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虛勞心傳》~ 虛勞總論 (1)

回本書目錄

虛勞總論 (1)

1. 虛勞總論

虛勞之症,無外邪相干,皆由內傷臟腑所致。如酒傷肺,濕熱熏蒸,則肺陰消爍;色傷腎,精室空虛,則相火無制;思慮傷神,神傷血耗,則心火易炎;勞倦傷脾,最能生熱,熱則內伐真陰;怒氣傷肝,鬱怒則肝火內熾而灼血,大怒則肝火上衝而吐血。此五者,皆能勞其精血。

白話文:

虛勞的疾病,沒有外在邪氣的影響,都是由內在傷害臟腑造成的。比如喝酒傷害肺部,濕熱燻蒸,就會導致肺陰消散;色慾過度傷害腎氣,精室空虛,就會導致相火無法控制;思慮過度傷害精神,精神受傷血耗,就會導致心火容易旺盛;勞累過度傷害脾臟,最容易產生熱,熱就會損傷內在的真陰;生氣傷害肝臟,鬱怒就會導致肝火內盛而灼傷血液,大怒則肝火上衝而吐血。這五種因素,都能消耗精血。

《道經》云:涕、唾、精、津、汗、血、液,七般靈物總屬陰。陰虛則內熱生而成虛勞之症。大約酒色成勞者多,然有童子亦患此者,則由於先天稟受之不足,而稟於母氣者尤多。其師尼、寡婦、室女,思欲不遂,氣血鬱結,以致寒熱如瘧,朝涼暮熱,飲食不思,經期不準,或閉絕不行,成此病者甚多,多由鬱火所蒸而致。方書之言虛勞,皆言氣虛、血虛、陽虛、陰虛,混同立治。

白話文:

《道經》說:鼻涕、唾液、精液、津液、汗液、血液、體液,這七種靈物都屬於陰。陰虛就會導致內熱產生,而虛勞症也因此而產生。大致上,沉溺於酒色而導致虛勞的人很多,但是也有童子患有此病,那麼就是因為先天稟賦不足,而稟承於母氣的人尤其多。那些尼姑、寡婦、室女,思念慾望不能實現,氣血鬱結,就會導致像瘧疾一樣寒熱交替,早上發涼晚上發熱,不想吃東西,經期不準,或者閉塞不通,患上這種病的人很多,大多是由於鬱火蒸騰而引起的。醫書上關於虛勞的說法,都說氣虛、血虛、陽虛、陰虛,混淆在一起治療。

是以學者,漫無指歸。不知氣虛者,面目無神,語言輕微,四肢無力,脈來微弱;陽虛者,體冷畏寒,手足逆冷,溺清溏泄,脈沉小遲,可投溫補。故謂虛勞之,可服參、耆受補者,為可治,氣虛陽虛之症也;虛勞之不能服參耆不受補者,為不可治,血虛、陰虛之症也。雖血脫有補氣之法,此指卒暴失血,素非血虛之人。

白話文:

因此,學習醫術的人,沒有明確的方向。不知道氣虛的人,臉色蒼白,說話有氣無力,四肢無力,脈搏微弱;陽虛的人,體寒怕冷,手腳冰冷,小便清稀,大便溏泄,脈搏沉細遲緩,可以服用溫補藥物。所以說,虛勞的人,能夠服用人參、黃芪等補藥的人,是可以治癒的,這是氣虛陽虛的症狀;虛勞的人,不能服用人參、黃芪等補藥的人,是不可治癒的,這是血虛、陰虛的症狀。雖然血脫症狀可以有補氣的方法,但是這是指突然大量失血的人,本身不是血虛的人。

如新產症之類,皆非所論於血因火燥致虛之症。夫火之所以燥者,水虛無以制之也,故經曰:一水不能勝五火。五火者,五志之火也;一水者,腎中真陰之水,即精也。人生全盛之數,前後止二十餘年耳!故丹溪引日月之盈虧,以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王節齋亦以為陰虛成病,十之八九,陽虛成病,百無一二。

白話文:

