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 第十一帙 (20)
第十一帙 (20)
1. 降真香
(證類)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燒之,闢天行時氣,宅舍怪異。小兒帶之,辟邪惡氣。
【核】曰:降真,原名新絳。出黔南、南海山中,及大秦國。似蘇方木,燒之不甚香,得諸香和之,則特美。入藥以番降,紫而潤者良。今廣東、廣西、安南、漢中、施州、永順、保靖,及占城、暹羅、渤泥、琉球諸番皆有。朱輔山溪蠻叢話云:雞骨香,即降香,本出海南。
今溪峒僻處所出者,似是而非,勁瘦不甚香。周達觀真臘記云:降香生叢林中,番人頗費砍斫之功,乃樹心也。其外白皮厚八九寸,或五六寸,焚之氣勁而遠。又稽含草木狀云:紫藤香,長莖細葉,根極堅實,重重有皮,花白子黑。其莖截置煙焰中,經久成紫香,可降神也。
【叅】曰:降真,新絳也,推陳出新。降者大赤,易曰:干為赤,坎為大赤,貫流先天一氣者歟。主利率類以從陽,遠於絕類以從陰也。燒之真降,詮名降真。蓋真者,仙變通乎天,提挈天地,把握陰陽,獨立守神,命曰真神。故主天行時氣,宅舍怪異,辟邪惡氣。遠於生陽,顯諸死陰之屬者,斂臼消滅,顧赤心在中,重皮鞏固,宛若衛外為固之為陽,藏精起亟之為陰也。仲景先生祖劑,主利脈革之半產漏下,佐以蔥莖前通乎陽隧。
君以旋覆,誠營血之師帥。旋者周旋,旌旗之指麾,覆者伏兵,奉旌旗之指麾者。而後新降起亟乎陰,衛外乎陽則行者留,留者行矣。本草失列品類,時珍補入綱目,療金瘡折跌出血不止者,此遵祖劑之行留而推廣之。副名降真,良有以也。頤更推廣之,不但系小子婦人吉,猶可系丈人之失與亡。
協旋覆蔥株斯藏精而起亟,衛外而為固者也。
白話文:
【降真香】
【氣味】味道辛辣溫熱,沒有毒性。
【主治】燃燒它可以驅散瘟疫之氣,鎮壓住宅中出現的怪異現象。小孩佩戴它可以辟除邪惡之氣。
【考證】說:降真香,原本的名字是新絳。產於貴州南部、南海的山區,以及大秦國(古羅馬)。外形像蘇方木,燃燒時香味不濃,但如果和其他香料混合,香味會特別美好。入藥以「番降」為佳,顏色紫潤的品質最好。現在廣東、廣西、安南、漢中、施州、永順、保靖,以及占城、暹羅、渤泥、琉球等外國都有產出。朱輔《山溪蠻叢話》記載:「雞骨香,就是降香,原本產於海南。」
現在偏遠山區產出的降香,品質不佳,較為乾瘦,香味也不濃。周達觀《真臘記》記載:「降香生長在叢林中,當地人需要費力砍伐才能取得,因為它在樹木的中心。樹木外層的白皮厚達八九寸,或是五六寸,燃燒時氣味強勁而傳播很遠。」此外,稽含《草木狀》記載:「紫藤香,莖長而葉細,根部非常堅硬,有多層樹皮,開白色的花,結黑色的果實。將它的莖截斷後放置在煙焰中,經過長時間會變成紫色的香料,可以降神。」
【闡述】說:降真香,就是新絳,它有推陳出新的作用。「降」這個字有大赤的意思,《易經》說:「乾卦代表紅色,坎卦代表深紅色」,這是否說明它貫穿了先天之氣呢?它主導的是順應陽氣的流通,遠離陰氣的消亡。燃燒它才能真正「降」下來,所以才稱為「降真」。所謂「真」,指的是仙人能夠通達天地,掌握陰陽,獨立守護精神,這就叫做「真神」。因此它能驅散瘟疫之氣,鎮壓住宅中的怪異現象,辟除邪惡之氣。它能夠遠離陽氣的生發,顯現於陰氣的消亡,所以能夠收斂邪氣,消滅病症。它赤紅的內心堅守其中,層層外皮鞏固其外,就像陽氣守護於外,而陰氣則收藏於內。張仲景先生的祖傳藥方,主要治療婦女產後脈象虛弱、惡露不斷的症狀,會佐以蔥莖來疏通陽氣。
