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程

《急救廣生集》~ 卷三·急症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急症 (3)

1. 一切暴中

諸凡卒中,牙關不開,不能進藥者,用烏梅肉揉南星、細辛末,以中指蘸擦,牙關自開。(《衛生備要》)

白話文:

所有突然中風的,牙關閉合無法進藥的患者,可以使用烏梅肉,加入南星、細辛粉末搓揉,然後用中指沾取擦拭牙關,牙關就會自動打開。(《衛生備要》)

卒中仆地不語,皂夾末少許,吹入鼻內自蘇。(《百一方》)

卒中昏倒,牙關緊閉,涎潮壅塞,不省人事,急以大指掐人中,候醒。或用半夏末,或用皂角、細辛、菖蒲為末,吹入鼻中取嚏。如口噤不開,以白鹽梅蘸殭蠶擦之,待其少醒,然後延醫調治。(《單方全集》)

白話文:

突然中風昏倒,牙關緊閉,口水塞滿喉嚨,失去知覺。緊急用大拇指掐人中,等待醒來。或使用半夏末,或使用皁角、細辛、菖蒲磨成粉末,吹入鼻中引發打噴嚏。如果嘴巴緊閉無法張開,用白鹽梅汁蘸殭蠶擦拭,等他稍微清醒,再徵詢醫生診治。(《單方大全》)

卒中風邪,(藥不能入口者),防風黃耆(各等分),煮湯令沸,盆盛病人榻下,關閉門戶,令藥氣熏蒸口鼻。蓋以無形之氣透開有形之竅也。(《許叔微方》)

白話文:

卒中風疾時(藥物也不能入口時),將防風、黃耆(等分),煮沸藥湯,放在病人牀下,關閉門窗,讓藥物氣味燻蒸病人的口鼻。因為無形的氣味可以穿透有形的竅穴。(《許叔微方》)

卒中邪魔雄黃末吹鼻中即蘇。(《本草類方》)

卒中五屍,其狀腹痛脹急,不得氣息,上衝心胸,旁功兩脅,或硬礌湧起,或牽引腰脊,此乃身中屍鬼接引為害。取屋上四角茅,入銅器中,以三尺帛覆腹著器,布上燒茅令熱,隨痛追逐,足下癢即瘥也。(《肘後方》)

白話文:

五屍病症狀:

腹部疼痛脹急,呼吸困難,胸口和兩側疼痛,或硬塊腫脹,或牽引腰部和脊椎。這是因為體內屍鬼作祟所致。

治療方法:

取屋頂四角的茅草,放入銅器中。用三尺長的布覆蓋腹部,將銅器放在布上。在布上燃燒茅草,使其發熱。隨著疼痛的移動,將銅器追逐疼痛部位,直到腳底發癢,病情就會好轉。

2. 中風

通頂散,病人初中風,昏憒不省人事,口噤不能開者,急用人參藜蘆甘草(生)、川芎細辛(各一錢)、石膏(五分)共為末,吹鼻中。一刻就提起頭頂心發,立蘇。有嚏者可治,無嚏者不可治。(《乾坤生意》)

白話文:

現代翻譯:中毒昏迷的病人,神志不清,人事不省,不能言語,半身不遂,手足麻木,不可及時診治,會危及生命。

暗風卒倒不省人事,細辛末吹入鼻中。(《危氏得效方》)

中惡風惡水而肉腫者,取桑根下土,水和敷上,灸二三十壯,熱氣透入即平。(《拾遺》)

白話文:

如果不小心吹了風,喝了不乾淨的水而導致肌肉腫脹的人,取桑樹根下土壤與水混合後敷在腫脹處,然後用艾灸灸二十至三十壯,直到熱氣透入腫脹處後即可痊癒。(《拾遺》)

中風痰厥喉痹不醒一切急病,取燈盞內油或燈窩內油,掃入喉內,取吐即醒。(《同壽菉》)

中風痰厥氣厥中惡喉痹一切急病,咽喉不利,牙關緊閉者,用巴豆研爛,綿紙包壓,取油紙作捻,點菸熏鼻中。或用熱煙刺入喉內,即時涎出,或出惡血即蘇。此秘方也。(同上)

白話文:

用於中風、痰迷、氣迷、中惡、喉痹、一切急症,咽喉不通、牙關緊閉時,將巴豆研碎,用棉紙包好,壓成油紙捻,點燃後燻鼻中。或者用熱煙插入喉中,立刻就會流出唾液,或者吐出惡血,病人就會清醒。這是祕方。

中風痰壅用此吐痰,江子仁(六粒),豬牙皂三錢(切片),明礬(一兩),先將礬化開,入二味和勻,待礬枯為末,每用一字吹鼻內,則涎流口開。若痰涎塞喉者,以五分燈心湯調灌探吐。一方無江子仁。(《證治匯補》)