像產後症候羣一類的疾病,都不在血因火燥引起的體虛範疇之內。火之所以會燥熱,是因為水虛無法剋制它,所以經典上說:水少不能勝過五種情緒。所謂五種情緒,是指肝、心、脾、肺、腎五志的火氣;所謂水少,是指腎臟中的先天真陰之水,也就是精液。人的鼎盛時期,前後不過二十多年罷了!所以丹溪引用日月的盈虧,認為陽氣常常有餘,陰氣常常不足。王節齋也認為:陰虛導致疾病的,佔了百分之八九十,陽虛導致疾病的,不足百分之一二。

蓋以節欲少,縱欲者多耳!夫人但知縱欲勞精,孰知陰精日損,飲食無味,轉勞轉虛,脈從內變,色不外華,其為病也。在腎則為腰脊腿脛痠軟,或攸隱而痛,為骨蒸內熱盜汗,或至夜發熱,為遍身骨疼,或疼痛如折,為夢遺滑泄,為耳中鳴,足心熱。在心則為驚悸怔忡,為掌中乾熱,為虛煩無寐,為魘夢不寧,為口苦舌乾,為口舌糜爛。

白話文:

原因在於節制慾望的人少,縱慾過度的人多啊!人們只知道縱慾耗費精神,卻不知道陰精日益減少,飲食沒有味道,越來越勞累越來越虛弱,脈象從內部發生變化,外表卻看不出來,這種病在腎臟上表現為腰脊、腿脛痠軟,或隱隱作痛,骨蒸內熱盜汗,或到晚上發熱,全身骨頭疼,或疼痛得像要折斷一樣,夢遺滑泄,耳中鳴叫,足心發熱。在心臟上表現為驚悸恐慌,掌中乾熱,虛煩失眠,魘夢不安,口苦舌燥,口舌生瘡糜爛。

在肺則為咳嗽多痰,或乾咳少痰,為胸滿氣逆,或喘或促,為兩顴紅若脂,為鼻中氣如火,為咳血衄血,甚則吐白沫,一邊不能睡,咽痛喉爛,聲嘶音啞。在肝則為寒熱如瘧,為頸項瘰癧,為脅肋作脹作疼,為兩目或澀或痛,為頭暈眼花,為多怒,為吐血。在脾則為飲食少思,噁心嘔吐,為脹滿腹痛,食不消化,為腸鳴泄瀉,肌肉消瘦。

白話文:

中醫古文:

在肺則為咳嗽多痰,或乾咳少痰,為胸滿氣逆,或喘或促,為兩顴紅若脂,為鼻中氣如火,為咳血衄血,甚則吐白沫,一邊不能睡,咽痛喉爛,聲嘶音啞。

在肺部表現為咳嗽多痰,或乾咳少痰,感到胸滿氣逆,或者呼吸急促或短促,兩顴紅潤如脂,鼻中氣息如火,咳血鼻血,嚴重時吐出白色泡沫,偏側不能睡覺,咽喉疼痛潰爛,聲音嘶啞。

中醫古文:

在肝則為寒熱如瘧,為頸項瘰癧,為脅肋作脹作疼,為兩目或澀或痛,為頭暈眼花,為多怒,為吐血。

在肝臟表現為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頸部出現淋巴結腫大,脅肋部位脹痛,兩眼乾澀或疼痛,頭暈眼花,容易發怒,吐血。

中醫古文:

在脾則為飲食少思,噁心嘔吐,為脹滿腹痛,食不消化,為腸鳴泄瀉,肌肉消瘦。

在脾臟表現為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部脹滿疼痛,食物不消化,腸鳴泄瀉,肌肉消瘦。

皆五臟虛勞之本症。經云:治病求其本。須審其因何致損?何臟受傷?如因於色者,則知其傷在腎,縱有他經現症,亦當以補腎為主,而兼治他經之症。其因於酒者,又當以清肺為先。標本既審,而病之傳變,尤宜熟察。如腎傳心,心傳肺,五臟相傳,必侮而乘之,謂之賊克,大凶之兆。

白話文:

上述這些都是五臟虛損的根本病症。《黃帝內經》中說:治療疾病要找到病根。必須探究它是因何原因而受損?哪個臟腑受到傷害?如果是因為縱慾傷身,那麼就知道是腎臟受損了,即使其他經絡出現症狀,也應該以補腎為主,同時治療其他經絡的症狀。如果是因為喝酒過多,那麼就應該以清肺為先。標本都已經確診,但疾病的傳變,更應該仔細觀察。比如腎臟的病變傳到心臟,心臟的病變傳到肺臟,五臟相傳,一定會相互侵犯,互相剋制,這就是所謂的「賊克」,是大凶的徵兆。

