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程

《急救廣生集》~ 卷六·幼科 (2)

回本書目錄

卷六·幼科 (2)

1. 初生

生下無皮,嬰兒生下,紅白無皮,速以白米粉干撲,候生皮乃止。凡脅下,或腳縫,或肩彎各處,看有紅爛無皮者,兒必頻哭,只用牛屎燒灰存性,研極細末,糝之即愈。(《傳家寶》)

白話文:

生下無皮,嬰兒出生後,皮膚紅白,沒有皮膚,趕快用白米粉擦拭,直到皮膚長出來為止。凡是脅下或腳縫或肩彎等處,看到有紅腫爛無皮的,嬰兒一定會頻頻哭泣,這時候,只需要把牛糞燒成灰,保留其特性,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敷在患處即可痊癒。(《傳家寶》)

生下不動,嬰兒生下不動者,急看口內,齶上有泡,名曰懸癰。急以手指摘破,以絹裹指捏干,拭血令淨,拭淨即生。若血入腹,則不能活。(同上)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不會動,要儘快查看嬰兒的口腔,如果顎上有水泡,就叫做懸癰。趕快用手指戳破水泡,用布包住手指,將水泡中的血擦乾淨,擦乾淨後嬰兒就可以活了。如果血流入腹中,則嬰兒就無法存活。(同上)

不發聲,嬰兒生下不發聲者,名曰夢生,此必困難產或寒冷所致。急用綿絮包裹,抱兒杯中,切不可斷臍帶。須將胞衣連帶急燃火,紙浸油點火,於臍帶上往來遍熏炙,待暖氣由臍內入腹。須臾,氣回兒身暖,自啼哭如常矣。兒身暖後,再不出聲者,即拿一貓,以布裹其頭足,令一女人將貓拿近兒耳,即將貓耳猛咬一口,貓忽大叫,兒即醒而聲出,回生矣。(同上)

白話文:

不發聲

嬰兒出生後不發出聲音,這種情況叫做「夢生」,這可能是由於生產困難或寒冷引起的。

(當嬰兒不發聲時)應立即用棉絮包裹嬰兒,將嬰兒抱在懷中,千萬不要剪斷臍帶。

(然後)需要將胎盤連同臍帶一起點燃,用紙浸油點火,在臍帶上來回燻烤,直到暖氣從臍帶進入腹部。

過一會兒,氣息回歸,嬰兒的身體變暖,嬰兒就會像平常一樣啼哭。

如果嬰兒的身體變暖後,仍然不出聲,就需要拿一隻貓,用布包住貓的頭和腳,讓一個女人把貓抱到嬰兒的耳朵旁邊,然後讓貓猛咬嬰兒的耳朵一口,貓就會突然大叫,嬰兒就會醒來並發出聲音,從而恢復生機。

不開眼,小兒初生眼不開者,因孕婦飲食不節,恣情厚味,熱毒熏蒸,以致熱蘊兒脾。眼胞屬脾,其脈絡緊束,故不能開也。用熊膽黃連(各少許),以滾湯淬洗,其目自開。(《全幼心鑑》)

白話文:

不開眼:新生兒眼睛不睜開。這是因為孕婦飲食不節制,喜歡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導致熱毒燻蒸,積聚在孩子的脾臟。眼瞼屬於脾臟,其脈絡緊繃,所以不能睜開眼睛。

可以使用熊膽、黃連(各少量),用滾燙的湯水淬洗眼睛,眼睛自然就會睜開。(出自《全幼心鑑》)

瞎眼,小兒初生,兩目紅赤,腫爛不開。以蛐蟮泥搗塗囟門,干則再換,不過三次即愈。(《邵氏傳方》)

一方,用生南星、生大黃(各等分)為末醋調,塗兒兩足心亦愈,不拘月內或月外,皆可用。(同上)

白話文:

一方,用生的南星、生的黃金(各等分)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塗抹在兒童的雙腳心上也治癒,無論是在生後一個月內或一個月後,都可以使用。(同上)

不乳,小兒初生,或剪刀股裹,緊吃乳不下,用獨囊大蒜切薄片,放在兩腮,以艾灸之,如哭即好,不哭無效。(《保幼摘要》)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如果由於剪刀股裹紮過緊,導致無法吃母乳,可以使用獨囊大蒜切成薄片,放在嬰兒的兩腮上,用艾灸薰烤。如果嬰兒哭泣,就表示治療有效,如果沒有哭泣,則治療無效。(《保幼摘要》)

