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明

《外科精要》~ 卷中 (9)

回本書目錄

卷中 (9)

1. 用香藥調治論第三十六

伍氏曰:氣血聞香則行,聞臭則逆。大抵瘡瘍多因營氣不從,逆於肉理,郁聚為膿,得香味,則氣血流行。故當多服五香連翹湯、萬金散、金粉散。凡瘡本腥穢,又聞臭觸則愈甚,若毒入胃則咳逆,古人用之,可謂有理。且如飲食調令香美以益脾土,養其真元,可保無虞矣。

愚按:,前症說見第十八、十九。

白話文:

伍氏說:氣血聞到香味就會運行順暢,聞到臭味就會逆行。大多數瘡瘍都是因為營氣運行不暢,逆著肌理走向,停滯鬱結而化膿,遇到香味,氣血就能夠流通。所以應該多服用五香連翹湯、萬金散、金粉散等藥物。凡是瘡瘍本身就腥臭,聞到臭味或接觸到臭物病情會加重,如果毒氣入胃還會咳嗽嘔逆,古人使用這些方法,可說是很有道理的。而且像飲食方面,調理得香美一些,可以益脾胃,滋養人體的真元,就能夠保證沒有疾病的困擾。

(我補充說明:)前面提到的症狀,在第十八、十九條已經論述過了。

2. 飲食居處戒忌第三十七

李氏云:病疽之人,當戒酒面炙爆醃臘法酒、生冷油膩雞鵝魚腥之類,起居七情,尤當深戒。臥室潔淨馨香,使氣血流暢,仍忌僧道孝子、產婦經婦、雞犬貓畜。若背疽難於隱几,宜用綠豆十斗作一袋,隱伏其上,解毒涼心也。

愚按:,前論,慎起居,薄滋味,恐病者好動四體,甘嗜性熱性寒之物,使火益熾而胃氣益衰,則所患淹滯不愈,又誰咎哉?不若預為之防,當以古人之言為戒。如綠豆性寒,主丹毒煩熱風疹,或金石所發,實熱煩渴,飲食如常,症屬純陽者宜用,否則不可用也。

白話文:

飲食居處戒忌第三十七

李氏說:患有癰疽的人,應該戒除酒、麵食、炙烤、爆炒、醃製、臘製品以及酒類、生冷油膩、雞、鵝、魚、腥等食物,在起居和情緒方面,更要嚴格戒慎。臥室要保持乾淨清爽,使氣血流通順暢,也要避免僧人、道士、孝子、產婦、經期婦女以及雞、狗、貓、畜牲等靠近。如果背部患有癰疽,臥床困難,可以用十斗綠豆裝成一個袋子,放在背部患處,以解毒清熱。

我認為:前面所說的謹慎起居、飲食清淡,是擔心病人好動,又喜歡吃辛辣或寒涼的食物,導致體內火氣更盛,胃氣更虛弱,使病情久久不能痊癒。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不如事先預防,應該以古人的話為戒。例如綠豆性寒,可以治療丹毒、煩熱、風疹,或是金石所引起的中毒,以及實熱、煩渴等症狀,如果病人飲食正常,症狀屬於純陽體質的,可以使用綠豆,否則就不可使用。

3. 論醫者更易良方第三十八

李氏云:常見世間醫者,每有妙方,秘而不傳,或更改以惑人,誠可惡也。余思西華麥飯石膏,守死不傳,其立心私刻,君子責之矣。昔趙公宣教,字季修,來宰龍泉,兼程而進,患鼻衄,日出數升,時家兄教以服藕汁地黃膏。趙叩諸醫云,此為戒服之劑,乃數易醫無效。家兄陰饋前汁,服三日而疾愈。

兄曰:此即前所獻之方。趙驚歎曰:向非醫者譎計以惑我,早信此方,豈久受困耶。今以屢試屢驗,不可易者,如因熱毒衝心而嘔,用內托散(一名萬全散);因脾胃虛弱而嘔,嘉禾散;熱毒腫痛,麥飯石膏;陰虛作渴,加減八味丸。此四方屢為醫人眩惑,使人勿用,深憫患者之受苦,故舉趙公之事以例之。

愚竊以為方者,仿也,仿病因以立方,非謂《內經》無方也。若執古方以治今疾,猶拆舊宇以對新宇,其長短大小,豈有舍匠氏之手,而能合者乎?設或有合,以為亙古不易之方,此又先王普濟之神術,奚必秘而私之耶。余觀太無先生,治滇南一僧,遠遊江浙,思親成疾;先生惠之以飲食藥餌,復贈金一鎰以資其歸,此固我醫道之當然也。今之醫者,或泥古,或吝秘,或嗜利以惑人,其得罪於名教多矣。

神仙追毒丸(一名聖後丹,一名玉樞丹,又名解毒丹,又名萬病丸,又名紫金錠。)

治症見後。

文蛤(即五倍子槌破洗焙末三錢),山茨菇(去皮淨末二兩),麝香(三錢另研),千金子(一名續隨子去殼研去油取霜一兩),紅牙大戟(去蘆焙乾末一兩半)

上用糯米煮濃飲為丸,分為四十粒,每服一粒,用井花水或薄荷湯磨服,利一二次,用粥止之。合時用端午、七夕、重陽,或天德月德日,須淨室焚香修置,效驗不可盡述。凡人出入,不可無此藥。兩廣山谷間有草曰胡夢,又曰斷腸,亦有感蛇毒致生惡菌,名為定年藥。有淫婦與北人交好者,別時陰以藥置飲食中,仍戒之曰:子必某時來。