經云:諸病以次傳者死。謂五臟克遍也。《難經》云:七傳者死。諸病始於腎,而脾又傳腎,謂六經已盡,一臟不可再傷也。如腎病不傳心而傳肺,此間一臟,以子病及母也。如不傳心肺而傳肝,此間二臟,以母病及子也。如不傳心肺肝而傳脾,此間三臟而傳於己之所不勝,所謂輕而侮之也。

白話文:

古書上說:如果各個臟腑遭受克傷後,病邪依次傳遍五臟的,就會死亡。這是因為五臟被克遍了。《難經》上說:病邪傳遍七臟的,就會死亡。各種疾病最初都源於腎臟,而脾臟之後又傳到腎臟,這就說明六臟已經遍及了,一個臟腑不能再受到傷害了。比如腎臟的病沒有傳到心臟而是傳到肺臟,這中間隔著一個臟腑,這是子臟的疾病影響到母臟。再比如沒有傳到心臟、肺臟而是傳到肝臟,這中間隔著兩個臟腑,這是母臟的疾病影響到子臟。又比如沒有傳到心臟、肺臟、肝臟而是傳到脾臟,這中間隔著三個臟腑,而疾病傳到了自己不能勝過的臟腑,這就是所謂的輕視和侮辱它。

傳乘不明,豈能治病!世醫不知陰虛者,多將氣血陰陽模糊調治,豈不誤哉?試言之,其誤有七:一、引火歸元之誤。命門之龍火,謂之真陽。如果衰弱,腎中陰盛,龍火不能安其位,浮越於上,而為上焦假熱,面赤、煩躁、口渴,甚則舌苔。但口雖渴而不欲飲水,苔雖有而舌必滑軟,小便清長,足冷過膝,其右尺必沉小而遲,或浮大無根,此陰盛於下,逼陽於上之假症。如夏至一陰生,水底冷而天上熱也。

白話文:

傳承的醫學古籍,難道不能治病嗎?當今醫生不知道陰虛的人,多用治療氣血陰陽的方法來治病,難道不會錯嗎?我來談一談,他們有七種錯誤:

一、把火引回元位的錯誤。命門的龍火謂之真陽,如果龍火衰弱,以致於 thận trung có nhiều âm, thì lửa Dragon không thể an vị trí của nó, mà bay lên cao làm cho phần trên (hoả) giả cao, mặt đỏ, bứt rứt, miệng muốn uống nước, còn nặng thì lิ้น có nhiều loét, nhưng miệng muốn uống nước mà không muốn uống nước, lười có nhiều nhưng nhất định lỏng mềm, tiểu nước trong dài, chân lạnh qua đầu gối, tay phải nhất định là chìm nhỏ mà trễ, hoặc nổi lớn không có nguồn, đó là chứng giả do (âm) mạnh ở dưới, ép (hư) ở trên. Như tiết hè, một âm sinh, nước đáy lạnh mà trời trên nóng.

正宜八味之屬,引之歸元。如冬至一陽生,而地中水暖,龍歸大海也。至若虛勞症,是因腎水真陰虛熱,水不攝火,火因上炎,而致面赤唇紅,口鼻出血,齒痛、齒浮、齒衄,種種上焦虛熱之症,雖亦龍火上炎,與浮陽上泛不同,縱有下部惡寒足冷,此因虛火上升所致,非真陽衰而然,故小便必黃赤,脈必帶數,有內熱的症之可據。誤用桂附引火歸元之法,是抱薪救火,上焦愈熱,而咳嗽燥渴,咽痛喉爛諸症至矣。

白話文:

現在正適合使用八味藥方,引導元氣恢復。就如同冬至一陽生,大地中的水變暖了,龍便回歸大海一樣。至於虛勞症,是因腎水真陰虛熱,水不能控制火,火因上炎,而致面赤脣紅,口鼻出血,齒痛、齒浮、齒衄,種種上焦虛熱之症,雖然也是龍火上炎,但與浮陽上泛不同,縱然有下部惡寒足冷的症狀,這是因虛火上升所致,不是真陽衰弱所造成的,所以小便一定黃赤,脈搏一定帶數,有內熱的症狀可供參考。如果誤用桂附引火歸元的方子,就好比是抱薪救火,上焦會更熱,而導致咳嗽燥渴、咽痛喉爛等症狀出現。

