥蜴一條、赤腳蜈蚣一條,全部對切後,分別研磨成粉,服用時須記住男女的服用方法。男的用左邊的藥粉,女的用右邊的藥粉,每次用兩指將藥粉吹入患者的鼻腔中。抽搐症狀發作時,吹入左側鼻孔,左側的抽搐症狀就能停止;吹入右側鼻孔,右側的抽搐症狀就能停止。(《普濟方》)
驚竄,兩眼看地不上者,皂角燒灰,以童尿浸,刮屎柴竹,用火烘乾為末,貼其囟門即蘇。(《王氏小兒方》)
白話文:
驚啼病,白玉(0.9775公克),寒水石(1.955公克),共磨成粉,用冷水調成藥膏,直接塗在心口上。(同前)
驚癇,燕屎煎湯浴之。或用蜂窠大者煮,浴亦妙。(《必效編》)
驚癇發熱,乾藍,凝水石(各等分),為末,水調敷頭上。(《聖惠方》)
驚啼,白玉(二錢五分),寒水石(五錢),共為末,水調塗心下。(同上)
一切諸驚,仰向後者,燈火焠其囟門、兩眉、臍之上下。眼翻不下者,焠其臍之上下。不省人事者,焠其手足心、心之上下。手拳不開,口往上者,焠其頂心、兩手心。撮口,出白沫者,焠其口上下、手足心。(《驚風集驗》)
白話文:
對於所有各種驚厥症狀,如果是往後仰的,用燈火灼燒囟門、兩眉毛、肚臍之上和下。如果雙眼上翻合不上的,用燈火灼燒肚臍之上和下。如果昏迷不醒的,用燈火灼燒手腳心和胸部之上和下。如果是手握拳打不開,嘴巴向上翻的,用燈火灼燒頭頂心和兩手心。如果是嘴巴撮起來,吐出白色泡沫的,用燈火灼燒嘴巴上下和手腳心。(《驚風集驗》)
探生散,小兒急慢驚風,諸藥不治,吹此,以探其生死。雄黃、沒藥(各一錢)、乳香(五分)、麝香(二分半),共為末,吹少許入鼻內。如眼淚、鼻涕皆出者,可治。(《古今醫鑑》)
白話文:
探生散
功效 :小兒急慢性驚風,諸多藥物都無法治癒的,用此藥吹鼻子,可以探知小兒是生是死。
組成 :雄黃、沒藥(各一錢)、乳香(五分)、麝香(二分半)。
製法 :將上述藥物共研為細末。
用法 :取少許藥末吹入鼻腔內。
方證 :眼淚、鼻涕一起流出來者,可以治癒。
出處 :《古今醫鑑》
艾灸法,(治急慢驚風神效),頭頂心中百會穴,灸五壯最效。
眉心中灸五、七壯,須令出喉有聲,即愈。
尾尻骨下一指之間,灸一壯,即出喉有聲,灸三壯立愈。
白話文:
艾灸法,對於治療急性和慢性驚風非常有效。在頭頂的百會穴進行五次艾灸最為有效。
在兩眉之間的眉心處進行五到七次艾灸,需要做到讓患者喉嚨發出聲音,這樣疾病就能痊癒。
在尾骨下方一指寬的位置進行一次艾灸,如果患者喉嚨發出聲音,那麼再進行三次艾灸就可以立即痊癒。
鼻梁兩旁,哭笑有窩處,用筆點記,灸兩旁三、五壯即愈。艾柱俱如綠豆大。(《經驗廣集》)
白話文:
在鼻樑兩側,哭笑時會出現酒窩的地方,用筆做記號,兩側各灸三到五壯,就可以治癒。所用的艾柱都像綠豆一樣大。(出自《經驗廣集》)
2. 疳積
腦疳,因兒素受風熱,又兼乳哺失調,以致頭皮光急,髮結如穗,鼻癢黃瘦,腮囟腫硬。用龍腦、黃連、蝸牛殼(炒黃)、蝦蟆灰、瓜蒂、細辛、桔梗(各等分)、麝香(少許)共為細末,入瓷盒內貯之。每取少許,吹入鼻中,日二次。(《醫宗金鑑》)
白話文:
腦疳,是由於兒童原本就受風熱,再加上哺乳調養不適當,導致頭皮光亮乾燥,頭髮結成穗狀,鼻子發癢且臉色黃瘦,腮部和囟門腫脹變硬。
將龍腦、黃連、蝸牛殼(炒黃)、蝦蟆灰、瓜蒂、細辛、桔梗(各等分)、麝香(少許)共研成細末,放入瓷盒內儲存。每次取少量吹入鼻子中,每天二次。(《醫宗金鑑》)
