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程

《急救廣生集》~ 卷三·急症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急症 (4)

1. 中暑

中暑不省人事,急取灶內微熱灰壅之,復以稍熱水蘸手巾,熨腸脅間,良久即蘇。切不可便與冷物吃。(《急救方》)

白話文:

如果中暑昏迷,趕快取竈內微熱的灰燼敷在昏迷者身上,再拿稍熱的水浸濕手巾,熨燙患者的腹部和兩脅,反覆多次就可蘇醒。千萬不可給昏迷者吃冷的東西。(《急救方》)

中暑昏眩煩悶欲絕,取田中干泥,做一圈堆在病人肚上,使少壯人撒尿於泥圈肚臍中,片時即得生矣。蘇後切不可飲冷水及臥濕地,得冷即死。(《種福堂方》)

白話文:

中暑昏厥、煩悶到了極點,拿取田中乾燥的泥土,用泥土做成一個圓圈,堆疊在病人的肚臍上,讓年輕力壯的人解小便在泥圈中,很快就能夠甦醒。甦醒後切不可飲用冷水,不能睡臥在濕地的環境,一旦受涼,即死。(《種福堂方》)

中暑大小便不通田螺(三枚)搗爛,入青鹽(三分)攤成膏,貼在臍下一寸即通。(同上)

白話文:

中暑導致小便不通:將田螺三枚搗碎成糊,加入三分的青鹽,調勻後敷貼在肚臍下一寸處,有助於通小便。

絞腸痧,絞腸痧者,暑郁中焦,腹痛連心,上下攻絞,不得吐瀉,或手足皆冷,乃腸絞縮腹,須臾殺人。急用生熟水調白礬三錢,少頃探吐,去其暑毒即安。或刺委中穴及指爪甲,令出血。如胸背四肢發紅點者,以菜油燈火遍焠之。(《證治匯補》)

白話文:

絞腸痧,絞腸痧是暑邪鬱積在中焦,腹痛連心,上下攻絞,不得吐瀉,或手足皆冷,是腸絞縮腹,須臾殺人。急用生、熟水調配三錢白礬,少頃探吐,去暑毒即安。或針刺委中穴和指爪甲,讓血流出。如果胸背四肢有紅點,用菜油燈火遍焠之。(《證治匯補》)

旅途中暑卒倒不省,(或稍省而不能運動者)當即時扶入陰涼干處,以布巾衣服等蘸熱湯,覆臍下及丹田之上,續以湯淋布帛上,令徹臍腹,但暖則漸蘇也。如倉卒無湯處,掬道上熱土於臍間,以多為貴,冷則頻換。或道途無湯處,即掬熱土於臍上,仍撥開作孔,令眾人遺尿其中、以代熱湯,亦可取效。(《多能鄙事》)

白話文:

如果在旅途中暑暈倒失去知覺(或者稍微清醒但不能活動),應該立刻將人扶到陰涼乾燥的地方,用布巾或衣服等蘸熱水覆蓋在肚臍下方和丹田上方,然後繼續用熱水淋在布帛上,讓熱氣滲透到肚臍和腹部,只要身體暖和了就會逐漸甦醒。如果一時沒地方取熱水,可以將路上的熱土撿一些放在肚臍周圍,越多越好,涼了就常常更換。或者如果在路上找不到熱水,還可以將熱土放在肚臍上,然後撥開土堆成一個洞,讓大家尿在洞裡,可以用來代替熱水,也能起到效果。(摘自《多能鄙事》)

中暑忽然不省人事,宜灸百會、中脘、三里、脾俞、合谷、人中、陰谷,三陰交斟酌用,或針亦可。(《刺灸要訣》)

白話文:

中暑突然昏迷不醒,應該灸百會穴、中脘穴、三里穴、脾俞穴、合谷穴、人中穴、陰谷穴,三陰交穴酌情使用,也可以針灸。

冒暑大熱霍亂吐瀉,百勞、委中、合谷、曲池、三里、十宣等穴,酌選針灸。(同上)

