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正骨心法要旨》~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手法總論

夫手法者,謂以兩手安置所傷之筋骨,使仍復於舊也。但傷有重輕,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遲速,及遺留殘疾與否,皆關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盡其法也。蓋一身之骨體,既非一致,而十二經筋之羅列序屬,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體相,識其部位,一旦臨證,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

白話文:

手法,是指用雙手處理受傷的筋骨,使其恢復原狀。但受傷的輕重不同,手法也有所不同。傷勢痊癒的快慢,以及是否留下殘疾,都與手法是否得當有關。人的骨骼肌肉各不相同,而十二經筋的排列和次序也不同,因此必須事先了解人體的結構和部位,一旦臨證,就能立即做出反應,靈巧地運用手法,手隨心動,法從手出。

或拽之離而復合,或推之就而復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闕,則骨之截斷,碎斷、斜斷,筋之弛、縱、卷、攣、翻、轉、離、合,雖在肉裡,以手捫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手法也,況所傷之處,多有關於性命者,如七竅上通腦髓,膈近心君,四末受傷,痛苦入心者,即或其人元氣素壯,敗血易於流散,可以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亂施;若元氣素弱,一旦被傷,勢已難支,設手法再誤,則萬難挽回矣。此所以尤當審慎者也。

白話文:

或將骨頭牽離後再復位,或將骨頭推回原位,或將傾斜的骨頭扶正,或將缺損的骨頭補齊。那麼即使骨頭是截斷、碎斷、斜斷的,筋是鬆弛、過度伸展、捲曲、攣縮、翻轉、離合的,即使在肉裡面,用手觸摸,也能清楚地知道病情,運用手法讓患者不知其苦,這才能稱為手法。況且,受傷的地方,有很多是關係到性命。例如,七竅上通腦髓,隔膜靠近心臟,四肢受傷,痛苦深入心臟,即使這個人元氣原本旺盛,敗血容易流散,可以按時痊癒,但手法也不能亂用。如果元氣原本虛弱,一旦受傷,勢頭已經難以制止,若手法再出錯,那就萬難挽回了。所以這也是特別應該慎重的地方。

蓋正骨者,須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復善用夫手法,然後治自多效。誠以手本血肉之體,其宛轉運用之妙,可以一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輕重開合,能達病者之血氣凝滯,皮肉腫痛,筋骨攣折,與情志之苦欲也。較之以器具從事於拘制者,相去甚遠矣。是則手法者,誠正骨之首務哉。

白話文:

要正骨,必須心思聰明、手巧靈活,不但要了解病人的病情,而且還要能運用各種手法,這樣才能治療有效。因為手是血肉之體,它的靈活運用,可以隨著自己的意思,或開或合、或快或慢、或重或輕,能使病人的血氣流通、肌肉腫痛、骨頭攣曲,以及情志抑鬱都能得到調解。與使用器具來治療相比,治療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手法是正骨的首要任務。

2. 手法釋義

摸法,摸者,用手細細摸其所傷之處,或骨斷、骨碎、骨歪、骨整、骨軟、骨硬、筋強、筋柔、筋歪、筋正、筋斷、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熱,以及表裡虛實,並所患之新舊也。先摸其或為跌僕,或為錯閃,或為打撞,然後依法治之。

白話文:

摸法,摸是,用手仔細摸他受傷的地方,包括骨頭的斷裂、粉碎、歪曲、整齊、柔軟、堅硬,還有肌腱的強壯、柔軟、扭曲、端正、斷裂、錯位、粗糙、翻轉,或是肌腱的寒冷、燥熱,以及表裡虛實,以及患病的新舊程度。先摸出他是因為跌倒、扭傷、還是外力撞擊,然後根據該法治療。

接法,接者,謂使已斷之骨,合攏一處,復歸於舊也。凡骨之跌傷錯落,或斷而兩分,或折而陷下,或碎而散亂,或岐而旁突,相其形勢,徐徐接之,使斷者復續,陷者復起,碎者復完,突者復平。或用手法,或用器具,或手法、器具分先後而兼用之,是在醫者之通達也。

白話文:

接骨法,接骨就是讓斷裂的骨骼合攏到一起,恢復到原來的位置。凡是骨骼跌傷錯位,或者斷裂成兩半,或者折斷後陷下去,或者碎裂散亂,或者分支並向旁邊突出,都要觀察骨骼的形狀及斷裂情況,然後慢慢地接骨,讓斷裂的骨骼重新連接,陷下去的骨骼重新抬起,碎裂的骨骼重新癒合,突出的骨骼重新平整。可以只使用手法,也可以使用器具,或者先手法後器具,或先器具後手法,這取決於醫生的熟練程度。