如同旋覆花,是營血的將帥,旋轉代表周旋,就像旗幟的指揮,而覆蓋則像埋伏的士兵,聽從旗幟的指揮。然後新的降真香能夠在陰氣消亡之時快速生發,在陽氣守護在外時,讓停滯的能夠運行,讓運行的能夠停留。本草綱目沒有收錄這種藥材,李時珍將它補入,用來治療金瘡、跌打損傷出血不止的情況,這也是遵循了祖傳藥方中使其運行與停留的原則而推廣的。稱它為「降真」,是有其道理的。我(作者)更進一步地推廣它的用途,不僅適用於婦女和小孩,也適用於男子,可以防止失竊和走失。
協同旋覆花和蔥莖,可以使陰氣收藏,而陽氣在外守護,達到收藏精氣並快速生發的目的。
2. 潦水
(綱目)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主煎調脾胃,去濕熱之聖藥。
【核】曰:雨水曰潦,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雨,曰愁霖,雨晴曰霽,時雨曰澍,雨而晝晴曰啟也。蓋雨從云下,天地氣和而為雨,怒而為風。故凡易稱雨者,皆和之象也。詩云:有渰萋萋,興雨祁祁。渰,陰雨也,或作⿰目弇。渰,水氣之云也。傳云:雨,雲水氣。
萋萋,盛貌。祁祁,徐貌。蓋云欲盛,盛則雨足,雨欲徐,徐則入土,且亦云氣不待族而雨者,非陰之和也。故詩云以萋萋,雨以祁祁為善爾。詩曰: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稅於乘田。瑞應圖云:靈雨,瑞雨也。降而應物,謂之靈雨。星,晴也。言夜而雨,夙而星見,於是督勸農乘,此傳所謂務材訓農者也。
鹽鐵論云:周公之時,雨不破塊,風不鳴條,雨則必以夜。夜者,正雨之時也。詩云: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濛善沾濡,又喜陰結,不解羈旅之愁,於是為甚,詩以言其情也。雨無正曰,雨自上下者也。眾多如雨,而非所以為政也。政者,正也。夫文一止為正,眾多如雨,則無正矣。
詩云: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又曰:益之以霢霂滂沱,大雨也;小雨謂之霢霂。釋名曰:言淋瀝沾浸,如人之沐,唯及其上支而已,根不濡也。蓋霢膏潤於土,如人之脈,故曰霢也。說文云:秋薶厚穜,故謂之麥。然則霂言其上,霂言其下也。詩云:艽艽黍苗,陰雨膏之,方暑之苗也。暑雨暴息,無陰雲以覆之,日隨蒸焉,則苗槁矣。
將以潤之,乃所害之也。故詩以陰雨為善。俗諺五月謂之分龍雨,曰隔轍。言夏雨多暴至,龍各有分域,雨晹往往隔一轍而異也。易云:密雲不雨,目我西郊,言小畜也。畜者,畜也。升氣又自乎西,故能為密雲而已。蓋入藥之潦,宜取陰雲之雨。斯本天地之和,本草取霪雨為潦,是非陰陽之正矣。
備錄經雅用供博粲云爾。
【叅】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交互升沉,沛然降注也。對待水寒獨沉,俾之起亟,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歟。別錄主調煎脾胃之聖藥。經言人之脾胃以地土名之,人之氣汗,以風雨狀之,器界益根身,疏相培親相,無情於有情,互相感召耳。
