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廣生集》~ 卷二·雜症 (9)
卷二·雜症 (9)
1. 時症
天行疫癘,常以東行桃枝煎熬湯浴之,佳。(《類要》)
一方,取初病人衣,放於甑上蒸過,則一家不染。(《綱目》)
闢禳瘟疫,正月上寅日,搗女青末,三角絲囊盛,系帳中大吉。(《肘後方》)
一法,元旦日,取古塚磚,咒懸大門上,一年無疫疾。(同上)
白話文:
古代流行瘟疫时,人们常以桃枝煎熬成汤,用来洗澡,效果很好。另外,取初次染病者的衣物,放在蒸笼里蒸过,就能防止全家染病。为了避邪驱瘟,正月初一寅时,将女青捣成粉末,用三角丝囊装好,悬挂在帐篷里,就能平安无事。还有一种方法,元旦这天,取古墓的砖块,念咒后悬挂在大门上,就能全年免除疫病。
疫病初發,但覺頭痛,即以水調芥菜子末填臍,以熱物隔布一層熨之。即汗出而愈。(《壽域神方》)
白話文:
瘟疫剛開始發作時,只覺得頭痛,立刻用水調合芥菜子末填滿肚臍,再用一層布隔著,用熱物熨燙。馬上就會出汗,症狀就會好轉。(出自《壽域神方》)
大頭瘟,用馬藍頭一把,搗汁,將鵝毛搽上,,一日五六次,熱氣頓出,親驗真神方也。(《種福堂方》)
抱頭火丹,(即大頭瘟),將扁柏葉搗爛,用雞子清調敷,神效。(同上)
白話文:
大頭瘟:使用馬藍頭一把,搗碎後取其汁液,用鵝毛沾取汁液塗抹患處,每天塗抹五到六次,熱氣就會立即消散。這是我親自驗證過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出自《種福堂方》)
鸕鷀瘟,兩腮腫脹,憎寒惡熱者,用赤豆半升為末,水調敷,或用側柏葉搗爛敷之。(同上)
白話文:
痄腮瘟疫,兩腮腫脹,怕冷又發熱的,使用赤小豆半升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敷在腫脹處,或使用側柏葉搗碎敷之。(同上)
蝦蟆瘟,遍身如蝦蟆皮,屬風熱。用側柏葉自然汁,調蚯蚓糞敷之。或丁香、尖南星,醋磨敷。(《醫鏡》)
白話文:
**蝦蟆瘟:**全身皮膚出現像癩蛤蟆皮一樣的症狀,屬於風熱型疾病。
治療方法:
-
用側柏葉的自然汁液,與蚯蚓的糞便調和,敷在患處。
-
或者將丁香和尖南星研磨成細粉,用醋調和,敷在患處。
(出自《醫鏡》)
清涼救苦散,治一切天行時疫,頭面、耳目、鼻腮、項頸紅腫痛。用芙蓉葉、二桑葉、白芨、白蘞、白芷、雄黃、大黃、黃連、黃柏、車前子、赤小豆、芒硝(各等分),共研末,蜜水調敷,頻頻掃之。(《延壽書》)
白話文:
清涼救苦散,可以治療各種流行的時疫,包括頭痛、面容腫脹、耳痛、目赤、鼻腫、腮腫、頸部疼痛等症狀。
用芙蓉葉、二桑葉、白芨、白蘞、白芷、雄黃、大黃、黃連、黃柏、車前子、赤小豆、芒硝(各相等分量),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水調和敷在患處,頻繁地塗抹。
(出處:《延壽書》)
闢瘟仙丹,紅棗(八枚),降香(五錢),蒼朮(二錢),芸香(一錢),共為末,以粥飲作丸,約重錢許,中空一小孔,藏硃砂少許,瓷罐收貯,遇疫病時行,焚爐中,能避瘟氣。(《端素齋驗方》)
白話文:
闢瘟仙丹:
- 紅棗:八枚
