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德

《青囊秘訣》~ 上卷 (7)

回本書目錄

上卷 (7)

1. 唇疔論

人有生疔於唇上,或在口角之旁,或在上下唇之際,不必論其大小,皆因脾胃之火毒也。最宜速散,否則毒氣炎熾,難於飲食,往往有腐爛而死者。然疔愈小,而其毒愈橫也。治之法,宜急瀉火毒,而又不可損傷脾胃之氣,則毒不難散矣。方用救唇湯

白話文:

有人長疔瘡在嘴脣上,或在嘴角旁,或在嘴脣交界處,不論大小,都是因為脾胃的火毒引起的。這種情況,最適合快速消除,否則毒氣蔓延,進食困難,往往會腐爛而死。然而,疔瘡越小,毒氣越厲害。治療方法是,需要迅速清除火毒,但又不能損傷脾胃之氣,那麼毒氣就不難消除。

以下是一個藥方,叫做救脣湯:

金銀花(一兩),地丁(一兩),甘草(三錢),桔梗(三錢),知母(一錢),白果(二十一個)

白話文:

金銀花(60克),地丁(60克),甘草(15克),桔梗(15克),知母(6克),白果(21個)

水煎服,一劑而疼痛止,二劑而瘡口消,三劑痊愈,未爛四劑,已爛五劑收功矣。此方治頭面上之疔瘡,俱可獲效,而治口唇之疔,更為神驗。白果、桔梗善走口唇,引銀花、地丁至於生瘡之處,則能盡解其毒也。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一劑藥就能止痛,二劑藥就能使瘡口消失,三劑藥就能完全治癒。如果瘡口還沒化膿,只需要四劑藥就能治癒,如果瘡口已經化膿,五劑藥就能治癒。這個方子可以治療頭、臉部位的瘡,效果很好。而如果要治療口、脣部位的瘡,這個方子更是效果顯著。白果和桔梗容易運行到口、脣,把銀花和地丁引到長瘡的地方,就能完全解毒。

秘訣:

救唇湯能治唇疔,銀丁兩用甘桔梗,

知錢白果二十一,未爛四劑爛五功。

此症方用護唇湯亦效:

地丁(一兩),麥冬(一兩),玄參(一兩),夏枯草(一兩),甘草(三錢)

白話文:

地丁(60公克),麥冬(60公克),玄參(60公克),夏枯草(60公克),甘草(18公克)

水煎服,二劑效。

秘訣:

又有療唇護吻湯,地丁麥玄枯草兩,

再加三錢生甘草,服止二劑妙非常。

2. 鬢疽論

人有兩鬢之中,忽然生疽,紅腫高突,頭面眼鼻浮腫,其狀不堪,異乎尋常相貌,此陽毒也。蓋兩鬢近於太陽,乃陽之位也,陰氣不能至此部位。兩鬢生疽,當以陽症治之。然而雖是陽症,往往有變為陰症者,故於陽藥中必須加入陰分之藥,以防其變。若已潰爛,更須陰藥多於陽藥,則消息而善治之也。方用理鬢湯:

白話文:

如果有人在兩鬢之間忽然長了毒瘡,又紅又腫,隆起突起,頭面眼鼻浮腫,其狀不堪入目,與尋常相貌不同,這就是陽毒。因為兩鬢靠近太陽穴,是陽氣所在的地方,陰氣不能到達這個部位。兩鬢生毒瘡,應該用陽症的方法治療。然而,即使是陽症,往往也有轉變為陰症的情況,因此在陽藥中必須加入陰分藥,以防止其轉變。如果已經潰爛,更須要陰藥多於陽藥,這樣才能相輔相成,治癒疾病。方劑用理鬢湯:

金銀花(三兩),白芷(三錢),當歸(一兩),川芎(一兩),夏枯草(一兩)

白話文:

金銀花(三兩):90公克

白芷(三錢):9公克

當歸(一兩):30公克

川芎(一兩):30公克

夏枯草(一兩):30公克

水煎服,未潰者二劑即消,已潰者四劑即消矣。此方用金銀花、夏枯草以解火毒,白芷、川芎引入兩鬢、太陽之間,則金銀花、夏枯草更得施其祛逐之功。又妙在當歸之補氣血,則陰陽雙益,正足而邪散,安得不速愈哉!

白話文:

用溫水煎服,未潰的瘡癤兩個劑量即可消除,已潰爛的瘡癤四個劑量即可消除。此方用金銀花、夏枯草來解火毒的,白芷、川芎引入兩鬢、太陽之間,則金銀花、夏枯草更能發揮祛逐邪氣的作用。妙在當歸能補氣血,陰陽兩益,正氣充足而邪氣散去,怎麼能不快速痊癒呢!

秘訣:

理鬢湯能治鬢疽,銀花三兩芷三錢,

芎歸一兩氣血壯,枯草一兩用水煎。

此症方用蒿草飲亦效:

青蒿(一兩),玄參(一兩),川芎(一兩),生地(一兩),夏枯草(一兩),細辛(一錢),蔓荊子(一錢)

白話文:

  • 青蒿(50克)

  • 玄參(50克)

  • 川芎(50克)

  • 生地(50克)

  • 夏枯草(50克)

  • 細辛(5克)

  • 蔓荊子(5克)

水煎服,二、三劑效。

秘訣:

蒿草飲是蒿玄芎,生地枯草一兩同,

細辛蔓荊一錢許,二劑三劑效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