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德

《青囊秘訣》~ 上卷 (10)

回本書目錄

上卷 (10)

1. 無名腫毒論

秘訣:

黑虎湯中一兩甘,三錢柴胡一斤玄,

若是頭面腫毒者,川芎一兩附二錢,

生身前後左右者,歸菊一兩附子添,

手足四肢術二兩,茯苓二兩附五煎。

方用七聖湯亦治之:

蒲公英(四兩),紫花地丁(四兩),金銀花(四兩),錦地羅(四兩),當歸(三兩),天花粉(五錢),甘草(四錢)

水煎服。

秘訣:

七聖湯用蒲地丁,銀錦四兩歸三從,

粉五甘草四錢入,陰毒輕症急煎攻。

白話文:

無名腫毒論

秘訣:

黑虎湯的配方是,甘草一兩、柴胡三錢、玄參一斤。

如果是頭面部的腫毒,要加入川芎一兩、附子二錢。

如果是長在身體前後左右的腫毒,要加入當歸、菊花各一兩,以及附子。

如果是手腳四肢的腫毒,要加入白朮二兩、茯苓二兩,以及附子五錢一起煎煮。

也可以用七聖湯來治療:

蒲公英(四兩),紫花地丁(四兩),金銀花(四兩),錦地羅(四兩),當歸(三兩),天花粉(五錢),甘草(四錢),用水煎服。

秘訣:

七聖湯的配方是,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銀花、錦地羅各四兩,當歸三兩,天花粉五錢,甘草四錢。這個方子對於陰性的腫毒輕症,要趕快煎煮服用來攻散。

2. 對口瘡論

人有對口之後,忽生小瘡,先癢後痛,隨至潰爛,人以為至凶之癰也。然而癰生正對口者猶輕,生於偏對口者乃重。蓋頸項之上,乃腎督脈之部位也,其地屬陰,所生癰疽,多屬陰癰,而非陽疽也。以陽症必高寸許,其色紅腫發光,疼痛呼號。而陰症則不然,色必黑暗,痛亦不甚,身體沉重,困倦欲臥,呻吟無力,其瘡口必不突起,或現無數小瘡口,人皆不知從何處覓頭。然陰陽二毒,皆可內消,何必令其皮破腫潰而後治之哉。

至於內消之法,初起之時,不須分別陰陽,可俱用三星湯。惟既破潰腸,陰陽不分,而漫投藥餌,則禍生頃刻矣。若陽症潰爛,仍以三星湯治之;若陰症潰爛者,則須用神效湯(按:本方《辨證奇聞》、《辨證錄》俱改名為七聖湯)。

三星湯:

金銀花(二兩),蒲公英(一兩),甘草(三錢)

水煎服,未破者,服之可消。已破者,三劑膿盡而肉生矣。

秘訣:

三星湯可治陽癰,二兩銀花一兩英,

甘草三錢服三劑,自然膿盡好肉生。

神效湯:

當歸(一兩),黃耆(一兩),人參(一兩),金銀花(二兩),白芍(一兩),肉桂(一錢),荊芥(三錢)

水煎服,一劑而血止,二劑而肉生,三劑而口小,四劑而皮合,再服二劑而痊愈矣。此方治各處癰毒,凡低陷不作膿而不能收口者,急服此藥,無不神效,不止治對口之陰毒,善能收功也。誠以陽症可以涼瀉,陰症必須溫補故耳。

秘訣:

神效湯中歸耆參,一兩白芍二兩金,

桂一荊三水煎好,陰癰六劑可回春。

方用三花湯亦效:

川芎(一兩),紫花地丁(一兩),當歸(二兩),菊花(五錢),天花粉(三錢)

水煎服,二劑愈。

秘訣:

癰不作膿三花湯,芎紫一兩二兩當,

甘菊五錢三花粉,止服二劑妙無雙。

對口有偏、正之不同:發於正者是督脈所生,偏者乃太陽膀胱所司。督脈行於下,而貫脊行於上,毒氣得之,反能衝突高起,邪毒不致下流,乃為外發,故易治。由膀胱發者難治,以膀胱之脈起於巔頂,貫脊兩旁,順下而行,與癰毒交會下流,故瘡多平塌難起,不發紅腫潰爛,易流注於兩肩而作腫,十五日無膿者,必然變陽歸陰,故多難治也。

白話文:

對口瘡論

有些人嘴巴正對著的地方長瘡,一開始會癢,然後疼痛,最後潰爛,人們以為是兇險的癰疽。然而,長在嘴巴正對著的地方的癰瘡比較輕,長在嘴巴偏一點的地方則比較嚴重。因為頸項部位是腎經和督脈經過的地方,這個部位屬陰,這裡生的癰疽,大多是陰癰,而不是陽疽。陽性癰疽會高出皮膚一寸左右,顏色紅腫發亮,疼痛難忍,患者會呼喊呻吟。陰性癰疽則不然,顏色暗黑,疼痛不劇烈,但身體沉重,倦怠想睡,呻吟無力,瘡口不會突出,或者出現許多細小的瘡口,讓人難以找到病灶的中心點。但是,陰陽兩種毒邪都能內在消解,何必等到皮膚破潰腫爛才治療呢?

關於內在消解的方法,初期不必區分陰陽,都可以服用三星湯。但如果已經破潰化膿,陰陽不分,胡亂用藥,則會立即招致禍患。如果陽性癰疽潰爛,仍然用三星湯治療;如果陰性癰疽潰爛,則必須用神效湯(注:此方在《辨證奇聞》、《辨證錄》中改名為七聖湯)。

三星湯:

金銀花(二兩),蒲公英(一兩),甘草(三錢)

水煎服。未潰爛者,服用可以消腫;已潰爛者,服用三劑,膿液就會排盡,傷口也會長出新肉。

秘訣:

三星湯治陽性癰疽,金銀花二兩,蒲公英一兩,

甘草三錢,服用三劑,膿液自然排出,傷口長好。

神效湯:

當歸(一兩),黃耆(一兩),人參(一兩),金銀花(二兩),白芍(一兩),肉桂(一錢),荊芥(三錢)

水煎服,一劑止血,二劑長肉,三劑瘡口縮小,四劑傷口癒合,再服用兩劑即可痊癒。此方治療各處癰疽都有效,凡是低陷不化膿且不能收口的癰疽,服用此藥都有奇效,不只治療對口陰毒,還能很好地收功。這是因為陽性癰疽可以用清熱瀉火的方法治療,陰性癰疽則必須溫補。

秘訣:

神效湯中當歸、黃耆、人參各一兩,白芍一兩,金銀花二兩,

肉桂一錢,荊芥三錢,水煎服用,陰性癰疽六劑即可痊癒。

三花湯也可用:

川芎(一兩),紫花地丁(一兩),當歸(二兩),菊花(五錢),天花粉(三錢)

水煎服,二劑即可痊癒。

秘訣:

不化膿的癰疽可以用三花湯,川芎、紫花地丁各一兩,當歸二兩,

菊花五錢,天花粉三錢,服用二劑效果絕佳。

對口瘡的部位不同,預後也不同:長在正中的是督脈引起的,偏一點的則是太陽膀胱經引起的。督脈從下往上走,貫穿脊椎,毒邪侵入督脈,反而會向上衝,邪毒不容易向下蔓延,所以比較容易治療。由膀胱經引起的則難治,因為膀胱經從頭頂開始,沿著脊椎兩旁向下走,與癰疽相遇後會向下蔓延,所以瘡瘍大多平坦,不易突出,不會紅腫潰爛,容易蔓延到兩肩形成腫塊。如果十五天都沒有化膿,就必然會由陽轉陰,所以更難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