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精要》~ 卷下 (11)
卷下 (11)
1. 論癰疽成漏脈例第五十四
生肌散,治瘡口氣滯鬱熱,肌肉不生,而不收斂者。
木香,檳榔,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敷患處。
愚按:,前症若餘毒滯於瘡口,而不生肌收斂者,宜用烏金膏以腐化之;若寒邪蘊於瘡口,而不生肌收斂者,宜用豆豉餅以溫散之;若因氣虛血弱不能運於瘡口,而不生肌收斂者,宜用補中益氣湯以培養之。
獨聖散,凡瘡瘍皆因氣滯血凝,宜服香劑。蓋香能行氣通血也。如瘡初作,便以此藥入茶飲之。
香附子(薑汁淹一宿焙乾研碎)
上無時以白湯調服二錢,潰後以局方小烏沉湯加甘草少許,仍服,尤妙。
愚按:,前方氣味辛散,宜施於形體充實,氣鬱血凝者。若血虛氣弱,陰虛發熱者,又當隨症制宜,不可以例施也。
梅花飲子,初服防毒內攻。
忍冬藤(四兩),栝蔞根,甘葛根,川芎,烏梅,綿黃耆(炒),甘草,蘇木(各一兩)
上作四劑,水酒煎服。
愚按:,前方乃解消熱毒之劑,若邪氣盛而真氣虛者,又當補托其內。
替針丸,治膿成不潰出者。
白丁香,硇砂(另研),真沒藥(另研),乳香,糯米(四十粒),先用礦灰拳大一塊,置瓷碗內,量入井水,待熱氣將息,以米排入灰中,良久,候米如水晶狀,取出用之,用之如米未就,再用灰制。
上另為末,各一匙入糯米和勻收貯,用時飯丸麥粒大,每用一粒,水濕黏瘡頭,其膿自出。
愚按:,瘡傷之症,若氣血壯實,膿成不潰者,宜用此方以泄其毒,則肌肉易生,瘡口易斂。若氣血虧損,須用甘溫之劑以培根本,否則不惟膿不潰出,且難收斂。若附骨疽及緊要之地,當及時針砭為善。
綠雲散,治五毒發瘡於背腦或手足。
鳳尾草(形如鳳尾葉背有金星炙乾一兩),粉甘草(一錢)
上用酒一碗煎三五沸,入冷酒一碗飲之,以醉為度,立效。
愚按:,前方治金石發疽,果有神效。設當疎通發散,宜分表裡。若飲排膿生肌,必須補托。
宣毒散,消瘡毒,收赤暈。
露蜂房(三兩炒焦),小米(一合),赤小豆,南星,草烏(各一兩),白礬(五錢)
上為末,用淡醋調敷四畔,干則頻用醋潤之。
愚按:,前方解毒行經,濟毒散血,治外之法也。
托裡散,未成則易消,已成則易潰,既潰則生肌。
黃栝蔞(一個),忍冬草,乳香(各一兩),蘇木(五錢),沒藥(三錢),甘草(二錢)
上每服用酒三碗煎二碗,空心日午臨睡分三服。柤為細末,酒糊丸彈子大,硃砂為衣,細嚼當歸酒下。治打撲傷損尤妙。
愚按:,前方若無汗下二症,宜調和榮衛者,殊有良驗。若血氣虛弱,不能腐潰生肌者,還當補托其內。
清涼膏,治一切瘡瘍,膿去後用之。
白話文:
生肌散:這個藥方是治療瘡口因為氣血運行不暢、鬱積熱邪,導致肌肉無法生長、傷口無法癒合的情況。
藥材:木香、檳榔、黃連(等量)。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敷在患處。
我的看法:如果先前的情況是殘留的毒素滯留在瘡口,導致肌肉不生長、傷口不癒合,應該用烏金膏來腐蝕掉這些毒素;如果是寒邪停留在瘡口,導致肌肉不生長、傷口不癒合,應該用豆豉餅來溫暖發散寒邪;如果是由於氣虛血弱,無法將氣血運送到瘡口,導致肌肉不生長、傷口不癒合,應該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身體。