- 降香:五錢
- 蒼朮:二錢
- 芸香:一錢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粥水做成丸劑,每個丸劑約一錢重,然後在每個丸劑中間挖一個小洞,並放入少許硃砂,再用瓷罐密封保存。當瘟疫流行時,將丸劑投入爐中焚燒,可以避開瘟疫之氣。(出自《端素齋驗方》)
2. 瘧疾
治瘧奇方,(兼治三陰),硃砂,胡椒(各一兩),共研極細末,以無聲為度,配合均勻,貯瓷瓶或錫盒,不使出氣。用時取暖臍膏一張,挑末藥一茶匙,安放膏藥中間,勿令四眼見。對臍緊貼,雖瘧止,不輕揭,聽其自落,靡不神效。三陰瘧,十日一換,用至三膏,亦能奏功。然瘧必三四遭後方用,否則截之太早,風寒未出,恐生別症。孕婦忌用。(《德清徐氏施濟方》)
白話文:
治療瘧疾的奇特祕方(兼治三陰瘧):
材料:
- 硃砂,胡椒(各一兩)
製法:
-
將硃砂和胡椒分別磨成極細細粉,細到沒有聲音為止。
-
將兩種粉末混合均勻,放入瓷瓶或錫盒中保存,防止漏氣。
用法:
-
取暖臍膏一張,在膏藥中間放一茶匙藥粉,不要讓膏藥上的四個孔洞見到藥粉。
-
將膏藥緊貼肚臍,即使瘧疾症狀已經消失,也不要輕易揭下膏藥,讓它自然脫落。
-
對於三陰瘧,每十天更換一次膏藥,使用至三膏後即可痊癒。
注意事項:
- 孕婦禁止使用此方。
- 此方必須在瘧疾發作三四次後才能使用,否則截得太早,風寒未出,可能會產生其他疾病。
勞瘧、瘴瘧,野狐肝(一具)陰肝,重五日,五更初北斗下,受氣為末,粳米作丸綠豆大。每以一丸,緋帛裹系手中指,男左女右。(《聖惠方》)
白話文:
勞瘧和瘴瘧,野狐狸肝臟(一具)與陰肝,重陽節當天,五更時分北斗星下降的時候,吸收天地之氣研磨成細末,用粳米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紅色的布包起來繫在手的中指上,男人左手,女人右手。(《聖惠方》)
截瘧,大棗(三個去皮核),斑蝥(二個焙乾),同研勻,以熟豬油調,捏成餅如指頭大,貼在印堂,一宿而愈。(《上儀堂施送方》)
白話文:
治療瘧疾的方法:
將三個大棗去掉皮和核,兩個斑蝥焙乾,一起研磨均勻,用熟豬油調勻,捏成像手指頭一般大小的餅,貼在印堂(兩眉之間的位置),一晚上就能治癒。(出自《上儀堂施送方》)
一方,五月五日,取花蜘蛛曬乾,絳囊盛之,臨期男左女右係臂上,勿令知之。(《普濟方》)
白話文:
有一種藥方,在五月五日那天,採集花蜘蛛曬乾,用絳紅色的香囊裝著,臨近端午節時,男性將香囊繫在左臂上,女性繫在右臂上,不要讓對方知道。 (《普濟方》)
祛瘧,大老薑(一片),日出時東向對日,朱書「辟惡」二字,呵氣於上,縛左臂,神效。(《陶氏別菉》)
白話文:
治癒瘧疾:取一片大老薑,在日出時面向東方,用硃砂寫上「闢惡」兩個字,並向其呵氣,然後將薑片綁在左臂上,即可見效。(《陶氏別菉》)
3. 傷寒
傷寒七十二症出汗法,紅棗(七個),胡椒,天麻子(各七粒),入銀硃一錢乳碎,男左手放右腿彎內,女右手放左腿彎內,將藥放手心,蓋被即有汗如雨。(《同壽菉》)
白話文:
《傷寒七十二症出汗法》:紅棗(七個)、胡椒、天麻子(各七粒),放入研磨成細末的銀硃一錢,男的左手放在右腿彎內,女的右手放在左腿彎內,把藥放在手心,蓋上被子就會汗如雨下。(出自《同壽菉》)