耳疳,生於耳後,腎疳也。用地骨皮一味,煎湯洗之。仍於香油調末搽之。(《蓼州閒菉》)
白話文:
耳疳,生長在耳後,是腎的疳疾。用生地骨皮一種藥材,煎湯來清洗。再用香油調和藥粉塗抹。(《蓼州閒菉》)
耳疳出汁,青黛、黃柏末干搽。(《談野翁方》)
白話文:
耳朵裡面流膿水,用青黛、黃柏粉末乾敷。(《談野翁方》)
鼻疳,因疳熱攻肺而成。用青黛(一錢)、熊膽(五分)、麝香(少許)共為細末。乾者,用豬骨髓調貼。濕者,幹上。(《古今錄驗》)
白話文:
鼻疳,是由於疳熱攻肺而形成的。用青黛(一錢)、熊膽(五分)、麝香(少許)共研為細末。如果是乾性的鼻疳,用豬骨髓調和後敷貼。如果是濕性的鼻疳,用乾藥敷於患處即可。(出自《古今錄驗》)
吹鼻蟬殼散,蟬殼(微炒),青黛(研),蛇蛻皮(灰),滑石(各等分),麝香(少許研),共為極細末。每用綠豆大,吹入鼻中,日三用之。(同上)
白話文:
吹鼻蟬殼散:
蟬殼(略微烘炒),青黛(研磨成粉),蛇蛻皮(燒成灰),滑石(以上皆等量),麝香(少量研磨成粉)。
將上述材料混合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使用綠豆大小的量,吹入鼻中,每天使用三次。(出處同前)
鼻疳蝕爛,膽礬燒,煙盡,研末摻之。(《集簡方》)
一方,用芝麻搗敷之。(《備急方》)
白話文:
鼻孔潰爛時,可以將膽礬燒烤至煙霧散盡,研磨成粉末後撒在患處。(《集簡方》)
另一個方法是使用芝麻搗碎後敷在患處。(《備急方》)
鼻疳久不愈,蛇床子(一兩),輕粉(三錢),研末,香油調搽。(《壽域神方》)
口鼻急疳數日欲死,以藍敷敷之令遍。日十度,夜四度。(《千金方》)
白話文:
鼻子上的瘡癤久治不癒時,可用蛇牀子一兩、輕粉三錢,研成細末,用香油調和敷搽。(出處:《壽域神方》)
口疳,黃柏(末),人中白(各一兩),紫甘蔗皮灰(五錢炒過),文蛤,枯礬(各三錢),青黛(一錢),冰片(少許),共為細末,吹之立愈。(《種福堂方》)
鵝口疳,用谷樹滋,抹之立愈(《傳心菉》)
白話文:
口瘡,將黃柏研磨成粉,加入人中白各一兩,紫甘蔗皮灰五錢,炒過後加入文蛤、枯礬各三錢,青黛一錢,冰片少許,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吹在患處立即可癒。(出自《種福堂方》)
牙疳,黃連(一兩),硼砂,膽礬(各一錢),冰片(五釐),共為細末搽之。(《夏氏單方》)
白話文:
牙痛:黃連(一兩),硼砂,膽礬(各一錢),冰片(五釐),一起研磨成細粉,用來擦拭牙痛處。(《夏氏單方》)
三仙散(治牙疳如神),枯礬(五分),冰片(二分),麝香(五釐),研細末,吹患處,二次即愈。(《經驗廣集》)
白話文:
三仙散(治療牙齦腫痛效果奇佳),石硫黃(五分),冰片(二分),麝香(五釐),研成細粉,吹患處,二次即可痊癒。(《經驗廣集》)
喉痹牙疳,盆砂(即囪砂也),末吹,並擦之。(《集簡方》)
風蟲牙疳,膿血有蟲,黃連(一兩)、輕粉(一錢),為末,摻之。(《普濟方》)
白話文:
喉嚨痛和牙齒潰瘍,可以用盆砂(也就是囪砂)磨成粉末,吹入患處,並塗抹在上面。
由風邪引起的牙齒潰瘍,伴有膿血和蟲子,可以使用黃連一兩、輕粉一錢,研磨成粉末後撒在患處。
走馬牙疳,牙床腐爛,因濕熱毒氣,蘊積既久,一時齊發,勢莫可遏。患此病者,九死一生。須於初發之時,用針挑破其白點,出血。將薄荷湯磨金墨,塗敷。勿與乳吃,俟睡片時,醒來再與乳。食乳後,仍照前敷之。(《宜良李氏刊方》)
