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明

《外科精要》~ 卷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6)

1. 腦疽灸法第十

李氏云:腦疽及頸項有疽,不可用隔蒜灸,恐引毒上攻,宜灸足三里穴五狀,氣海穴三七壯,仍服涼血化毒之藥,或以騎竹馬穴法灸之。凡頭項咽喉生疽,古法皆為不治,若用此法,多有生者。如五香連翹漏蘆等湯,國老膏、萬金散,皆可選用。

愚按:,前症屬膀胱經,或濕熱上壅,或陰火上炎。若因濕熱,則病氣有餘,元氣不足,當用黃連消毒散以除濕毒,用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若因陰火,則元氣病氣俱不足,當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味地黃丸,以滋腎水。若腎水乾涸,中傳末症,急用加減八味丸及補中益氣湯,以固根本,引火歸源。若色黯不潰,或潰而不斂,名曰腦爍,不治。大凡腫焮痛甚,宜活命飲,隔蒜灸之,解散瘀血,拔引郁毒,但艾炷宜小而少。若欲其成膿腐潰,生肌收斂,並用托裡為主。

附治驗

一婦人患頭項俱腫,痛不可當,發熱作渴,喜冷。內服清熱,外敷寒涼,色黯不焮,胸中氣噎,此陽氣虛寒。彼泥素有痰火,不受溫補。余用參、耆各五錢,薑、桂各二錢,一劑腫頓起而潰,又用大補藥而愈。凡瘡疽腫高痛甚,煩渴飲冷,此病氣元氣俱有餘,宜用清熱消毒散、仙方活命飲為主。

若腫高痛甚,口乾飲熱,此病氣有餘,元氣不足,宜用托裡消毒散、參耆四補散為主。若漫腫微痛,食少體倦,此病氣元氣俱不足,宜用六君、補中二湯壯其脾胃,則未成者消,已成者潰,已潰者斂矣。

儒者胡本中之內,冬患之,腫痛熱渴,脈洪數實,用清熱消毒之藥,潰膿而愈。次年三月,其舌腫大,遍身患紫疔如葡萄,不計其數,手足尤多,各刺出黑血,此脾胃受毒。先服奪命丹七粒,出臭汗,瘡熱益甚,便秘。二日,與大黃、芩、連各三錢,升麻、白芷、山梔、薄荷、連翹各二錢,生甘草一錢,水煎三五沸服之,大小便出臭血甚多,下體稍退。乃磨入犀角汁再服,舌本及齒縫出臭血,諸毒頓消,更用犀角地黃湯而愈。

白話文:

腦疽灸法第十

李氏說:腦疽及頸項長疽,不能用隔著蒜頭灸,恐怕會把毒引到上面,攻擊頭部,應該灸足三里穴五壯,氣海穴三七壯,同時服用涼血化毒的藥物,或者用騎竹馬穴位的灸法。過去治療頭、頸、咽喉生疽的方法,大多數都是不治之症,如果用這個方法,很多都能治癒。像五香連翹漏蘆湯、國老膏、萬金散,都可以選擇使用。

我個人的看法:上述症狀屬於膀胱經的病症,可能是濕熱上壅,或者陰火上炎。如果是濕熱,則病邪有餘,元氣不足,應該用黃連消毒散來去除濕毒,用補中益氣湯來滋養元氣。如果是陰火,則元氣和病邪都不足,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來滋養腎水。如果腎水枯竭,導致病情傳變到末端,應急用加減八味丸和補中益氣湯,來鞏固根本,引導火邪歸於原位。如果顏色暗淡不潰爛,或者潰爛而不收斂,稱為腦爍,這是無法治療的。一般來說,腫脹疼痛厲害的,應該服用活命飲,隔著蒜頭灸,以散瘀血,拔出鬱結的毒邪,但是艾炷宜小而少。如果想要它成膿腐爛,然後生肌收斂,就要以托裡法為主。

附治驗例:

一位婦女患有頭頸腫痛,疼痛難忍,發熱口渴,喜歡冷的東西。內服清熱藥物,外敷寒涼藥物,但顏色暗淡沒有紅腫,胸中氣悶,這是陽氣虛寒。她本身就有痰火,不適合溫補。我用人參、黃耆各五錢,生薑、桂枝各二錢,一劑藥下去腫塊馬上就破潰了,然後再服用大補的藥物就痊癒了。凡是瘡疽腫脹疼痛厲害,煩渴飲冷的,這是病邪和元氣都有餘,應該用清熱消毒散、仙方活命飲為主。

如果腫脹疼痛厲害,口乾想喝熱水,這是病邪有餘,元氣不足,應該用托裡消毒散、參耆四補散為主。如果腫脹輕微疼痛,食慾不振,身體疲倦,這是病邪和元氣都不足,應該用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來增強脾胃功能,這樣沒有形成膿腫的就會消散,已經形成膿腫的就會潰爛,已經潰爛的就會收斂。

儒者胡本中在冬天患病,腫痛熱渴,脈洪數有力,用清熱消毒的藥物,膿腫潰爛而痊癒。次年三月,他的舌頭腫大,全身長紫色的疔瘡,像葡萄一樣多,手腳尤其多,每一個都刺出血黑色的血,這是脾胃受到毒邪的侵害。先服用奪命丹七粒,排出臭汗,瘡瘍的熱更厲害,便秘。兩天后,給他服用大黃、黃芩、黃連各三錢,升麻、白芷、山梔子、薄荷、連翹各二錢,生甘草一錢,水煎三五沸服用,大小便排出很多臭血,下體的腫脹稍微減退。然後磨入犀角汁再服用,舌根和牙縫排出臭血,各種毒邪頓時消除,再用犀角地黃湯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