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廣生集》~ 卷六·幼科 (1)
卷六·幼科 (1)
1. 保護
回氣法,小兒初主,氣欲絕不能啼者,必是臨產艱難,勞傷胎氣,或天時寒冷冒寒所致。未可斷臍,急以綿裹抱杯中,離胞寸許,用苧皮紮緊,將大紙條蘸麻油點著,於臍帶上往來,遠遠熏之,使火氣入臍,則臍中溫暖。更用熱醋湯蕩洗臍帶。須臾,氣回啼哭,方可洗浴斷臍,切記。(《活幼心書》)
白話文:
回氣法:針對小嬰兒出生時,呼吸微弱,幾乎不能哭啼的情況。通常是母親生產過程困難,或因過度勞累而損害了胎氣,或者嬰兒出生時遇到寒冷的天氣,導致身體受寒而引起的。這時不能立即剪斷臍帶,先用棉花裹著嬰兒,放在杯子中,與胎盤大約保持一寸的距離,再用薴麻皮紮緊。然後用一張大紙條沾上麻油點燃,在臍帶上來回燻烤,透過火氣讓臍帶感到溫暖。此外,可以用熱醋湯清洗臍帶。過一會兒,嬰兒呼吸恢復正常,並開始哭啼時,才能幫他洗澡和剪斷臍帶。這一點非常重要,務必牢記。
浴兒法,兒出胎浴洗,宜取桑、槐、榆、柳、桃五種嫩細枝各二三十節煎湯(名五枝湯)。看冷熱,太冷大熱俱不相宜。必欲煮收貯,俟溫取浴,勿入生水。洗畢拭乾,以膩粉錢許研極細,摩其遍身及兩脅,然後䙀裹,既不受濕,又無諸氣。今執三朝古禮,將䙀裹之兒解開復浴。若兒之體怯,多致感冒、驚風。變通在人,只依此,出胎便洗,甚為穩當。(《產家要訣》)
白話文:
新生兒洗澡法,嬰兒出生後洗澡,應當取桑樹、槐樹、榆樹、柳樹、桃樹這五種嫩細的樹枝各二三十節煎湯(稱作五枝湯)。注意冷熱,太冷或太熱都不合適。如果想煮好後儲存起來,等到溫熱的時候再給嬰兒洗澡,不要加入生水。洗完後擦乾,用膩粉少許研磨得極細,塗抹於嬰兒的全身和兩脅,然後用布包裹,既不受濕,又遠離各種病氣。現在沿襲三朝古禮,將已經用布包裹好的嬰兒解開重新洗澡。但若嬰兒身體體質虛弱,容易引起感冒、驚風。應該靈活變通,只要按照這樣的方法,出生後立即洗澡,即使是這樣,也是很穩妥的。(《產家要訣》)
斷臍法,兒出胎浴洗後,方斷臍帶,則不傷水生病。斷臍須用口咬,不犯平刀剪,自無冷氣內侵,可免腹中吊痛之虞。如或天時寒冷難產,母子勞傷者,先扎臍帶,以油紙捻點火燒斷,令暖氣入兒腹中,此又為回生起死之妙法。近有用蘄艾灸臍亦妙。所留臍帶不可太長,太長則難乾而傷肌,且恐引外風為臍風。亦不可太短,太短則逼內而傷臟,或致成腹痛而夜啼。只以兒之足掌長短為度。(同上)
白話文:
剪臍帶方法:嬰兒出生後,先用溫水洗淨,再剪臍帶,這樣就不會傷害孩子,也不會引起腹瀉。剪臍帶必須用嘴咬斷,不要用刀剪,這樣纔不會讓寒氣進入體內,也可以避免腹痛。如果在寒冷的天氣裡生孩子,母子都很疲倦,可以先紮住臍帶,然後用油紙捻點火燒斷,這樣可以讓暖氣進入嬰兒腹中,這也是拯救嬰兒生命的好方法。最近還有人用艾灸臍帶的方法也很有效。留下的臍帶不能太長,太長的話不容易乾,會傷到肌肉,而且容易引發外風變成臍風。也不能太短,太短的話會壓迫內臟,可能導致腹痛和夜啼。只要以嬰兒的腳掌長度為標準就可以。(同前)
裹臍法,裹臍須用白練,柔軟,方四寸,新綿厚半寸,與帛等合之,緩急得中。急則令兒吐哯(音衍,乃嘔乳也),不可輕解,至十二朝方解視之,解時須閉戶下帳。若冬月,房中多置炭火,令有暖氣乃佳。倘如臍不幹,燒繹帛敷之,或甩綿繭亂髮燒灰糝之。一云黃柏末敷妙。(《千金方》)