端法,端者,兩手或一手擒定應端之處,酌其重輕,或從下往上端,或從外向內托,或直端、斜端也。蓋骨離其位,必以手法端之,則不待曠日遲久,而骨縫即合,仍須不偏不倚,庶愈後無長短不齊之患。

白話文:

端法:端,是指用雙手或單手抓住應該端正的位置,根據骨骼的重量,或從下往上托起,或從外向內托起,或直託、斜託。當骨頭脫位時,必須用手法端正它,這樣就不需要等待很長時間,骨縫就會癒合。但端正時必須不偏不倚,這樣才能避免癒合後骨骼長短不齊。

提法,提者,謂陷下之骨,提出如舊也。其法非一,有用兩手提者,有用繩帛系高處提者,有提後用器具輔之不致仍陷者,必量所傷之輕重淺深,然後施治。倘重者輕提,則病莫能愈;輕者重提,則舊患雖去,而又增新患矣。

白話文:

提法》

提法,提者,就是說陷下去的骨,像原狀。它的方法不只一法,有的人用雙手來提,有的人用 粗絲帶把骨提到高處,還有的人在用提法後,再用其他器具來輔助,避免還原之後又陷下去。必須依照創傷的輕、重、深、與否,來決定施用什麼樣的治療。如果嚴重的只輕提,就不能治好疾病;輕微的而重提,雖然很快好的,又要增加新的痛苦。

按摩法,按者,謂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謂徐徐揉摩之也。此法蓋為皮膚筋肉受傷,但腫硬麻木,而骨未斷折者設也。或因跌僕閃失,以致骨縫開錯,氣血鬱滯,為腫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經絡,以通鬱閉之氣,摩其壅聚,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愈。

白話文:

按摩法,按是說用手向下壓。摩是說慢慢地揉搓。這種方法適用於皮膚肌肉受傷,只有腫脹硬結麻木,而骨頭沒有斷裂的情況。或者由於跌倒、閃失,導致骨縫錯位,氣血鬱滯,引起腫痛,應使用按摩法,按壓經絡,以疏通閉塞的氣,揉搓腫脹處,以散瘀結的腫脹,就可以治癒疾病。

推拿法,推者,謂以手推之,使還舊處也。拿者,或兩手一手捏定患處,酌其宜輕宜重,緩緩焉以復其位也。若腫痛已除,傷痕已愈,其中或有筋急而轉搖不甚便利,或有筋縱而運動不甚自如,又或有骨節間微有錯落不合縫者,是傷雖平,而氣血之流行未暢,不宜接、整、端、提等法,惟宜推拿,以通經絡氣血也。蓋人身之經穴,有大經細絡之分,一推一拿,視其虛實酌而用之,則有宣通補瀉之法,所以患者無不愈也。

白話文:

推拿法,推是指用手推動患處,使其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拿是指用雙手或單手捏住患處,根據情況決定輕輕的還是用力,慢慢地將其恢復到原來的位置。如果腫痛已經消失,傷口已經癒合,但是患處中還有筋脈緊張而轉動不靈活,或者筋脈鬆弛而運動不順暢,或者骨節之間有輕微的錯位不對稱的情況,雖然傷勢已經好轉,但氣血的運行還沒有暢通,不適合使用接骨、整骨、端骨、提骨等方法,只能使用推拿的方法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人體的經絡穴位,有主幹經絡和細小經絡之分,推拿時根據具體情況決定使用哪種手法,可以起到疏通、補益、瀉下的作用,所以患者都能夠得到治癒。

以上諸條,乃八法之大略如此。至於臨證之權衡,一時之巧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

3. 器具總論

跌僕損傷,雖用手法調治,恐未盡得其宜,以致有治如未治之苦,則未可云醫理之周詳也。因身體上下、正側之象,制器以正之,用輔手法之所不逮,以冀分者復合,欹者復正,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則危證可轉於安,重傷可就於輕。再施以藥餌之功,更示以調養之善,則正骨之道全矣。

白話文:

跌打損傷,即使使用手法治療,恐怕也未必能完全妥當,以致有治療卻好像沒有治療的痛苦,那麼就還不能說中醫的道理周全。所以依照人體的上下、正側狀況,製造器械來矯正,輔助手法達不到的地方,以期望分開的部分再度結合,傾斜的部分再度端正,突出的部分回到平面,凹陷的部分提升到應該的位置,那麼危急的病情就可以轉為安穩,嚴重的傷勢也可以轉為輕微。之後再使用藥物治療的功效,同時加上調養的善法,那麼正骨之道就完整了。