白話文:

治療中風痰壅,可用這個方法吐出痰。

江子仁(6粒),豬牙皁三錢(切片),明礬(一兩)。先把明礬化開,加入另外兩味藥材攪拌均勻,待明礬乾枯後磨成粉末,每次取如同一個字大的粉末吹入鼻內,就會使口水流出來,嘴巴張開。如果痰涎堵塞喉嚨,可以用五分燈心湯調和後灌服,幫助嘔吐。也有其他方子不使用江子仁。(出自《證治匯補》)

中風咬牙無門下藥,南星(五分),龍腦(二分半),為末,頻揩左右兩旁大牙,令牙熱自開,然後用藥。五月五日午時合者佳。(同上)

白話文:

中風的人牙關緊咬,沒有辦法下藥,可以使用南星(五分)和龍腦(二分半)磨成粉,多次塗抹在左右兩邊的大牙上,使牙齒發熱自然張開,然後就可以下藥了。最好在五月五日午時製作藥丸。(出自《綱目》)

中風口喎,新石灰醋調如泥塗之。左喎塗右。右喎塗左。立便,牽正。(《寇氏衍義》)

白話文:

中風口歪,用新鮮石灰拌入醋調勻如泥塗抹。左邊歪斜就塗抹右側,右側歪斜塗抹左側。塗抹後立即可正。(《寇氏衍義》)

口眼喎斜,用鱔魚一條,以針刺頭上血,左喎塗右,右喎塗左,如平正即洗去,鱔魚放之則不發。(《萬病回春》)

白話文:

口眼歪斜,用一條鱔魚,用針刺頭上的血,左邊歪斜塗抹在右邊,右邊歪斜塗抹在左邊,如果歪斜矯正了就洗掉,將鱔魚放生就不會復發。(《萬病回春》)

一方,用皂角五兩,去皮子為末,以陳醋和之,左喎塗右手心,右喎塗左手心,以暖水一盞,安向手心,須臾便止,即洗去藥,並抽掣中指。(《醫鏡》)

白話文:

有一個治療方法,使用五兩皁角,去除皁角皮,磨成粉末,用陳醋和在一起,得了左偏癱的人,用藥塗在右手心,得了右偏癱的人,用藥塗在左手心,再用一杯溫水,倒在手心裡,過一會兒疼痛就停止了,然後把藥洗掉,同時抽拉中指。(《醫鏡》)

身體麻木芥菜子研末,醋調塗之。(《濟生秘覽》)

年久癱瘓並筋骨疼痛槐枝桃枝柳枝,椿枝,楮枝(一方換柘枝),茄皮,蘄艾合煎水三桶,大盆浸洗,如冷又添熱水,以被蓋出汗避風。未愈再洗幾次,神效。(《奇方類編》)

白話文:

長年癱瘓並伴有筋骨疼痛,用槐枝、桃枝、柳枝、梓樹枝、楮皮(一法改用柘枝)、茄皮、艾草,混合煎煮三桶水,用大盆浸泡清洗,水冷了就添加熱水,蓋上被子發汗並避風。如果沒有好轉,可以再洗幾次,效果神奇。(《奇方類編》)

3. 針刺法

中風無汗惡寒,宜針至陰出血,(穴在足小趾外側爪甲角,針二分)崑崙舉蹺(穴在足外踝後跟骨,針透太谿)。

白話文:

中風沒有汗,怕冷,應針灸至陰穴,刺出出血為度。(至陰穴在小腳趾外側指甲角,針灸二分深。)然後再針灸崑崙和舉蹺穴。(崑崙穴在腳後跟的外側,針灸時要刺穿太谿穴。)

中風有汗惡風,宜針風府(穴在項後入發一寸,針入三分,禁炙)。

已上二症,皆太陽經中風也。

中風有汗身熱不惡寒,中風有汗身熱不惡風,宜針陷谷(穴在足大趾次趾本節後陷中,針入五分),去陽明之賊,兼刺厲兌(穴在足瀉陽明之實。)

白話文:

中風患者如果有出汗、身體發熱但不畏寒,此時宜使用針灸的方法治療,將針刺入陷谷穴(位於足部大腳趾與第二腳趾根部之間的凹陷處,針刺深度約五分),以消除陽明經的病邪,並同時刺入厲兌穴(位於足部,瀉除陽明經的實熱)來治療。

已上二症皆陽明經中風也。

中風無汗身涼,宜針隱白(穴在足大趾內爪甲角),去太陰之賊。

此太陰經中風也。

中風有汗無熱,宜針太谿(穴在足內踝後跟骨上陷中,刺透崑崙)。

此少陰經中風也。

中風六經混淆系之於少陽厥陰或肢節攣痛或麻木不仁,少陽之經絕骨(穴在外踝上三寸,灸五壯),灸以引其熱。

白話文:

中風導致六條經絡混亂,歸屬於少陽厥陰,可能出現肢體關節攣痛或麻木不仁的症狀。少陽經經過絕骨穴(位於外踝上三寸),可以灸壯五次,利用灸火引出熱能,調理經絡。

厥陰之井大敦,(穴在足大趾甲聚毛間),刺以通其經。(俱《明醫指掌》)

分陰陽法,凡治中風,須分陰陽。陰中者,其色青,或黑或白,痰喘昏迷,眩冒多汗,甚者手足厥冷。陽中者,面赤唇焦,牙關緊急,上視強直,掉眩煩渴。(《病機沙篆》)

白話文:

陰陽分法,凡是治療中風,都必須分清陰陽。陰中風的人,面色青、黑或白,有痰喘、昏迷、眩暈、多汗,嚴重的還會出現手腳冰冷。陽中風的人,面色紅潤、嘴脣乾裂、牙關緊閉、眼睛向上瞪視、身體強直、眩暈、煩渴。

4. 中寒

急救法,用硫黃、麝香末填臍中,放蔥餅於上,以熨斗盛火熨之,蔥爛再易,得暖氣入腹,漸醒為度。或以灰炒暖,盛囊中熨心頭,冷即易。數次後,若眼開,始進酒漿或米湯。如不醒,以艾灸門牙縫,候喊聲出即可救矣。若不先溫其心即用火烘,冷與火搏必死。(《瀕湖集簡方》)

白話文:

急救法:

  1. 使用硫磺和麝香粉末:將硫磺和麝香粉末混合,填入病人的肚臍中。

  2. 放置蔥餅:在肚臍上放一個蔥餅。

  3. 用熨斗熨燙:用一個盛有火的熨斗在蔥餅上熨燙。

  4. 更換蔥餅:當蔥餅變爛後,更換一個新的蔥餅。

  5. 持續熨燙:重複熨燙,直到病人逐漸清醒為止。

其他方法:

  1. 使用炒熱的灰:將灰炒熱,裝入袋子中,放在病人的心臟部位熨燙。

  2. 艾灸門牙縫:如果病人仍然昏迷不醒,可以使用艾草灸病人的門牙縫,直到病人發出喊叫聲為止。

注意事項:

  1. 在使用火烘之前,必須先溫暖病人的心臟,否則冷與火相搏,病人可能死亡。

  2. 如果病人在數次急救後仍然昏迷不醒,應立即送往醫院就醫。

溫臍法,用麝香、半夏皂莢末一匙填臍中,將生薑切薄片貼之,放大艾火於薑片上蒸灸三七壯,灸關元、氣海二十壯,熱通於中,逼寒出外,手足溫暖則生。(《明醫指掌》)

白話文:

溫暖肚臍的方法:用麝香、半夏、皁莢末一匙填入肚臍中,將生薑切成薄片貼在肚臍上,放大艾火於薑片上,蒸灸 37 壯,再灸關元、氣海 20 壯。熱力通達於內臟,將寒氣逼出體外,手腳變溫暖,就會好起來。(《明醫指掌》)

中寒無汗芥菜子研末水調,填臍內,以熱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簡便單方》)

白話文:

中寒無汗:

  1. 將芥菜子研磨成細粉。

  2. 用水調和芥菜子粉,製成糊狀。

  3. 將芥菜子糊填入肚臍內。

  4. 在肚臍上放一塊熱毛巾或熱水袋,隔著衣服熨燙。

  5. 熨燙至出汗為止。

功效:

  • 發汗解表,溫中散寒,適用於中寒無汗之證。

中寒腹痛並絞腸痧胡椒七粒,以布一層包裹,不拘自己或他人嚼碎,納臍內,隨以膏藥貼上,再以熱手按之,蓋被而臥。少頃腹中作熱,或有汗出,則寒氣散而痛自愈矣。(《聖濟總菉》)

白話文:

【治療】患有受寒引起的腹痛並伴有絞腸痧,取七粒胡椒,用一層布包裹起來,不拘是患者本人或他人將胡椒嚼碎後,放入患者的肚臍內,然後用膏藥貼上固定,再用熱手按壓肚臍,蓋上被子平躺休息。過一會兒,腹部會感到發熱,或有汗水流出,這時寒氣就消散了,腹痛自然就會痊癒。(《聖濟總菉》)

事後中寒腹痛,凡房事後,中寒腹痛,甚者以蔥白頭搗爛攤臍上,以艾灸之或熨之,得鼻尖有汗,其痛立止。(《活人書》)

白話文:

房事後受寒導致腹痛:凡是房事之後,如果受了寒而引起腹痛,嚴重的可以使用蔥白搗爛後敷於肚臍上,用艾灸或熨燙的方法治療,直到鼻尖微微出汗,腹痛就會立即停止。(《活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