獨聖散:通常瘡瘍都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血液凝滯所引起的,所以應該服用一些具有香氣的藥物,因為香氣可以幫助氣血運行。如果瘡瘍剛開始發作,就可以將此藥加入茶中飲用。
藥材:香附子(用薑汁浸泡一晚後,烘乾磨成粉末)。
用法:在任何時間都可以用白開水沖服二錢的藥粉。如果瘡瘍已經潰破,可以配合局方小烏沉湯並加入少許甘草一起服用,效果更好。
我的看法:這個藥方氣味辛散,適合體格強壯、氣鬱血瘀的人。如果屬於血虛氣弱、陰虛發熱的人,就應該根據情況調整藥方,不能照搬使用。
梅花飲子:這個藥方最初服用是為了防止毒素向內擴散。
藥材:忍冬藤(四兩)、栝蔞根、葛根、川芎、烏梅、炒黃耆、甘草、蘇木(各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分成四份,用水和酒一起煎煮服用。
我的看法:這個藥方是解除熱毒的藥劑,如果邪氣旺盛而正氣虛弱,還應該使用補氣的藥物來扶正。
替針丸:這個藥方是治療已經化膿卻無法排出膿液的情況。
藥材:白丁香、硇砂(另外研磨)、真沒藥(另外研磨)、乳香、糯米(四十粒)。首先準備一塊拳頭大的礦灰,放在瓷碗裡,倒入井水,等水稍微溫熱,將糯米放入礦灰中,過一段時間,等糯米像水晶一樣,就可以取出來使用。如果糯米沒有變成水晶狀,就要再次用礦灰處理。
用法:將以上藥材另外磨成粉末,每種取一匙與糯米混合均勻保存。使用時,將藥丸做成飯粒或麥粒大小,每次用一粒,用水濕潤後黏在瘡頭,膿液就會自然排出。
我的看法:瘡瘍的症狀,如果氣血強盛,化膿卻無法排出,就應該使用這個藥方來排除毒素,這樣肌肉容易生長,瘡口容易癒合。如果氣血虧損,就應該用甘溫的藥物來調理根本,否則不僅膿液難以排出,傷口也很難癒合。如果患的是附骨疽或者長在重要部位,應該及時針灸治療。
綠雲散:這個藥方是治療各種毒邪導致背部、頭部或者手腳長瘡的情況。
藥材:鳳尾草(形狀像鳳尾葉,背面有金星,烘乾一兩)、粉甘草(一錢)。
用法:用一碗酒煎煮以上藥材三到五次,加入一碗冷酒飲用,喝到微醉即可見效。
我的看法:這個藥方治療因金石所導致的瘡瘍,效果很好。應該區分表裡,疏通發散。如果喝藥是為了排膿生肌,就必須同時補氣扶正。
宣毒散:這個藥方可以消除瘡毒,消除瘡周圍的紅暈。
藥材:露蜂房(三兩,炒焦)、小米(一合)、赤小豆、南星、草烏(各一兩)、白礬(五錢)。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淡醋調成糊狀,塗抹在瘡的周圍,乾燥了就用醋潤濕。
我的看法:這個藥方可以解毒、疏通經絡、散血,是從外部治療的方法。
托裡散:這個藥方可以讓還沒形成的瘡瘍消散,已經形成的容易潰破,潰破後容易生長肌肉。
藥材:黃栝蔞(一個)、忍冬草、乳香(各一兩)、蘇木(五錢)、沒藥(三錢)、甘草(二錢)。
用法:每次用酒三碗煎煮成二碗,空腹在每天早上、中午和睡前分三次服用。將藥渣磨成細末,用酒調成糊狀,做成彈子大小的藥丸,用朱砂做外衣,細嚼後用當歸酒送服。這個藥方治療跌打損傷尤其有效。
我的看法:這個藥方如果沒有汗出和腹瀉的情況,可以調和營衛,效果很好。如果氣血虛弱,導致瘡瘍無法腐爛、無法生肌,就應該從內部補養扶正。
清涼膏:這個藥方是治療各種瘡瘍,膿液排出後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