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程

《急救廣生集》~ 卷二·雜症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二·雜症 (11)

1. 呃逆

虛寒呃逆乳香,硫黃,艾葉(各三錢),為末。好酒(一鍾),煎數沸。乘熱使病人鼻嗅其氣,再用搗姜渣擦胸前亦好。(《醫宗說約》)

白話文:

虛寒引起的呃逆:乳香、硫黃、艾葉(各三錢),研磨成粉末。倒入好酒(一酒杯),煎煮幾次直到沸騰。趁熱讓病人用鼻子聞其氣味,或者用搗碎的生薑渣摩擦前胸也會有幫助。(《醫宗說約》)

灸期門法,婦人屈,乳頭向下,盡處骨間動脈是穴。男女乳小者,以手一指為率,陷中動脈是穴。男左女右,灸三七壯,再不正者,灸臍下丹田二三十壯,間有活者。(《證治匯補》)

白話文:

灸期門的方法是,女性屈身,乳頭向下,乳房盡頭的骨間動脈處就是穴位。男女的乳房小的,以手指為準,按壓中間的動脈處就是穴位。男性灸左邊,女性灸右邊,灸三到七壯;如果還不正常,就灸臍下丹田二十到三十壯,偶爾有人灸活了。(《證治匯補》)

呃逆不止,黃蠟燒煙,熏二三次即止。(《醫方摘要》)

呃逆欲死,或以紙捻鼻嚏而止,或以詐冤盜賊而止,或鼻聞食香調氣而止,皆抑之,駭之,而使氣下也。此救呃逆要法,若額上出汗,連聲不絕者危。(《古今醫鑑》)

白話文:

呃逆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死亡,有的人用紙捻塞住鼻孔引發噴嚏來止呃逆,有的人假裝冤枉盜賊來嚇唬驚嚇病人來止呃逆,也有的人聞食物香味來調整呼吸來止呃逆,這些方法都是透過打斷、驚嚇、分散注意力來讓氣往下走,是治療呃逆的重要方法。如果額頭上出汗,呃逆連續不斷,這是危險的信號。

2. 痞癬

腹中痞塊玉簪葉同獨囊蒜搗爛,穿山甲為末,好醋成餅。量痞大小貼之,兩炷香為度。其痞化為膿血,從大便出。然須量人大小強弱貼之。(《衛生備要》)

白話文:

肚子裡有硬塊,用玉簪葉和獨囊蒜搗爛,穿山甲搗成粉末,用好醋做成餅。根據硬塊的大小貼敷,以兩炷香的時間為限。硬塊會化膿流血,從大便排出。然而,必須根據病人的體重、強弱來決定敷貼的量。(《衛生備要》)

痞塊硬痛吳茱萸炒熱,布裹熨之。(《宜良李氏刊方》)

痞塊硬痛如刀刺者商陸根不拘多少,搗碎蒸之,以新布裹,熨痛處,冷再換。(《孫真人方》)

白話文:

如果痞塊滾硬疼痛,像刀子刺的,商陸根不分多少,搗碎了蒸熟,用新布包著,熨貼在疼痛的地方,涼了再換。(《孫真人方》)

灸痞法,擇破日,清晨令患人勿飲食,一進門檻內即睡倒地上,將病人男左女右手,以掌至指根長短為則,在肛門。往背上比得停留,以墨記之。取艾七炷,用七姓人揉熟在患人頭前。地上擺七壯如王字樣,取七壯之尖,灸病人穴上,余皆一齊灸地,臨灸咒曰:乾元亨利,貞天地之德也。灸畢,至日將落時,方許食粥雞肉等物,以發之。忌生冷七日。此日但換門檻,可灸數人,灸畢,將病人身下灰土並艾灰俱掃,送十字路上,弗可回顧。若遇人,神在腰,雖破日,亦不宜灸。自一歲至六十歲俱可灸。但灸瘡不發者,難治。乃遼左戴神醫所授法也。(《錄竹堂方》)