裹簾(器一無圖)裹簾,以白布為之。因患處不宜他器,只宜布纏,始為得法,故名裹簾。其長短闊狹,量病勢用之。

白話文:

裹簾(無圖示範)

裹簾,是用白布做成的。如果患處不適合用其他器材,只適合用布纏,就是正確的方法。所以命名為裹簾。裹簾的長短寬窄,要根據病情的需要來使用。

振挺(器二無圖)振挺,即木棒也,長尺半,圓如錢大,或麵杖亦可。蓋受傷之處,氣血凝結,疼痛腫硬,用此挺微微振擊其上下四旁,使氣血流通,得以四散,則疼痛漸減,腫硬漸消也。

白話文:

振挺(器材二無圖)振挺,就是木棒,長一尺半,圓如錢大,或麵杖也可以。因為受傷的地方,氣血凝結,疼痛腫硬,用這個振挺微微振擊其上下四方,使氣血流通,得以四散,則疼痛漸減,腫硬漸消。

用法釋義:凡頭被傷,而骨未碎筋未斷,雖瘀聚腫痛者,皆為可治。先以手法端提頸、項、筋骨,再用布纏頭二三層令緊,再以振挺輕輕拍擊足心,令五臟之氣上下宣通,瘀血開散,則不奔心,亦不嘔呃,而心神安矣。若已纏頭拍擊足心,竟不覺疼,昏不知人,痰響如曳鋸,身體僵硬,口溢涎沫,乃氣血垂絕也,不治。

白話文:

使用方法和意義:凡是頭部受傷,但骨頭沒有碎裂,肌肉也沒有斷裂,雖然瘀血聚集、腫脹疼痛的,都可以在這種情況下治療。首先,用手法端正地提起頸、項、筋、骨,然後用布把頭纏繞兩三層,使之緊繃,再用振挺輕輕拍擊足心,使五臟之氣上下通行,瘀血散開,就不會衝擊到心臟,也不會嘔吐、呃逆,從而使心神安寧。如果已經纏頭、拍擊足心,卻完全感覺不到疼痛,昏迷不醒,痰聲如鋸伐,身體僵硬,口中溢出涎沫,那就說明氣血瀕臨斷絕,無法治癒。

披肩器(三無圖),披肩者,用熟牛皮一塊,長五寸,寬三寸,兩頭各開二孔,夾於傷處,以棉繩穿之,緊緊縛定,較之木板稍覺柔活。

白話文:

披肩器

(沒有插圖)披肩器,使用一塊熟牛皮,長五寸,寬三寸,兩端各開二個孔,夾在傷處,用棉線穿過,緊緊地固定,與木板相較略顯得柔活。

用法釋義:凡兩肩撲墜閃傷,其骨或斷碎,或旁突,或斜努,或骨縫開錯筋翻。法當令病人仰臥凳上,安合骨縫,揉按筋結,先以棉花貼身墊好,復以披肩夾住肩之前後,縛緊,再用白布在外纏裹畢,更用扶手板,長二尺余,寬三四寸,兩頭穿繩懸空掛起,令病人俯伏於上,不使其肩骨下垂。過七日後,開視之,如俱痊,可撤板不用;如尚未愈,則仍用之。

白話文:

用法釋義:凡是兩肩受到碰撞、跌傷而引起的扭傷,骨頭可能折斷、碎裂、向旁邊突出、歪斜或骨縫錯位、筋脈翻轉。治療方法是讓病人平躺於長凳上,將錯位的骨頭復位,揉按筋結。先在病人肩部墊上棉花,再用披肩將病人的肩部前後包住,並緊緊地綁好,再在外層用白布纏裹。然後,再用兩頭穿繩的扶手板(長度約兩尺餘,寬度三四寸)將病人的肩部懸空掛起,讓病人俯臥在扶手板上,以防止肩骨下垂。七天後,打開包紮,查看傷勢。如果已經完全康復,可以拆除扶手板;如果還沒有痊癒,則繼續使用扶手板。

若不依此治法,後必遺殘患蘆節。

攀索(器四)攀索者,以繩掛於高處,用兩手攀之也。

疊磚器(五),疊磚者,以磚六塊,分左右各疊置三塊,兩足踏於其上也。

用法釋義:凡胸、腹、腑、脅,跌、打、蹦、撞、墊、努,以致胸陷而不直者,先令病人以兩手攀繩,足踏磚上,將後腰拿住,各抽去磚一個,令病人直身挺胸;少頃,又各去磚一個,仍令直身挺胸。如此者三,其足著地,使氣舒瘀散,則陷者能起,曲者可直也。再將其胸以竹簾圍裹,用寬帶八條緊緊縛之,勿令窒礙,但宜仰睡,不可俯臥側眠,腰下以枕墊之,勿令左右移動。