若依期而至,彼復以藥解之,若過期不往必死,故謂之定年藥。如服前藥一粒,其病即瘥。昔有一女,久病癆瘵,為屍蟲所噬,磨服一粒,吐下小蟲甚眾,更服蘇合香丸,遂愈。如菌蕈菰子、砒石毒藥、死牛馬、河魨魚,及時行溫疫、山嵐瘴氣、喉閉喉風、自縊、溺水、撲死,但心頭微溫,未隔宿者,生薑蜜水磨灌一粒即蘇。癰疽惡瘡湯火蛇蟲犬獸所傷,東流水磨塗並服,顛邪鬼氣鬼胎,暖酒磨服,無不效者。

愚意此藥果能有積毒中毒,毒蟲纏滯深固,誠有神效。若病自內出者,尤當審其虛實而用之。

轉毒散,治一切癰疽,利去毒根,以免傳變之症。

車螫(紫背光厚者以鹽泥固濟煅赤淨末一兩),輕粉(五分),甘草(一分)

上每服四錢,栝蔞一枚杵細煎酒,五更初調服,下惡物為度,未應,再服。功在五香連翹之上,緩用五香連翹湯,急用神仙截法。

白話文:

論醫者更易良方第三十八

李氏說:常見到世上的醫生,常常擁有妙方,卻秘而不宣,或者更改方子來迷惑病人,實在可惡。我想到西華麥飯石膏,堅決不外傳,這種私心自利的做法,君子都會責備他。以前趙公,字季修,來龍泉做官,路上趕路太急,得了鼻出血,一天要流好幾升血,當時家兄教他服用藕汁地黃膏。趙公向很多醫生請教,那些醫生說這是禁忌的藥方,因此他換了好幾個醫生都沒效果。家兄暗中給他藕汁地黃膏,服用三天病就好了。

家兄說:「這就是我先前給你的藥方。」趙公驚嘆道:「如果不是那些醫生用詭計迷惑我,我早就相信這個藥方了,怎麼會受這麼久的罪呢!」現在我將一些屢試屢驗、不可替代的藥方列出來:例如因熱毒衝擊心臟而嘔吐的,用內托散(又名萬全散);因脾胃虛弱而嘔吐的,用嘉禾散;熱毒腫痛的,用麥飯石膏;陰虛口渴的,用加減八味丸。這四個藥方常常被醫生故意隱瞞,讓病人不能使用,我深感同情病人受苦,所以用趙公的事情做例子。

我認為,藥方應該根據病情來制定,而不是說《內經》裡面的藥方就一定適用。如果死板地用古方來治療現代疾病,就像用舊房子來應付新的生活需求一樣,房子的大小長短,怎麼可能不用建築師的手就能完美契合呢?即使剛好合適,也把它當作亙古不變的藥方,這也是先王普濟眾生的神術,為什麼一定要秘而不宣呢?我看過太無先生治療滇南一位僧人,僧人遠遊江浙,思念親人而生病;先生給他飲食和藥物,還送他一鎰黃金讓他回家,這本來就是醫道的本份。現在的醫生,有的墨守成規,有的吝嗇秘方,有的貪圖利益迷惑病人,他們犯的錯誤實在太多。

神仙追毒丸(又名聖後丹、玉樞丹、解毒丹、萬病丸、紫金錠)

治療中毒後的症狀。

藥材:文蛤(即五倍子,槌破洗淨焙乾研末三錢),山茨菇(去皮洗淨研末二兩),麝香(三錢,另研),千金子(即續隨子,去殼研磨,去除油脂,取其霜一兩),紅牙大戟(去蘆頭焙乾研末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用糯米煮成濃稠的湯汁做成藥丸,分成四十粒,每次服用一粒,用井水或薄荷湯送服,瀉肚子一兩次後,用粥來止瀉。合藥的時間宜選在端午、七夕、重陽節,或天德、月德日,需要淨室焚香,才能發揮藥效,其效用無法一一詳述。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隨身攜帶此藥。廣東、廣西山谷間有一種草藥叫胡夢,又叫斷腸草,還有因蛇毒而產生的惡菌,稱為定年藥。有些淫婦和北方人私通,分手時會在食物中下藥,並警告對方說:「你必須在某個時間來。」

如果對方按時來,淫婦再用藥解毒;如果超過時間不來,對方就會死,所以叫做定年藥。服用神仙追毒丸一粒,此病即可痊癒。以前有一個女子,長期患有肺癆,被屍蟲侵蝕,服用一粒後,吐出很多小蟲,再服用蘇合香丸,就痊癒了。像菌蕈菰子、砒石、死牛馬、河豚魚中毒,以及流行性溫疫、山嵐瘴氣、喉閉、喉風、上吊、溺水、跌死,只要心頭還有點溫熱,還沒過一夜的,用生薑蜜水送服一粒就能救活。癰疽、惡瘡、湯火、蛇蟲、犬獸所傷,用東流水磨成糊狀塗抹並內服;癲癇、鬼氣、鬼胎,用溫酒送服,沒有不有效的。

我認為,如果真的遇到積毒中毒,毒蟲纏身,此藥確實有神奇的功效。但如果是內因引起的疾病,還需要仔細判斷虛實再服用。

轉毒散,治療一切癰疽,能清除毒根,防止病情惡化。

藥材:車前草(紫背,厚實的,用鹽泥包裹燒紅,研成細末一兩),輕粉(五分),甘草(一分)

每次服用四錢,用一個栝蔞根搗碎煎酒,五更天服用,瀉出惡物為度,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再服用。其功效在五香連翹湯之上,急症用神仙截法,緩症用五香連翹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