白話文:
裹臍法:
裹臍必須使用柔軟的白布,長寬四寸,新棉花厚半寸,與白布一起縫合,鬆緊適中。如果裹得過緊,會讓嬰兒嘔吐,不可輕易解開,直到十二天後才能解開查看,解開時必須關閉門窗,放下帳子。如果是在冬天,房間裡要多放炭火,讓房間有暖氣纔好。如果臍帶沒有乾,可以用燒焦的絲綢敷在上面,或者用燒焦的棉繭和亂髮灰敷在上面。有人說用黃柏末敷在上面效果很好。(《千金方》)
埋藏法,藏胎衣盛新瓶內,以青帛裹瓶口,擇向陽高燥之地,天德月空處,掘地三尺埋之,兒自長壽無疾。若埋藏不謹,為犬豬蟲蟻所食,於兒不利。
白話文:
**埋藏法:**將胎衣放入新瓶子裡,用青色絲綢將瓶口包好,選擇向陽高燥的地方,在選定的吉日吉時,挖一個三尺深的坑,將瓶子埋下去,孩子會健康長壽,沒有疾病。如果埋藏不謹慎,被狗、豬、蟲蟻吃掉,對孩子不利。
天德如正月在丁,二月在坤,三月在壬,四月在辛,五月在乾,六月在申,七月在癸,八月在艮,九月在丙,十月在乙,十一月在巽,十二月在庚是也。
白話文:
天地運行規律,正月應合丁,二月應合坤,三月應合壬,四月應合辛,五月應合乾,六月應合申,七月應合癸,八月應合艮,九月應合丙,十月應合乙,十一月應合巽,十二月應合庚。
月空如正月在丙壬,二月在甲庚,三月在丙壬,四月在甲庚,五月在丙壬,六月在甲庚,七月在丙壬,八月在甲庚,九月在丙壬,十月在甲庚,十一月在丙壬,十二月在甲庚是也。
此天德圖,內如單月逢丙壬,雙月逢甲庚,又為月空之方位也。
白話文:
正月,空亡在丙和壬;二月,空亡在甲和庚;三月,空亡在丙和壬;四月,空亡在甲和庚;五月,空亡在丙和壬;六月,空亡在甲和庚;七月,空亡在丙和壬;八月,空亡在甲和庚;九月,空亡在丙和壬;十月,空亡在甲和庚;十一月,空亡在丙和壬;十二月,空亡在甲和庚。
天德方向俱依此圖為準。其月空方向,單月在丙壬方,雙月在甲庚方四處。如值天德方向不便,即按圖尋丙壬、甲庚所在用之。如值月空方向不便,亦按圖尋天德用之。(《醫宗金鑑》)
白話文:
天德方和月空方的方向都依據這張圖來確定。單數月份的月空方位於丙壬方位,雙數月份的月空方位於甲庚方位四處。如果遇到天德方向不方便時,就可以根據這張圖找到丙壬、甲庚方位來使用。如果遇到月空方向不方便時,也可以根據這張圖找到天德方位來使用。(《醫宗金鑑》)
剃頭法,兒初剃頭,俱不擇日,皆於滿月剃之,以便出房。惟丁日不宜剃頭。蓋胎髮穢惡,有觸神灶,令兒不安,故必於滿月之日剃頭而出。凡剃時,須擇密室溫暖處剃之,剃後以茶葉嚼爛敷遍頭皮,或以杏仁三枚研細,入鮮薄荷三葉再同研,將麻油滿三四點,合膩粉拌勻擦頭上,能避風邪,免生瘡癤。(《保生碎事》)
白話文:
剃頭的方法是,嬰兒剛剃頭,不需要特別挑選日子,通常在滿月那天剃頭,以便能夠出月子。但是,丁日不適合剃頭。因為胎髮被認為是不潔的,有可能觸碰到神靈,會讓嬰兒不安,因此必須在滿月那天剃頭。剃頭的時候,應該選擇一個密閉且溫暖的地方進行。剃完頭後,可以用茶葉咬爛之後塗抹在頭皮上,或者將三顆杏仁研細,再加上三片新鮮薄荷一起研磨,加入三到四滴麻油,混合均勻後擦在頭上,這樣能夠避風驅邪,防止產生瘡癤。
防禁法,小兒莫抱於檐下澡浴,當風解衣,及近神佛座前、驢馬犬羊畔、燈檠後,並各房異戶之處,諸色不正之器物,並防禁其不觸犯自然,易養,少疾病。(《嬰童寶鑑》)