二、理中溫補之誤。如果虛寒腹痛綿綿,痛無增減,喜熱手按,熱飲食,虛寒泄瀉,水穀不化,而澄澈清冷,必有虛寒之脈症可憑,然後用之有效。今人一見脹滿腹痛,食不消化,腸鳴泄瀉等症,便認為虛寒,而投以白朮之香燥,又濟以乾薑之辛熱。不知虛勞之症,患在傷陰,再補其陽,則陽益亢而陰益竭,是促之也。

白話文:

二、補中益氣湯的誤用。如果虛寒腹痛綿綿,疼痛程度沒有增減,喜歡溫熱的食物,按壓腹部覺得溫熱,虛寒泄瀉,水穀不化,大便清稀冷淡,一定會有明確的虛寒脈象可憑,然後才能使用補中益氣湯有效。現在的人一見到脹滿腹痛,食不消化,腸鳴泄瀉等症狀,就認為是虛寒,於是服用白朮這種芳香燥烈之藥,又加入乾薑這種辛熱之藥。不知道虛勞之症,病患在於陰虛,再補其陽氣,則陽氣更加亢盛,陰氣更加衰竭,這是促使病情加重的做法。

更有見其脹滿泄瀉,遂引經文。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而用補中益氣,以升清降濁。誤施升柴,反促陰火上逆,以致咳嗽增,吐衄至,而危亡見矣。三、參、耆助火之誤。夫肺脈按之虛而不數,肺中不熱,參耆可受,故有土旺生金,弗拘保肺之說。而今火已爍金而咳矣,火蒸津液而化為濃痰矣!君相亢甚,而血隨上逆矣,猶引無陽則陰無以生,虛火可補參、耆之屬,富貴之家,大劑投之,因之陽火愈亢而金益傷矣。四、苦寒瀉火之誤。

白話文:

更有看到他脹氣腹瀉,就引用經典。清氣在下就會產生腹瀉,濁氣在上則會產生脹氣。於是用補中益氣來升清降濁。誤用了升柴,反而促使陰火上逆,以致咳嗽加重,吐血到了危亡的地步。三、人參、黃耆幫助火氣的錯誤。肺脈摸起來虛而不數,肺中不熱,人參、黃耆可以服用,所以有「土旺生金,不要拘泥於保住肺」的說法。而如今火氣已經爍傷了金,而出現咳嗽了,火氣蒸發了津液而化成了濃痰!君相亢甚,而血隨之上逆了,仍然引用「沒有陽氣則陰氣無法產生,虛火可以用人參、黃耆之類來補」的說法,富貴人家,大量服用,因此陽火更加亢盛而金氣更加受傷了。四、苦寒瀉火的錯誤。

實火為病,可以苦寒直折之,然須熱去即止,不可過用。虛火陰虧,豈知、柏苦寒之劑所可清?非惟不能清火熱,抑且有損真陰,徒敗胃氣,食少泄多,將何療治?甚者見其大便燥結,則用硝、黃以通之,不知腎主二便,更主精液,腎之精液即竭,自然不能濡潤。滋其陰,潤其燥,而便自通。

白話文:

對於實熱證的疾病,可用苦寒藥物直折法治療,但一定要在熱去之後就立刻停止使用,不能過度使用。而對於虛火陰血虧損的人,豈能使用知母、黃柏等苦寒藥物清熱?非但不能清熱降火,反而會損傷真正的陰血,徒然敗壞胃氣,導致食慾不振、腹瀉增多,那將如何治療?更嚴重的,看到大便乾燥結實,就用硝石、大黃來通便,卻不知道腎臟主導大小便,更主導精液,腎臟的精液一旦枯竭,自然不能濡潤。滋陰補虛,潤燥通便,才能使大便自然通暢。

彼既虛之陰,豈能勝硝、黃之攻擊乎?故士材之論,人徒從其溫補,豈知其深戒苦寒之不可妄用也。五、二陳消痰之誤。脾痰為濕痰,滑而易出,或稀如飲水,濕者燥之,半夏為正治之藥。若陰水不足,陰火上升,肺受火侮,不得清肅下行,由是津液凝濁,不生血而生痰,此當以潤劑滋其陰,使上逆之火,得返其宅,而痰自清矣。二陳豈可輕用哉!六、辛劑發散之誤。