中熱僵仆不醒,切勿移冷地,寒氣一逼即死。須安置於近日暖處,取路上淨熱土,捏圓圈圍臍上,令溺圈內,或將日曬熱瓦,熨其人心腹及臍下,氣通則醒。(《嚴用和濟生方》)

白話文:

中暑昏迷不醒,不可移到涼爽的地方,寒氣一逼就會死亡。必須安置在靠近陽光溫暖的地方,取用路邊乾淨的熱泥土,捏成圓圈圍在肚臍上,使小便排在圓圈內,或用太陽曬熱的瓦,熨其心、腹部及肚臍下,氣通則醒。(《嚴用和濟生方》)

2. 中濕

濕痛糯米一升煮爛飯,將白酒、藥六七丸搗入飯內,敷痛處,外用紙布裹,二日愈。(《傳家寶》)

白話文:

濕痛

糯米一升,煮成爛飯,加入白酒和藥六七丸,搗碎後敷在疼痛處,外面用紙布包紮,兩天就會好。(《傳家寶》)

風寒濕痛,人腿背各處,患風寒濕氣,徹骨疼痛,藥餌難治。可於夏伏天,用槽坊內蒸酒的槽,下鍋燒熱,將布包兩包,在痛處熱灸,冷即更換,令寒濕盡出即愈。(同上)

白話文:

風寒濕痛:人體的腿部和背部各個地方,患上因風寒濕氣侵入體內而引起的疼痛,深入骨髓,服藥或飲食治療難以治好。可以在夏季最炎熱的時候,將蒸酒的器具放在鍋中燒熱,用布包成兩包,在疼痛的地方熱敷,冷了就重新更換,使寒氣和濕氣全部排出,疼痛就會痊癒。(同上)

風濕臂痛秦艽(一錢),防風,歸全(各二錢),木瓜,豨薟草,海風藤,白茄根(各三錢),麻黃(五錢),酒(二斤)沙罐內煎四五滾,在臂上熏洗,每日二次,不可怠略。錢青掄云:家慈嘗患此病,親試立效,後治他人,無不響應。(《經驗單方》)

白話文:

治療風濕性臂痛的藥方:

秦艽一錢,防風、歸全各二錢,木瓜、豨薟草、海風藤、白茄根各三錢,麻黃五錢,酒二斤。

將以上藥材放入沙鍋中,煮沸四五次,然後將患處置於藥液上方燻洗,每天兩次,不可懈怠。

錢青掄說: 我的母親曾經患有這種疾病,親自試用此方後立竿見影,後來治癒了其他患有此病的人,也都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出自《經驗單方》)

風濕走痛牛皮膠(一兩)同薑汁半杯化成膏,攤紙上,熱貼之,冷即易,甚效。一方加乳香沒藥一錢。(《筆峰雜興》)

白話文:

風濕痛,將一兩牛皮膠和半杯薑汁混合成糊狀,攤在紙上,趁熱貼在疼痛部位。冷了就換新的一塊。這個方法非常有效。還有一種方法是往裡頭加入一錢的乳香和沒藥。(《筆峯雜興》)

風濕膝痛,腳氣風濕,虛汗少力,多痛及陰汗。燒礬末一匙頭,投沸湯,淋洗痛處。(《御藥院方》)

腿膝濕痛,用燒酒糟一桶炒熱,厚堆患處,冷即換熱,轉五六次拔出寒濕氣,除根。(《初虞世必效方》)

白話文:

腿膝關節疼痛,用燒酒糟一桶炒熱,厚厚地堆在患處,冷了就換熱的,反覆五六次就可以拔除寒濕之氣,根除病痛。(《初虞世必效方》)

寒濕疼痛,廣膠(四兩)同生薑汁半碗、米醋一盞熬成膏,入肉桂花椒、牙皂、川烏、草烏末(各五六錢)、麝香(一錢)攪和攤於紵絲上,先以生薑擦患處,烘熱貼上,甚效。(《醫學正傳》)

