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秘訣》~ 上卷 (6)
上卷 (6)
1. 肚癰論
人有生癰於小肚之間,斷無陽毒之症,以其屬於陰之部位也。陰位生陰毒之症,似乎至重,然治之得法,一用陽藥,立可成功。無奈世人一見肚腹生瘡,往往多用陰藥以消毒,反致癰成難救之症,良可憫也!然余所謂陽藥者,非散火祛風之藥,乃補氣溫火之味耳。蓋陰地而結成陰毒者,乃虛寒之故也。
白話文:
人若生癰疽在腹部,斷絕沒有一絲陽毒之病,那是因為腹部屬於陰的部位。陰位生發陰毒的病症,好像很嚴重,但如果治療方法得到,只須運用陽性的藥物,馬上就能治療成功。可惜的是,世人往往一見到腹部生瘡,常常使用陰性藥物來消毒,反而導致癰疽成為難以救治的病症,實在令人同情!但我這裡所說的陽性藥物,並不是散火祛風的藥,而是補氣溫火的藥物。因為陰地而結成陰毒,是虛寒造成的。
寒因虛而不行,毒因寒而鬱結,故用熱藥以祛寒,自能寒解而毒散也。方用祛寒救腹丹(按:《辨證奇聞》、《辨證錄》改作避寒救腹丹,非是):
白話文:
寒證是因為身體虛弱而無法正常運行,毒邪是因為寒邪而鬱結在體內,所以使用溫熱的藥物來祛除寒邪,自然就能使寒邪解除而毒邪散發。方劑使用祛寒救腹丹(根據《辨證奇聞》、《辨證錄》改作避寒救腹丹,不是原來的藥方):
白朮(三兩),金銀花(三兩),茯苓(三錢),肉桂(三錢),附子(一錢),當歸(五錢),蛇床子(五錢)
白話文:
白朮(150公克),金銀花(150公克),茯苓(15公克),肉桂(15公克),附子(5公克),當歸(25公克),蛇牀子(25公克)
水煎服(按:《辨證奇聞》、《辨證錄》當歸作二兩),一劑而癰消矣,倘已潰者三劑而膿盡肉生矣,四劑痊愈。此方用白朮為君,專利腰臍之氣,腰臍之氣利,則下腹之部位盡利矣。佐以金銀花、蛇床子以祛其毒氣,則毒氣易消矣。然恐寒涼之藥不能直入,故加附子、肉桂,斬關突圍而進也。
白話文:
將藥材用清水煮沸後服用(根據《辨證奇聞》、《辨證錄》中當歸的用量是二兩),服藥一劑,瘡腫就消除了;如果已經潰爛,服藥三劑,膿液就會排盡,新的肉就會長出來;服藥四劑,疾病就會痊癒。這個方劑以白朮為君藥,專門治療腰臍部位的氣滯,腰臍部位的氣滯好了,下腹部的部位就會全部通暢。輔以金銀花、蛇牀子來祛除毒氣,那麼毒氣就容易消除了。但是擔心寒涼的藥物不能直接進入病竈,所以加入附子、肉桂,就像是斬開關卡,突破重圍一樣。
惟是桂附術床俱是乾燥之品,毒雖祛除,未免耗血,故用當歸陽中滋陰,少制其燥,則陰寒散而又無陽旺之虞,所以既能奏功而又無後患也。
白話文:
只有肉桂、附子、蒼朮這三種藥物都是乾燥的藥品,毒性雖然消除了,但多少會耗損氣血,所以加入當歸這個藥性溫和滋陰的藥物,稍微緩解它的燥性,這樣陰寒散去又不用擔心陽氣過旺,所以既能治病又不留後患。
秘訣:
祛寒救腹術銀三,苓桂三錢附一錢,
歸床五錢一服消,已潰四劑妙如仙。
此症方用鳴寶丹亦效:
白話文:
秘訣:
祛寒救腹的方法是使用三錢的銀,加上三錢的茯苓和一錢的桂枝,