白話文:

如果脾胃陰虛的話,怎麼能承受硝石、黃芩的辛寒苦降的攻擊呢?因此,學醫的人都很遵從溫補的論點,難道不知道古人深切告誡苦寒藥不可隨便亂用嗎?第五點,二陳湯化痰的誤用。脾胃之痰屬於濕痰,通常滑膩容易咳出,或者稀得像水一樣,脾胃之痰喜燥惡濕,半夏為治療濕痰的主要藥物。如果陰虛火旺,肺臟受到火邪的侵襲,肺部不能清肅下行,就會導致津液凝結濁滯,化生痰而不是化生血,遇到這種情況,就應該用滋陰的藥物來滋養陰液,使上逆之火回到其原來的部位,痰液自然就會清除了。二陳湯怎麼可以輕易使用呢?第六點,辛散發散的藥物的誤用。

世之真陰虛而發熱者,十之六七,亦與外感無異。火逆衝上,則頭脹微痛;火升壅肺,則有鼻塞;陰虛陽陷入里,則灑淅惡寒;陰虛陽無所附,則浮越肌表發熱。但其發時,必在午後,先灑淅惡寒,少頃發熱,熱至雞鳴,寅卯時盜汗出而身涼,或不微寒,而但午後發熱,必現前列腎虛諸症,或兼唇紅顴赤,口渴煩躁,六脈弦數,或虛數無力,此宜大劑補陰,如保陰六味之屬。若認為外感,而用風藥以表散之,則魄汗淋漓,諸虛蜂起。

白話文:

世界上真正因為陰虛而發熱的人,大約佔百分之六七十,他們發熱的症狀和外感風寒很相似。由肝火上沖的緣故,頭部會脹痛;由肺火上逆的緣故,鼻子會塞住;由於陰虛而致使陽氣陷於臟腑之內,就會出現灑淅惡寒的症狀;由於陰虛而致使陽氣無所依附,就會出現浮越於肌表的發熱現象。但他們在發熱時,一定出現在下午,先出現灑淅惡寒,不久就會發熱,一直到雞叫時分才會出現盜汗,所以身體才會涼下來。或者不出現盜汗,但肯定在下午發熱,一定會伴有上述的腎虛症狀,或者合併有脣紅顴赤,口渴煩躁,脈搏弦數,或脈搏虛數無力。這種情況,應該用大劑量滋補陰液的方法治療,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等補陰藥。如果誤以為是外感,使用發散風寒的藥物治療,就會出現大汗淋漓,各種虛症都會接踵而來。

或有失血之人,表之無汗,所謂奪血者,無汗也,若強發之,血必從口鼻中出,為下厥上竭之症,難治矣。今人一見發熱,便用表散,更以為邪尚未清,禁其飲食,以致胃氣餒敗,至於不起,能不為之寒心哉!七、治療過時之誤。上古治未病,如勞神者常養其心,勞倦者常補其脾,多怒者常滋其肝血,多飲者常清其肺熱,好色者峻補其腎水,及病之方萌,即為補救。

白話文:

如果有人失血,表面沒有汗,這就是所謂的「奪血」,也就是沒有汗。如果勉強發汗,血必定從口鼻中流出,變成下厥上竭的症狀,很難治療。現在的人一見到發燒,就用發散的藥物,還以為邪氣尚未清除乾淨,禁止飲食,以致胃氣衰敗,到最後無法康復,能不令人感到心寒嗎!第七、治療過時的錯誤。上古時代治病是防範於未然,例如,勞心的人經常保養心臟,勞累的人經常補益脾臟,容易生氣的人經常滋養肝血,經常喝酒的人經常清肺熱,好色的人大量補腎水,等到疾病剛萌芽,就立刻進行補救。

今人以內熱之症而忽之,虛症漸見,猶不求治,自恃飲食如常,毫不加意,迨至病日深而後求治,亦已晚矣。蓋治之甚難,有三大要焉:一曰補腎水。夫腎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液皆歸於精,而五精皆統於腎。腎有精室,是即命門,精藏於此,氣化於此。精即陰中之水也,氣即陰中之水火也,故命門之水火,為十二臟之化源。