白話文:
潦水
**【味道】**味甘,性平和,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主要用來調養脾胃,是去除濕熱的良藥。
**【解釋】**雨水又叫做潦水,急驟的雨叫做驟雨,緩慢的雨叫做零雨,下很久的雨叫做苦雨或愁霖,雨後放晴叫做霽,及時的雨叫做澍雨,白天有雨又放晴叫做啟。雨是從雲層下降的,天地之氣和諧就會形成雨,氣不順就會形成風。所以《易經》中說的雨,都代表和諧的象徵。《詩經》說:「雲氣濃密,雨水連綿不斷。」渰,指的是陰雨,也有寫作「⿰目弇」。渰,指的是水氣形成的雲。傳說認為,雨是雲中的水氣。
萋萋,形容茂盛的樣子。祁祁,形容緩慢的樣子。雲氣想要茂盛,茂盛了雨水就會充足,雨水想要緩慢,緩慢就會滲入土壤,而且也說明了雲氣不需等到聚集就下雨,這也是陰陽調和的表現。所以《詩經》說雲氣茂盛,雨水緩慢是好的。詩中說:「甘霖降下,命令農官,連夜趕路,在田裡耕作。」《瑞應圖》說:「甘霖,是祥瑞的雨。降下並能應和萬物生長,叫做甘霖。」星,指的是天晴。說明夜裡下雨,早晨天晴,於是督促農民耕作,這就是所謂的務農。
《鹽鐵論》中說:「周公在位時,雨水不會打破土塊,風也不會吹響樹枝,下雨一定是在晚上。」晚上,正是下雨的時辰。《詩經》說:「我從東方來,細雨濛濛,濛濛細雨能充分濕潤大地,也喜歡在陰天聚集,無法解除旅途的憂愁,反而更加強烈」,詩歌用來表達這種心情。下雨沒有固定的時間,雨水是從天上降下的。雖然雨水像眾多一樣,但不能用來治理國家。治理國家,要講求法度。如果像雨水一樣眾多,就沒有法度了。
《詩經》說:「月亮離開畢宿,就會下大雨。」
又說:「加上細雨,就是大雨;小雨叫做細雨。」《釋名》中說:「細雨淋漓,像人洗澡一樣,只會濕到頭髮,不會濕到根部。」意思是說,細雨滋潤土壤,就像人的血脈一樣,所以叫做細雨。《說文解字》說:「秋天埋藏種子,所以叫做麥。」因此細雨是說在土壤上面,而麥是指在土壤下面。《詩經》說:「黍苗茂盛,陰雨滋潤它們。」這是說在炎熱夏季的幼苗。夏季的雨如果下得快停得也快,沒有陰雲遮蔽陽光,太陽隨即蒸發水分,那麼幼苗就會枯萎。
如果想要潤澤它們,反而會害了它們。所以詩歌認為陰雨是好的。俗語說五月叫做分龍雨,也叫做隔轍雨。意思是說夏天的雨常常來得很快,龍有各自管轄的區域,雨水往往隔著一條車轍就不同了。《易經》說:「烏雲密布卻不下雨,雨水只在西郊,意思是說小的蓄積。」蓄積,指的是蓄積。陽氣從西方上升,所以只能形成濃密的雲而已。要入藥的潦水,應該選取陰雲中的雨水。這才是天地陰陽調和的根本,本草選取連綿的陰雨作為潦水,是不符合陰陽調和的道理的。
以上是記錄經典中的文字,用來提供給大家參考。
**【補充說明】**地氣上升形成雲,天氣下降形成雨。雨水是從地氣中來的,雲是從天氣中來的,兩者交互上升下降,就會沛然降下雨水。對待水寒而獨自下沉的情況,可以使它們上升,滋潤皮膚,澤被毛髮,像霧露的灌溉一樣。別的書說,潦水是調養脾胃的良藥。經書說人的脾胃以土地來命名,人的氣汗以風雨來形容,器物和身體的關係,是疏通和培植的親密關係,無情與有情之間,是互相感應的。