吐乳砂仁白豆蔻(各十四粒),生、炙甘草(各二錢),共為末,常摻入兒口中即止。(《危氏得效方》)

白話文:

嘔吐吐奶:砂仁、白豆蔻(各十四粒),生甘草、炙甘草(各二錢),將藥物混合磨成粉末,經常少量的放入口中嚼服即可止吐。(《危氏得效方》)

吐乳咳嗽久不愈石燕子為末,以蜜調少許塗唇上,日三五次。(《衛生寶鑑》)

白話文:

如果吐奶、咳嗽的症狀很久都不好,那麼把石燕子碾成粉末,加入少量的蜂蜜攪拌均勻,塗抹在嘴脣上,每天塗抹三次到五次。(出自《衛生寶鑑》)

妬乳,小兒有痰火者,吃乳數日,必有一二日頤腫厭食,名曰妬乳。用薄荷、朴硝為末,搽一二次即愈。(《慎疾芻言》)

白話文:

妒乳,是小兒因痰火內盛而出現的症狀,吃母乳幾天後,必定會有一兩天出現腮腺腫大、厭食的症狀,稱為妒乳。可用薄荷、朴硝研成細末,外敷患處一兩次即可痊癒。(摘自《慎疾芻言》)

吐涎四肢冰冷,是症牙根必有水泡,子如米粒大,以軟綿裹指,浸湯擦之,即開口而安。(《保嬰集要》)

白話文:

吐口水,四肢冰冷,是中風的症狀,牙根一定有水泡,如米粒般大小,用軟棉花包住手指,浸濕擦它,就會開口而安。(《保嬰集要》)

痄腮,小兒初生,兩腮腫硬有核,或在一處,名曰痄腮。必面黃、鼻端起細瘰,啼哭不乳。用蜒蚰一條(小者數條)、銀硃錢許同研爛,搽腫硬外面,勿令擦去,即消。(同上)

白話文:

痄腮:小嬰兒剛出生,兩邊臉頰腫大硬化,並有硬塊,可能在一邊或兩邊,這就是痄腮症狀。一定會面黃、鼻尖長有細小的膿瘡,還會哭鬧不吃奶。治療方法是:用一條蜒蚰(如果很小就用幾條),研磨成末,加入少量銀硃,混合後塗抹在腫硬的外面,不要讓它擦掉,這樣腫塊就會消失。(同上)

一法,用桑柴灰少許,入雄雞冠血二三滴,再加鹽滷一匙和勻,頻擦患處亦消。或有用刀割開,取出白塊及膜,隨將綿拭口令淨者,但不善割,反有誤事,慎之。(《增訂達生編》)

白話文:

方法一,使用適量桑木柴火灰,加入二、三滴公雞冠血,再加一匙鹽滷,混合均勻,頻頻擦在患處,亦能消除。或者用刀將患處割開個口,取出白色的塊狀物和膜,然後用乾淨的棉花拭擦,但對砍割技巧不熟練的人可能會發生錯誤,必須小心謹慎。

重齶重齦,口中上齶皮腫起,如囊盛水,名曰重齶。牙床腫起,名曰重齦。俱以大針刺破出血,用蒲黃敷之。(《幼科鐵鏡》)

白話文:

重齶重齦,是口腔上顎的皮膚腫脹起來,像一個裝滿水的囊,叫做重齶。牙牀腫脹起來,叫做重齦。都用大針刺破出血,然後用蒲黃敷在上面。(《幼科鐵鏡》)

馬牙,初生小兒口屋並牙根生白點,名曰馬牙。不能食乳,少緩則不能救。急用熟針薄筋上挑去白點,有血出為妙。用血綿拭去血,以薄荷煎湯,磨金磨塗之。勿即與乳食,待一時方可與乳,再乳之即愈。(《全嬰心法》)

白話文:

馬牙,初生小嬰兒的口腔內和牙齒根部生出白色的斑點,叫做馬牙。不能吃奶,稍微延緩則不能挽救。趕緊用燒紅的針挑破薄筋,使白色的斑點脫落,有血流出為妙。用帶血的棉花擦去血跡,用薄荷煎的湯汁,磨金粉塗抹患處。不要立刻餵奶,等待一會兒纔可以餵奶,再喂一次奶即痊癒。(《全嬰心法》)