一方,用天南星末醋調,塗足底心。(《抱乙子方》)
白話文:
走馬牙疳是一種牙牀腐爛的疾病,是由於濕熱毒氣積累已久,突然爆發,勢不可擋。患上這種疾病的人,九死一生。必須在疾病剛發作的時候,用針挑破牙牀上的白點,讓它出血。然後用薄荷湯研磨金墨,塗抹在患處。患病期間不要給孩子吃奶,等孩子睡覺一會兒,醒來後再給他吃奶。吃奶後,繼續按照前面的方法塗藥。
一方,用雄黃、巴豆霜共研細和丸,如綠豆大,貼兩眉中間。一宿,將膏藥蓋之。(同上)
齒疳,鴨嘴膽礬(一錢),匙上煅紅,麝香(少許)研勻,敷齦上立效。(《活幼口議》)
白話文:
一方,以雄黃、巴豆霜共同研磨成細末並混和製成藥丸,每丸如綠豆般大小,貼於兩眉毛之間。一整晚後,再蓋上膏藥。(同上)
猴子疳,是症從肛門或陰囊邊,紅暈爛起,漸至皮膚不結,靨或眼稍、口旁亦紅,若不早治,必至爛死。凡見此症時,切忌洗浴。只用軟綿帛蘸甘草湯揩淨。用綠豆粉(一兩)、輕粉(一錢五分)、標朱(一錢)、冰片(一分或二三分亦可)共為極細末,將金汁調,鵝毛醮敷上。如無金汁,雪水亦可。或用甘草燈心湯亦可。雖蔓延遍身,可保立愈。(《種福堂方》)
白話文:
猴子疳:這種病症從肛門或陰囊邊緣開始,呈現紅暈色的爛瘡,逐漸擴散至皮膚無法癒合,臉頰、眼睛周圍或嘴巴旁邊也出現紅暈。如果不儘早治療,必會潰爛而死。凡是發現這種症狀時,切記不要洗澡。只能用柔軟的棉布蘸取甘草湯輕輕擦拭乾淨。使用綠豆粉(一兩)、輕粉(一錢五分)、硃砂(一錢)、冰片(一分或二三分亦可)混合成極細的粉末,用金汁或雪水調和,用鵝毛沾著塗敷在患處。也可以使用甘草燈心湯。即使病竈蔓延至全身,也能保證立即痊癒。(《種福堂方》)
珠薈散,治小兒五疳積發熱,牙疳並花後牙疳,真蘆薈,龍腦,薄荷葉,兒茶(各五分),珍珠(四分,研至無聲),真青黛(三分),官硼砂(二分),大冰片(五釐),共為極細末,瓷瓶貯好,以臘塞口,勿令泄氣,臨用吹患處。(同上)
白話文:
蘆薈散,治療小兒五疳積發熱、牙疳並花後牙疳。
材料:
- 真蘆薈
- 龍腦
- 薄荷葉
- 兒茶(各五分)
- 珍珠(四分,研磨至無聲)
- 真青黛(三分)
- 官硼砂(二分)
- 大冰片(五釐)
製作:
將以上材料磨成極細的粉末,裝入瓷瓶中,用蠟封口,不要讓氣體逸出。
用法:
在使用時,將藥物吹患處。
引用:
取自:同上
疳後虛熱小便處腫,用韭菜地中蚯蚓火煅,以碗合地上出火氣。為末,油調塗。(《敬修齋方》)
白話文:
治療疳病後引起的虛熱,使小便的地方腫脹,可用韭地和蚯蚓火煅,用碗接住地下產生的熱氣。將韭菜和蚯蚓研成末,用油調和塗抹患處。(《敬修齋方》)
天柱骨倒,小兒疳疾,及諸病後,天柱骨倒,乃體虛所致。宜用木鱉子(六個去殼)、蓖麻子(六十粒去殼),共研勻。先包頭,擦頂上令熱,以津調藥貼之。(《鄭氏小兒方》)
白話文:
「天柱骨倒」是指小兒疳疾和其他疾病之後,天柱骨歪倒,通常是體虛造成的。治療的方法是:
-
使用木鱉子六個,去殼。
-
使用蓖麻子六十粒,去殼。
-
將木鱉子和蓖麻子一起研成細粉。
-
用布包著藥粉,擦拭孩子的頭頂,讓頭頂發熱。
-
將藥粉與津液調和,敷貼在孩子的頭頂。(出自《鄭氏小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