白話文:

灸痞的方法:選擇破日,凌晨讓患者不要吃喝,一踏進門檻內就倒地睡著,將患者的男左女右手放在肛門上,以手掌到手指根的長度為準。往背上比得停留,以墨記之。取艾七炷,用七姓人揉熟在患者頭前。在地上擺七壯如王字樣,取七壯之尖,灸病人穴上,餘皆一齊灸地,臨灸咒曰:乾元亨利,貞天地之德也。灸畢,至日將落時,方許食粥雞肉等物,以發之。忌生冷七日。此日但換門檻,可灸數人,灸畢,將病人身下灰土並艾灰俱掃,送十字路上,弗可回顧。若遇人,神在腰,雖破日,亦不宜灸。從一歲到六十歲都可以灸。但是灸瘡不發者,難治。這是遼左戴神醫所授的方法。(《錄竹堂方》)

抓癖膏,血餘,香油桐油,生豬腦子(各半斤),桃仁(四兩),白蠟(四錢),同下鍋內,文武火熬的腦子盡濾去渣,下黃丹(十四兩),熬成膏,待溫再下胡黃連白芷蘇木紅花三稜莪朮(各三錢)、歸尾、硇砂(各五錢)、麝香(一錢五分),各為細末,入前膏內,攪勻收貯,勿令泄氣。有塊先用皮硝煎水洗患處,次用姜擦,方用絹帛攤貼,後用鞋底炙熱熨之,五七十遍,覺內熱方可,痞即消縮,其效如神。(《李滄溪方》)

白話文:

生抓癖膏:

血餘、香油、桐油、生豬腦(各半斤)、桃仁(四兩)、白蠟(四錢)一起放入鍋中,用文武火熬製,熬到豬腦完全融化,去掉渣滓,加入黃丹(十四兩),繼續熬製成膏狀,待膏狀冷卻到溫熱時,加入胡黃連、白芷、蘇木、紅花、三稜、莪朮(各三錢)、歸尾、硇砂(各五錢)、麝香(一錢五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膏狀物中攪勻,密封收存,避免使藥性揮發。

使用時,先用皮硝煎水清洗患處,再用生薑擦拭,然後用絹帛貼在患處,最後用燒熱的鞋底熨燙患處,反覆熨燙五七十次,直到感覺到內部發熱為止,痞塊就會消退,效果非常顯著。(摘自《李滄溪方》)

大人小兒癖塊方甘草甘遂莧菜(各三錢),磠砂(一錢),木鱉子(四個去殼),鱉肉(一兩),蔥頭(七個),加蜜少許,共搗成膏,以狗皮攤貼。如藥干,用蔥蜜潤之,二次即消。(《葉天士方》)

白話文:

大人小孩都可以使用的癖塊治療藥方。

材料:

甘草、甘遂、莧菜(各三錢)

磠砂(一錢)

木鱉子(四個去殼)

鱉肉(一兩)

蔥頭(七個)

少量的蜂蜜

製作方法:

將所有材料搗成膏狀,用狗皮攤平後貼敷在患處。若藥物變乾,可以使用蔥頭和蜂蜜潤濕,重複兩次即可消退。(摘自《葉天士方》)

3. 諸氣

走注風毒疼痛芥菜子為末,以雞蛋白調敷。(《曹氏經驗方》)

白話文:

治療行走時風毒引起的疼痛,把芥菜子磨成末,用雞蛋白調勻敷上即可。(《曹氏經驗方》)

走氣疼痛,酸醋淬麩皮,炒熱熨之。(《曹氏經驗方》)

走注氣痛,氣痛之病,忽有一處如打撲之狀,不可忍,走注不定,靜時其處冷如霜雪,此皆暴寒傷之也。以白酒煮楊柳白皮暖熨之,有赤點處,鑱去血妙。凡諸卒腫急痛,熨之皆即止。(《姚僧坦集驗方》)