白話文:
《防禁法》,小孩不可在屋簷下洗澡,在風中解衣服,也不能接近神佛像前、驢子馬匹貓狗羊的旁邊、燈盞後面,以及各個房間、房間外,那些不正派的器物,都要防止禁止,以避免接觸到這些東西,這樣容易養育小孩,比較少生病。(《嬰童寶鑑》)
小兒須防外客生人穢氣所觸。周歲之內能忌之者,並無客忤之患。(《幼科指掌》)
小兒略識人物,不宜抱至神廟觀望。神像威嚴閃爍,恐致驚怖。及非時鑼鼓爆竹、雞犬之聲。(同上)
小兒將入夏時,用色帛絳紗縫囊,盛去皮尖杏仁七粒,與兒隨身佩帶,聞雷不驚。(《林泉備用》)
白話文:
嬰兒要小心避免接觸陌生人身上的穢氣,周歲以內如果能避開這些,就不會患上客忤之症。小嬰兒剛開始認識人時,不應該抱去廟裡觀看神像,因為神像威嚴閃爍,可能會嚇到孩子。同樣地,也要避免在不適當的時機接觸到敲鑼打鼓、爆竹聲、雞鳴狗吠等聲音。到了夏天快到時,可以縫製一個紅色的布袋,放進七顆去皮的杏仁,讓孩子隨身攜帶,這樣就可以不怕打雷。
曬衣法,小兒衣裳日曬晚收,不可露天過夜。若在露天過夜,次日與兒穿著,令兒日漸黃瘦身熱、腹痛,世俗謂之「無辜疾」,皆因衣露過夜,染著無辜鳥屎,以致有此。入邪之疾者,濕熱、風寒、吐瀉、驚積是也。(《幼幼集》)
白話文:
曬衣服的方法是:小孩子的衣服要白天曬,晚上收起來,不可以放在露天過夜。如果放在露天過夜,第二天給孩子穿,就會讓孩子變得很瘦弱,而且會發燒、腹痛,世俗稱這種病為「無辜疾」,都是因為衣服露天過夜,沾染了無辜鳥的糞便導致的。侵入邪氣導致的疾病包括:濕熱、風寒、嘔吐腹瀉、驚嚇積食等。(《幼幼集》)
小兒一歲至十二歲,凡衣鞋裙褲,及包裹尿布片,切忌不可夜露。有鳥名「天地女」,又名「陷飛鳥」最喜陰雨,夜過飛鳴徘徊。其鳥純雌無雄,善落毛羽於嬰孩近身物上,令兒作癇,必死化為其兒。亦古書傳之一證也。(《馮氏錦囊》)
白話文:
兒童從一歲到十二歲,無論是衣服、鞋子、裙子、褲子,還是尿布和墊片,都要注意不要在晚上晾曬。有一種鳥叫「天地女」,又叫「陷飛鳥」,最喜歡陰雨天,晚上飛來飛去,鳴叫盤旋。這種鳥只有雌的沒有雄的,牠們擅長把羽毛掉落在嬰兒身邊的東西上,使嬰兒得癇症,必定死亡並變成牠們的兒子。這也是古書中記載的證明。
慎乳法,夜間乳兒,須母起坐抱兒乳之。母有娠,乳兒必患胎黃。母大醉,乳兒必患驚熱。母傷飽,乳兒必患喘急。母新房,乳兒必患疳瘦。母大怒,乳兒必患顛狂。母新吐,乳兒必患虛羸。(以上並《小兒精要》)
白話文:
_慎乳法_是說,在晚上餵養嬰兒時,母親必須起牀坐起來,將嬰兒抱在懷裡餵奶。如果母親懷孕,嬰兒就會患上胎黃。如果母親喝醉了,嬰兒就會患上驚熱。如果母親暴飲暴食,嬰兒就會患上喘急。如果母親剛分娩,嬰兒就會患上疳瘦。如果母親大發脾氣,嬰兒就會患上精神失常。如果母親剛嘔吐過,嬰兒就會患上體虛贏弱的病症。(以上均摘自《小兒精要》)
母食熱面,乳兒多成龜胸鱉背。母食酸鹼炙煿,乳兒多成渴熱瘡疥。母悲喜未定便乳,成涎漱。兒啼未定便乳,生瘰癧癭瘤。(以上並《幼科指掌》)
白話文:
-
產婦吃熱麵,乳兒大多會長成「龜胸鱉背」:龜胸,指胸部隆起像烏龜的胸甲;鱉背,指背部隆起像鱉的背甲。
-
產婦吃味道太酸或太辣的食物,乳兒大多會長「渴熱瘡疥」:渴熱,指口渴、發熱;瘡疥,指皮膚上的瘡癤和疥癬。