再加上五錢的當歸,一起煎服一次即可消除病症,如果已經潰爛,則需要服用四劑,效果非常好。
這種症狀也可以使用鳴寶丹,效果也很好。
黃耆(二兩),甘草(三錢),白朮(二兩),金銀花(二兩),車前子(五錢),蛇床子(五錢),柴胡(一錢),肉桂(一錢),貝母(一錢),山茱萸(一錢)
白話文:
-
黃耆 : 100 公克
-
甘草 : 15 公克
-
白朮 : 100 公克
-
金銀花 : 100 公克
-
車前子 : 25 公克
-
蛇牀子 : 25 公克
-
柴胡 : 5 公克
-
肉桂 : 5 公克
-
貝母 : 5 公克
-
山茱萸 : 5 公克
水煎服,一劑消,二劑愈,加人參用之更妙。
秘決:
肚癰須用鳴寶丹,黃耆二兩草三錢,
術銀二兩車床五,柴桂貝萸一錢添。
白話文:
用水煎煮後服用,一劑可以緩解症狀,兩劑可以痊癒,如果加上人參使用效果會更好。
秘方:
治療肚癰應該使用鳴寶丹,配方包括黃耆二兩、甘草三錢, 白術和銀花各二兩、車前子五錢,再加柴桂、貝母和山茱萸各一錢。
2. 惡疽論
人有四肢之間,或頭面之上,忽然生疽,頭黑皮紫,痛楚異常,此陽症之毒也。治不得法,亦能殺人。蓋陽症之毒,其毒甚驟,即用敗毒之藥治之,可隨手而愈。然而疽與癰,實有不同。癰潰於內,而疽腫於外也。潰於內者,難於外治;腫於外者,易於內消。雖癰疽之毒,盡由內而發外,無不可內治而外愈也。而疽尤宜內治,方用消疽湯:
白話文:
人體四肢之間或頭臉上,突然生了瘡,瘡口深黑伴隨皮膚發紫,疼痛異常,這是陽症的毒,如果不對症治療,有可能會致命。陽症毒性極烈,可以用敗毒藥來治療,可以很快治癒。但是疽和癰的區別很大,癰發於身體內部,而疽腫發於皮膚表面。如果發病於內部,很難用外治的方法治好;如果發病於皮膚表面,用內服藥治療可以比較容易消去腫塊。雖然癰與疽的病根都來自身體內部,發於體外,但都可通過內服藥治療而痊癒。疽尤其適合內服藥治療,可以用消疽湯:
夏枯草(二兩),忍冬藤(二兩),當歸(二兩),連翹(三錢),生地(三錢),地榆(三錢),天花粉(三錢),白芷(二錢),甘草(二錢)
白話文:
夏枯草(80公克),忍冬藤(80公克),當歸(80公克),連翹(12公克),生地黃(12公克),地榆(12公克),天花粉(12公克),白芷(8公克),甘草(8公克)
水煎服,未潰者二劑即消,已潰者四劑痊愈矣。此方通治惡疽之方也,凡生疽者,以此方治之,無不神效。蓋補血散毒,則血活而毒難留;涼血清火,則血寒而火易散,疽多陽症,所以治無不宜也。
秘訣:
消疽湯用夏桔草,忍冬當歸二兩攪,
連翹二地粉三錢,白芷二錢甘草好。
又治惡疽方:
白話文:
煎水服用,沒有破潰的兩劑即可消除,已經破潰的四劑即可痊癒。此方是治療惡性瘡癤的通用方,凡是生瘡癤的,用此方治療,沒有不靈驗的。因為補血散毒,則血活躍而毒素難以停留;涼血清火,則血寒而火容易消散,瘡癤多為陽症,所以治療沒有不適宜的。
荊芥(三錢),甘草(三錢),天花粉(三錢),當歸(一兩),玄參(一兩),金銀花(八錢),陳皮(一錢),蒲公英(五錢),牛蒡子(二錢)