白話文:

如今有的人患了內熱的症狀卻忽視它,虛症逐漸顯現時,依然不求醫治療,自以為飲食正常,毫不在意。等到病情日益加深後才尋求治療,已經太晚了。的確,治療起來非常困難,有三大關鍵:第一是補腎水。腎主水,吸收五臟六腑的精華並儲藏起來。因此,五液都歸屬於精,五精都統屬於腎。腎有精室,那就是命門,精藏於此,氣化於此。精就好像陰中的水,氣就好像陰中的水火,所以命門的水火,是十二臟腑的化源。

然火不患其衰,水則患其少。王節齋云:少年腎水正旺,似不必補,然施泄太過,豈能充滿?中年欲心雖減,然少年斫喪太多,豈能復實?及至老年,天真漸絕,只有孤陽。凡人自少至老,所生疾病,大半由於真陰不足。即童子稟賦弱者,幼即填補,亦有可復之天。所以補陰之藥,人生一日不可缺,況虛勞之因入房太甚而得者乎!故保陰、六味、左歸之屬,皆甘寒滋水添精之品,補陰以配陽,正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滋其陰則火自降,譬之殘燈火焰,添油則焰光自小也。

白話文:

然而,火並不怕它衰弱,水則怕它少。王節齋說:年輕人腎水正旺盛,好像不需要補充,但是如果洩漏太多,又怎麼能使它充滿呢?中年人的慾望雖然減少了,但是年輕時斫喪太多,又怎麼能恢復充足呢?等到老了,天真漸漸消失,只剩下孤陽。所有的人從年輕到老,所生的疾病,大半是因爲真陰不足。即使是體質弱的童子,幼年時就開始填補,也有恢復的可能。所以滋補陰的藥,人生一日都不能缺少,何況是因房事過度而造成的虛勞呢?因此,保陰、六味、左歸等藥物,都是甘寒滋水添精的藥物,用它來滋補陰以配合陽,正所謂壯大水以制約陽光。滋養陰,火自然就會降低,就像殘燈火焰,添油則火焰的光芒自然會變小。

然須制大劑長久服之,蓋益陰之藥,必無旦夕之效,以陰無速補之法也。若因於酒者,清金潤榮為主,而保陰之屬,仍不可廢。何則?好飲之人,仍有不患虛勞者,以腎水不虛也。虛則心寡於畏,而復灼久傷之,肺焉得不病?補北方所以瀉南方也。因於思慮者,清心養血為主,而保陰之屬,仍不可廢,所謂水壯而火熄,弗急急於瀉心是也。因於勞倦者,培補脾陰為主,而佐以保陰之劑。

白話文:

然而在服用滋陰藥時,必須服用大劑量並長期服用。因為滋陰的藥物,一定沒有旦夕之間就能見效,這是因為陰沒有速補的辦法。如果因於飲酒而導致疾病,治療原則在於滋清金液以潤養花容。保陰的藥物,仍不可廢止。為什麼呢?好飲酒的人,仍然有不患虛勞的,這是因為腎水不虛。虛則心寡於畏,而復灼久傷之,肺焉得不病?要補益北方,所以要瀉南方。如果因於思慮而導致疾病,治療原則在於清心養血,保陰的藥物,仍不可廢止。所謂水壯而火熄,不需要急於瀉心。如果因於勞倦而導致疾病,治療原則在於培補脾陰,佐以保陰的藥劑。

經云: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於腎。故知勞倦傷脾內熱者,必及於腎也。若忿怒傷肝動血,保陰六味為正治之品,蓋水旺則龍火不炎,而雷火亦不炎,乃腎肝同治之法也。二曰培脾土。脾胃為後天之本。經云:安穀則昌。蓋飲食多,自能化精生血。

白話文:

醫書上說:經受長途跋涉的勞累,遇上大熱天氣而口渴,口渴就會使陽氣向內攻伐,陽氣內攻就會把熱邪舍藏在腎臟。因此可知,勞倦損傷脾臟而產生內熱的人,一定會累及到腎臟。如果是憤怒傷肝,動了肝血,那麼以四物湯加丹參、生地、山藥、山茱萸、茯苓等六味藥來保養陰分就是治療的正方。水旺盛了,肝火就不會旺盛,心火也不旺盛,這是腎、肝同時治療的方法。第二個方法培補脾土。脾胃是後天之本。醫書上說:能吃五穀就能興旺。飲食多了,自然可以化生精血。

