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秘訣》~ 上卷 (8)
上卷 (8)
1. 肺癰論
火性炎上,而肺金在上,安得不受其害乎?肺既受刑,不能下生腎水,腎水無源,則腎益加燥,勢必取資於肺金,而肺金又病,能不已虛而益虛,已燥而益燥乎?況各經紛紛來逼,火烈金燥,肺間生癰,必然之勢也。治之法,化毒之中益以養肺,降火之中濟以補腎,庶幾已成者可痊,未成者可散也。
方用扶桑清肺散:
金銀花(一兩),熟地(一兩),阿膠(三錢),桑葉(五錢),紫菀(二錢),甘草(二錢),人參(三錢),貝母(三錢),百合(三錢),杏仁(十枚),款冬花(一錢),犀角末(五分)
水煎服,調犀角末服,數劑可奏功也。此方肺腎同治,全不降火。蓋五臟之火,因飲食而旺,乃虛火上升而非實火也。故補其腎而肺氣堅,腎水足而虛火息矣。況補中帶散,則補非呆補,而火毒更易解也。
秘訣:
肺痿扶桑清肺散,銀熟一兩阿膠三,
桑葉五錢菀草二,參貝百合用三錢,
杏仁十枚款錢重,犀角五分沖服安。
方用銀花甘桔湯亦效:
丹皮(一兩),金銀花(一兩),生地(一兩),玄參(一兩),甘草(三錢),桔梗(三錢),貝母(三錢)
水煎服,四劑痛減,再用減半藥料,服數劑而痛乃止。
秘訣:
銀花甘桔丹皮金,生地一兩與玄參,
甘桔貝母三錢服,四劑減半再留心。
白話文:
火的特性是向上燃燒,而肺臟在人體上方,怎麼可能不受其害呢?肺臟既然受損,就無法向下滋養腎臟的水液,腎水沒有來源,就會更加乾燥,一定會反過來吸取肺臟的精氣,而肺臟又已經生病,難道不會更加虛弱、更加乾燥嗎?何況各個經脈的病邪也紛紛來侵犯,導致火勢強烈、肺臟乾燥,肺部產生癰腫,這是必然的趨勢。治療的方法,在化解毒素的同時也要滋養肺氣,在降火的同時也要補益腎臟,這樣或許已生成的癰腫可以痊癒,還沒形成的可以消散。
可以用扶桑清肺散這個藥方:
金銀花(一兩),熟地(一兩),阿膠(三錢),桑葉(五錢),紫菀(二錢),甘草(二錢),人參(三錢),貝母(三錢),百合(三錢),杏仁(十枚),款冬花(一錢),犀角粉(五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再用犀角粉沖服,服用幾劑就可以見效。這個藥方是肺腎同治的,完全不直接降火。因為五臟的火,是因為飲食引起的,是虛火上升而不是實火。所以補益腎臟,肺氣就會強健,腎水充足,虛火自然就會平息。而且在補益之中又兼具疏散的作用,這樣補就不會變成呆補,而火毒也更容易被解除。
(記憶藥方口訣)
治療肺癰用扶桑清肺散,金銀花、熟地各一兩,阿膠三錢,
桑葉五錢,紫菀、甘草各二錢,人參、貝母、百合各三錢,
杏仁十枚,款冬花一錢,犀角五分沖服。
也可以用銀花甘桔湯,也有效果:
丹皮(一兩),金銀花(一兩),生地(一兩),玄參(一兩),甘草(三錢),桔梗(三錢),貝母(三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四劑後疼痛會減輕,然後再用減半的藥量,服用幾劑疼痛就會停止。
(記憶藥方口訣)
銀花甘桔和丹皮,生地玄參各一兩,
甘草、桔梗、貝母各三錢,服用四劑減半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