白話文:

行走不定之氣痛:氣痛的病症,突然有一個部位像被打傷一樣,疼痛難忍,疼痛的位置不定,安靜的時候,那裡冷得像霜雪一樣。這都是突然受寒所造成的。用白酒煮沸楊柳白皮,熱敷疼痛的部位,如果有紅點的地方,用針刺破放出血液,效果很好。凡是突然腫痛劇痛的,用這種方法都可以立刻止痛。(《姚僧坦集驗方》)

流火,馬前子(一個),用粗碗底磨水,以雞翎掃遍,少頃又磨又掃,一日三五次,其痛即止,三日後全消。(《經驗秘方》)

白話文:

中暑,馬前子(一個),用粗碗底研磨成水,用雞毛沾水擦拭患處,一會兒再研磨再擦拭,一天三到五次,疼痛就會停止,三天後就完全消除。(《經驗祕方》)

一方,用生煤炭研極細末,醋調,敷患處即消。(《便易良方》)

風氣痛,老薑,鳳仙葉,香油,川椒末,共搗,擦痛處。或用鳳仙子煎湯洗亦效。(《醫學集成》)

白話文:

風氣痛

  1. 老薑:將老薑搗碎成泥。

  2. 鳳仙葉:將鳳仙葉搗碎成泥。

  3. 香油:取適量香油。

  4. 川椒末:取適量川椒末。

將老薑泥、鳳仙葉泥、香油和川椒末混合在一起,搗成糊狀。將糊狀物敷在疼痛部位,或用鳳仙子煎湯來清洗患處,都有效。(摘自《醫學集成》)

風氣痛

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治療:

  1. 老薑:將老薑搗碎成泥,敷在疼痛部位。

  2. 鳳仙葉:將鳳仙葉搗碎成泥,敷在疼痛部位。

  3. 香油:取適量香油,塗抹在疼痛部位。

  4. 川椒末:取適量川椒末,撒在疼痛部位。

也可以用鳳仙子煎湯來清洗患處,都有效。(摘自《醫學集成》)

濕氣痛,鳳仙草(一束),大蔥(一束),搗爛,蒼朮(八兩),防風荊芥(各五兩),煎湯入桶中。令患者坐湯內,多用舊衣服浸湯,搭其痛處,湯冷再添,不過三四次即愈。若遍身以此湯洗浴尤妙。(《醫鏡》)

白話文:

濕氣痛

取鳳仙草一束,大蔥一束,搗碎;蒼朮八兩,防風五兩,荊芥五兩,一起煎煮成湯,倒入浴桶中。讓患者坐在湯中,並用浸泡過藥湯的舊衣物覆蓋疼痛部位。等到湯變涼再添,連續三四次即可痊癒。如果全身都使用此藥湯洗浴,效果更佳。(《醫鏡》)

腳氣發,足膝紅腫,乃濕熱留於肌肉之中,若不早治,其氣上行至心即死矣。急用朴硝、大黃寒水石、牙皂為末。雞子清調敷甚妙。或用人中黃為末,芭蕉汁調敷亦效。(同上)

白話文:

腳氣病發作了,腳和膝蓋紅腫,這是濕熱停留在肌肉中所致,如果不早點治療,病氣就會上行到心臟,那便會死亡。趕快用朴硝、大黃、寒水石、牙皁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後敷在患處,效果非常好。或者也可以用人中黃磨成粉末,用芭蕉汁調和後敷在患處,也有效。(同上)

腳氣上衝腹脹滿悶蓖麻葉蒸搗裹之,一日二三易即消。或灸風市、肩髃、曲池三穴,或七壯,或五十壯,甚驗。(《匯補》)

白話文:

腳氣上升到腹部,腹脹滿悶,用蓖麻葉蒸熱搗爛裹著患處,一天更換兩三次即可消退。或者灸風市、肩髃、曲池三個穴位,或灸七壯,或灸五十壯,效果都很顯著。(《匯補》)

