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正骨心法要旨》~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器具總論

跌僕損傷,雖用手法調治,恐未盡得其宜,以致有治如未治之苦,則未可云醫理之周詳也。因身體上下、正側之象,制器以正之,用輔手法之所不逮,以冀分者復合,欹者復正,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則危證可轉於安,重傷可就於輕。再施以藥餌之功,更示以調養之善,則正骨之道全矣。

裹簾(器一無圖)裹簾,以白布為之。因患處不宜他器,只宜布纏,始為得法,故名裹簾。其長短闊狹,量病勢用之。

振挺(器二無圖)振挺,即木棒也,長尺半,圓如錢大,或麵杖亦可。蓋受傷之處,氣血凝結,疼痛腫硬,用此挺微微振擊其上下四旁,使氣血流通,得以四散,則疼痛漸減,腫硬漸消也。

用法釋義:凡頭被傷,而骨未碎筋未斷,雖瘀聚腫痛者,皆為可治。先以手法端提頸、項、筋骨,再用布纏頭二三層令緊,再以振挺輕輕拍擊足心,令五臟之氣上下宣通,瘀血開散,則不奔心,亦不嘔呃,而心神安矣。若已纏頭拍擊足心,竟不覺疼,昏不知人,痰響如曳鋸,身體僵硬,口溢涎沫,乃氣血垂絕也,不治。

披肩器(三無圖),披肩者,用熟牛皮一塊,長五寸,寬三寸,兩頭各開二孔,夾於傷處,以棉繩穿之,緊緊縛定,較之木板稍覺柔活。

用法釋義:凡兩肩撲墜閃傷,其骨或斷碎,或旁突,或斜努,或骨縫開錯筋翻。法當令病人仰臥凳上,安合骨縫,揉按筋結,先以棉花貼身墊好,復以披肩夾住肩之前後,縛緊,再用白布在外纏裹畢,更用扶手板,長二尺余,寬三四寸,兩頭穿繩懸空掛起,令病人俯伏於上,不使其肩骨下垂。過七日後,開視之,如俱痊,可撤板不用;如尚未愈,則仍用之。

若不依此治法,後必遺殘患蘆節。

攀索(器四)攀索者,以繩掛於高處,用兩手攀之也。

疊磚器(五),疊磚者,以磚六塊,分左右各疊置三塊,兩足踏於其上也。

用法釋義:凡胸、腹、腑、脅,跌、打、蹦、撞、墊、努,以致胸陷而不直者,先令病人以兩手攀繩,足踏磚上,將後腰拿住,各抽去磚一個,令病人直身挺胸;少頃,又各去磚一個,仍令直身挺胸。如此者三,其足著地,使氣舒瘀散,則陷者能起,曲者可直也。再將其胸以竹簾圍裹,用寬帶八條緊緊縛之,勿令窒礙,但宜仰睡,不可俯臥側眠,腰下以枕墊之,勿令左右移動。

通木(器六)用杉木寬三寸,厚二寸,其長自腰起上過肩一寸許,外面平整,向脊背之內面刻凹形,務與脊骨膂肉吻合,約以五分(分去聲)度之,第一分自左側面斜鑽二孔右側面斜鑽二孔;越第二分至第三分、四分、五分,俱自左右側面各斜鑽一孔,用寬帶一條,自第一分上左孔穿入,上越右肩,下胸前,斜向左腑下繞背後,穿於第一分右次孔內;再用一帶自第一分上右孔穿入,上越左肩,下胸前,斜向右腋下繞背後,穿入第一分左次孔內,兩帶頭俱折轉緊扎木上;第三分、四分亦以帶穿之,自軟肋橫繞腹前,復向後穿入原孔內,緊扎木上;第五分以帶穿入孔內,平繞前腹,復向後緊扎木上,切勿遊移活動,始於患處有益。凡用此木,先以綿絮軟帛貼身墊之,免致疼痛。

白話文:

[器具總論]這部分講述的是在處理跌打損傷時,除了使用手法治療,還應配合各種特製的醫療器具,以彌補手法治療的不足,確保傷處能夠得到全面且有效的治療。以下是對文中提及的幾種器具的現代解釋:

  1. 裹簾:這是一種由白色布料製作的包裹,用於包紮傷處。由於某些部位不適合使用其他類型的固定器,因此使用柔軟的布料纏繞是最合適的方法。根據傷勢的具體情況,可以調整布料的長短和寬窄。

  2. 振挺:這是一根長約15公分、直徑如一枚硬幣大小的木棒,或者可以使用擀麪杖替代。在受傷部位,往往會出現氣血凝滯,導致疼痛和腫脹。使用振挺輕輕敲擊受傷部位周圍,可以促進氣血循環,幫助分散淤血,緩解疼痛和腫脹。

  3. 披肩器:這是由一塊長5寸、寬3寸的熟牛皮製作而成,兩端各開兩個孔。將它夾在傷處,用棉繩穿過孔洞緊緊固定,相比木板,這種器具更加柔軟靈活,適用於肩膀等部位的傷害。

  4. 攀索:這是一種將繩子掛在高處,讓患者雙手攀附的訓練工具,用於協助患者進行上肢和背部的拉伸運動。

  5. 疊磚器:通過讓患者腳踏疊放的磚塊,配合攀繩動作,用於治療胸部塌陷等問題。隨著逐漸移除磚塊,可以促使患者挺胸直背,改善胸廓形態。

  6. 通木:這是一塊特製的杉木,用於支撐和固定脊椎。木板表面刻有凹槽,與脊椎形狀相匹配,並設有孔洞,以便穿過繩帶進行固定。這種器具能有效防止脊椎在恢復過程中的移動,促進傷口癒合。

  7. 腰柱器:這是由多根杉木組成的扁擔形結構,用於腰部的支撐和固定。根據傷處的長短,可以調整杉木的數量,並用繩子連接固定,以確保腰部在恢復期間的穩定。

  8. 竹簾:通常是指夏季使用的涼席,根據傷處的大小和長短裁剪使用。這種材料柔軟且透氣,適合包紮肢體斷裂處,配合布料使用,可以確保骨折處的穩定,避免骨縫錯位。

  9. 杉籬:這是專門用於固定和保護傷處的裝置,形狀和尺寸根據傷處的具體情況定製。由多根杉木組成,類似籬笆的結構,但比竹簾更為堅固,適用於需要更強支撐力的情況。

  10. 抱膝:這是一種具有四個“腳”的竹圈,用於固定和保護膝蓋。它的大小略大於膝蓋蓋骨,通過麻線緊緊固定在腿上,然後用白布條全面包紮。這種設計既能夠限制膝蓋的活動範圍,又不會造成過多的不適感,對於膝蓋蓋骨受傷的情況尤為適用,能夠防止蓋骨再次移位,減少留下跛行後遺症的風險。

這些器具的使用,結合適當的手法和藥物治療,以及良好的調養,可以全方位地促進骨折和損傷的恢復,確保患者能夠從嚴重的傷勢中逐步康復,將傷害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