白話文:
荊芥(9克)、甘草(9克)、天花粉(9克)、當歸(37.5克)、玄參(37.5克)、金銀花(24克)、陳皮(3克)、蒲公英(15克)、牛蒡子(6克)
水煎服,若在咽喉者加桔梗三錢;若在下身者加地榆三錢。
秘訣:
又有一方治惡疽,荊芥甘粉三錢許,
歸玄一兩銀八錢,陳一英五二牛子,
若在咽喉三錢桔,下身生兮加地榆。
白話文:
煎水服用,如果病症在咽喉部位,可以加三錢桔梗;如果病症在下半身,可以加三錢地榆。
3. 疔瘡論
人有生疔瘡者,一時疼痛難忍,此陽毒而非陰毒也。但初生時,人最難辨。世人以生黃豆令病人口嚼,不知辛生之味便是疔瘡,此辨證之訣也。其瘡頭必發黃泡,或現紫黑之色。更須細看泡中,必有紅白一線,通出於泡外。大約疔生足上者,紅線由足而入臍。疔生手上者,紅線由手而入心。
白話文:
某些人長出疔瘡時,總是疼痛難忍,這種病非陰毒而是陽毒。但疔瘡剛開始長出來的時候,最難辨別。世人習慣用生黃豆讓病人咀嚼,不知道辛味會刺激疔瘡,這其實是辨別這種病症的方法。這種瘡會長出黃色的膿泡,或呈現紫黑色的顏色。必須進一步仔細看膿泡中的顏色,一定有一條紅白相間的線,從膿泡中延伸出來。一般來說,疔瘡長在腳上時,紅線會從腳部延伸到肚臍。疔瘡長在手上時,紅線會從手部延伸到心臟。
疔生唇上者,紅線由唇而走喉。如見此紅線透出,即在紅線處用針刺毒血,以免毒攻心。若現白線之絲,則不必刺也。治之法,總以消毒瀉火為主。方用拔疔散:
紫花地丁(一兩),菊花(一兩)
白話文:
疔瘡生長在嘴脣上的,會有紅色的線從嘴脣一直延伸到喉嚨。如果看到這條紅色的線透出來,就要在紅線的地方用針刺破,讓毒血流出來,以避免毒氣攻心。但如果出現白色的絲線,就不需要刺了。治療的方法,總的來說是以消毒、清熱瀉火為主。可以使用拔疔散來治療:
水煎服,一劑而紅線除,二劑而疔毒散,三劑痊愈矣。若已潰爛,亦用此方,但加當歸二兩,不必四劑毒盡而肉生矣。
白話文:
用沸水煎煮藥材,服用一劑,紅線就會消失;服用兩劑,疔毒就會消散;服用三劑,就會痊癒。如果已經潰爛,也使用這個方子,但是要增加當歸二兩,不必用四劑,毒就會消失,長出新的肉。
秘訣:
方名拔疔只二味,地丁菊花各兩配,
毒若初起服三劑,已潰再加二兩歸。
此症用散疔散亦妙:
白話文:
秘訣:
藥方名為拔疔,僅需兩味藥材,地丁和菊花各二兩。
如果毒瘡剛開始發作,服用三劑;如果已經潰爛,再加二兩當歸。
這種病症使用散疔散也很有效。
夏枯草(一兩),紫花地丁(一兩),連翹(三錢)
白話文:
-
夏枯草(50克)
-
紫花地丁(50克)
-
連翹(15克)
水煎服,一劑即消矣。
秘訣:
還有散疔亦效味,枯草地丁一兩計,
連翹三錢一劑消,何必瑣碎服三劑。
白話文:
用水煎煮後服用,一劑就能見效。
秘訣:
散疔也有效,用枯草和地丁各一兩,
加上連翹三錢,一劑就能消除,何必麻煩地服用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