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心法要旨》~ 卷一 (3)
卷一 (3)
1. 器具總論
用法釋義:凡脊背跌打損傷,膂骨開裂高起者,其人必傴僂難仰。法當令病者俯臥,再著一人以兩足踏其兩肩,醫者相彼開裂高起之處,宜輕宜重,或端或拿,或按或揉,令其縫合,然後用木依前法逼之。
腰柱器(七),腰柱者,以杉木四根,制如扁擔形,寬一寸,厚五分,長短以患處為度,俱自側面鑽孔,以繩聯貫之。
用法釋義:凡腰間閃挫岔氣者,以常法治之。若腰節骨被傷錯筍,膂肉破裂,筋斜傴僂者,用醋調定痛散,敷於腰柱上,視患處將柱排列於脊骨兩旁,務令端正;再用蘄艾,做薄褥覆於柱上,以御風寒,用寬長布帶,繞向腹前,緊緊紮裹,內服藥餌,調治自愈。
竹簾(器八)竹簾者,即夏月涼簾也,量患處之大小長短裁取之。
用法釋義:凡肢體有斷處,先用手法安置訖,然後用布纏之,復以竹簾圍於布外,緊扎之,使骨縫無參差走作之患,乃通用之物也。
杉籬(器九)杉籬者,復逼之器也。量患處之長短闊狹、曲直凸凹之形,以杉木為之。酌其根數,記清次序,不得紊亂,然後於每根兩頭各鑽一孔,以繩聯貫之。有似於籬,故名焉。但排列稀疏,不似竹簾之密耳。
用法釋義:凡用以圍裹於竹簾之外,將所穿之繩結住,再於籬上加繩以纏之,取其堅勁挺直,使骨縫無離綻脫走之患也。蓋骨節轉動之處,以骨節甚長之所,易於搖動,若僅用竹簾,恐挺勁之力不足,故必加此以環抱之,則骨縫吻合堅牢矣。
抱膝(器十)抱膝者,有四足之竹圈也。以竹片作圈,較膝蓋稍大些須,再用竹片四根,以麻線緊縛圈上,作四足之形,將白布條通纏於竹圈及四足之上。用於膝蓋,雖拘制不致痛苦矣。
用法釋義:膝蓋骨覆於楗、䯒二骨之端,本活動物也。若有所傷,非骨體破碎,即離位而突出於左右,雖用手塵推入原位,但步履行止,必牽動於彼,故用抱膝之器以固之,庶免復離原位,而遺跛足之患也。其法將抱膝四足,插於膝蓋兩旁,以竹圈轄住膝蓋,令其穩妥,不得移動,再用白布寬帶緊緊縛之。
白話文:
[器具總論]
**用法釋義:**如果背部摔傷,導致脊椎骨裂開隆起,這個人一定會彎腰駝背、難以挺直。處理方法是讓病人俯臥,再找一個人用雙腳踩在其雙肩上,醫生觀察裂開隆起的地方,力道要輕重適宜,或按壓、或拿捏、或推按、或揉捏,讓骨頭縫合,然後用木板依照之前的方法固定。
腰柱器(七):腰柱是用四根杉木製成的,形狀像扁擔,寬一寸,厚五分,長度依照患處大小決定,每根木頭側面都鑽孔,用繩子串聯起來。
**用法釋義:**如果腰部扭傷、岔氣,用常規方法治療。如果腰椎骨錯位、肌肉破裂、筋絡歪斜導致彎腰駝背,用醋調和定痛散,敷在腰柱上,根據患處位置,將腰柱排列在脊椎兩側,務必擺正;再用蘄艾做成薄墊覆蓋在腰柱上,以防風寒,用寬長的布帶,繞過腹部前方,緊緊紮裹,再配合內服藥物,調理就會痊癒。
竹簾(器八):竹簾就是夏天用的涼蓆,根據患處的大小長短裁取。
**用法釋義:**如果肢體有骨折,先用手法將骨頭復位,然後用布纏繞,再用竹簾包在布外,緊緊紮住,使骨頭縫隙不會錯位或移動,這是常用的固定器具。
杉籬(器九):杉籬是加強固定的器具。根據患處的長短寬窄、彎曲凸凹的形狀,用杉木製作。計算木條數量,記清排列順序,不能搞亂,然後在每根木條兩端各鑽一個孔,用繩子串聯起來。形狀像籬笆,所以叫杉籬,只是排列比較稀疏,不像竹簾那麼密。
**用法釋義:**杉籬用來包在竹簾外面,將穿過的繩子打結,再在杉籬上加繩纏繞,使其堅固挺直,使骨頭縫隙不會鬆脫或移動。因為關節活動的地方或骨頭很長的地方容易搖晃,如果只用竹簾,恐怕固定力不足,所以必須用杉籬環抱固定,才能讓骨頭縫隙吻合牢固。
抱膝(器十):抱膝是用竹圈製成的,有四個腳。用竹片做成圓圈,比膝蓋稍大一些,再用四根竹片,用麻繩緊緊綁在圓圈上,做成四個腳的形狀,再用白布條纏繞在竹圈和四個腳上。用在膝蓋上,能起到固定作用,又不會太過痛苦。
**用法釋義:**膝蓋骨覆蓋在股骨和脛骨的末端,本來就是可以活動的。如果受傷,不是骨頭碎裂,就是錯位突出到左右,即使徒手推回原位,但走路時還是會牽動,所以用抱膝這個器具來固定,可以避免再次錯位,導致跛腳。使用方法是將抱膝的四個腳,插在膝蓋兩側,用竹圈固定住膝蓋,使其穩定,不能移動,再用白色寬布帶緊緊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