重舌,初生小兒開口後,看舌下重舌有膜如石椙子者,若啼不出,速以指爪或針微刺舌線,有血出即活,取桑枝調蒲黃塗之。若血出多者,燒發灰,用豬脂塗之。(同上)

白話文:

重舌,新生嬰兒開口後,觀察舌下有像石鐘乳膜狀的重舌,如果哭不出來,趕快用指甲或針輕刺舌筋,待血流出來即能活,再用桑枝和蒲黃調勻塗抹。如果流血很多,可以用豬油塗抹燒過的頭髮灰。 (同上)

重舌腫木伏龍肝末,牛蒡汁調塗之。(《聖惠方》)

白話文:

**治療:**舌頭腫脹疼痛。

藥方: 伏龍肝末,用牛蒡汁調和塗抹在舌頭上。

重舌欲死,以亂髮灰(五分),調敷舌下,不住用之。(《簡要濟眾》)

木舌,此症因心脾積熱而成。蓋脾之脈絡在舌下,又舌為心苗,遇火上衝,令兒舌腫滿木硬,不能轉動,故名木舌。用朴硝(五分),真紫雪(二分)、鹽(一分),共為細末,以竹瀝調,敷舌上。若不急治,必致難救。(《保赤正宗》)

白話文:

木舌,這種疾病是由於心脾積熱所引起的。因為脾脈絡在舌下,而舌又是心的苗芽部位,遇到火氣上衝,使小孩的舌頭腫脹、僵硬,不能轉動,因此稱之為木舌。用朴硝(五分)、真紫雪(二分)、鹽(一分),共研為細末,以竹瀝調敷在舌頭上。如果不趕快治療,必定十分難治。(《保赤正宗》)

一方,用黃蜀葵花(一錢)、黃丹(五分),共為末敷之。(《直指方》)

木舌腫強白礬,桂心(等分),為末,安舌下。(《普濟方》)

白膜裹舌,初生小兒,有白膜皮裹舌,或遍舌根。可用指甲刮破,令血出。以燒礬末半綠豆許敷之。若不刮破,其兒必啞。(《至寶方》)

白話文:

舌苔又白又厚:初生小兒的舌苔有一層厚厚的白膜,或者遍佈舌根。可以用指甲刮破,令血滲出。然後用半綠豆大小的燒礬末敷上。如果沒有刮破,小兒必定會啞巴。(《至寶方》)

噤口,初生七日內噤口,失治多致不救。其症舌上生瘡,如黍米狀,吮乳不得,啼聲漸小,因胎熱所致也。牛黃為末,以淡竹瀝化一字灌之。更以豬乳滴之。(《外臺秘要》)

白話文:

噤口,新生兒出生後七天內不開口說話,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很可能會導致死亡。症狀是舌頭上長瘡,像小米粒一樣,不能吮乳,哭聲越來越小,這是由胎熱引起的。用牛黃磨成粉末,用淡竹瀝化開,滴一滴到嬰兒嘴裡。再滴幾滴豬奶。(《外臺祕要》)

鵝口,滿口皆白,有似鵝之口中,俗謂之雪口是也。由在胎中受母飲食,熱毒之氣,蘊於心脾二經故生。但自內生出,可治,自外生入,不可治。用食草白鵝下清糞濾汁,入沙糖少許搽之。或用雄鵝糞。眠倒者,燒灰,入麝香少許搽之,其效如神。(《永類鈐方》)

白話文:

鵝口瘡:整個口腔都是白色的,像鵝的嘴巴里一樣,俗稱雪口。是由於在胎中受到母親飲食的熱毒之氣,蘊藏在心脾二經而引起的。但如果是自身產生的,可以治療,如果是從外部侵入的,則無法治療。可以用吃草的白鵝排出的乾淨糞便濾出的汁液,加入少許砂糖塗抹在患處。或者用公鵝糞便。如果是倒臥着的,可以把公鵝糞便燒成灰,加入少許麝香塗抹患處,效果非常好。(《永類鈐方》)

撮口臍風,初生七日內,面赤喘急,啼聲不出,即名撮口臍風。看齒齦上有小泡,如粟米狀,急以溫水蘸青,軟帛裹指,擦破即愈。(《保生碎事》)