雖有邪熱,藥得治之,久則火自降而陰自復。若脾胃一損,則血不生,而陰不足以配陽。故越人歸重脾胃,而言一損損於肺,皮聚毛落;二損損於心,血脈不能榮養臟腑;三損損於脾,飲食不為肌膚;四損損於肝,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腎,骨痿不能起於床。從上而下者,過於胃則不治,至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從下而上者,過於脾則不治,至皮聚毛落者死。所以仲景治虛勞,惟用甘藥建立中氣,以生血化精,為復虛勞之良法。

白話文:

即使有外邪熱盛的情況,通過服藥可以治療,時間久了,火熱自然會減退,陰氣自然會恢復。如果脾胃一受損傷,那麼血就生不出來,陰氣就不能與陽氣相配。所以《越人傳》特別重視脾胃,並說如果脾胃受損,一損會損傷到肺,皮毛聚斂而脫落;二損會損傷到心,血脈不能榮養臟腑;三損會損傷到脾,飲食不能化生為肌膚;四損會損傷到肝,筋骨鬆弛不能自我收持;五損會損傷到腎,骨痿不能起牀。從上往下損傷,損傷到胃,就不能治療了,到骨痿不能起牀的地步就死了;從下往上損傷,損傷到脾,就不能治療了,到皮毛聚斂而脫落的地步就死了。所以仲景治療虛勞,只用甘味藥物以建立中氣,以生血化精,是恢復虛勞的良法。

又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味,旨味,非獨藥也,五穀之味,皆味也。補以味而節其勞,則漸有餘矣。經云:陰陽形氣俱不足者,調以甘藥。蓋脾胃之強弱,動關五臟,況土強則金旺,金旺則水充。又男子以脾胃為生身之本,女子以心脾為立命之根,故治虛勞者,無論何臟致損,皆當以調脾胃為主。三曰慎調攝。

白話文:

如果精氣不足,就用味道來補。味,指旨味,不只是藥物,穀類的味道都叫做味。用味道來補,同時節制勞動,那麼精氣就會漸漸地充盈起來。《黃帝內經》說:陰陽陽氣不足的人,用甘味藥物來調和。脾胃的強弱,動則影響五臟,況且脾土強則肺金旺,肺金旺則腎水充盈。男子以脾胃為生身的根本,女子以心脾為立命的根本,所以治療虛勞的人,無論是哪個臟器受損,都應該以調和脾胃為主。第三,要謹慎地調養身體。

虛勞之因於酒色者固多,其因於憂思鬱怒者亦不少。如僧尼寡婦,童男室女,及不得意之人,必須消遣情懷,善於自解,非全仗草木之力也。今人患此者,徒恃藥力,不知屏欲,間者有知戒酒色而不知節勞逸,能節勞逸,而於七情多所難釋。不知心有妄動,氣隨心散,氣散不聚,精隨氣亡。

白話文:

因此廣成子說:一定要清靜,不要勞累你的身體,不要使你的精神受到震動,才能夠延年益壽。這句話可以說是治療虛症的良法。現在看到世人虛症患者很多,但能夠保養的人很少,是因為病了治療的不及時,醫生治療的不恰當的緣故。因此特地闡述陰虛成病的原因,其次涉及諸方書的混雜,進一步探究陰虛容易發生的原因,以及治標治本、傳承治療的錯誤,最後以治療要點作為結束。其歸納指歸如此,並不是敢於糾正當世的偏見,而是真正根源於先哲和先人的闡述,加上我自己生平得出的經驗後,把它們彙編在一起,作為本人的心得傳給門人罷了!

故廣成子曰:必靜必清,毋勞爾形,無搖爾精,乃可長生。斯言可謂虛勞調攝之良法也。今觀世人之患之者多,而保之者少,以病者治之不早,醫者治之不善也。故特發明陰虛成病之因,次及方書之混列,更推其真陰易虛之故,以及標本傳乘並治之誤,而終之以治要。其指歸如是,非敢矯當世之偏,實本諸先哲及先世之發明,餘生平之經驗合之,以為心傳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