-
產婦在情緒悲傷或喜悅尚未平復時就哺乳,會造成「涎漱」:涎,指唾液;漱,指漱口。
-
乳兒哭鬧尚未平息就哺乳,會導致「瘰癧癭瘤」:瘰,指脖子上的淋巴結腫大;癧,指皮膚上的癤腫;癭,指脖子上的腫瘤;瘤,指身體上的腫塊。
兒睡忌乳,母鼻風吹兒囟門成風疾。(《瑣碎菉》)
夏中盛熱時,母浴後便與兒乳,使兒成胃毒赤白痢。定息良久熟揉,乳之可也。(《顱囟經》)
白話文:
孩子睡覺時不要餵奶,如果母親的鼻息吹到孩子的囟門,可能會導致孩子患上風疾。
夏天非常炎熱的時候,母親洗澡後立即給孩子餵奶,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胃腸疾病,如紅白痢疾。應該等到母親休息一會兒,並且乳房揉搓溫暖後再餵奶。
又有一種,為父母者,意欲兒女壯大,令食二三人乳,但不知乳雜即有毒,因各稟氣血不合,小兒遇病反重。(《孟介石方》)
忌食法,糯米性黏滯難化,小兒最宜忌之。(《本草綱目》)
白話文:
還有一種情況,為人父母的,想要兒女身體強壯,就讓他們喝好幾個人的奶,但不知道乳汁混雜在一起是有毒的,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小兒一旦生病,病情反而加重。(《孟介石方》)
黍米(即小米),小兒食之不能行。(《食鑑》)
白話文:
小米一類的穀物,不能當作小兒的主食,否則容易導致小兒行走不便。(《飲食指南》)
麵筋性冷難消化,小兒不宜食。(《纂要》)
黑豆,十歲以下小兒不宜食,恐擁氣。(《食治》)
蕨,小兒食之,腳軟不能行。(《傳家寶》)
筍(俗作筍)最難化,小兒不宜食,干筍尤甚。(《從新》)
王瓜,小兒多食生蟲積。(《傳心菉》)
雞豆,小兒多食令不長。(《別菉》)
烏芋(即地粟),小兒食多,臍下結痛。(《拾遺》)
核桃俗傳能消食,殊不知此物氣溫能興陽,助腎火動,生風痰,小兒有病,當切戒之。(《幼科直言》)
棗,小兒多食生蟲、損齒,貽害多矣。(《保生碎事》)
慄,小兒食之,齒生遲,腎氣弱,生則難化,熟則滯氣。(《日華》)
銀杏(即白果),小兒未滿十五歲食者,多發驚搐。(《蜀本草》)
雞肉,小兒食之,生蛔蟲,五歲之內尤宜忌。(《衍義》)
雞肫皮乃磨堅之物,能刮腸胃,小兒食之,成軟病,傷臟腑則無可救治。(《孟氏幼科》)
雞鴨卵,小兒食之,長而多忘。(《蔡氏秘寶》)
鱘魚,小兒食之,成咳嗽及癥瘕。(《食療》)
鰕(俗作蝦),小兒食之腳弱。(《四聲》)
白話文:
麵筋難消化,小孩子不適合吃。黑豆也不適合十歲以下的小孩食用,可能會導致氣脹。蕨類植物會讓小孩腿軟走不動。竹筍不易消化,尤其乾筍,小孩子不宜食用。王瓜吃太多容易讓小孩長蟲。雞豆會影響小孩生長。烏芋吃太多會讓小孩肚子痛。核桃雖然坊間傳說可以助消化,但其實它性溫,會助腎火,容易生痰,小孩生病時更要忌食。棗子吃太多會生蟲、傷牙齒。栗子會讓小孩出牙晚,腎氣虛弱,生吃不易消化,熟食容易積氣。銀杏小孩十五歲以下不宜食用,容易抽搐。雞肉容易讓小孩長蛔蟲,五歲以下更要忌食。雞肫皮會刮傷腸胃,讓小孩患軟病,傷及臟腑難以救治。雞蛋會讓小孩長大後容易健忘。鱘魚會讓小孩咳嗽和長腹塊。蝦會讓小孩腿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