白話文:

寒濕疼痛:

用四兩的廣膠,加入半碗的生薑汁和一杯的米醋,熬成膏狀後,再加入肉桂、花椒、牙皁、川烏、草烏末(各五六錢)、麝香(一錢),攪拌均勻後,把藥膏塗抹在紵絲上。在使用藥膏之前,先用生薑擦拭疼痛的部位,讓患處發熱,再將藥膏貼上,即可發揮良好的療效。(出自《醫學正傳》)

筋骨疼痛,猩紅(三錢),枯礬(四錢),為末。作三紙捻,每旦以一捻蘸油點火熏臍,被覆臥之取汗。(《簡要濟眾方》)

白話文:

筋骨疼痛:用猩紅(三錢)、枯礬(四錢),研成粉末。用紙捻來做,每到早晨,取一根紙捻,蘸取油,點火燻臍,然後蓋被躺臥以發汗。(出自《簡要濟眾方》)

渾身骨痛,破草鞋燒灰,香油和,貼痛處即止。(《本草綱目》)

皮里作痛,不問何處,用何首烏末,薑汁調成膏塗之,以帛裹住,火炙鞋底熨之。(《集效方》)

白話文:

如果皮膚內部疼痛,不管疼痛的部位在哪裡,用何首烏粉末與薑汁調和成膏狀,然後塗抹在疼痛的地方,再用布包住,用火烤熱鞋底熨燙該處。(出自《集效方》)

濕痰腫痛,水紅花,蘿蔔,莢白,金鳳花,水龍骨,花椒,槐岑,蒼朮金銀花甘草(各等分)煎,熏患處,水稍溫即洗之,其效如神。(《單方彙編》)

白話文:

濕痰腫痛:

將水紅花、蘿蔔、莢白、金鳳花、水龍骨、花椒、槐岑、蒼朮、金銀花、甘草各等份混合,煎煮成藥液。將藥液稍稍放涼後,用來燻洗患處。藥效非常顯著。(出自《單方彙編》)

寒濕痹痛麻木不仁,川烏,草烏,蓽茇甘松,山奈(各五錢),共為末,炒熱布包,熨痛處,神效。(《種福堂方》)

白話文:

寒濕痺痛,以致麻木不仁的症狀,用川烏、草烏、延胡索、甘松、山奈(各五錢),共研成細末,以炒熱的布包著,熨貼疼痛處,療效神奇。(出自《種福堂方》)

熨背法,(治胸背疼痛而悶,因風寒濕而起者),肉桂心,附子羌活烏頭細辛,川椒(各一錢五分)川芎(一錢),共為細末,以帛包之,微火炙令暖,以熨背上。取瘥止。(同上)

白話文:

熨背法(治療因風寒濕而引起的胸背疼痛而悶),肉桂心、附子、羌活、烏頭、細辛、川椒(各 1 錢 5 分)川芎(1 錢),一起研磨成細末,用布包起來,用小火烤熱,熨貼在背上。疼痛消失後即可停止使用。(同上)

麩蒸法,(治風寒濕傷於足膝),小麥麩(四五升),蔥(三大莖),川椒鹽(各一撮),酒醋拌勻,至潤為度,共放銅器內炒,令極熱,將所患腿腳熏蒸,其上蓋以衣被,多蒸汗出勻遍,待一兩個時辰,覺汗稍解,勿令見風,立效。(《經驗廣集良方》)

白話文:

麩蒸法: (治療風寒濕傷於足膝)

  • 小麥麩(四、五升)
  • 蔥(三大根)
  • 川椒鹽(各一撮)

將酒和醋拌勻, 攪拌至潤滑為止。全部放入銅器內炒, 炒到非常熱, 用來燻蒸患處的腿腳。蓋上衣被, 讓汗珠均勻遍佈, 持續一兩個時辰。等到汗水慢慢消失, 避免吹到風, 立即就會見效.(《經驗廣集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