結胸傷寒,大黃(七寸),巴豆(十四粒),共為末,用唾調作餅,蓋在臍上,以艾團灸之。候有熱氣透內方住。此方不拘壯瘦虛實人俱可用。灸後即以溫湯輕將手帕拭去毒,此法救人甚多,不可輕視。(同上)
陰症傷寒,腹痛厥逆,芥菜子研末,水調,貼臍上。(《生生編》)
白話文:
病症: 結胸傷寒。
藥方: 大黃(七寸),巴豆(十四粒),將兩者搗碎成粉末。用唾液調和成餅狀,敷在肚臍上,用艾草團灸之。等到感覺到熱氣透入體內,就可以停止灸。此方不論體質強弱、虛實,皆可使用。灸後立即用溫水輕輕用毛巾將毒藥擦拭乾淨。此法救人無數,不可輕視。(出處同上)
陰症傷寒指甲青者,用老雄雞(一隻),當脊開,連腸血等乘熱急裹在臍上,將布縛定,一周時即醒。陽物若縮,用手扯住。(《錄竹堂方》)
白話文:
如果傷寒風濕引起的汗水出不來,可以用火把地面燒得很熱,再用水潑灑在地面上,放上乾淨的桃樹葉,大約兩三寸的厚度,再鋪上席子,躺在上面蓋好被子保暖,讓病人大量出汗,然後在被子裡撒上爽身粉,等到皮膚感覺很乾很快就會好了。(《本草從新》)
傷寒陽毒,狂亂甚者,以青布一尺浸冷水,貼其胸前。(《南陽活人書》)
傷寒發狂難制,用炭火一盆,以陳醋澆火上,氣入病者鼻中。即安。(《方鈔》)
傷寒目翳,燒豆豉二七枚,研末吹之。(《肘後方》)
傷寒舌出過寸,梅花片腦半分,為末摻之,隨手而愈。(《夷堅志》)
傷寒舌生芒刺黑胎,新汲水浸青布洗其舌,以薑片刮舌,自退。(《類編》)
傷寒風痹發汗不出,以火燒地,用水灑之,布干桃葉於上,厚二三寸,席臥溫覆,取大汗,被中敷粉,極燥便瘥。(《本草從新》)
停食傷寒,陳香糟(六兩),生薑,水菖蒲根(各四兩),鹽(二兩),共搗,炒熱為餅,敷胸前痛處,火熨之,內響即去。如口渴,任吃茶水,待大便下惡物愈。(《單方彙編》)
白話文:
治療傷寒停食,以陳香糟(六兩)、生薑、水菖蒲根(各四兩)、鹽(二兩)共搗,放入炒熱做成餅,敷在胸前疼痛的地方,再用火熨燙,內裡的積停就會去除。如果口渴,可以任意喝茶水,等到大便排出惡物就會痊癒。(《單方彙編》)
黃耳傷寒,用苦參磨水,滴入耳中,或用猴薑根汁,或用苦薄荷汁,土木香汁滴入耳中。(《醫寶說》)
赤膈傷寒,用三稜針刺腫出血,能蠲痛。(同上)
白話文:
若是因黃耳引起的傷寒,可以用苦參磨磨成水,滴入耳朵中;或者用猴薑的根部搗碎取汁,同樣滴入耳朵中;或者可以用苦薄荷汁,或土木香汁滴入耳朵中。(出自《醫寶說》)
速解法,凡患傷寒,元氣不足,汗不能出,又不能大表者,用老生薑(八兩)切片,舂碎炒熱。用綿裹薑,用兩人每持一團,與病人先擦兩手心兩腳心,後擦前心背心,如冷再換熱薑,得身上火熱,自然寒氣逼出,或即汗、或發細細紅累即愈。(《秘方集驗》)
白話文:
快速治療方法:凡是患有傷寒,元氣不足,不能出汗,也不能大發表的病人,使用老生薑(八兩)切片,搗碎炒熱。用棉布包裹生薑,由兩人各拿一團,先擦病人的兩手心和兩腳心,然後再擦前胸和後背,如果變冷了,就換上熱的生薑,等到身上發熱,自然就會把寒氣逼出來,或者立即出汗,或者發出細細的紅疹,就會痊癒。(《祕方集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