白話文:

用法釋義:凡是胸部、腹部、腑臟、脅部,跌倒、毆打、跳動、碰撞、墊重物、用力,導致胸部塌陷而挺不直的,先讓病人雙手抓住繩子,雙腳踩在磚頭上,將病人的後腰抓住,每次抽掉一塊磚,讓病人挺直身體,維持一會兒,然後再抽掉一塊磚,仍讓病人挺直身體。這樣重複三次,讓病人的雙腳著地,使體內的氣血舒展通暢,則凹陷的地方可以復原,彎曲的地方也能挺直。然後用竹簾將病人的胸部圍裹起來,用寬布條緊緊地綁好,不要綁得太緊,但也不能太鬆。病人只能仰臥,不能俯臥或側臥,腰部用枕頭墊起來,不要讓病人左右移動。

通木(器六)用杉木寬三寸,厚二寸,其長自腰起上過肩一寸許,外面平整,向脊背之內面刻凹形,務與脊骨膂肉吻合,約以五分(分去聲)度之,第一分自左側面斜鑽二孔右側面斜鑽二孔;越第二分至第三分、四分、五分,俱自左右側面各斜鑽一孔,用寬帶一條,自第一分上左孔穿入,上越右肩,下胸前,斜向左腑下繞背後,穿於第一分右次孔內;再用一帶自第一分上右孔穿入,上越左肩,下胸前,斜向右腋下繞背後,穿入第一分左次孔內,兩帶頭俱折轉緊扎木上;第三分、四分亦以帶穿之,自軟肋橫繞腹前,復向後穿入原孔內,緊扎木上;第五分以帶穿入孔內,平繞前腹,復向後緊扎木上,切勿遊移活動,始於患處有益。凡用此木,先以綿絮軟帛貼身墊之,免致疼痛。

白話文:

通木(器六)使用杉木,寬度三寸,厚度二寸,長度從腰部開始向上超過肩部一寸左右,外面平整,面向脊背的裡面刻成凹形,務必與脊椎骨和肌肉相吻合,大約是五等分的尺度,第一等分在左側面斜鑽兩個孔,右側面斜鑽兩個孔;第二等分、第三等分、第四等分、第五等分都從左右側面各斜鑽一個孔,使用寬帶一條,從第一等分的上左孔穿入,向上經過右肩,向下到胸前,斜向左腋下繞過後背,穿入第一等分的右側第二個孔內;再用一根帶子從第一等分的上右孔穿入,向上經過左肩,向下到胸前,斜向右腋下繞過後背,穿入第一等分的左側第二個孔內,兩條帶子的頭部都折轉緊緊地紮在木板上;第三等分、第四等分也用帶子穿過,從肋骨橫向繞到腹部前面,再向後穿入原來的孔內,緊緊地紮在木板上;第五等分用帶子穿入孔內,平平地繞過腹部前面,再向後緊緊地紮在木板上,切忌遊移活動,這樣才能對患處有益。凡是使用這個木板,先用棉絮或柔軟的布貼身墊著,以免疼痛。

用法釋義:凡脊背跌打損傷,膂骨開裂高起者,其人必傴僂難仰。法當令病者俯臥,再著一人以兩足踏其兩肩,醫者相彼開裂高起之處,宜輕宜重,或端或拿,或按或揉,令其縫合,然後用木依前法逼之。

白話文:

用法解釋:凡是脊背跌打損傷,讓脊椎骨裂開隆起的人,這個人必定會駝背難以仰頭。方法是讓病人俯臥,再讓另一個人用兩隻腳踩在病人的兩肩上,醫生面對病人的裂開隆起之處,要輕要重,或拉或按,或揉搓,讓其縫合,然後用木頭依照前面的方法壓迫它。

腰柱器(七),腰柱者,以杉木四根,制如扁擔形,寬一寸,厚五分,長短以患處為度,俱自側面鑽孔,以繩聯貫之。

白話文:

腰椎治療器,由四根杉木製成。杉木像扁擔的形狀,寬一寸,厚五分,長度以患處為準。每根木頭都從側面鑽孔,用繩子連接在一起。

用法釋義:凡腰間閃挫岔氣者,以常法治之。若腰節骨被傷錯筍,膂肉破裂,筋斜傴僂者,用醋調定痛散,敷於腰柱上,視患處將柱排列於脊骨兩旁,務令端正;再用蘄艾,做薄褥覆於柱上,以御風寒,用寬長布帶,繞向腹前,緊緊紮裹,內服藥餌,調治自愈。

白話文:

用法解釋:一般的腰部閃、挫、岔氣,用一般的方法治療就可以。如果腰椎骨受到傷害、錯位,肌肉破裂,筋骨斜曲駝背,可用醋調定痛散,敷在腰椎上,並按照患處情況將夾板排列在脊椎骨兩旁,務必端正。再用艾草做成薄褥,覆蓋在夾板上,以抵禦風寒。用寬長布帶,繞向腹前,緊緊紮裹。內服藥物,調養自愈。

竹簾(器八)竹簾者,即夏月涼簾也,量患處之大小長短裁取之。

用法釋義:凡肢體有斷處,先用手法安置訖,然後用布纏之,復以竹簾圍於布外,緊扎之,使骨縫無參差走作之患,乃通用之物也。

白話文:

使用方法和意義:凡是肢體有斷裂的地方,先用手法把它安置好,然後用布纏繞它,再用竹簾圍在布的外面,緊緊地紮好,使骨縫沒有參差錯落變動的弊病,所以它是通用的物品。

杉籬(器九)杉籬者,復逼之器也。量患處之長短闊狹、曲直凸凹之形,以杉木為之。酌其根數,記清次序,不得紊亂,然後於每根兩頭各鑽一孔,以繩聯貫之。有似於籬,故名焉。但排列稀疏,不似竹簾之密耳。

白話文:

杉籬(第十種器具)是指用杉木做成的醫療器材,它被用於治療骨折或脫臼的部位。

在使用杉籬之前,必須先測量患處的長度、寬度和形狀,比如是彎曲的、筆直的、凸起的還是凹陷的。然後根據測量的結果,用杉木做成一根或多根杉籬片。每根杉籬片上鑽兩個洞,用繩子把它們連在一起。杉籬片排列稀疏,類似於籬笆,只是不像竹簾那樣密集。

用法釋義:凡用以圍裹於竹簾之外,將所穿之繩結住,再於籬上加繩以纏之,取其堅勁挺直,使骨縫無離綻脫走之患也。蓋骨節轉動之處,以骨節甚長之所,易於搖動,若僅用竹簾,恐挺勁之力不足,故必加此以環抱之,則骨縫吻合堅牢矣。

白話文:

用法與解釋:凡是用來圍裹在竹簾外面,將穿過的繩子結成結,再在竹簾上加上繩子纏繞,取其堅固挺直,使骨頭的縫隙沒有分離崩潰脫落的問題。骨節轉動的地方,由於骨節很長的地方,容易搖動,如果僅用竹簾,恐怕挺勁的力量不夠,所以一定要加上這種做法來環抱它,那麼骨頭的縫隙就會吻合堅固了。

抱膝(器十)抱膝者,有四足之竹圈也。以竹片作圈,較膝蓋稍大些須,再用竹片四根,以麻線緊縛圈上,作四足之形,將白布條通纏於竹圈及四足之上。用於膝蓋,雖拘制不致痛苦矣。

白話文:

抱膝(器十):抱膝是四條腿的竹圈。用竹片做圈,比膝蓋稍大一些,再用四根竹片,用麻線緊緊地綁在圈上,做出四條腿的形狀,將白布條通纏在竹圈和四條腿上。用於膝蓋,雖然限制了活動,但不會引起痛苦。

用法釋義:膝蓋骨覆於楗、䯒二骨之端,本活動物也。若有所傷,非骨體破碎,即離位而突出於左右,雖用手塵推入原位,但步履行止,必牽動於彼,故用抱膝之器以固之,庶免復離原位,而遺跛足之患也。其法將抱膝四足,插於膝蓋兩旁,以竹圈轄住膝蓋,令其穩妥,不得移動,再用白布寬帶緊緊縛之。

白話文:

膝蓋骨覆蓋在脛骨和腓骨的末端,本是活動的。如果膝蓋骨受傷,沒有骨頭破裂,只是脫離原位突出於左右兩側,即使用手法推回原位,但走路或站立時,一定會牽動它,所以使用抱膝器來固定它,避免再次脫離原位,留下跛足的毛病。使用抱膝器的方法是將四個足插在膝蓋兩側,用竹圈固定膝蓋,使其穩定牢固,不能隨意移動,再用白布寬帶緊緊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