白話文:

撮口臍風,是指新生兒出生七天內,出現面部發紅、呼吸急促、哭聲微弱或不出聲的癥狀,即稱為撮口臍風。這時觀察新生兒的牙齦,會發現上面有粟米般大小的小水泡,這時應立即用溫水蘸取青草汁,用柔軟的布包裹手指,輕輕擦破小水泡,這樣就能治癒撮口臍風。(《保生碎事》)

一方,用槐樹皮如錢大置臍上,外以麵條蜜圍四弦,以艾火灸之,啼聲一出即愈。(《傳心菉》)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將槐樹皮切成銅錢大小並放在肚臍上,再以麵粉和蜂蜜糊在槐樹皮外圍。然後以艾灸懸灸肚臍,通常嬰兒一哭出聲症狀就會馬上消失。(《傳心方》)

一方,用獨囊蒜切片安臍上,以艾灸之。(《宜良李氏刊方》)

臍腫,將荊芥湯洗過。用蔥葉一片,炙熱出火氣,以指甲刮薄,貼腫處,次日即消。(同上)

白話文:

肚臍腫痛,用荊芥湯洗過。用蔥葉一片,火烤到冒煙後,用指甲將蔥葉刮薄,貼在腫處,第二天腫痛即可消失。(同前)

臍腫汁出白石脂末熬溫撲之,日三度,勿揭動。(《韋宙獨行方》)

一方,用白礬燒灰敷之。(《聖濟方》)

臍汁不幹車前子炒焦,為細末,敷之即干,神效。(《石室秘菉》)

臍帶久不瘥,伏龍肝或當歸末摻之。(《敬修齋方》)

臍突赤小豆淡豆豉天南星(去皮臍),白蘞(各一錢),共為細末。用五分,以芭蕉葉搗爛絞汁,調敷臍四旁,日二次。如臍小白色即愈。(《抱乙子方》)

白話文:

腹臍部位腫大突出,用赤小豆、淡豆豉、去皮南星、白蘞各一錢,共研成細末。取五分,用芭蕉葉搗爛後絞汁,與藥粉調和敷在肚臍四週,每天二次。如果肚臍變小變白即痊癒。(《抱乙子方》)

一方,用原斷臍帶,並艾葉同燒灰,以油胭脂調搽即愈。(《乾坤生意》)

白話文:

如果肚臍內潰爛(膿水不斷流出,危在旦夕),用赤石脂研成末,敷在患處,立刻就會癒合。(《張絅如屢驗方》)

臍內潰爛(出水不止垂危者),赤石脂研末,敷上立愈。(《張絅如屢驗方》)

臍爛不瘥,白羯子(即⿰羊莫子)燒灰,敷上即愈。或用枯礬、龍骨煅過,為末敷上。(《葉天士方》)

白話文:

肚臍處的潰瘍久治不癒,可用白羯子 (一種貝殼類動物) 燒成灰,敷在患處即可痊癒。或者用枯礬、龍骨煅燒過,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上。

紫遊風,大黃,朴硝,青黛(各三錢),研末,水調敷患處。(《思誠堂刊方》)

白話文:

紫遊風:大黃、朴硝、青黛(各三錢),研成粉末,用水調和敷於患處。(《思誠堂刊方》)

赤遊丹毒,月內小兒,身上忽見紅紫塊如雲頭,或平或略高起。速者,一日之內遍處纏到。緩者,逐漸蔓延。自外纏入心口者死,此危症也。古方用糞金汁塗,如不得金汁,急尋糞內蛔蟲四五條,揩乾糞穢。將竹片削刀,破蟲取汁,盛碗內。先於丹毒上,用碗鋒裹筋頭,輕輕刺破,將蟲汁塗上自愈。此方屢試屢效。勿嫌臭穢不用,亦不可既用,以其臭穢而用水洗。須待數日後,肉色不紅,全愈,方可洗之。(《端素齋驗方》)

白話文:

丹毒: 一個月內的小孩,身上突然出現像雲朵一樣的紅紫色塊狀物,或者平坦,或者略微凸起。快的,一天之內就會蔓延到全身。慢的,逐漸蔓延開來。從外纏到胸口的會死,這是危重症。古方用糞坑裡的汁液塗抹,如果找不到糞坑裡的汁液,就趕快找四五條糞便裡的蛔蟲,擦乾淨糞便。用竹片削成刀子,破壞蟲子,取出蟲子汁液,盛放在碗裡。先用碗口包裹住筋脈,在丹毒上輕輕刺破,將蟲子汁液塗抹上去就會自愈。這個方法屢試屢效。不要嫌棄臭穢不用,也不要用完後用水清洗。需要等待幾天後,肉色不再鮮紅,完全痊癒了,纔可以清洗。(《端素齋驗方》)

日啼不止,牛黃、辰砂飛(各五釐末),塗兒舌上立止。(《保赤須知》)

夜啼,初生夜啼,由於心虛有熱。宜用壓鬼之法,或以井中四旁草,暗置兒席下。或寫父名,倒貼床腳裡面,不令人知。或以桃木杖,擊兒四旁,如趕逐狀。咒曰:天蒼蒼,地皇皇,小兒夜啼疏客堂。多誦幾遍,則啼自止。(《醫鏡》)

白話文:

不小便:新生兒出生後不小便,這是由於胎熱流向下方所引起的。

一方,用雞糞塗兒臍中極佳。男雌女雄。(《廣嗣全書》)

夜啼內吊,先煎蔥湯,淋洗其腹。又用艾絨烘熱,包熨臍腹十餘次,其痛漸愈。(《幼科鐵鏡》)

不小便,初生不小便者,乃胎熱流於下也。用淡豆豉(一勺)、田螺(十九個)、蔥(一大束),共搗爛,以芭蕉汁調,貼臍上,則小便自通。(《保幼良方》)

治療方法:

1. 淡豆豉(一勺)

2. 田螺(十九個)

3. 蔥(一大束)

將以上三種成分搗爛,用芭蕉汁調和,然後敷貼在肚臍上,這樣小便就會通暢了。(《保幼良方》)

不大便,由胎下熱毒,結於肛門,大便遂致閉塞。急令婦人以溫水嗽口,吸咂兒前後心、手足心並臍下,共七處,以皮見紅赤為度,須臾自通。(同上)

白話文:

不大便,是由於胎兒下部的熱毒,凝聚在肛門,造成大便阻塞。要迅速讓產婦用溫水漱口,然後吸吮兒子的前後心、手足心以及肚臍下,共七處,吸到皮肉呈現紅色為止,不久就能夠通暢。(引用同上)

大小便不通,初生二三日,不大小便,用蔥汁、人乳各半調勻,抹兒口中即通。(《醫宗說約》)

白話文:

小便和大便不通,剛出生兩三天,大小便不通,用蔥汁和人乳各一半調勻,塗抹在嬰兒嘴裡就通了。(《醫宗說約》)

脫肛,蔥湯洗,芭蕉葉託上。(《單方全集》)

卵腫,新生小兒,其卵甚大,日後長成,恐變木疝。如過滿月外,侯端午日午時,用腳盆盛熱水,安於中堂。隨抱嬰兒,放於水內一浸。再將嬰兒,在於中門檻上中間一擱,其卵上之水,印痕於檻。將艾圓在檻上濕印處灸三壯,其卵遂漸收小如故。此法其應如響。(《經驗良方》)

白話文:

睾丸腫脹:新生兒的睾丸腫大,恐患木疝。如果滿月之後,在端午節當天中午,用腳盆盛滿熱水,放在廳堂的正中央。然後把嬰兒抱起,放在水裡浸泡一下。再將嬰兒放在中堂門檻中間,睾丸上的水會在門檻上留下印記。在門檻上被水浸濕的印記處艾灸三壯,睾丸會逐漸恢復正常大小。這種方法效果顯著,就像響應呼聲一樣。(《經驗良方》)

一方,用桃仁研碎,以唾涎調敷。(《薛氏方》)

百日傷寒,小兒百日內患壯熱,用鐵鏵一斤燒赤,水二斗,淬三七次,煎一半,入柳葉七片,浴之。(《聖濟總菉》)

白話文:

百日傷寒:指小兒出生後一百天內的發燒,用一斤鐵鏵燒成通紅,二斗水淬火三到七次,之後把煎煮過一半的水,放入七片柳葉,洗澡時用此水 tắm。 (《聖濟總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