腳氣走痛,蘿蔔煎湯洗之,仍以蘿蔔曬乾為末,鋪襪內。(《聖濟總菉》)

腳氣腿腫久不瘥者,生黑附子(一個)去皮臍,為散,生薑汁調如膏塗之。藥干再塗,腫消為度。(《簡要濟眾》)

白話文:

患有腳氣腿腫,長久不癒的人,可以用一個生黑附子的果實,去皮取肉,研成散末,再用生薑汁調成膏狀,敷在患處。等藥物乾了後,再塗一次,腫消為止。(摘自《簡要濟眾》)

腳氣成漏,跟有一孔,深半寸許,其痛異常。用人中白煅有水出,滴入瘡口。(《證治要訣》)

白話文:

腳氣形成漏孔,長了一個孔,深約半寸,疼痛異常。使用人中白煅燒,並滴入瘡口。

腳氣痛不可忍以致口眼喎斜、手腳如搐、不省人事、昏迷如死,黃建煙(二斤)炒熱,以坐桶盛入內。將腳解光,放入煙中出汗,少冷又炒熱。隔日一熏,熏七次即可除根。(《同壽菉》)

白話文:

腳氣病疼痛無法忍受,導致嘴歪、眼睛斜視、手腳抽搐、昏迷不省人事,就像死了一樣。將二斤黃建煙炒熱,放入坐桶內。把腳上的衣服脫光,放入煙中出汗,稍微涼了之後再炒熱。每隔一天燻一次,燻七次就可以根除病痛。(《同壽菉》)

疝氣偏墜小腸氣痛,陳石灰(炒),五倍子,山梔子(各等分)為末,面和醋調敷,一夜即消。(《大全良方》)

白話文:

疝氣偏墜症 小腸氣痛

【方劑】

  1. 陳石灰(炒過)

  2. 五倍子

  3. 山梔子

【用法】

  1. 將以上三味藥材等分,研磨成細粉

  2. 用麵粉和醋調和成糊狀

  3. 將藥糊敷在患處

  4. 一夜即可見效,疼痛消除

【出處】

《大全良方》

一方,用棉子仁煎湯洗之。(《斗門方》)

疝氣陰囊如斗木鱉子(七個),皂角二條(煨黃),玄胡(五錢),川椒(一合),共炒為末,以燒酒調如稀粥,塗在腎囊上,外以綿紙包裹,再以布包縛,隨縮隨收,一時即愈。(《李慍庵方》)

白話文:

疝氣陰囊腫大如鬥,用木鱉子(七個),皁角二條(煨黃),玄胡(五錢),川椒(一合),一起炒成粉末,再用燒酒調成稀粥狀,塗在腎囊上,外層用綿紙包裹,再用布包縛,隨著患處的縮小,隨時收緊包紮,立刻就能治好。(出自《李慍庵方》)

疝氣囊腫不消硼砂(一分)水研,塗之即消。(《桂軒隨菉》)

一方,取田間青蛙皮,貼之自愈。(《袖珍方》)

腎囊風,雞蛋炒出油,揸之自效。(《奇方類編》)

燥囊散(治陰囊濕癢、搔之則汁水流珠、用此極效),牡蠣(醋煅)一兩,硫黃,苦參蛇床子,枯礬(各二錢),雄黃(一錢)共為細末。先用蒼朮、椒、鹽煎湯,洗濕處,後用此藥摻之。(《景岳全書》)

白話文:

燥囊散(治療陰囊潮濕瘙癢,一搔就會有汁水流出,使用此藥極為奏效),牡蠣(用醋煅燒)一兩,硫黃、苦參、蛇牀子、枯礬(各二錢),雄黃(一錢),將藥材共研成細末。先用蒼朮、花椒、鹽煎煮成的湯汁,清洗患處,然後用此藥粉敷灑患處。(摘自《景嶽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